中國僑網12月2日電 據西班牙歐浪網報導,西班牙巴塞隆納中國學校教師葉星星日前發表文章《訂正作業大作戰》,全文摘編如下: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老師來說也是「教到老,學到老」。儘管自己也算是教了十多年的老教師了,但是每次回顧自己的教學,總是能發現一些小小的遺憾,值得自己在重返原路時重新調整出發,加快前進的速度。
今年回到一年級教學,又重走已經走過的教學之路。以前在教學上某些方面的不足,我基本上會一一回顧。對於新班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可以說是更加幸運的。老師的進步意味著他們的學習也將更具效力,採摘豐碩成果的機會也大。千金重擔,首承一人,那就是老師。老師挑穩了,孩子們就能很好地接力。很多時候我都希望家長們能給我們一些意見和建議,讓我們更好地發現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之處,想出更好的方法加以改正。不過我帶過的班級家長都是寬容和氣的人,似乎除了贊同和對我的教學的支持,並不曾提出一些異議。即使是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家長也沒有將他們的收穫不理想的原因推到我這裡來。雖然說學習好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學語言的天分、努力欲望、所花時間等,不過其中很關鍵的一項是老師的引導魅力。
因為聽到別班的孩子對老師批改的作業有意見,這也引起了我對我們孩子作業的思考。對於生活在西班牙的中國孩子來說,一天的中文學校學習時間,好幾張的練習冊的作業,再加上我們結合實際和文本要求補充的作業,對他們來說工作量已然不輕。對於老師來說,近三十本的作業批改,也是比較艱巨的任務。我在一年級開始,就對學生作業有了以下要求,一是要按時交,二是老師批改只是指出錯誤,學生需要在寫完新作業之後翻到前面訂正作業。在起始階段,通過種種措施讓學生把作業都交上來並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同學都養成了好習慣,作業拖拉的同學只是極個別的,不交作業的當然就絕跡了。可能剛開始孩子們是拗不過老師的堅持和家長的督促,每次努力堅持完成中文作業,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個好習慣。不過最近我抽查周日班三年級的作業本的時候,卻發現很多同學都沒有訂正作業。我給他圈出來的錯誤還是一如從前地擺在那裡。因為隨著課程的深入,題目的難度也是逐漸增加,學生作業的錯誤明顯增多,尤其是造句的工作,雖然我給他圈出了錯誤,有的同學也還是無從下筆。因為訂正完了我只是抽查然後口頭督促及時訂正錯題。很多同學覺得不以為意,鑽空子就想把訂正的工作糊弄過去,這個習慣沒有好好養成,這就促使我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解決之道。
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採用籃球賽中的「人盯人」戰術,就是先把學生兩兩組隊,以好帶差,在飯前十分鐘讓他們訂正上一課的作業,然後互相檢查,不能確定答案及時問老師。如果不能完成的則飯後休息時間補上。這樣不僅老師批改作業的效果可以體現,也讓學生主動修改錯誤,提高辨析能力,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從而改變「一錯再錯」的惡性循環模式。三年級的孩子在中文水平和認知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樣的互動不僅能起到互相督促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增進彼此的了解,提高他們共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業是學生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學生在此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相當多的。如何讓它的作用起到最大化,除了老師講解作業時是否清楚,學生做作業的習慣是否正確等,還要在後續中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採取對應的方法,這樣讓他們的努力不至於白費,取得老師和學生都會滿意的效果。陶行知說: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些從教學經驗裡萃取出來的精華,我們把它們灌輸在學生身上。只要它們接受了,心甘情願去做了,變成了一種習慣,那麼,即使他們離開了課堂,他們還是一樣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
雖然這種方法才剛剛開始實施,但是我有信心它能對目前的作業訂正狀態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往前走不管走幾步,能邁步就是好事,當然,在這樣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阻力。只要想出辦法去克服它,相信學生們的學習一定會有一個更大的進步空間。
【編輯:梁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