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蝦遊,關注最具特色的旅行
官也街是我又愛又恨的一條街,每回到澳門沒去走走逛逛,就好像缺了點啥——它實在是我曾經用銀子、舌頭、腸胃和腳力,深深愛過的街區啊。
現在再去,哪怕啥也不吃啥也不買,來了非得走一趟看一看,然後就安心搭著巴士滾回半島,心無掛礙。
官也街為啥叫官也街,度娘不知道。我也只是知道現在的何東圖書館前身是官也夫人宅邸,官也夫人貌似是百多年間某一任澳門葡籍總督的夫人;這麼說來,官也街為啥叫官也街你大概也知道了吧!
△ 官也街的夜,美食雲集,活色生香
笨度娘是這麼介紹官也街的:南與施督憲正街(RuaDireita Carlos Eugénio)、告利雅施利華街(RuaCorreia da Silva)成T字型相交,北與地堡街(Ruado Regedor)、消防局前地,成T字型相交,是澳門新興的著名景點之一。
所以,我今天說的官也街,就是涵蓋了以上幾條小到不行、但食肆和商業緋聞密集到不行的這個區域。
♨
非常規較勁
官也街葡國菜大PK
澳門的葡國菜,你去葡萄牙未必吃得到。不要問我為啥!
說起澳門葡國餐,有人說,因為大部分已經改良,不再獨沽葡國一味,而融入了非洲、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及廣東菜的烹調技術;也有人說,澳門的葡國菜其實分葡式和澳門式的……
眾說紛紜下,我堅持認為,上述分法都過於粗暴簡單,對澳門這個區別於四圍(大陸、香港、臺灣以及遠在歐洲的葡萄牙)的地理區域來說,所謂澳門的葡國菜,索性就是澳門本土菜。
還是俺那澳門老友米夫說的精闢:
沒有誰做的最正宗,
只有誰做的最認真!
又有人問了,那去葡國菜餐廳,都吃些啥?
這個問題好解決。
一般葡國菜餐廳的招牌菜式總不過那幾樣:葡式咖喱蟹、炸馬介休球、葡國雞,或者燒鹹豬手、葡式炒蜆之類(真相圖在下面):
△ 上面的美食,你能對上名字不?
來自祖國大陸的遊客,很多對西式食物是沒有童年味覺記憶的,故而也就吃個舌尖的好奇,吃到嘴裡的食物是否美味,完全視乎個人心態的開放程度和對異域食物的接受程度(我這個人就是愛說大實話!)。
木偶葡國餐廳的外觀的確在「色」這件事情上佔據了先機。蜂擁到氹仔官也街的遊客們會第一時間被它嫩黃而豪邁的外表吸引,不走進去探個究竟怎行。
△ 木偶這麼大體量,必定客似雲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寬闊而充滿葡萄牙蘭花瓷片裝飾的牆面,還是很讓人震撼和著迷的,隨之而來的還有高挑的拱形天花、璀璨奪目的水晶吊燈、深褐色原木餐桌、皮質餐椅……一時間覺得從後廚出來的絕對不是端著盤子的侍者,而是王子和公主。
經年吃吃喝喝,我對環境很多時候是麻木的,眼睛只盯著內廚通往廳堂的門多些,盯著端上來的菜品多些。友人說:「你一個純屌絲,根本不配享受優美的環境,只知道盯著食物,吃吃吃。」
她的話不無道理。
但我們都知道,所有關於王子、公主美好童話故事的結局都是斷章取義的,真正的殘酷往往在童話裡都秘而不宣。
木偶的餐牌很大很簡單,等到馬介休出場時,我的小心臟如最近的股票指數略微振蕩了一下,而滿口土豆泥的鹹香差點讓人忘了馬介休一事。
△ 木偶的環境整潔雅致
隨著飯市的到來,進來落座的人會越來越多,空曠的大廳會嘈雜起來,服務生穿梭來往於各桌之間,你的燉牛尾和他的炒雜菜偶爾交集、翻飛。
若是這一世你只吃過一次葡國菜,且是在木偶,後果可能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再接近所謂的葡國菜第二次了。
但是,千萬別灰心,官也街起碼還有希望!
「老公雞怎麼叫,小公雞就怎麼叫」,「公雞打鳴,輪不到母雞發言」,「會叫的公雞不愛鬥」……
葡萄牙人當然不知道,他們這些民間諺語,跟遙遠東方國度傳統社會生態中的論資排輩、男尊女卑等價值觀,驚人相似、關係微妙。
△ 有年頭的公雞,氣質經典!
在氹仔開店逾20年的公雞葡國菜館,明藍色鑲白邊小屋,帶著濃鬱的海洋文明特徵,對於在大陸文明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國人最能形成鮮明刺激。
公雞葡國菜其實是一個中國人開的,這位女士早年嫁給了一位葡萄牙籍無線電工程師,他們曾在裡斯本住了好幾年,1987年回流澳門,開設了這間公雞葡國菜館。
△ 辣大蝦的材料跟葡國雞很相似;葡國炒蜆再加一點點黃油就更好
不管怎樣,在嘗試其他氹仔的葡國菜之前和木偶之後,我覺得公雞起碼還是給我還原了一個雖不十分完美但相對齊整的葡國菜印象:葡式煎蝦,材料實在、烹製方法靠譜,味道則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我個人不特別推薦;牛仔骨,無論何種做法我都難以割捨,只要做的不算難吃,在我刁鑽的嘴裡就已經算是好吃了。
據傳,葡國菜有三大重要元素:燒烤、咖喱和紅酒。
△ 小飛象,肉食動物們大愛
葡國雞、鹹豬手(多半來自德國菜)是燒烤類的代表;葡式咖喱蟹、咖喱蝦,鼎鼎大名,據說也有十多種香料,但一想到印度咖喱複雜的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及印度香料市場裡漫天胡地、數不勝數又很多不知名目的香料攤檔,便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了。
紅酒系列私以為是最能代表葡國菜的,紅酒燴牛尾、紅酒燴牛脷(牛舌的廣東叫法)、紅酒燉牛肉等等。因此,如果家裡有喝不完的紅酒,絕對不要浪費,尤其是別人送的而你又完全不懂的高級紅酒。
小飛象的招牌菜是燒羊脾(在我們祖國的西北地區就活生生地叫烤羊腿而已),算是葡國菜裡燒烤的例子。雖然澳門亦屬廣泛的粵菜範躊,區域的飲食習慣以清淡為主,但有了葡國菜的名頭,哪管燒羊脾高熱量、易熱氣之類的閒言碎語,還是照吃不誤。
△ 招牌菜是燒羊脾
燒烤燒烤,名字已經解釋了烹飪方法。烤制的食物通常會以火力逼出肉脂,再用肉材本身的油脂來對食物進行加工,調味工作必須事先做好,否則再難入味,尤其外國烤肉,大體上必須先以各種香料封塗抹擦,然後再上烤爐。至肉香四溢時,外已焦內已嫩,略帶糊香之氣,的確惹味。而羊肉在其中的表現最佳,雖然羊肉因產地不同也有原材料的高下之分,但好在羊肉作為食材總是能提供肥瘦搭配的肉體,很多時候最利燒烤之法,小飛象深諳其道啊!
同去的朋友不少人不吃羊肉,也有人「淺嘗輒止」,平白便宜了我這個西北佬!
咖喱一物很是神奇,將最繁複變化為最簡單。鼻祖印度咖喱以及泰式、馬來式、越南式、日式,各家都稱自己有咖喱秘技。
不過我寧願相信,葡國菜的咖喱其實源於亞洲,並非葡國原味。葡國菜中咖喱以香濃為主,不至於太辣,因此延伸出各種與海鮮共烹的食物來,如咖喱蟹、咖喱蝦都頗負盛名。不過個人對幾家葡國餐廳的咖喱都感覺馬馬虎虎,私以為泰式青咖喱才是咖喱之王,搭配海鮮更是讓人難忘的鮮掉眉毛。
△ 紅酒燉牛肉、紅酒燴牛尾、紅酒燴牛脷
紅酒燉煮,乃是歐美常見的烹煮方式,尤以歐洲為盛(美洲人尤其是北美人不怎麼會吃「味道」,所以不提也罷)。記得電影《茱莉和朱麗葉》(Julie & Julia)中,小文員茱莉為了一鍋完美的紅酒燉牛肉,糟蹋了不少好食材,還搭上了巨貴的燉鍋,表演靈動之餘,紅酒與牛肉的搭配也深入觀影者之心。
電影看完後仰天長笑,原來不會喝紅酒也不可怕,可以拿來當料酒,做佐料配菜啊,啊哈哈哈!
小飛象的紅酒燴牛尾,是很多家葡國菜都有的「例牌菜」。喝不出紅酒好壞的人,總算還分得出紅酒燉肉的高下。實際上燉菜用的紅酒不用太上乘,果香濃鬱已是好貨,紅酒的酸度可以幫助化解牛肉類食物的纖維,使肉質更鬆化嫩口,肉也更容易入味,不過酒的分量的把握也會直接影響食物的品相。小飛象的紅酒燴牛尾,給個高分吧!
圖文轉自網絡
小編微信:foiiow
熱線:0591-283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