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圈裡流傳著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面對孩子的學習,我們都希望孩子成材,卻忘了多給他們一點耐心。
畢竟,培養一個孩子的自信很難,但毀掉一個孩子的意志很簡單。
——虎媽
作者丨葉丫丫
來源|男孩派原創
前兩天,看見一則特別令人無語的新聞。
浙江台州,一位爸爸因為孩子不乖乖寫作業,生氣之下,大晚上便把孩子帶到了墳地上,讓孩子赤著腳在太公墳前罰站、反思。
他把孩子的鞋子帶走,並親自堵在了下山的路口,不讓孩子下山。
可是,誰曾想,等他接個電話的功夫,原本還在乖乖罰站的兒子,卻轉眼間沒了蹤影。
著急無奈之下,這位爸爸報了警。
民警們在山上找了四十多分鐘,愣是沒發現孩子的蹤跡,甚至連特警都出動了。
一番奔波搜尋之下,才找到了早已從另一條路,偷偷下山的孩子。
這位爸爸的奇葩做法,立馬引來了無數網友的聲討和指責:
「傷害孩子,還浪費警力,家長才是最該教育的。」
就像網友們說的,成年人大晚上在墓地都會害怕,更別提一個年紀還小的孩子了,這樣極端的教育,只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陰影。
其實,談起陪孩子寫作業的痛苦,每一位父母背後都有一把「辛酸淚」。
在無數個輔導作業的深夜裡,成千上萬的父母恨鐵不成鋼,「河東獅吼」是家常便飯,氣到住院也是屢見不鮮。
看看近期因為陪娃寫作業,而頻頻鬧出的新聞,便可以清楚知道,陪孩子寫作業已經成了親子關係的「頭號殺手」。
上海地鐵11號線隆德路,一個小女孩被媽媽丟在地鐵站,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工作人員調取監控後,找到了女孩的媽媽,可媽媽卻氣得一個勁兒說:「這孩子我不要了!就讓她留在那兒吧!」
原來,小女孩的媽媽利用等車的時間,輔導孩子寫作業。
可孩子前說後忘,徹底把她氣哭了。
還有上海的劉女士,在家輔導作業時因為與兒子發生衝突,一氣之下,居然跑去跳河輕生。
當消防員營救她時,她甚至還崩潰大喊:「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不由想起網上那段,讓無數家長深感認同的至理名言:
「不談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涉及到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前一秒如膠似漆,後一秒分道揚鑣。」
很多父母都表示:真是人間真實啊!
性格再好的爸媽,在孩子寫作業面前,都潰不成軍。
想起前不久,看到過一位媽媽發的朋友圈:
「我用最後一點理智告訴自己不能暴力,於是氣的用手拍桌子吼叫,最後這娃還是磨磨嘰嘰的啥都不會。
我忍不住氣得給他拽著衣領,提溜到門外站著,順便把書和書包都扔了出去。
之後,他站在門口哽咽,爺爺奶奶都問他怎麼回事,他也抽噎著啥都不說。
我冷靜了一會,覺得自己太暴力了,雖然腦子還在生著氣,可心裡卻滿是心疼。
又過了一會,他就偷偷跑來,怯怯地跟我說:『媽媽,你別生氣,你再教我下我就會了。』心裡頓時後悔不已。
他不過是一個8歲多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好好溝通呢?突然覺得自己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更不是一個有方法的老師。
有時候感謝孩子的天真無邪不記仇,即使眼淚沒幹,嘴裡還是叫著『媽媽!媽媽!』
現在我們都平靜下來了,他在一點點默寫,時不時還喊著媽媽,而我心平氣和地看著他寫錯,然後再幫助他訂正。
唉,自我檢討,希望以後自己能做一個溫柔的媽媽……」
這多麼像我們每一位因為寫作業,衝著孩子發脾氣的媽媽,發洩完情緒後,又是滿滿的自責和後悔。
就像這位媽媽說的,我們總是在對孩子失望,給孩子傷害,可是我們卻總是忘了,不管我們怎麼怒罵孩子、責打孩子,轉過身來,最快原諒我們的,也是我們的孩子。
的確。
輔導孩子作業,「累」是常態,這種「累」還不是純體力的累,是夾雜著無數複雜情緒的「心累」,它常常將我們置於情緒崩潰的邊緣。
我們會因為他寫作業拖沓,同樣的題目經常犯錯,總是講了不聽而指責孩子,覺得他們不夠「聰明和完美」;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做得不夠好,或是犯了錯、失敗時,我們的孩子卻從不會因此,而覺得媽媽「不完美」?
前段時間,孫儷「痛失」白玉蘭獎發了一條微博,又上了熱搜。
她去參加「白玉蘭獎」的頒獎晚會,兒子等等在接媽媽回家時,特意貼心地準備了兩封信給媽媽,一封是得獎時的祝賀,一封則是失利時給媽媽的鼓勵和安慰。
看到這個新聞時忍不住想:
孩子的世界多單純啊,不管媽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是厲害的還是不厲害的,在孩子眼裡,都是那個他最愛的媽媽。
就像前不久,我兒子讓我特別暖心的一幕:
從來沒有下過廚的我,其實廚藝特別差。
那天,兒子想吃蛋糕,我便上網找了教程學著做。
兒子聽說我要做蛋糕,特別期待和高興,一邊嚷嚷著「媽媽,你真好」,還一邊積極地跑前跑後,為我各種遞東西、打下手。
可是,我按照教程一步步完成之後,蛋糕的成品卻看起來特別失敗:
蛋糕的底部因為烤箱溫度太高,很焦黑;
糖放得太少,吃起來根本沒啥甜味;
連蛋糕的鬆軟也一點都沒有複製到……
我無比沮喪。
可兒子卻哼哧哼哧吃完了一整個「失敗」的蛋糕,還一個勁兒誇我「媽媽你好棒,我覺得很好吃啊!」
那一瞬間,我真的鼻子都酸了,忍不住淚目。
我們陪孩子寫作業,總覺得那個小小的孩子,在你心中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可你在他的心裡,卻永遠是獨一無二滿分的父母,儘管你常常做得並沒有那麼好。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寫作業省心,卻不滿意自家的娃;
我們總是盯著孩子的粗心大意和不夠乖巧,卻很少去發現他的優點;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了他們也還只是個孩子而已。
那個看似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卻常常給予我們無條件的原諒,和意想不到的溫暖感動,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細枝末節中最真的愛。
寫到這兒,不禁想起早些時候,在網上看過的一段話,深受感動:
「不要抱怨,陪孩子寫作業累人,用不了幾年,你看著孩子的房間一片漆黑,會懷念那時小小的背影,坐在那裡一會兒寫字,一會摸摸腦袋,一會玩玩筆,一會兒喊媽媽來一下。
看著孩子空空的臥室,好想早上叫他起床,但此時也許他早已離開,遠在千裡之外。那間熟悉的臥室已經成為他的旅館,只會在假期暫住。
偶爾發信息來,簡短聲明,也不會再對你打開心扉,不論說什麼,你都會覺得聽不夠。
那個時候你就會懷念他上學的日子,懷念那段獨一無二陪伴他寫作業的日子。
所以不必盼著把孩子送走,總有一天他自己會離開,頭也不回。
你看別人家背著書包上學的孩子,會眼睛放光,心裡失落,也會好想再有一個孩子,天天送他上學放學,晚上陪他寫作業,偶爾被他絆嘴,偶爾發火,河東獅吼的日子終將一去不復返。
你終將明白孩子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歡樂,不是成績,而是陪伴。
不是你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才會輔導他學習,而是你們修了幾輩子的緣,才會有今生的相遇。」
當第一次看到這段話時,忍不住想起未來孩子離我遠去、獨自高飛的情景,光是想想便覺得心酸不已。
就像有人說的,父母和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
未來,我們都會不知不覺成為那個,對著孩子的背影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現在這個我們陪著寫作業,常常氣得我們「雞飛狗跳」的孩子,會慢慢成長為家中的主心骨、頂梁柱,開闢了自己的疆土,擁有自己的一生。
我們以為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一生,可其實我們之間朝夕相處的陪伴,也只不過是那麼短短幾十載罷了。
當我們意識到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高飛時,會不會後悔給了小時候的他,太少耐心的愛與陪伴?
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忍不住想起白天陪孩子寫作業的場景,明明一道題已經跟他講了很多遍,可是後面碰到一樣的題,他依然遲疑著寫不出答案。
我輕聲問他:「想不起來嗎?那媽媽再帶你複習一遍。」
兒子抬起頭,睜著充滿疑惑的眼睛看著我問:
「媽媽,我同桌說他媽媽陪他寫作業會罵他,你怎麼不罵我呢?」
聽完兒子的話,我忍不住笑著說:
「因為媽媽小時候也經常寫不出來,被你外公罵笨,但媽媽也跟你一樣努力呀!」
兒子忍不住喜笑顏開:
「那我應該比媽媽厲害的,這次複習下,下次我肯定就會了。」
你看,明明我們也是從一個不愛寫作業,經常在作業中犯各種幼稚錯誤的小孩,成長到今天教孩子寫作業的爸爸媽媽,為什麼我們卻忘了自己那時候的模樣呢?
經典育兒書籍《正面管教》中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你覺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錯了方法。」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植物一樣慢慢養,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請善待家裡那個正在寫作業的小孩吧!
用耐心和細心去陪伴他,他只是走得慢一點,但卻值得擁有我們的愛,因為我們的認可和鼓勵,才是他相信自己,戰勝一切難題的勇氣來源。
最後借用網上很熱的一個段子:
「讀書不好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會離開你的城市,見面只能靠視頻。
讀書不好的,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麵、明天載我們去吃大餐,想想真的很美好!」
願每一個正在寫作業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最溫柔的陪伴。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