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費陷阱 小心網上年貨節的這些「坑」

2020-12-17 環球網

小心網上年貨節的這些「坑」

眼下,打開所有購物網站,主旋律都是一水兒的年貨節,紅包、滿減、支付優惠……氣勢與力度絲毫不輸「雙11」。快過年了,電商平臺要搶割豬年最後一波流量,商家要力爭賺到鼠年,消費者也惦記著薅足羊毛迎新春。相比剛剛過去的「雙11」「雙12」「黑五」,消費的由頭和背景雖然變了,故事卻還是一樣的故事。也因此,您買買買的同時,可別忘了那些屢曝屢犯的消費陷阱,畢竟春節圖的就是喜慶,誰樂意添堵呢。

此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了「雙11」期間各種亂象:「直播帶貨」頻翻車,簡訊轟炸擾人煩,「定金」「訂金」混淆導致預付退款難,平臺優惠現「bug」,商品質量槽點多,先漲後降套路深,商家遲遲不發貨,物流時效打折扣,等等,這些現象延展到了「雙12」「黑五」,又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蔓延至年貨節──

市場監管

打「預防針」豎「高壓線」

作為電商法實施後的首個「雙11」「雙12」年貨節,近兩個月監管部門最忙碌。多地職能部門都掀起約談電商熱潮,對電商平臺念起了「緊箍咒」。

「虛假宣傳、產品質量是近幾年消費者投訴較多的問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告訴記者,從各大城市市場監管系統或指導或約談的情況來看,這兩大問題都特別突出。

為給消費者營造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我市市場監管部門深入推動2019網劍行動,發揮政府部門與企業互動作用,開展落實電商平臺責任專項行動。同時防患於未然,提前規範治理,預先發布消費警示,並組織重點電商平臺、網站召開行政指導約談會,給網絡經營者打「預防針」、豎「高壓線」,從源頭上規範網絡市場交易秩序。

與此同時,市市場監管委與大型電商平臺聯合開展了「政法會客廳」活動,通過現場互動問答和在線諮詢的形式,向網絡交易平臺上的天津網絡經營者集中宣講相關政策,規範經營行為;回應消費者關切的大數據殺熟、默認勾選等網絡消費糾紛問題,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開展落實電商平臺責任專項行動:

從2019年底至2020年1月,主要針對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綜合性平臺、商品交易平臺、網絡訂餐平臺,以及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易發多發的平臺網站,集中整治電子商務平臺把關不嚴,不落實基本義務、平臺治理義務和協助監管義務等問題。監督檢查的同時,通過法律培訓、集中座談、企業自查、現場檢查等多種形式,對平臺企業開展指導檢查,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並曝光典型案例。

坊間聲音

直播帶貨不能這麼率性

眼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看直播購物,因為解決了「隔山買老牛」無法體驗的痛點,並且在看直播的過程中,還有搶紅包、折扣等福利。但跟電視購物相比,直播購物的安全指數確實打了折扣。因此,很多消費者告訴記者,希望電商直播要做好審核和監督,別讓直播帶貨這個新模式走歪了,別讓假貨鑽了空子,別讓三無產品找到了新土壤。

他們呼籲,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主播平臺的監督,打通消費者維權渠道,甚至建立直播帶貨的專門維權通道,做到早發現、早治理,呵護新模式健康成長。

還有消費者表示,作為推銷員,網絡主播也應對其銷售的產品質量負責,如果宣傳的產品與其實質不符,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主播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直播帶貨正瘋狂 頻頻翻車「槽點」多

不要輕信福袋、秒殺、直播專屬連結,更不要相信直播轉帳之類的交易方式,謹防上當

電商直播,無疑是當前網購平臺最生猛的存在。眼下,打開淘寶京東蘇寧蘑菇街等一眾電商平臺,年貨節直播都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二、三線演員,闖出名氣來的頭部主播,眾多嘴皮子足夠利索的素人,都穿梭在各自的直播間裡,銷售各種各樣的商品:羽絨服、牛仔褲、空氣炸鍋、電飯煲、海鮮水果大禮包,甚至翡翠原石、家庭影院KTV音響……伴隨著一聲聲「寶寶」的呼喚,一陣陣猝不及防的紅包,一遍遍不厭其煩的展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心地跟上了主播們的節奏:下單,買!

每天這麼多場直播,數不過來的主播,其間有沒有魚龍混雜兜售假貨的?有沒有言過其詞誇大貨品功效品質的?回答是肯定的。

百度一下「直播帶貨 假貨」,對各種亂象的爆料就活色生香地呈現在你面前,這其中甚至像烈兒寶貝、空姐昕怡這樣擁有幾十萬「粉絲」的中部主播,都有被訴賣千萬假貨的記錄。記者身邊有一位朋友竇女士,不久前就被某直播平臺一位「長相極其慈祥溫暖的大娘」給忽悠了。該大娘直播賣海蝦蝦仁。老人家用質樸無華的語言講述這蝦仁如何新鮮環保,說自己打小海邊長大,一直都吃這片海域的這種蝦仁,還現場生剝生吃給你看。竇女士正在減肥期,午餐主菜是魚和蝦,又看大娘樣子平實溫暖就像身邊的姑姑姨媽似的,就當即下單買5斤。等拿到手一看,傻眼了,全是灰乎乎樣子猥瑣的小蝦幹!跟大娘展示的新鮮飽滿的大蝦仁簡直雲泥之別。她第一時間聯繫直播平臺,可哪裡還找得到!很多跟她一樣上當的消費者也一起要求維權,然,你的證據呢?你投訴誰呢?那可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平臺且已關閉。另外,你的時間耗得起嗎?竇女士們只得自認倒黴。

天津大學的何老師指出,跟電視購物和電視廣告不一樣,網絡直播更有即時性和隨機性,而且基本是在沒有通過有效審核的情況下就播出去了。部分主播為了賺取廣告費搞虛假宣傳、直播帶貨某些三無產品,確實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記者採訪了解,當前除了薇婭、李佳琦等少數頭部主播擁有自己的團隊,多數中小主播都是商務審核直播一把抓,對其所直播的貨物缺乏相應的審核。並且,出於經濟利益考量,他們幾乎很少拒絕與商家的合作,事實上他們也多半缺少話語權。這是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的主因。

作為消費者,您在陶醉於直播購物的同時,還是要擦亮雙眼,心裡對商品的性價比要有個清晰的認知,尤其不要輕信福袋、秒殺、直播專屬連結,更不要相信直播轉帳之類的交易方式,謹防上當。

降價不主動告知 「價格保護」靠自己

無論平臺方還是商家,沒人通知或者主動把差價退還給消費者,增加了消費維權的成本

元旦以來,家住南開區白堤路一帶的郝女士已經給自己和老公網購了6件羊絨毛衣。相比線下商場動輒上千元一件,她覺得線上年貨節更划算。5天前,她在網易嚴選上給老公買了一件棕色圓領純小山羊絨毛衣,原價799元,趕上年貨節「暖冬特惠」,降價到599元,優惠了200元,郝女士愉快地「搶購」了。3天以後,她在嚴選上給自己買毛衣,挑選過程中無意間又瞥到了那件男款棕色羊絨毛衣,一看價碼變成了495元,比她買的時候又降了104元!郝女士心情一下子不大好了。她跟客服交涉,對方告訴她可以申請「價格保護」。

郝女士查看「價格保護」規則發現,價格保護有一定的門檻,在時間上僅支持「訂單支付成功後至確認收貨7天內」,而且,拼團訂單不支持價格保護,同一商品只能申請一次價格保護,購買商品有贈品、贈券的不支持價格保護,下單時已使用優惠券、紅包、購物津貼的也不支持價格保護……郝女士倒吸一口涼氣,還好,她購買的商品還差兩天就過了價格保護的時限了。她趕緊申請價保,半天以後,平臺方將差價104元退到了她名下的禮品卡裡。

「如果我自己沒有發現這件商品又降價了,也就不會有這筆退款了。無論平臺方還是商家,沒人通知我或者主動把差價退還給我。」郝女士遺憾地說,短短兩三天,說好的「最低價」就被擊穿了,這讓人開始懷疑自己搶到的那些特惠戰利品的價格──究竟是站在「山頂上」還是「半山腰」,而維權又只能靠自己,無形中增加了時間成本。

而這,並不是孤例。

「定金」「訂金」易混淆 預付退款還是難

將訂金改為定金、提出此定金非彼訂金不予退還的條款,屬商家打「擦邊球」,「定金不退」仍屬霸王條款

「預付款規則挺令人反感的,強制勾選『不退』選項。」高女士告訴記者,雖然預訂款價格誘人,但被強迫同意預付的定金不退,總給人一種十分不舒服的感覺,她反問,「如果是因為賣家原因造成不能發貨,定金該如何處理呢?」

「定金」「訂金」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而目前預售玩法依舊逃不過滿滿的套路。和高女士一樣,很多消費者發現進入預售付款頁面後點擊付款卻遇「攔路虎」,下拉滑動屏幕才發現是規則同意提示,只有確認勾選才能購買。

「預售訂金不可退規則同意選項,很大程度上給了平臺或商家責任免責,在提示消費者的同時也避免購買之後退款引發的消費糾紛,但卻讓消費者覺得這是平臺或商家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

北京京師(泉州)律師事務所丁秋萍律師表示,根據《擔保法》第89條規定:「當事人可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因此,如果商家和消費者約定的是定金,消費者後期取消訂單時,商家對於消費者預付定金可以不退款,從法律上站得住腳。但實際生活中很多消費者對於定金規則並不知悉,也不會打開協議進行閱讀,且平臺和商家往往處於強勢的一方。「為避免促銷活動中存在引誘消費者提前下單的情況,建議商家在涉及定金不退的條款後面補充:如果商家違約,需雙倍返還定金。」丁秋萍說。

丁秋萍進一步表示,工商行政部門曾在《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中規定,「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採用格式條款設置訂金不退」。而針對商家玩弄「訂金不退」和「定金不退」的文字遊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訂金改為定金、提出此定金非彼訂金不予退還的條款,屬商家打「擦邊球」,「定金不退」仍屬霸王條款,將依照《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進行查處。

商家遲遲不發貨 消費者等得「心涼涼」

一方面如若賣家未能準時發貨,就面臨違約風險,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應景性很強的年貨,最好跟商家敲定發貨時間

「今年『雙11』我買了件皮衣,『雙12』買了件防寒服,都是過很久不發貨,後來問了商家,才知道因為是清虧款,沒貨了。」家住河東區新開路附近的劉女士抱怨,眼下又趕上年貨節大促,她就沒再買清虧款了,「著不起那個急」。

儘管近年來網購發貨速度和物流越來越快,買了商品可能轉天就能送到,但在網購中,商家發貨時效依然經常受到消費者詬病。電商大促期間,商家的商品流動量較大,庫存供應跟不上,為此商家都會明示消費者發貨期限,對於急需商品的消費者就要謹慎下單了,但也有部分商家遲遲不能按時發貨,甚至虛假髮貨或乾脆不發貨,讓消費者等得「心涼涼」。

電子商務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在《電子商務法》中,已經明確規定了賣家必須按照自己承諾的方式和時限向買家交貨,同時貨物在買家接收前的風險和責任都由賣家承擔。該規定加大了賣家的責任,減輕了買家網購的壓力和風險,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因此,如若賣家未能準時發貨,就面臨違約風險。

還有馬上就過年了,因此有必要提醒消費者,購買年貨、迎新禮服等年節應景性很強的商品,最好跟商家敲定好時間,別等大年初三過去了,您訂購的拜年唐裝還在路上。

專項行動

截至2019年11月底

■ 全市已檢查網站、網店8000餘個(次)

■ 實地檢查網站、網店經營者2000餘個(次)

■ 督促刪除違法商品信息100餘條

■ 責令整改網站20餘個(次)

■ 責令停止平臺服務網店300餘個(次)

■ 查處網絡違法案件100餘件

相關焦點

  • 以舊換新小心是個坑 這些手機消費陷阱別中招
    東莞時間網訊 近日,東莞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17年第1號消費提示。東莞市消委會表示,近期手機通訊類消費投訴熱點問題,集中反映在以舊換新、分期付款、購機送話費等消費糾紛中,消費者被商家的宣傳所誘導誤入消費陷阱,導致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消費陷阱,希望消費者引起注意。
  • 讓年貨節成為年度消費「第三極」,京東憑什麼?
    原標題:讓年貨節成為年度消費「第三極」,京東憑什麼?主要年貨品類下單金額同比大幅增長50%,其中生鮮特產銷售額同比增長近130%,白酒成交額同比增長200%,在線問診訂單總量增長476%,京喜平臺累計銷售商品件數超過10億……這是京東近日公布的年貨節戰報中的數字。
  • 泉州微商忙賣「拜拜禮盒」 小心別掉入「陷阱」
    網購年貨火熱 小心別掉入「陷阱」■早報記者 李菁 通訊員 楊思默離春節還有半個月,市民們開始準備年貨,網上的年貨促銷更是火熱近日,工商部門發布了網購年貨消費提醒,網購年貨時可別掉進商家的陷阱。網上年貨促銷多 微商忙賣「拜拜禮盒」「一盒日本進口的餅乾,原價要60多元,現在只有30多元,而且包郵。法國的巧克力,打了6折,原本兩百多一塊,現在只要一百多……」市民小楊給記者算了一筆年貨帳。
  • 解讀2019電商「年貨節」:挖掘消費新場景
    電商行業的發展不僅帶火了618和雙11,因為春節在國民心中無可替代的意義,年貨節也成為中國百姓心中重要的日子,在年貨節期間通過阿里巴巴、天貓、淘寶、農村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唯品會等「頭部」電商平臺採購年貨,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的習慣。
  • 喜訊:2021年全國網上年貨節即將開始,社區團購成年貨主戰場
    近日春節即將到來,針對人們採購年貨的行動,也提前做出了相關的呼籲和推薦。據廣州赤焰信息了解,1月13日下午,商務部召開「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商務部將於2021年1月20日-2月18日以『防疫情、保供應、促消費』為目標開展的「居家嗨購,網上過年」——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由商務部頒發的2021年全國網上年貨節即將開始。
  • 三峽廣場首屆消費扶貧年貨節開幕
    三峽廣場首屆消費扶貧年貨節開幕 2020-01-08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年貨節是幾月幾號 2021年貨節什麼時候開始
    年貨節是除了雙十一雙十二後又一個購物狂歡的日子,是大家剁手的好時機,而如今很快就要到2021年了,那麼2021年貨節是幾月幾號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2021年貨節什麼時候開始。
  • 年貨節來襲,什麼才是年貨首選
    年貨節來襲,什麼才是年貨首選俗話說「進入臘月門,轉眼就是年!」全國人民都在熱烈期盼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各大商超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開始迎接鼠年春節的到來。不過,相比以往逛超市,大包小包置辦年貨,如今不少消費者都選擇輕點滑鼠,網上就把年貨給置辦了。「雲囤貨」成為新時尚。而隨著80後、90後成為消費主體,如何健康過年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記者從各大電商平臺了解到,今年的年貨節,為了讓更多消費者開開心心回家,健健康康過年,很多商家都特地準備了健康豪禮,這其中不乏一些乾貨品牌。
  • 網上求職陷阱有哪些 怎麼避開網絡招聘陷阱
    ­  網絡招聘陷阱多­  「一些不良網絡招聘平臺暗藏陷阱,想方設法誘導涉世未深、求職心切的大學生往裡跳。」河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亮說。­  超期試用「坑」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伎倆。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試用期為1個月到3個月,如果說好的試用期到了,而用人單位仍不提轉正的事,應聘者就要小心了,這些企業超期試用,很可能是在把你當作廉價甚至免費勞動力;還有企業要求求職者提供自己需要的廣告創意、策劃文案等,然後告知你沒被錄用,無償佔用求職者的勞動成果。­  利用木馬連結「蒙」求職者也很常見。
  • 去日本旅遊一定要小心這些旅遊陷阱!不要被坑啊!
    去日本旅遊一定要小心這些旅遊陷阱!不要被坑啊!我們會感到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情,近年來,旅遊已經成為熱潮。越來越多人喜歡去旅遊,在這其中呢,我們知道的日本也是人們喜歡去的熱度比較高的地方。見到日本時,總感覺這個國家給人的感覺是陌生中帶著熟悉的感覺,尤其是看到滿街的日文中穿插著那些漢字。
  • 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即將來臨 國家郵政局:快遞業重點保障
    來源:央視原標題: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即將來臨 國家郵政局:快遞業重點保障記者從今天(15日)下午召開的商務部記者會上了解到,「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將於1月20日正式啟動,其間相關部門將出臺多種措施,確保生活必需品供應足、實惠多、讓老百姓買得安心。
  • 警惕「醫美面膜」消費陷阱
    這些網售的醫美面膜真的有用嗎?多位醫生就此表示,醫美面膜相當於皮膚科的「創口貼」,在美容護膚方面的作用不如普通面膜。(據北京青年報)眼下,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其中,用普通面膜冒充「械字號面膜」的電商並不少見。
  • 拍攝婚紗照竟然有這麼多消費陷阱!這些影樓的套路你必須知道
    提起影樓,很多人都會想起鉑爵、金夫人、蒙娜麗莎這些知名品牌,但是這幾年也有以惜惜攝影為代表的新晉攝影機構異軍突起,成為婚紗攝影領域的黑馬,深受年輕顧客的歡迎。對於如此眾多的攝影機構,了解其中的消費陷阱才是選擇攝影機構的前提,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無良婚紗攝影機構常見的消費陷阱,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不再上當受騙。
  • 首屆消費扶貧年貨節本周末開幕
    本報訊(記者 喻慶) 迎新春,辦年貨。獻愛心,助脫貧!2020年沙坪垻三峽廣場消費扶貧年貨購物節將於1月4日在三峽廣場、華宇廣場盛大開幕。據了解,本次消費扶貧年貨購物節由沙坪垻區商務委員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供銷合作社、渝碚路街道共同舉辦,以「愛心共築脫貧路·歡樂共享中國年」為主題,從1月4起開始至1月8日結束,展期5天。
  • ...節紅包怎麼領?京東年貨節活動淘寶年貨節攻略年貨節是幾月幾號
    天貓年貨節紅包怎麼領?京東年貨節活動淘寶年貨節攻略年貨節是幾月幾號 2021年01月16日 20: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年貨節了,作為年前的最後一個促銷節日,還是非常有必要參加一下的
  • 無錫各大超市開出年貨大街,「搶客」網購年貨小心先提價
    李阿婆告訴記者,憑老眼光備年貨行不通,今年乾脆讓小傢伙們提前把想吃的零食發到自己手機上,老伴又給眼睛不好的她抄在紙上,字寫得大些。「還別說,這些糖可真貴,比肉還貴!」李阿婆說要不是為了小孩,自己是怎麼也捨不得花錢買這些零食的,「今年除了孫子在家過年,難得外孫女和外孫過年也要回來。」
  • 起底預付卡消費陷阱:超8成用戶踩過坑這些行業是重災區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預付卡消費陷阱可要當心了!不少人開始選擇購買禮品卡作為禮物或者自用,生活中,除了禮品卡,我們經常會發現商家提供「先充值,後消費」的服務,這種預付費形式的購物消費卡在各個行業都屢見不鮮。
  • 2020迎新春·年貨節在天津靜海啟幕 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圖為2020迎新春·年貨節首屆靜海美食大賽啟動儀式現場。 張道正 攝中新網天津1月1日電 (記者 張道正)新年伊始,2020迎新春·年貨節首屆靜海美食大賽暨天津市消費扶貧獻愛心真情攜手助脫貧活動在位於天津市靜海區國際商貿物流園的天津國際進口商品城啟動。圖為啟動儀式上的文藝表演。
  • 平頂山市消協:「開學季」警惕消費陷阱
    昨天,市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家長和學生增強消費維權意識,警惕各類消費陷阱。  家長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去選購學習用品,提前了解商品的性能和價格,理性對待商家促銷,切勿盲目跟風攀比消費,切勿因低價便宜而購買不必要的商品。
  • 警惕保健食品六大「消費陷阱」
    近日,由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廣州日報聯合主辦、海珠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辦的第二期食品安全大講堂邀請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學教授蔣卓勤帶大家科學認識保健食品,並就如何避開一些常見的「消費陷阱」,買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