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鏡子,暴露了父母的自我成長狀態

2020-10-03 啟達小學小芒果

01

我們為什麼對教育這麼焦慮?

觀察身邊的大多數家長,大家對孩子和教育都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迷迷糊糊養育著子女,出現問題時就猛然管一下,一旦不如意,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二十年後的事業……


事實上,正是這種憂慮本身,毀掉了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那段美好時光。


為什麼許多父母心中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家長在結束讀書生涯,有了工作、家庭和孩子後,就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鬆灑脫,實際上,他們的很多人生議題還沒有完成。


02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


我經常與很多年長十歲的朋友們在一起聊天,聽他們說起同齡人的狀態,發現到了四十歲左右,人們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麼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麼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變得疏離。


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不是錯誤,只是人生的議題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迴避而遠離。在《少有人走的路》中,M·斯科特·佩克寫道: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係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許多人不接納自己,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其實是放棄了內在探索,選擇了忍耐和逃避。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03

親子關係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然而,即使大部分關係我們都可以通過逃避解決,但和孩子的關係,父母無從逃避。


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因此親子關係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都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餘。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會提「孩子是父母的老師」,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記得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又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朋友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和思維模式。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於是,親子關係就成了映照我們成長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於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誇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


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註定會出問題。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係,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一點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


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

04

孩子的教養,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


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


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

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會發現,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


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

相關焦點

  • 孩子是一面鏡子,暴露了父母的自我成長狀態!
    為什麼許多父母心中沒有確信與篤定呢?許多家長在結束讀書生涯,有了工作、家庭和孩子後,就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鬆灑脫,實際上,他們的很多人生議題還沒有完成。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鏡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越長越大,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很多時候,他們總是像和大人唱反調一樣,要她吃飯她就是不吃,睡覺時間了還要看電視,等等……,總是讓人氣憤,常常忍不住讚嘆別人家吃飯睡覺不用操心的天使寶寶, 似乎自己家生了朵「霸王花」。我想當我們發脾氣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忍不住動手的時候,孩子的內心也是很害怕的吧!你對孩子的態度,孩子也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 著名詩人多蘿西·勞·諾爾蒂曾寫過一首詩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原生家庭中的每位家庭成員也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01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有人喜歡說,孩子的性格大都是父母的遺傳。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必看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表現的好壞,都是來源自父母的影響。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缺點毛病,只會一味地訓斥責罵,卻不知父母自己才是罪魁禍首。看完下面10張漫畫,你就會明白,孩子的這些毛病,都是父母造成的。
  • 父母是孩子將來的一面鏡子——談談怎樣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我覺得有時候我們現在的言談舉止就是孩子未來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將來的成長。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言傳身教。那麼,父母對孩子如何做到言傳身教呢?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值得深思
    我們都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父母對於孩子給予了過多的建議,卻給予很少的鼓勵。建議多了,會讓孩子難以取捨,反而遲遲做不了決定。鼓勵讚揚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父母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和讚美,對於孩子而言,可能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禮物。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麼老是橫著爬,為什麼不能直著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這是說,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
    當一個個美好的生命呱呱落地,嗷嗷待哺,每個孩子基本都是相同的,餓了要吃奶,困了便呼呼大睡。隨著父母們的養育,有的孩子變的活潑可愛,而有的孩子變的調皮搗蛋。看到別的孩子乖巧懂事,有上進心,一看自家孩子,許多父母總會說一句: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你看看你。其實與我們孩子朝日相處的父母則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自然是深刻相信的,自然會去模仿。所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是檢驗父母水平的最好標尺,你重視過嗎
    要想孩子未來更成功,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一定要賦予更多的優質環境,只有在耳濡目染下,孩子才會變得更健全和博學。父母有這樣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的行為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如果在遇到問題時,父母能以這樣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相信所有困擾孩子和父母擔心的畫面,都能有效地避免。
  • 武志紅:孩子的問題,是映射父母內在空間的一面鏡子
    但是,如果進一步探索下去,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父母之所以焦慮困擾,是因為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困境,被孩子激活了。 而想要解決問題,首先需要看到,自己被孩子激活了哪一個部分。
  • CCTV12 紀錄片《鏡子》:我是一面鏡子,能照出父母的外表和內心
    >憤怒的吶喊下,是強烈的活出自我的渴望。澤清認為,真正需要在特殊學校呆81天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作為一名母親,我想最難受的莫過於自己的孩子厭惡、輕視自己,更別提還會動用暴力。可是這一切,在父母在處理雙方關係時就已埋下了伏筆。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寫到: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應該高於親子關係居第一位。孩子只有在恩愛的父母關係下成長,才可能學會如何對他人進行愛的傳遞。
  • 【家長學校】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作為家長,不僅要在生活情感上去關愛孩子,還要在言行舉止上去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表率。你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是兩條平等線,只有「你成為了最好的你,他才會成為最好的他。」在這個寒假,推薦幾部優秀紀錄片給大家,父母和孩子可共同觀看,試著互相探討觀後的感受,理解相互之間的角色情感。
  • 育兒經驗:父母是寶寶成長的一面鏡子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寶寶學習的機會,因此,作為父母要注意每個細節,言傳身教,比如,有些家長由於產後很是緊張,可能會經常發脾氣,吼叫,動作比較僵硬,即使在小嬰兒階段(0-6月嬰兒)也是能夠感受到並有所表現,必然會很煩躁,易驚,甚者睡眠障礙,餵養困難,最終導致消瘦等等,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父母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全家人創造和諧幸福生活,生活井然有序,交流和睦友愛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
    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家教呢?直到有一天,老人收到了一位受捐助孩子寄來祝賀節日的卡片(這是唯一一位與老人聯繫的孩子),老人高興極了,於是當天就給這個孩子匯了第一筆可觀的助學資金。老人留聯繫方式的舉動就是在無聲詮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資助」的道理。勤勞為本,自己憑藉努力得來的才是最好的。
  • 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小溫馨是13年10月10日出生,當媽以後,我可以辛苦可以奉獻,但絕不失去自我。我的育兒理念:孩子,我會和你一起成長。   愛,首先是陪伴,然後是教育。入駐寶寶知道也是一場意外的邂逅,16年3月份入駐至今,已經創立原創文章八十餘篇。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在陪伴小溫馨成長的路程中,我們是她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
  • 孩子是家裡的一面鏡子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都很努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好,能夠成才!可是,我們不能忽視了自己的成長,我們自己不成長,本身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或許看到孩子在學習上或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的不足,但這些不足可以在我們自己身上找找,或許很多都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帶給孩子的。
  • 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害怕自我暴露是怎麼一回事?
    她談到自己內心的害怕,害怕自我暴露,害怕寫作會暴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會暴露自己的三觀,會暴露自己的思想水平。她說,別人一看你的文字就知道你是什麼水平,會覺得你水平這麼差。進一步解釋:自我暴露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被認可被讚賞,一個是被否定被懲罰。她害怕自我暴露結果往往是被否定和被懲罰。她可以想想這是為什麼?
  • 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不知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其實教育的本質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因為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模仿過程。成功的教育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而有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父母通過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那就是父母持續的自我成長。多年前的一個央視廣告讓我記憶猶新。暖暖的燈光下,媽媽在給孩子洗腳,一邊洗一邊哄著他說「小鴨子遊啊遊,遊上了岸······」。等孩子準備入睡,媽媽又拖著疲憊的身子給去外婆洗腳。
  •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千萬別變成照妖鏡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力量也越來越大,有時他以為和你在玩鬧,但他卻讓對方很受傷。不知什麼時候起,孩子特別喜歡用腳蹬人,在你身上像敲鼓一樣,有時還把腳丫伸到別人的臉上。為此我和爸爸說過孩子很多次,這樣的行為非常不禮貌,我們感覺到很疼,也不喜歡他這樣。
  • 爸爸,你是我的一面鏡子
    當時他很錯愕,捧著稚嫩的小臉蛋,略顯委屈地對我說:『『爸爸,你是我的一面鏡子!』』頓時,我已不知所措。就好比一拳打在了軟軟的海綿上,但是我卻覺得這是多麼強有力的反擊啊!我幹嘛要因為這點小事就對他發火呢?令我陷入了反思的同時,心裡也很擔心這小子等我老了再給我拔氣管,哈哈,開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