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看重點 五大問題要重視

2020-12-15 今日惠州網

體檢能夠幫助我們發現、預防疾病,每個人都應該定期體檢。臨近年底,又進入體檢高峰期,但拿到體檢報告後,面對一堆專業術語,我們往往一臉茫然。

對此,專家提醒,定期體檢是收集個人健康數據、掌握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應重視體檢報告,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應儘早諮詢相關醫生。並遵醫囑或定期複查,還應根據每次的體檢情況,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重視「複查」建議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一部副主任醫師何若雯提醒,拿到一份體檢報告,首先應該重點看體檢匯總、綜述和建議,閱讀報告之後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諮詢一下體檢機構的醫生。

接著,應閱讀體檢的每一項結果尤其是小結,如果結果顯示異常一定要重視起來。「體檢報告中常出現的『複查』、『定期複查』、『進一步檢查』等術語,一定要高度重視。」何若雯說。

有人拿到體檢報告後,先看有沒有出現向上或向下的箭頭,如果有,說明某一指標偏離正常參照值,當然應引起重視,因為往往有些指標的變化,是某種疾病的預兆。「一些檢查指標的異常不代表一定會患有什麼疾病,因為單一的一項檢查往往是不能去診斷某一種疾病的,也不能判斷整個的身體情況,所以體檢客戶可以先閱讀一下醫生出的總結,如果閱讀後還不太理解,應諮詢相關醫生,由醫生綜合分析。」何若雯稱。

據何若雯介紹,為方便市民了解體檢結果,市中心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一部成立了回訪組,對體檢後客戶提供報告解讀,答疑解感,以及為體檢後需要看專科、住院的客戶聯繫專家,提供優診服務。

保管體檢報告方便數據對比

何若雯提醒,每次體檢結束後,一定要好好保管體檢報告。即使每年體檢都沒問題,也應該把以前的體檢報告保存起來,作為對比參考。

因為有的人雖然體檢結果一切正常,但與其以前的體檢報告對比發現,許多指標呈現逐年增高趨勢,如體重、血壓、血糖等,這說明可能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同樣需要聽從醫生給出的健康生活忠告,根據體檢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個人的健康計劃,堅持做到平衡膳食,加強運動,保持好心態等,讓體檢真正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此外,就醫時或體檢時把以往的體檢報告帶上並出示給醫生,這樣方便醫生查看既往病史資料,醫生會有針對性地給出分析和制定體檢套餐。

體檢前三天注意飲食

何若雯建議,體檢前三天,要注意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過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飲酒,不要吃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勿食豬肝、豬血等含血性食物。體檢前一日晚餐後應禁食,體檢當天抽完血,做完腹部B超(肝膽脾)後,方可進食。

體檢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以免影響體檢結果。

體檢當日,請著寬鬆的服裝,不要穿連衣裙、連褲襪,勿戴隱形眼鏡,勿穿有金屬扣子之內衣褲,勿攜帶貴重飾品以免影響放射檢查。有高血壓病等慢性病的受檢者,在檢查時請向醫生說明病情及攜帶藥物備用。

未婚女性不宜做婦科檢查,做婦科檢查前應排空小便,女性月經期不宜做婦科檢查和尿常規化驗;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女性受檢者,不宜做X線檢查。婦女做子宮頸塗片檢查前一天請勿行房,勿執行陰道衝洗或使用塞劑。

做子宮、附件、膀胱、前列腺B超檢查,需憋尿(陰超檢查無需憋尿)至膀胱完全充盈狀態再做檢查(最好是不排晨尿)。

體檢中這些健康問題需重視

代謝性疾病

何若雯介紹,近年來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血尿酸增高、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大大增多,且年輕人的代謝性疾病檢出率越來越高,尤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宅在家裡,吃得多,運動少,導致體重增加、血脂升高、脂肪肝等代謝疾病。

她建議,體檢出這些健康問題的市民請重視起來,從運動、飲食等方面綜合調理,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幽門螺旋桿菌

「近年來幽門螺旋桿菌檢出比例也相當高。」何若雯說,不是所有人都做了這一檢查,但陽性的比例還是相當高,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檢出人數佔所有檢測人數的9%!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誘發胃癌的元兇之一,而且通過就餐間夾菜、餵飯等就可以傳染,所以聚餐時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有需要的市民建議增加這一項目。

甲狀腺異常

何若雯說,這兩年甲狀腺異常的檢出率也高。她認為,檢出甲狀腺結節也不用太害怕,絕大多數人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惡性結節的比例只佔5%-10%。即使最後確診為癌症,90%左右的甲狀腺癌也是可治癒的。何若雯建議相關單位增加甲狀腺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3級及以上乳腺結節

何若雯介紹,在醫院參與體檢的人群中,近一半女性存在乳腺異常。乳腺小葉增生又叫乳腺增生,可以說是女性的一種生理現象。單純的囊腫一般與乳腺癌無關,但突然快速長大的囊腫要引起重視;與乳腺癌有關的是「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不同於乳腺小葉增生,它其實是一種癌前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結節有幾種類型,包括實性結節、囊性結節、纖維瘤等。做完乳腺B超後,顯示結節為1-2級(類)的無需特別擔心,一般都是良性,乳腺纖維瘤屬於良性腫瘤,多發於年輕女性,保持一年一次左右的定期隨訪即可;突然增大的結節,3級(類)及以上結節要特別警惕,需到乳腺專科門診諮詢。

肺部結節

何若雯說,近年來不少單位員工或個人在體檢套餐中增加了肺部CT的檢查項目,導致肺結節檢出率大幅上升。生活壓力大,長期吸菸、煙塵接觸、熬夜、不運動導致免疫力低下等,這些都可能成為肺結節的誘發因素。肺部小結節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臨床上認為,小於2釐米的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的。小於6毫米肺結節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市民並不需要太過擔心,一般建議6毫米以下的肺結節一年定期隨訪一次。

由於肺結節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和體徵,因此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張娜妹 林斐

相關焦點

  • 宣州市區幼兒園體檢報告出爐 這三大問題要重視
    21000名幼兒作檢查記者了解到,宣城市區幼兒體檢開展已多年,全面普遍體檢是從2009年開始。宣州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兒保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宣州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各鄉鎮衛生院、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每年的宣州區在園幼兒體檢。據了解,全區每年在園兒童體檢人數約21000餘人。
  • 體檢後如何看懂體檢報告?
    時下,又進入體檢高峰期。記者從我市各大醫院了解到,近來很多單位給員工安排了健康體檢。除了單位組織的統一體檢外,自費體檢的市民也不在少數。體檢報告是體檢者最近一個階段的健康總結,然而,有的市民對體檢報告卻很不重視,有些人想重視,但體檢報告單上晦澀的專業術語和難懂的數據卻讓人如「霧裡看花」。
  • 體檢報告中,哪些指標應重點關注?
    現在很多人都害怕體檢,因為不體檢沒毛病,一體檢渾身是問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調查者中,63.6%的人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
  • 防癌體檢怎麼選?體檢報告怎麼讀?
    劃重點當您的腫瘤標誌物超標時,先不要驚慌,請先回憶自身是否存在以上三方面問題,再做進一步判斷。專家也同時強調,腫瘤標誌物雖然有點名不副實,但也絕非一無是處。 劃重點以上三種腫瘤標誌物需結合影像學的診斷(如B超和CT),才能真正發揮防癌體檢意義。如果腫瘤標誌物檢測只是防癌體檢項目的一部分,那麼更為準確且普及的防癌篩查又是什麼呢?
  • 醫學專家教你讀懂體檢報告 部分數據異常不代表身體有問題
    原標題:部分數據異常不代表身體有問題   「體檢」一詞大家都明白,但是看著體檢報告的一堆數字、字母,卻讓人猶如霧裡看花。最近,深圳不少人都拿到了自己的體檢報告,但拿到手之後卻犯了難,看到某項指標超出正常範圍,小心臟瞬間加速,生怕身體出現問題。   如何讀懂自己手中的這份體檢報告?哪些指標出現異常不需要過分緊張?
  •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做完體檢後,不少人把體檢報告隨手一扔,「真有問題,醫院會打電話通知的。」然而,29歲的推銷員陳先生就因為不重視體檢報告,小病拖成了腎衰竭。 3年前,陳先生在長沙市第三醫院做過一次體檢,但他壓根沒看體檢報告,照例抽菸、喝酒、應酬。去年下半年,陳先生經常噁心、嘔吐、失眠,眼睛周圍浮腫,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雙腎衰竭。
  •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別慌 醫生:先看體檢結論_醫療資訊_求醫新聞-醫學...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別慌 醫生:先看體檢結論 時間: 2013-11-05 14:26  來源: 齊魯晚報   編輯: 「平時感覺身體挺好,可體檢報告中卻說右肝小葉下有個幾毫米的小瘤子,尿檢中一項指標也有異常箭頭,真是嚇壞了,可這些問題並沒有讓我的身體感覺不舒服
  • 解密如何讀懂體檢報告
    踏入九月,廣州很多企業、單位陸陸續續啟動單位體檢。可面對天書一般的數據報告以及多數醫院惜字如金的健康建議,很多市民還是搖頭大呼:看不懂!而對於養生達人來說,體檢報告單上出現的一個升高或降低的不完美的小箭頭,都讓人揪心著急,為之心緒不寧、茶飯不思。不用著急!接下來,體檢科專家將手把手教你,讀懂自己的體檢報告單,並且利用這份最基礎的體檢報告,指導就醫和日常保健養生。
  • 不敢看體檢報告?心虛可能讓你身體更虛
    當你拿到體檢報告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近期,「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這一話題在某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一項近2000名18—35歲的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超過6成的受訪青年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甚至有人都「不願」或者「沒有時間」去參加體檢。
  • 做了體檢不會看?8圖教你看懂體檢報告!
    我國去年6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要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定期體檢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面對項目眾多的體檢套餐該如何選擇?
  • 體檢報告上那麼多指標,我要看哪些?讀懂三大類即可
    其中,健康體檢作為我們身體健康的一項本檢測標準,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大家願意並主動體檢的態度越來越強烈。 拿到體檢報告,常常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也會有一些些恐懼,因為對於一些專業術語實在是難懂呀,拿到報告,大家關注些什麼點呢?在醫學上,比較統一的說法是:血壓、血糖、血脂、尿酸是目前衡量大家身體狀況最基本的四個指標。
  • 看了體檢報告,我慌了
    平時熬夜最歡脫、天天吃外賣的90後,卻連體檢報告都不敢看。對於這屆90後來說,體檢報告是比當年的成績單還恐怖幾倍的存在。畢竟考試考不好還有下一次,體檢報告要是有什麼壞消息,那就是命了。甚至有的人連體檢都不敢去,秉承著「只要不體檢,我就沒病」的心理過日子。
  • 又到一年體檢季 超六成年輕人不敢看體檢報告
    又到一年體檢季,前不久「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表示,平日裡自己飲食作息不規律,體檢報告下來不敢查看,看到「異常數據」就恐慌。對此,你有同感嗎?
  • 柯橋3000餘名幼兒體檢報告出爐!這些問題突出
    齲齒多發關注口腔健康區婦保院體檢中心主任李昆鵬介紹,從此次幼兒入園體檢數據分析來看,幼兒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幼兒齲齒、視力問題上。如柯橋區裕民幼兒園今年入學幼兒60名,其中齲齒問題就佔了近三成。此次體檢發現,幼兒視力問題主要集中在遠視、散光、近視等問題上。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幼兒視力問題是先天性的,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早發現、早治療。隨著電子產品使用的增多,家長過早的給孩子進行視頻早教;而且今年由於疫情,孩子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電子產品娛樂時間增加,導致孩子近視的發生。
  • 體檢報告是什麼 教你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
    體檢完之後,我們需要等待的就是一張體檢報告單,那麼體檢報告是什麼呢,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呢,體檢報告項目的含義是什麼,檢查腎功能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體檢報告是什麼體檢報告是指對身體進行檢查,根據身體反應的數據而生成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檔。
  • 成年人的認慫,是從看體檢報告開始的
    很多人說,「這屆年輕人,已經不敢看體檢報告了。」調侃歸調侃,可也表明了一個扎心的事實——各種疾病,越來越年輕化了。前段時間,電競圈大神Uzi退役的消息衝上熱搜。他在微博中說,自己因為「常年壓力大、肥胖、飲食不規律、熬夜等原因」,已經確診2型糖尿病。
  • 誰說我不敢看體檢報告 我壓根兒不敢去體檢
    看體檢報告的心情 和查詢高考成績的心情差不多 拿到自己的體檢報告,在上海工作的「90後」公務員陸可(化名)沒有立刻打開。下班回到家,坐在沙發上,喝幾口水,深吸幾口氣,她才一點一點撕開體檢報告的保密封條。
  • 科學網—正確對待體檢報告
    ,一定要仔細閱讀主檢醫生的體檢建議和指導,以便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及時地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公務員王女士每年都會參加單位裡組織的體檢,她表示,對於一些血液、尿液等檢驗,她只看檢查結果是否在正常的數值範圍內,「有的檢查指標具體表示什麼就不清楚了,正常就行,也不會去多問醫生了」。 案例B:「我根本就看不懂那些英文啊數據啊,想了解也無從下手,我有個朋友把體檢報告中看不懂的一些指標放在微博上求解讀呢。」銷售員張先生滿臉的茫然。
  • 耳朵問題也會致命,體檢五官檢查要重視
    耳朵問題也會致命,體檢五官檢查要重視 2020-12-12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那份你不敢直視的體檢報告 裡面藏著很多「小秘密」
    原標題:平時太「作」,擔心身體出問題,長達5年不敢去體檢 每次拿到體檢報告後自己不敢看,要請同事幫忙先過目……你不敢直視的體檢報告 藏著很多「小秘密」這兩天,一則名為「六成年輕人害怕看體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