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能夠幫助我們發現、預防疾病,每個人都應該定期體檢。臨近年底,又進入體檢高峰期,但拿到體檢報告後,面對一堆專業術語,我們往往一臉茫然。
對此,專家提醒,定期體檢是收集個人健康數據、掌握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應重視體檢報告,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應儘早諮詢相關醫生。並遵醫囑或定期複查,還應根據每次的體檢情況,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重視「複查」建議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一部副主任醫師何若雯提醒,拿到一份體檢報告,首先應該重點看體檢匯總、綜述和建議,閱讀報告之後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諮詢一下體檢機構的醫生。
接著,應閱讀體檢的每一項結果尤其是小結,如果結果顯示異常一定要重視起來。「體檢報告中常出現的『複查』、『定期複查』、『進一步檢查』等術語,一定要高度重視。」何若雯說。
有人拿到體檢報告後,先看有沒有出現向上或向下的箭頭,如果有,說明某一指標偏離正常參照值,當然應引起重視,因為往往有些指標的變化,是某種疾病的預兆。「一些檢查指標的異常不代表一定會患有什麼疾病,因為單一的一項檢查往往是不能去診斷某一種疾病的,也不能判斷整個的身體情況,所以體檢客戶可以先閱讀一下醫生出的總結,如果閱讀後還不太理解,應諮詢相關醫生,由醫生綜合分析。」何若雯稱。
據何若雯介紹,為方便市民了解體檢結果,市中心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一部成立了回訪組,對體檢後客戶提供報告解讀,答疑解感,以及為體檢後需要看專科、住院的客戶聯繫專家,提供優診服務。
保管體檢報告方便數據對比
何若雯提醒,每次體檢結束後,一定要好好保管體檢報告。即使每年體檢都沒問題,也應該把以前的體檢報告保存起來,作為對比參考。
因為有的人雖然體檢結果一切正常,但與其以前的體檢報告對比發現,許多指標呈現逐年增高趨勢,如體重、血壓、血糖等,這說明可能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同樣需要聽從醫生給出的健康生活忠告,根據體檢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個人的健康計劃,堅持做到平衡膳食,加強運動,保持好心態等,讓體檢真正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此外,就醫時或體檢時把以往的體檢報告帶上並出示給醫生,這樣方便醫生查看既往病史資料,醫生會有針對性地給出分析和制定體檢套餐。
體檢前三天注意飲食
何若雯建議,體檢前三天,要注意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過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飲酒,不要吃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勿食豬肝、豬血等含血性食物。體檢前一日晚餐後應禁食,體檢當天抽完血,做完腹部B超(肝膽脾)後,方可進食。
體檢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以免影響體檢結果。
體檢當日,請著寬鬆的服裝,不要穿連衣裙、連褲襪,勿戴隱形眼鏡,勿穿有金屬扣子之內衣褲,勿攜帶貴重飾品以免影響放射檢查。有高血壓病等慢性病的受檢者,在檢查時請向醫生說明病情及攜帶藥物備用。
未婚女性不宜做婦科檢查,做婦科檢查前應排空小便,女性月經期不宜做婦科檢查和尿常規化驗;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女性受檢者,不宜做X線檢查。婦女做子宮頸塗片檢查前一天請勿行房,勿執行陰道衝洗或使用塞劑。
做子宮、附件、膀胱、前列腺B超檢查,需憋尿(陰超檢查無需憋尿)至膀胱完全充盈狀態再做檢查(最好是不排晨尿)。
體檢中這些健康問題需重視
代謝性疾病
何若雯介紹,近年來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血尿酸增高、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大大增多,且年輕人的代謝性疾病檢出率越來越高,尤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宅在家裡,吃得多,運動少,導致體重增加、血脂升高、脂肪肝等代謝疾病。
她建議,體檢出這些健康問題的市民請重視起來,從運動、飲食等方面綜合調理,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幽門螺旋桿菌
「近年來幽門螺旋桿菌檢出比例也相當高。」何若雯說,不是所有人都做了這一檢查,但陽性的比例還是相當高,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檢出人數佔所有檢測人數的9%!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誘發胃癌的元兇之一,而且通過就餐間夾菜、餵飯等就可以傳染,所以聚餐時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有需要的市民建議增加這一項目。
甲狀腺異常
何若雯說,這兩年甲狀腺異常的檢出率也高。她認為,檢出甲狀腺結節也不用太害怕,絕大多數人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惡性結節的比例只佔5%-10%。即使最後確診為癌症,90%左右的甲狀腺癌也是可治癒的。何若雯建議相關單位增加甲狀腺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3級及以上乳腺結節
何若雯介紹,在醫院參與體檢的人群中,近一半女性存在乳腺異常。乳腺小葉增生又叫乳腺增生,可以說是女性的一種生理現象。單純的囊腫一般與乳腺癌無關,但突然快速長大的囊腫要引起重視;與乳腺癌有關的是「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不同於乳腺小葉增生,它其實是一種癌前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結節有幾種類型,包括實性結節、囊性結節、纖維瘤等。做完乳腺B超後,顯示結節為1-2級(類)的無需特別擔心,一般都是良性,乳腺纖維瘤屬於良性腫瘤,多發於年輕女性,保持一年一次左右的定期隨訪即可;突然增大的結節,3級(類)及以上結節要特別警惕,需到乳腺專科門診諮詢。
肺部結節
何若雯說,近年來不少單位員工或個人在體檢套餐中增加了肺部CT的檢查項目,導致肺結節檢出率大幅上升。生活壓力大,長期吸菸、煙塵接觸、熬夜、不運動導致免疫力低下等,這些都可能成為肺結節的誘發因素。肺部小結節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臨床上認為,小於2釐米的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的。小於6毫米肺結節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市民並不需要太過擔心,一般建議6毫米以下的肺結節一年定期隨訪一次。
由於肺結節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和體徵,因此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張娜妹 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