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愛經典#
文|冷絲欄目|諜戰劇
你如果對諜戰劇的發展歷程較為了解,你應該知道,一直以來被列為口碑最好的三部諜戰劇是《暗算》《潛伏》和《黎明之前》。
很多人可能感到疑惑,為何是這三部諜戰劇?還有其他很多優秀的諜戰劇,它們為何難以被列入前三名?
冷絲認為,《懸崖》和《風箏》就是兩部「零差評」諜戰劇,它們未擠進前三的位置,的確存在一些客觀原因。
《暗算》之前,國內並沒有「諜戰劇」「諜戰片」的概念,柳雲龍自導自演的《暗算》則把諜戰題材進一步延伸到密電、諜報領域,並將密電、諜報工作與人性、人生命運的關係作了深入探索,大大突破了諜戰題材的固有藩籬。
「諜戰劇」的概念也因此被樹立了起來,同時也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不僅如此,《暗算》有效地帶動了內地諜戰類電視劇創作的一輪新潮,而且顯得方興未艾。
就藝術創作視角來看,《暗算》在諜戰類電視劇創作中的突破,具體體現在對主旋律主題類型化表達的模式把握更為嫻熟,良好的文學文本基礎和精妙的改編藝術,以及對題材禁區的進一步突破等等。
而正是這些突破,《暗算》有效地拓展了諜戰題材的創作空間,為我國諜戰劇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潛伏》的巨大魅力,除了別開生面地揭示出中國諜戰的最高層次的軍統內幕,並圓滿成功地塑造了幾個精緻豐滿、 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之外,還有其更為重要的藝術內核。
該劇立意高遠、借古喻今、尖銳深刻、卓爾不群。
《潛伏》中餘則成與左藍聯手使用反問計剷除了馬奎,又設計讓翠平跟蹤自己藉以迷惑「佛龕」李涯,正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種巧妙的情節設計手法,才讓該劇成為當時的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潛伏》中,餘則成這樣的普通人被推上了英雄的位置,並且,該劇在日常生活的呈現中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英雄。觀眾很自然地在欣賞劇情的過程中,同主人公一同完成了一次成為英雄的夢想和涅槃,滿足了人們內心「英雄主義情節」。
於是,這種滿足感也成為大家追捧諜戰劇的直接因素。
《黎明之前》之所以能夠熱播,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劇採用了新的敘事策略, 對政治、愛情、懸疑等元素重新闡釋, 在觀念、情感、審美等方面有所突破, 獲得了特有的藝術魅力。
該劇在創作上大量吸收美劇元素,在關鍵人物的設定和人物心理的分析下足了功夫,使故事情節絲絲入扣,是我國內地電視劇吸收、借鑑外來優秀電視劇的突出代表。
毫無疑問,《黎明之前》是時下諜戰劇的一個典型, 其中體現出的一些特徵能夠很好地反映諜戰劇的現狀。
《黎明之前》美中不足的的地方也很多:一是收尾略拖,不夠乾脆;二是鏡頭沒有像《潛伏》和《暗算》那樣加濾光;三是女性角色的頭髮造型不好,化妝師好像對上世紀40年代的女士髮型研究得不太夠。
應該說,《暗算》《潛伏》和《黎明之前》是較早之前諜戰劇的代表之作,觀眾對它們的印象也顯得特別深刻,口碑也很好。
相形之下,後來的《懸崖》和《風箏》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獲得超過前這三部諜戰劇的好口碑成績,這並非是這兩部劇作質量稍差,而是其他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
《懸崖》因為播出平臺、劇情節奏較慢而未形成熱播現象;《風箏》因為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問題,該劇經過再三修改之後才得以播出,雖然形成了「熱播現象」,但始終未得到最好的口碑成績。
但是,冷絲認為,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否認《風箏》和《懸崖》是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