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茶聖」「茶祖」「茶仙」分別是誰,第一個很多人知道

2020-12-20 茶客小屋

近年來,全國各地祭祀茶祖(神)的活動越來越多,呈現出繁榮化、常態化、學術化的趨勢。繁榮化,是指這類活動越來越多;常態化,是指這類祭祀活動在某些區成為一年一辦的節慶活動;學術化,是指不僅舉辦活動,還有相應的學術論文發表,有的還形成了論文集。茶業越發達的省份,茶祖越多!茶人是一個有信仰的群體!

那麼今天小編就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茶界名人:茶聖,茶仙,茶神,茶祖,茶皇帝。

這些稱號多數都是民間或者地方的一種尊稱,沒有經過官方的認證,所以有很多的重名的情況。

茶聖----陸羽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有《陸羽自傳》。他撰寫的《茶經》,對有關茶樹的產地、形態、生長環境以及採茶、制茶、飲茶的工具和方法等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成書後,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影響極大,陸羽被後世尊稱為「茶神」、「茶聖」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陸羽》:「 羽 嗜茶,造妙理,著《茶經》三卷……時號『茶仙』。」

茶祖----神農氏

唐朝「茶聖」陸羽在《茶經六之飲》中曾概括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另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農氏為掌握草藥的特性,親自實踐,遍嘗百草,一天內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後偶然得到了荼(茶葉)才得以解毒。

傳說,遠古的一天,神農在姜水南岸的天台山一帶採集藥草。一種草葉使他口乾舌麻、頭暈目眩,於是,他放下草藥袋,靠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忽然一陣風過,他聞到一股清新的香氣。抬頭一看,只見樹上幾片綠油油的葉子緩緩落下,心中好奇,神農撿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嚼嘗,味雖苦澀,但有清香回甘之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後更覺氣味清香、舌底生津、情緒飽滿,且頭暈目眩減輕,口乾舌麻漸消,好生奇怪。於是,再拾幾片葉子細看,其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樹葉不同,因而又採了些芽葉和花果而歸。後來,神農將這種樹定名為「荼」,這就是茶發現的經過。

茶仙----盧仝 蘇軾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朝人。蘇軾的故鄉四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茶區,蘇軾從小生活在故鄉,他自然飲茶;蘇軾之母篤信佛教,蘇軾自然敬茶;蘇軾是勤奮學習的文士,他經常徹夜苦讀苦吟,自然少不了要藉助於茶;人以類聚,蘇軾的恩師歐陽修、梅堯臣以及弟弟蘇轍等均是歷史上著名的茶人,在他們的影響下,蘇軾自然也懂茶、愛茶。

蘇軾愛茶至甚,是因為他知道茶至深。他認為茶是天地間的靈草,它以青山為宅,與白雲相伴,得甘泉之沃,吸取了天地之精華,具有『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和錢安道寄惠建茶》)的君子品性。

品茶可以使人『清風擊兩腋,去欲凌鴻鵠』,『意爽飄欲仙,頭輕快如沐』。蘇軾愛茶、知茶、同時也精於品茶。他注重擇水、用火,精於候湯,對器皿十分講究,把品茶作為溝通自然、內省自性、品味人生,超越自我的修煉手段。

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蘇軾善於藉助品茶,達到茶味人生。因為善品茶,在茶的滋潤下,蘇軾達到『香茶嫩芽清心骨,此懷無處不超然』的精神境界。

在坎坷的人生中能隨緣自適、樂觀開朗、圓容貫通、自由無礙。蘇軾把自己從茶中品味出的人格精神、生命體悟、人生追求、胸襟懷抱以及對大自然之美的感受都投入到詩詞、書畫中去,於是蘇軾像清風一樣快樂地唱著自己的歌,並留下了使天下人耳目一新的文學藝術作品。

盧仝(lú tóng),唐詩人。自號玉川子。範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隱居少室山。家境貧困,僅破屋數間。但他刻苦讀書,家中圖書滿架。仝性格狷介,頗類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種雄豪之氣,又近似韓愈。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而他不願仕進,均不就。曾作《月食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讚(時韓愈為河南令)。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與王同時遇害。 他的詩作對當時腐敗的朝政與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風格奇特,近似散文。有《玉川子詩集》。 盧仝:思禮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之吟,最為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 生。……" 茶的功效,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並演變為「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聖」陸羽相提並論。至今的九裡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

茶皇——乾隆

乾隆,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在世89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也是最愛茶的皇帝。弘曆聰明伶俐,6歲就學,過目成誦。13歲以前就熟讀了《詩經》、《尚書》、《易經》、《春秋》等儒家經典。三位老師自小影響嗜茶習慣。特別是蔡世遠,他是福建人,平時可以食無肉,但不可飲無茶。連給弘曆上課都少不了泡上一壺濃濃的功夫茶。在老師的影響下,勤奮好學的弘曆,自小就與茶這種能提神悅志的神奇飲料結下了終身之緣。

乾隆登基後,加以發展,每年的元宵佳節、萬壽節、中秋節前後,必於此唱戲。在當時,大臣們都視被恩準到同樂園聽戲品茶為極高的榮譽。每年舉辦一次「宗室宴茶議」。小型茶宴多設於奉三無私殿,請皇子皇孫,近支王公入席;中型茶宴設於西苑豐澤園內;大型茶宴設於乾清宮內設24席,宮外設406席。茶宴開始時,奏中和韶樂《隆平》之章,乾隆開座後奏清樂《瑞旭中天》之章。由尚茶正進茶。乾隆用茶,眾人皆行一叩禮。然後乾隆賜茶,賜茶時太監用玉碗敬奉給宮內24席的王公、皇子、皇孫。乾隆在位60年,舉行「經筵茶典」49次「作論」98篇,還親自賦詩以記《經筵畢文淵閣賜茶》詩云:「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御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

乾隆既善於供茶作為施政手段,在笑談間施展他的政治綱領,直到他馬上要讓位給太子永琰(即嘉慶皇帝)時,還演了兩齣「茶戲」。一出是,當他表示要讓位去當太上皇時,一個大臣勸阻說:「國不可以日無君」。乾隆則風趣而灑脫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看起來,他在統治中國60年之後,是真心想「退居二線」去品茶。

乾隆皇帝喜歡去的品茗場所很多,如竹爐山房、竹爐精舍、喜鳳啜茗臺、味甘書屋、悅性山房等。晚年退位後,在北海鏡清齋他還為自己專設了「焙茶塢」。在乾隆一生中,最常去的品茗場所是「竹爐精舍」。品茗休閒時,所注重的是以靜悟道,以茶洗心,以仁治國。

乾隆是一個了不起的茶道中人,更是古往今來,最善於將茶道中博大精深的哲理用於治國實踐的天才。他以茶休閒,使自己精力充沛過人,日理萬機而不知疲倦;他以茶養生,他從25歲登基,到88歲去世,當了60年零3個月的皇帝和3年零3天的太上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壽魁君王;他以茶理治國馭臣,開創了乾隆盛世,使他名垂千古。乾隆不愧是「茶皇」。

附圖參考:

看完小編的講解,希望大家對我國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地了解。如果有關於茶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文聖、武聖、亞聖、詩聖、畫聖、醫聖、茶聖、酒聖分別是誰
    趣話歷史那些事中國現代史學會會員文聖、武聖、亞聖、詩聖、畫聖、醫聖、茶聖、酒聖分別是孔子和歐陽修、姜太公和關羽、孟子、杜甫、吳道子、張仲景、陸羽、杜康。怎麼多出兩位?文聖在歷史上有兩個人。茶聖是唐代陸羽,有《茶經》一書傳世,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陸羽煮茶圖酒聖是杜康,相傳是周朝釀酒術的發明者,有酒祖之稱,被尊為酒神、酒聖,造酒業奉為祖師爺。看煩了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喝兩口去吧。
  • 文聖、武聖、元聖、謀聖、詩聖、詞聖、藥聖、茶聖、劍聖分別是誰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出,然後教之以相生養之道。」這句話出自韓愈的文章《原道》,韓愈認為古時候災害頻繁,聖人應運而生,教給所有人合理的生活方法,幫助人們適應環境。從這個角度上講,但凡能在某一領域成就突出或者才德全盡,便可以視為「聖」。
  • 茶聖是陸羽,茶仙是盧仝,那麼茶詩之冠是誰?自然非白樂天莫屬
    茶至唐朝,獲得了空前的繁榮,中唐以後,茶產業甚至作為稅收的項目,由此足見,茶,在唐朝時受人喜愛的程度。飲茶之盛,上至王侯公爵,下至平民百姓,都把茶當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劑品,有人甚至一日不可無茶。陸羽因寫《茶經》而被後人尊稱為「茶聖」,盧仝[tóng]也因一篇《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被譽為「茶仙」,這些人,都是茶中有名的人物。唐朝也是詩歌鼎盛的時代,當詩人愛上喝茶,自然會寫下不少茶詩,那麼,誰是唐朝寫茶詩最多的人呢?我想,此人非大詩人白居易莫屬!
  • 古代的八大茶痴:歷史上愛喝茶的名人
    痴心有很多種,紅樓夢裡黛玉葬花,那個是痴到極點了。所以貪嗔痴,佛經上稱其為三毒,是使我們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聖的三毒。但既然說禪茶一味,由習茶可入禪定之境界,為何人還要為茶犯痴呢?當然茶界當中也有茶痴。在我國歷史上對於茶葉的愛慕到痴的境界便有這麼幾位。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史上最有名的八大茶痴。 1、陸羽 陸羽被稱為「考察茶事」,遊歷巴川蜀峽,一路上他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
  • 茶博士章傳政講述茶聖陸羽與《茶經》的故事可回看直播
    下面是直播課程的精華筆記內容: 01 美國人韋爾須氏在其作品《茶的歷史和奧秘》裡說:「Tea and China are almost synonymous terms. It is indisputably the 『Land of tea』……」。
  • 古代的武聖,詩聖,劍聖,茶聖,草聖,兵聖,詞聖分別是誰
    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四、茶聖——陸羽(唐)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
  • 中國歷史上的六位聖人,你最崇拜的是哪位?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史聖:司馬遷司馬遷是一個歷史學家,大文學家。他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記》是個龐大的存在。聳立在中國歷史和文學的道路上,沒有誰能繞過去,也沒有誰和誰的作品能取代。
  • 連喝七碗茶是什麼感覺?|茶知識日報
    今天是-茶知識日報-第十一期「茶聖」陸羽是何人?陸羽,唐代復州竟陵人①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被譽為「茶仙」,奉為「茶聖」,祀為「茶神」。②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
  • 哪些文化歷史名人是湖北的?有何故事?
    從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楚辭之祖屈原,幾千年來湖北地區精彩人文故事層出不窮,我們有精彩的過去,必將創造更加精彩的未來。我們一起走進湖北歷史文化名人。楚辭之祖——屈原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國丹陽,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
  • 與茶聖陸羽的《茶經》齊名,這首玉川茶歌究竟有什麼妙處?
    600餘首——盧仝卻因之被後人尊為「茶仙」、「茶中亞聖」,從而成為與「茶聖」陸羽齊名的人物,而這首玉川茶歌,也成為了與《茶經》齊名的茶中傑作。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了茶餅的製作工藝,包括採、蒸、搗、拍、焙、穿、封,然後「茶之幹矣」,唐代的茶葉製作過程,與現在不同,但是卻也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所以能加工出這樣「至精至好」的茶葉。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表現了詩人收到陽羨茶的驚喜,也從詩人的口中知道了這種茶的名貴。
  • 千古茶事之茶聖陸羽的愛情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話談千古事,茶沏一室香。我是健康行動派正明。今天我們聊聊茶聖陸羽的愛情故事,大家都知道,茶聖陸羽年幼時被智積禪師寄養在儒士李公家中,陸羽與李公的千金李季蘭從小相伴讀書嬉戲,結下了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不久李公去江南任職,陸羽與李季蘭一別就是二十多年,他們在湖州重逢時,李季蘭已淪落為風塵女冠,風塵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女冠就是女道士。
  • 我國6個茶祖,究竟指的誰?喜歡喝茶的人士,這些常識知多少?
    在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有關茶葉的文化延續不斷,這也使得人們對茶文化愈發感興趣。關於茶葉,不能數典忘祖,從過去到現在,我國歷史上誕生過不少茶祖,他們對中國茶文化的沉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專業的品茶人士,除了對茶葉有所了解之外,對於「茶祖」也必須知曉。
  • 劉松雨參與設計的「國寶茶具」,入選《中華茶器具通鑑》
    中國人喝茶歷史比較早,唐代陸羽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特別是注重養生的當下,北方人也流行喝茶。大熊貓是我國國寶、景德鎮瓷器也是國之瑰寶,在沒有「國寶茶具」前,沒一套表現大熊貓憨態可掬的精品茶具。
  • 文聖、武聖、詩聖、茶聖、都是誰?網友:爭議很大
    文聖、武聖、詩聖、茶聖、都是誰?網友:爭議很大在中國古代,各個領域都誕生了很多傑出代表,但是很少有人能被人稱為「聖」,這本身就代表了這個領域的巔峰,所以在評價時非常慎重。而一旦被評為「聖」肯定是流芳百世,被後人傳頌。在評價時也存在很多爭議,但是也有很多大多數人認可的「聖人」。
  • 唐代好不容易出了個茶聖,為何卻說宋代才是茶文化的鼎盛時代?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說起茶聖陸羽,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使是不經常喝茶的朋友,對這位老人家想來也早有耳聞。陸羽是唐朝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市人,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又被後世人譽為「茶仙」,尊為「茶聖」。
  • 瑞幸聯手知名藝術家文那:繪古今風流茗家,品驚豔輕乳好茶
    對於國人來說,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深層次精神文化意涵,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一種文化符號。最近,瑞幸咖啡上線輕乳好茶系列,再度跨界攜手知名藝術家文那,用一杯好茶,講好一個中國故事。
  • 茶和詩與冬天最搭配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生活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與茶有著不解之緣,尤其吟詩作賦的大詩人們,更是離不開「茶」。第一位:茶聖陸羽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 各種關於茶故事的掌故
    他見到神交已麼的茶聖,對陸羽說:「陸君善於品茶是天下人皆知,揚子江南零水質也天下聞名,此乃兩絕妙也,幹載難逢,我們何不以揚子江水泡茶?」於是吩咐左右執瓶操舟,去取南零水。在取水的同時,陸羽也沒閒著,將自己平生所用的各種茶具一一放置停頓。一會兒,軍土取水回來,陸羽用構在水面一揚,就說道:「這水是揚子江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段的,應該是臨岸之水。」
  • 歷史上有些人被尊稱為「聖人」,其中九聖之一劍聖,他又是誰呢?
    歷史上有些人被尊稱為「聖人」,其中九聖之一劍聖,他又是誰呢?何為「聖人」,有人說是某方面達到極致,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少有人能超越的是為「聖人」。也有人說,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所以尊稱加個聖字,以表達他與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 放下「煩惱」和「浮躁」,品一品「茶聖」陸羽的從容一生!
    茶者,人在草木之間也。只此一字,便有幾分超然物外的禪意。當代人愛茶,愛的便是它的清淨與意蘊,所以茶也多和禪聯繫在一起。而在一千多年前,也有這樣一位愛茶的人士,他一生愛茶,淡泊清寂,一生品茶,遠離塵囂,詩分「詩仙」、「詩聖」,而其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獨見他的茶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