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茶知識日報-第十一期
「茶聖」陸羽是何人?
陸羽,唐代復州竟陵人
①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被譽為「茶仙」,奉為「茶聖」,祀為「茶神」。
②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③《茶經》共三卷十章七千餘字,分別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是唐代及以前的有關茶業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茶經》一問世,即風行天下,為時人學習和珍藏。
聽過「七碗茶詩」嗎?
作者盧仝,號玉川子
①盧仝(約795~835),生於濟源,祖籍範陽(今河北涿縣)。唐代詩人,初唐四傑盧照鄰嫡系子孫。早年隱少室山,後遷居洛陽。自號玉川子,破屋數間,圖書滿架,終日苦讀,鄰僧贈米;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性格「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狷介類孟郊;雄豪之氣近韓愈。
②其所作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對於傳播飲茶的好處,是飲茶風氣普及到民間,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詩中描寫茶於他而言,不只是一種口腹之飲,更是給他創造了一片廣闊的精神世界,當他飲到第七碗茶時,只感覺兩腋生出習習清風,飄飄然欲飛上青天。
③「七碗茶詩」選節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四大茶區怎麼劃分?
四大茶區分布圖
① 茶區劃分最早見於陸羽的《茶經》,在該書「八之出」中,將當時栽培茶樹的四十二州一個郡,劃分成八大茶區。在20世紀30年代,吳覺農和胡浩川將全國區劃分為13個茶葉產區。此後,陳椽、莊晚芳、王澤農等著名茶學家先後提出了自己劃分的結果。198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根據生態條件、生產歷史、茶樹類型、品種分布、茶類結構,將全國劃分為四大茶區。
②按照地理位置命名為: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西南茶區:包括四川、貴州、重慶、雲南和西藏。由於其地形複雜,地勢高、起伏大,所以區內各地氣候差別大,但普遍水熱條件好,適宜茶樹生長。主要生產紅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藏茶和花茶。
華南茶區:包括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和臺灣。氣溫高且多雨,是最適宜茶樹生長的一個茶區。主要生產紅茶(正山小種)、普洱茶、六堡茶、綠茶和烏龍茶(大紅袍)。
江南茶區:包括福建、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是我國茶葉的主產區。該茶區四季分明,適宜茶樹生長。江南茶區茶類豐富,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歷史名茶都出自該茶區。
江北茶區:包括甘肅、河南、陝西以及山東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較適合茶樹生長。由於晝夜溫差較大,所制綠茶香味味濃,品質較優,所以該茶區生產茶類主要為綠茶(山東的嶗山綠茶)。少數山區地帶,有良好的微域氣候,出產茶葉品質優異,如六安瓜片、嶽西翠蘭、信陽毛尖等。
你知道嗎:什麼是蒙頂黃芽?
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
①蒙頂黃芽,屬於黃茶類。產於四川名山縣蒙頂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50年代,蒙頂山主產黃芽,近幾年多產甘露(綠茶)。
②適宜製作蒙頂黃芽的茶樹品種有:福鼎大白、名山特早213、名選311、四川中葉種等品種。採摘於春分時節,選採肥壯的芽和一芽一葉初展的芽頭。要求芽頭肥壯勻齊。
③蒙頂黃芽製造分殺青、初包、復炒、復包、三炒、堆積攤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於芽葉特嫩,要求制工精細。
蒙頂黃芽的品質特點:外形扁直,色澤微黃,芽毫畢露,甜香濃鬱,湯色黃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全芽,嫩黃勻齊。
想了解哪方面的茶知識?
歡迎在「茶悅日曆」公眾號(微信號:chayuerili)後臺留言,下期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