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還要防「飛絮」 過敏體質者更要戴口罩 眼鏡

2020-12-24 金臺資訊

申城近日氣溫回暖,陽光明媚。但不少市民發現,空中飄揚的飛絮也多了,讓人忍不住噴嚏連連,過敏體質者更是苦不堪言。對此,專家提醒,疫情期間,市民出行時儘量做好對病毒和過敏的雙重防護措施。比如,可以戴上口罩、太陽鏡、穿長袖等。

梧桐、楊柳、楊樹等 進入飄絮季

從4月開始,上海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植物「飛絮季」,大約會持續一個多月左右。這些飛絮的主要來源是行道樹木,如三球懸鈴木(即梧桐)、柳樹、楊樹等。

據業界人士介紹,最先開始飄絮的主要是柳樹、梧桐。在上海的市區,梧桐是最常見的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4、5月份,果球開裂,果毛爆出,在春風的吹動下,金色的果毛撲到行人的頭髮、眼睛,甚至衣領裡,讓人感到不適。

另外,柳樹是公園綠地常見的樹種,柳絮(即柳樹的種子)上有白色絨毛,可隨風飛散。據悉,公園柳樹的白絮最多的時候可以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白毛毯」。一般從4月上旬開始持續到5月。

柳樹、梧桐之後,楊樹便開始飄絮,楊樹在上海的栽種廣泛。而楊樹的白絮時常被市民誤認為是柳樹的。據介紹,柳樹和楊樹都是楊柳科植物,從外觀來看,它們的白絮基本一樣,但是楊樹飄絮的時間比柳樹晚,楊絮(即楊樹的種子)細小、質輕,易隨風飄移和聚團。但楊樹飄絮的時間不長,基本在一周左右。

植物飄絮及部分花粉 均易造成人體過敏

懸鈴木、柳絮、楊絮及一些樹木等植物的花粉都可能會引起人體上的過敏和呼吸系統疾病。比如草本植物藜草,花粉中的某些蛋白質成分會令人產生過敏。

據上海仁愛醫院皮膚科醫生戴君來主任介紹,人之所以過敏主要和過敏體質及人體免疫系統有關,過敏反應一般有以下症狀,如:打噴嚏,流清涕,局部或全身皮膚發癢,眼睛痛癢、陣咳等。患者一般不會發燒,精神、食慾等都不受影響。

過敏如果不及時治療,除了全身過敏,如蕁麻疹外,也可以轉變成哮喘、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患柳絮、楊絮過敏的中老年人,出門和氣候變化的時需要做好科學防護。戴君來主任提醒說,由於過敏症狀和感冒以及氣管炎比較類似,很容易被誤診,患者應綜合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體質、病史,出現上述情況後,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並確定自己的過敏原,避免因延誤治療而使病情轉化為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飛絮過敏引起蕁痲症 當心引發心律失常

最近,家住黃埔區的小張趁著大好春光和家人在附近走了走,回來後發現渾身起了疹子。起初他以為是「風疹塊」,就塗了點藥膏。但是一會兒工夫,突然覺得胸口悶痛、心慌,家人趕緊送他去醫院。經醫生檢查後,給他進行了抗過敏治療。醫生說,因為小張有冠心病史,他的胸悶、心慌正是由於全身過敏反映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血壓降低,心率反射性增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反映引起的,所以先予抗過敏治療,還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小張回憶近期接觸的過敏源,最後把「元兇」鎖定在家附近道路兩旁的梧桐樹飛絮身上。戴君來主任介紹,這個季節,不光是梧桐飛絮,還有楊樹或柳樹的飛絮,都會引起過敏。其實,樹木的飛絮本身並不會導致過敏等疾病,但在空氣中會和灰塵、微生物成分結合,形成過敏源,會導致皮膚敏感者過敏性皮炎,面部出現紅斑、瘙癢、風團,引起蕁麻疹等皮膚過敏反應。戴君來主任說,梧桐飛絮是常見的八種過敏源之一,對於過敏體質的人,往往會帶來很強的反應。

那麼蕁麻疹又是如何引發心臟病的呢?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張雅君教授解釋,皮膚發生蕁麻疹時,機體產生變態反應,使心臟全身血管擴張,有心血管病的病人特別是冠心病人會產生血流量減少,心肌缺血症狀加重,加上心臟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有不同程度的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漿中細胞滲出,導致心臟間質不均勻的炎性水腫。這時,患者的不適症狀的重點已不在皮膚丘疹痛癢上,而是胸悶窘急、喘咳氣短、心慌煩躁等,甚至因心絞痛而出現類似心肌梗死的危急表現,這裡的心電圖可見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等記錄。

在此,張教授提醒,對於原本就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過敏成為增加原有疾病的危險因素,使病情「雪上加霜」。有過敏病史的患者,應從詳細病史中尋找出致敏源,如某些食物、藥物、接觸物、感染、物理或精神因素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蕁麻疹,在以後生活中要儘量避免這些致敏源,防止過敏再發生。對於醫師來說,見到患者先有蕁麻疹樣皮損,後出現心血管反應之後的各種症狀,應即刻到醫院進行治療。

心臟症狀,而病史又能提供過敏原接觸史,或者患者為過敏體質,應該想到心臟過敏的可能,積極地予以抗過敏治療。

易過敏體質者 需做好科學防護

對於過敏體質的市民,在飛絮季,專家建議做好個人防護:

1、關閉門窗,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勿在室外晾衣。

儘可能在屋內晾乾衣服(用乾衣機更好),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否則衣服、被單、床單等容易沾染柳絮。市民進行戶外運動時應選擇飄絮不嚴重的時間和地點。柳絮飛舞的大體時間是在每年的春末夏初,4-5月份,上午的10點到下午的4點這段時間。具體時間受氣溫,光照等氣象條件影響會稍有差異。

2、科學飲食。

禁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堅果類、海鮮類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可適量食用蜂蜜。

3. 疫情期間,出行時儘量做好對病毒和過敏的雙重防護措施。

比如,可以戴上口罩、太陽鏡、穿長袖等。春天本來就是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柳絮在空中飄舞的時候,極易攜帶各種病毒,加速疾病的傳染。一些敏感性體質及有呼吸道疾病的市民可佩戴口罩來予以防護;外出時圍上紗巾或戴上眼鏡,以防飄絮進入眼睛。若手臂也會過敏,建議披一件薄外套出門。

4.儘快衝洗或擦拭。

果毛、柳絮等飛入眼睛,接觸皮膚導致發癢,切記「不揉、不鬧、不驚慌」,儘快用乾淨的涼水衝洗或者用溼巾紙輕輕擦拭。

另外,過敏性鼻炎者,或對花粉、柳絮敏感的人,每天清洗鼻腔2-3次。藥店、醫院可以買到清洗鼻腔的專門的洗鼻器。或在小吸壺裡裝上生理鹽水,清除鼻腔內的花粉成分。

5. 及時就醫。

若皮膚瘙癢、全身過敏嚴重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尋找過敏原,對症處理。

相關焦點

  • 除了戴口罩防過敏還有這些招兒
    □記者王方方實習生趙彤彤文實習生王曉偉圖    近日,鄭州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柳絮」季,漫天飛舞的柳絮讓不少人苦不堪言,紛紛戴上了口罩。    春季萬物復甦,飛絮多見,很容易引發各種過敏性疾病。飛絮引起的過敏主要發生在上呼吸道、皮膚、眼睛等部位。
  • 遭遇「口罩臉」戴口罩皮膚過敏怎麼辦
    夏季高溫疊加防疫,催生女性「口罩臉」頻發7月8日正好是第16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過敏性疾病也包括過敏性皮炎、溼疹、蕁麻疹等皮膚疾病。「口罩還要戴多久」是目前很多人最迫切想知道的問題,因為夏季的高溫潮溼,已經讓口罩越來越戴不住了,不少人還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出現泛紅、發癢、過敏等一系列皮膚問題。
  • 戴口罩可防花粉過敏(名醫講堂·話說過敏性鼻炎③)
    飛絮期間,過敏患者會出現鼻部過敏症狀,建議實施預防性藥物治療。花粉過敏者可在花粉期到來的前兩周選擇使用抗過敏藥物,這可以讓患者的症狀開始時間推遲,或過敏發作時症狀減輕,這些藥物可一直用到花粉期結束,包括整個預防和治療的過程。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防新冠病毒,還是防楊柳絮過敏,外出時都有必要佩戴口罩。
  • 【科普熱點】天天戴口罩防感冒?網紅口罩差點毀容!口罩怎麼選,怎麼...
    【科普熱點】天天戴口罩防感冒?網紅口罩差點毀容!李女士來到杭州市中醫院就診,皮膚科主任醫師王小勇診斷後告訴李女士,「你長期戴著口罩,可能是不透氣造成的紅疹,另外也可能是你的體質對化纖材質的口罩過敏,當下要做的就是脫離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透氣。可以再吃一些防過敏的藥物,對症治療。」王小勇讓李女士做了個過敏原測試,化驗結果表明:李女士對化纖材料過敏。
  • 戴口罩眼鏡起霧不敢用手擦?防起霧妙招大盤點
    大家在戴口罩防範病毒的同時,甚至還不放心,紛紛戴上平光鏡或防護鏡以防止黏膜感染。因此,同時戴口罩和眼鏡的人越來越隨處可見。但在戴口罩的同時,無論是近視的同志還是佩戴平光鏡的各位,眼鏡起霧成了每天最尷尬的事情。那麼,怎樣能夠防止戴口罩的時候眼鏡起霧呢? 復工熱潮到來,又正處肺炎疫情嚴重的當下,做好防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步驟。
  • ...屑、丘疹、痤瘡……七成女性遭遇「口罩臉」戴口罩皮膚過敏怎麼辦
    夏季高溫疊加防疫,催生女性「口罩臉」頻發7月8日正好是第16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過敏性疾病也包括過敏性皮炎、溼疹、蕁麻疹等皮膚疾病。「口罩還要戴多久」是目前很多人最迫切想知道的問題,因為夏季的高溫潮溼,已經讓口罩越來越戴不住了,不少人還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出現泛紅、發癢、過敏等一系列皮膚問題。
  • 口罩還要戴多久?長期戴口罩面部不適怎麼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前兩天,「口罩還要戴多久」問題甚至登上了微博熱搜。 口罩按說明書佩戴四小時一般不會造成皮膚損害,但公共場所和辦公室時間佩戴,通常會超過4小時。 由於鼻梁、顴骨和耳部等部位皮膚真皮層較薄,且缺乏脂肪層緩衝,很容易造成壓力相關性損傷。
  • 口罩早戴上了,為什麼難逃春季過敏?
    但對過敏體質的小夥伴來說,這個季節可不太「友好」—— 流鼻涕、流眼淚,皮膚又痛又癢,紅疹痘痘起不停……更可怕的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你的一聲噴嚏,可能會吸引來眾人驚恐的注視……本以為戴著口罩今年不會再過敏了,沒想到只是比往常來得晚了兩天。 那麼問題來了,出門口罩不離臉的你,為什麼還是沒能逃脫過敏的命運呢?戴了口罩也防不住?
  • 口罩還要戴多久?長期戴口罩的這些困擾,你有嗎?
    本期重點:佩戴口罩小技巧 閱讀時間:3分鐘 近期,全國各地都已陸續復產復工,大多數朋友都需要全天佩戴口罩工作。口罩還要戴多久?
  • 【防疫知識小課堂】防疫意識莫鬆懈 口罩還要戴起來
    【防疫知識小課堂】防疫意識莫鬆懈 口罩還要戴起來 2020-12-01 14: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全民防疫,兩招讓眼鏡族戴口罩時不起霧
    特別是疫情期的冬天,全民防疫期間,外出必須佩戴口罩讓戴眼鏡的小夥伴更是苦不堪言,一旦戴上口罩,眼前馬上就霧蒙蒙的。今天就教大家,怎樣讓小夥伴們戴口罩時眼鏡不起霧1,口罩墊紙法把一張紙巾或衛生紙對摺兩次,把它放在我們口罩的最上方內測(內藏鐵絲一端的是上方)這樣可以阻止呼出去的熱氣往上衝,而減少起霧的狀況。
  • 是口罩還是面具,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戴口罩?
    也就是說,日本人人均一年用掉口罩約43隻,「口罩大國」名副其實。而在之前,2010年度日本使用口罩總數為6.68億隻,8年來增長超過7倍。 千萬不能傳染別人 為什麼日本人需要那麼多口罩?日本那麼乾淨,常年空氣品質優越,也不需要戴口罩防霾呀。這大概要追溯到20世紀初的西班牙流感,日本的感染者達2300萬人,死亡人數達39萬人。
  • 梧桐又飄「毛毛雨」 過敏人士要注意,有人接觸後全身出現紅疹!
    現場:飛絮漫天飄,行人捂鼻快步走過昨日10時許,潯陽晚報記者來到南湖路,穿透樹葉縫隙的陽光下,能清晰地看到空中密集飄浮的飛絮,不慎吸入一片毛絮就感覺嗓子眼裡熱辣辣的,鼻子裡總想打噴嚏。車輛駛過,帶起成團的飛絮借著風勢四處飛舞,被捲起的毛絮落在附近行人的頭上和肩上,很多人只得用手或衣服捂住鼻子,快步走過。
  • 冬季戴口罩怎防眼鏡起霧 網傳方法大PK
    冬季戴口罩怎防眼鏡起霧 網傳方法大PK  隨著天氣漸冷和霧霾來襲,戴口罩成了不少市民的選擇。記者在眼鏡其中一個片上塗上溼肥皂,然後用眼鏡布將鏡片擦乾淨;另外一個鏡片未塗任何東西。然後對著兩個鏡片哈氣,讓兩個鏡片表面均掛上霧氣。  記者看到,被溼肥皂塗抹過的鏡片,上面的霧氣約在8秒鐘後完全散去;而未塗任何東西的鏡片約在10秒鐘後霧氣完全散去。隨後記者戴眼鏡和口罩到戶外進行實驗,塗抹溼肥皂的鏡片比未塗任何東西的鏡片霧氣散去的速度要快。
  • 國際觀察|比「戴口罩」更重要的是「摘眼鏡」
    突然,一向戴著有色眼鏡對中國諸多挑剔指責的西方媒體,在親身體驗防疫工作之難後,一夜之間紛紛「摘掉眼鏡」加入了「誇誇群」。中國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所做的犧牲與貢獻,始終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的認可。從防疫措施到舉國抗疫,中國的一舉一動皆被它們刻意歪曲、抹黑。如今,疫情在歐洲、美國不斷擴大,我們看到,義大利的醫護人員在與中國同行連線時崩潰大呼「教教我們」,法國開始實行口罩配給,美國一些州甚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便政府集中調配人員和資源……種種措施,無不「師法中國」。羅浮宮門口戴口罩的遊客。
  • 戴口罩眼鏡起霧怎麼辦?這三種方法親測有效!
    防控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戴上了平時不戴的口罩。但它仿佛是眼鏡剋星——戴上口罩之後,眼鏡時不時蒙上了一股白氣,讓你啥都看不清楚。 更讓人心疼的是身處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與病患接觸時,口罩和護目鏡都是缺一不可的防護工具。
  • 柳絮到底有多煩 防柳絮過敏小竅門
    防楊柳絮過敏小竅門  柳絮,即柳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所以稱柳絮。每年4月中旬左右,楊柳絮漫天飛舞。外出往往會被柳絮團團包圍,衣服上、臉上、包上,連睫毛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過敏體質的人接觸或吸入柳絮、楊絮、花粉等物質後,容易引起流鼻涕、打噴嚏、呼吸急促等症狀。
  • 專家力挺騎電動車出行,可戴口罩眼鏡起霧怎麼辦?
    在現在寒冷的季節氣候下,騎電動車出行,帶眼鏡加上戴口罩,鏡片特別容易起霧,因為呼出的熱氣沒有及時從口罩散發出去,而是從口罩貼合處向上冒出,熱氣遇到冷的眼鏡鏡片所以起霧。   七、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選擇防眼鏡起霧口罩,當然,這種口罩比較難買。
  • 你戴的口罩真的能防霧霾嗎?
    一次性醫用口罩。這種掩模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液滴,完全不能過濾PM2,5個粒子。NO2。人們外出時經常戴的白色口罩,但不能防止霧霾。這種口罩只能用來防止過敏原和花粉。NO3。他看起來像一個可愛的棉質面具,他可以防風防沙,但由於棉纖維的間隙遠遠大於PM2,5、戴這種口罩防止霧霾只能是一種心理安慰。NO5。這樣的棉質面膜和棉質面膜一樣,而且,與上面的棉質面膜相比,他與臉部的貼合度較差,汙濁的空氣可能會從縫隙中進入,戴上這樣的口罩防霧霾註定是一場悲劇。
  • 戴口罩又要戴眼鏡起霧迷茫呼吸不暢,不到十元的小神器解君憂
    今天就從一件小事兒說起,那就是近視人群長時間佩戴口罩的困擾:戴眼鏡又戴口罩,呼出的空氣隨著口罩上方的空隙到眼鏡位置容易引起眼鏡起霧。即使是現在的口罩已經在鼻梁上增加了定型條,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霧氣上浮和眼鏡起霧。這種起霧要是平時生活狀態還好,隔一段時間取下眼鏡擦一擦就好,但如果是正在開車什麼的話,要駐車停留再擦拭就顯得非常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