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承接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和驗收職能的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度重視新形勢下我國工程建設消防安全工作。今年年初以來,相繼頒布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工作細則》《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和抽查文書式樣》,為加強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保證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和施工質量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儘管如此,目前我國消防工作形勢依然嚴峻,接下來還需進一步立足國內、面向國際,在優化調整我國建築防火標準體系結構、推進我國建築防火標準國際化、健全我國建築防火標準化工作機制、提升我國建築防火領域科技研發與工程技術標準化能力等方面,持續、穩步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防火部副主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防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昊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防火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
亟須建立健全
建築防火規範新體系
目前我國建築防火體系包括《建築防火通用規範》《消防設施通用規範》等全文強制性通用規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等基礎標準、《地鐵設計防火標準》等專用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範》等專業標準和評定規則標準(檢測、評定、實驗方法等)。
張昊對此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建築防火標準基本已形成一套能滿足消防技術領域內技術協調與統一所要求的消防標準體系,但仍滯後於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科技的進步速度,消防標準化不能完全適應消防工作的發展要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尚未形成系統性強、層次清晰的防火技術法規體系,防火標準涵蓋面廣、數量龐雜、沒有統一的分類規則,在執行中與建築技術規範編制修訂工作脫節的狀況多有發生,技術政策政出多門,標準內容繁雜,編寫不統一,存在一定模糊性。「同時,我國建築防火標準普遍標齡較長,與國際標準在編制規則、強制性要求、技術水平等方面接軌力度不夠。建築防火標準化工作與工程建設的矛盾日益凸顯,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城市建設發展。」
「目前我國防火體系中的內容確定了防火分區要求、構件耐火等級要求以及安全疏散設計要求,還有各子系統及材料等專門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範。建築設計審查、施工驗收只是查驗這些系統的完整性,從而確定建築是否合格或者可否投入使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防火研究所總工陳景輝表示,這套防火規範體系並不能真正保證建築的防火安全。
2011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致災因素明顯增多,火災發生概率和防控難度相應增大,消防工作形勢依然嚴峻,總體上仍處於火災易發、多發期。據中國消防年鑑統計,2014年至2019年,我國發生火災事故分別為39.5萬起、33.8萬起、31.2萬起、28.1萬起、23.7萬起、23.3萬起,直接經濟損失達47億元、39.5億元、37.2億元、36億元、36.75億元、36.12億元。
「從火災事故頻發來看,規範並未實現最初的設置目標。即使按照現行規範進行設計、施工和管理,也無法保障建築的防火安全。」陳景輝表示,目前消防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不追求技術進步、不注重產品質量,特別是不注重產品的應用效果。在消防管理方面,也很容易忽視審驗制度的合理性及日常消防管理的科學性等。
根據多年從業經驗,陳景輝進一步分析表示,近些年來人們似乎混淆了一個概念——是消防為建築服務,還是建築為消防服務?結論必然是消防為建築服務。事實上,由於大量建築防火規範標準的出臺,使得建築必須服從於消防,許多個性化建築作品遭到扼殺,許多大空間、超大空間建築受到遏制,地下空間的利用遭到限制。「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建立新的、科學可靠的建築防火規範體系十分有必要。」
以問題為導向
讓消防更好為建築服務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此背景下,工程建設領域該如何高質量建立真正的建築防火規範新體系?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工黃曉家認為,從整體角度出發,至少有三個方面要遵循:一要以問題為導向,要明確工程建設當中,特別是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其他國家的區別和差距等;二要以目標為導向,消防應為建築服務,包括工程建設和消防標準、消防產品等,都應隨著建築的高質量發展而發展;三是以科技為導向,真正用最新科技引領防火規範標準的發展。
應急管理部瀋陽消防研究所標準規範部主任張穎琮表示,團體標準包括地方標準,都是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補充,不能凌駕於強制性國家標準之上。「在此原則下,首先應儘快出臺標準體系未來3年至5年工作計劃,針對現有新基建、智慧物聯、新能源儲能等新領域,出臺新產品、新技術規範標準。其次應儘量多編寫內容範圍較小的規範標準,很多內容範圍大的規範編寫時間很長,跟不上消防產品的更新迭代,規範推行時就已落後於時代。因此在制定完新的體系後,相關規範標準應儘快立項、儘快編寫、儘快發布,並不斷更新修訂。最後,標準編寫制定應更接地氣,不能為了寫而寫,應切實解決目前防火領域衍生出的新技術、新產品等的使用問題以及建築防火中的實際問題。」
陳景輝通過對材料的燃燒性能與火災荷載的關係進行分析後認為,沒有可燃物就沒有火災危險,火災的大小由火災荷載的量決定,是否有火災危險由材料是否易被點燃決定。因此,應以材料燃燒性能及火災荷載為依據,以智慧消防新技術為依託,以建築防火安全為本質,打造性能化的建築防火設計體系。
此外,從具體實踐角度出發,對於建立防火規範新體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萬傑表示,現行《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標準是針對廣泛的新建、改建、擴建建築而建立的標準,但對於一二十年前的建築在進行整體或局部改造、裝修時就會出現無法適用的情形。「對於既有建築和需要改造的建築,接下來應編制更行之有效、比建築本身建造時遵循的標準要高的標準。有實際指導作用的標準體系,才是一線工作人員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