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告訴你,教育就是:你不焦慮他就開心

2020-09-21 陪讀媽媽芸

真實案例:兩個孩子相同的曾經,因為不同的媽媽,導致不同的結果

同學A和同學B,中考成績一模一樣,來自同一所私立初中,進了同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同一個班。高一剛剛開始時,一次次的周考成績成了新高一媽媽們的焦點,習慣了孩子們初中時數理化英語都是95+,看著新學期時不時六七十分的分數,無所適從的焦慮開始蔓延在家長們中間。

同學A的媽媽,有些無法相信那個總是年級前三名的孩子怎麼一下子成了這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孩子不適應?還競爭對手太強?還是孩子不夠努力?慌亂之中一邊責怪孩子,一邊把孩子禮拜天的時間用課外輔導班塞滿,同時,每周五晚上進行一次嚴肅而緊張的家庭會議,討論問題的嚴峻並試圖找到解決方法。

同學B的媽媽,先了解了同班同學的成績,並把成績數據分析了一次,按照初中時分別在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孩子不同情況做了分析,同時和孩子初中所在學校的同一屆高中同學做了對比,又進行了兩所學校三年來高考成績和升學情況的比較,最後得出結論:

1.現在高中的排名除以十基本等於初中時所在學校的排名。2.私立學校的孩子剛入學成績普遍較低,適應性差一些。3.同班同學都是初中時各學校的尖子生,分數非常密集,排名不足以說明太多問題。

於是告訴孩子,沒什麼,這是一個必然的過度階段,高中三年又是一輪新的淘汰賽,剛剛起跑,現在的成績只是說明暑期預科班的結果和初高中學校管理模式對接程度,並不是真正的綜合成績,媽媽依然看好你。你自己感覺,確實有困難需要補課,我去幫你打聽,感覺不需要,咱們慢慢適應。

孩子沒有要補課班,選擇了自己努力適應。

到高二開學考試,A同學班級排名排到四十多名,B同學一躍進入前十名。

「焦慮」是為人父母最主要的情緒

為人父母,要做到不焦慮真的很難:看到別的孩子上輔導班焦慮、成績出現波動焦慮、孩子在家玩一會手機焦慮,甚至有事沒事自己製造緊張情緒焦慮,每個媽媽儼然一個精神不太正常的焦慮控,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辦法,唯有焦慮。

由焦慮又產生很多問題:有的媽媽會開始嘮叨,這種嘮叨自然的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黑孩子增添無形的壓力;有的媽媽會轉移焦慮,去責怪爸爸的不負責任和不管不問,不去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也得不到爸爸的幫助,反而帶來家庭矛盾;還有的媽媽會因為焦慮做一些實際行動,慌亂選擇補課班或者網課,打亂孩子正常的學習秩序,導致孩子無所適從。

教育就是,你不焦慮他就開心。

有一句話:教育就是你不焦慮他就開心。感覺不無道理。

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裡第一反應應該是孩子需要幫助,我需要和孩子站到一起去打敗問題!

然後,提醒自己不要焦慮,用穩定的情緒讓孩子感覺有依靠有安全感有希望。

接下來,再去找到問題所在,找不到也沒關係,有時候有的問題確實需要時間來解決,我們誰都不是教育專家級家長,實在沒有很好的辦法,不如退一步只做一個好家長,給孩子做好一日三餐,做好後勤保障,靜待花開。

必要的時候,找老師幫忙,老師們有足夠的經驗來用最快捷的方式找到孩子們的最佳突破口。

相關焦點

  • 胖一斤就不開心,那你要小心體重焦慮了
    短期當然還好,試想你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態,剩下的只會是疲憊。當你對一件事持續產生恐懼,例如長了一斤就不開心,其實這往往是體重焦慮的開始。很多人都把焦慮當成抑鬱症,這有點自己嚇自己,其實誰都會不開心,輕微焦慮可以調整,但是持續的不開心才是種可怕的狀態。
  • 心理學:兩個真實案例告訴你,為什麼情緒不穩定的人不能嫁
    可是,結婚沒多久你才發現,曾經那個在領證時發誓要愛你如命的人,卻在婚後日復一日的瑣碎裡,變得不再溫暖,不再唯你是從,甚至還會對你惡語相向。是TA變了嗎?或許不是。因為,他原本就是那樣的人。只是為了和你結婚,所以才對你格外好。可是,做為女孩子,在選擇結婚對象時,我們該如何去抉擇呢?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而長年從事兒保工作的呂蘭秋醫生想告訴大家,《懂方法的父母不焦慮》,遇到問題,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要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周期,不要拔苗助長。他們沒有體驗到不同行為的後果,才不知道什麼叫危險,所以才無法控制自己。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去鍛鍊自己。父母幫寶寶「趴著」,就是在給寶寶創造機會。不要心疼他會失敗。
  • 8個經典育兒案例,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今天教她認識鐘錶,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認識,我還拍了一個視頻,您看看她的表現怎麼是這個樣子?!」視頻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勁地哭泣。聯想到平時,這個小女孩在班裡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老師,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參加。」我終於明白,生活在這樣急迫、焦慮和否定的環境中,孩子能自信起來嗎?
  • 是朋友,就該把你真實的評價告訴他
    如果對方問:你覺得我這樣做是不是不對、不好?雖然你覺得對方就是在知錯犯錯,但也不願意過多評價對方,害怕自己說出真實的想法會讓對方感覺自己在潑冷水,就安慰對方說:你覺得開心就好。當下這個人可能會覺得你理解她、不像別人只會一味指責勸解她,對你覺得更親近。但如果對方真的走向一個不好的結局時,這時候你能保證對方對你沒有怨恨,你自己沒有內疚,不會後悔當時沒說出真實的想法嗎?
  • 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只能直面教育的目標
    你現在面臨的是什麼樣的教育難題?記在今年3月底的時候,我受邀做過一個【如何實現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講座,反響特別的強烈。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大概北美的孩子都剛開始在家學習第一二周的時間,所有的「神獸」都和家長困在家裡。所有的父母突然發現,為什麼孩子作業拖拉?無所事事?不求進步?甚至不願意溝通?
  • 《如何停止不開心》:越成功,越焦慮
    在書中,她將治癒自我的個人經歷和成功經驗匯總成冊,深度解析了導致人們不開心的模式,背後的心理成因和解決方法,帶動無數人走過人生的低谷,實現人生的跨越和幸福轉變。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有的人越有成就,越焦慮,他背後的心理成因和應對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 面對不聽講、不寫作業的孩子怎樣做才有效?一個真實案例告訴你
    面對不聽講,不寫作業的孩子,怎樣做才更有效呢?今天趙老師帶來一個真實案例為你解說。案例:我之前教過這樣一個學生,我們姑且稱他為小A同學。小A同學經常性不按時交作業,各科作業都如此,上課時不認真聽講,要麼和周圍的同學小聲說話,要麼自己畫畫兒,有時候手裡拿著各種小玩意兒,這就是他的日常。因此,考試不及格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 咆哮式教育下的孩子會怎樣?看完這個真實案例你就知道了
    我本想出去看看什麼情況,朋友拉住我說,「又來了,沒事沒事,你坐你坐。」我一臉疑惑。朋友告訴我,商行老闆經常這樣訓孩子,特別是訓那個大的(兒子),訓還是小事了,還會打呢!朋友他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我對此很感興趣,接著朋友就告訴我更多的情況。有一次是因為老大(兒子)偷偷抽菸,被父親逮到了。接著就是一頓打罵,面對父親的瘋狂輸出,老大只有默默承受,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 宇哥,我怎麼會這樣焦慮?你的焦慮源自真實
    我們今天就談一談考研的基本態度問題,還原考研的一種真實,為什麼要談這個呢?八套卷發售已經有大概十天的時間了,今天也正好是60天考研倒計時。通過最近同學們做題的反饋,讓宇哥發現大家都很焦慮。為了避免同學們太過焦慮,今天我們好好聊聊。今天的文章,每一個考研的人都可以看一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文章很長,但焦慮與真實那一段,你務必要看。
  • 又要威,又不戴頭盔!真實案例告訴你,這樣很危險→
    又要威,又不戴頭盔!真實案例告訴你,這樣很危險→ 2020-12-23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真實案例告訴你,別做「網癮」少年
    以案釋法|真實案例告訴你,別做「網癮」少年 2019-05-29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的焦慮,你了解嗎?
    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動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晚安,打工人!」在2007年到2015年期間,美國的兒科急診室接待的自殺案例,從58萬例增加到了110萬例,其中超過40%都是年齡小於11歲的兒童。而抑鬱的前提就是焦慮,嚴重的焦慮即為焦慮症。焦慮症如果處理不好,它就會「呼朋喚友」,把其他心理問題陸續招呼過來,換句話說,兒童焦慮症是通往這些心理疾病的「地獄之門」。
  • 心理學丨你那麼容易焦慮,是因為沒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
    "具體做的啊,就是拼命的壓著,想讓它們別出來,有時候也會安慰自己、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別亂想。但也只是偶爾擁有。大部分時候都沒用。""對於上次我們提到的,這些想法都是源於焦慮的,而不是真實的,經過這些天,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看法麼?""看法,不知道,可能是對的吧。
  • 開開心心上幼兒園——消除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案例分享
    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通常出現在與家長、與所愛和依賴的人分離或面臨分離的威脅等情況下。九月份,適齡幼兒離開父母和家庭進人幼兒園,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直接面臨著與家長的長時間分離,幼兒經受著分離焦慮所帶來的情緒變化衝擊,有些幼兒能夠順利適應,而有些幼兒卻適應不良。
  • 《讓孩子遠離焦慮》,它有你想要方法
    童年應該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時光,但今天,越來越多的孩子表現出焦慮症狀,從尿床、黏人、頻繁肚子痛,到做噩夢,甚至拒絕去學校。比如你的孩子常常特別黏人不去上學,甚至有時候為了一件小事情哭上半個小時,怕一個人睡覺,經常做噩夢,害怕黑暗 ,這些問題時常困撓著家長。 這本《讓孩子遠離焦慮》書就能夠針對這些問題為家長們提供幫助。
  • 真實案例告訴你,男人分手時到底在想什麼
    男人分手時的真實想法只有一個——未來沒有你,我的日子會更好!昨天分的手,他認為我是個很情緒化的人,覺得我很難哄,讓他壓力很大。 分手的起因是前幾天我們鬧矛盾,他買了禮物來哄我,但我當時心裡不開心,就對他有點冷淡。又過了一天,他陪我去逛街其實還聊得挺愉快的,他就問我為什麼昨天那麼冷淡。 我和他解釋了,但他很不開心,沒錯卻要和我低頭,他覺得自己低三下四。
  • 親身經歷告訴你,緩解「分離焦慮」,這些常見的方法都是錯的!
    但恕我直言,我覺得大部分的方法,都很不靠譜,甚至是大錯特錯。米粒入園之前,我也焦慮過很長的時間,尤其米粒非常非常粘我,我很怕他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於是我也看了各種各樣「主流」的緩解分離焦慮的方法,但最終,我都反其道而行之了。
  • 女孩焦慮指數5年暴增55%,根源就是「取悅式教育」
    「賤嘴表哥」十分討厭,每個周末見到我,不是笑話我胖,就是挑剔我沒品味沒見識……一開始為了保持禮貌,我還強行忍著,後來就不太搭理他了。那位長輩大概看出我不高興,反而私下說我「女孩子不要小心眼」,又說「哥哥這人其實挺好的,唯一的缺點就是說話難聽,但他對所有人都這樣……」我媽偏偏也勸我:「女孩子不能沒禮貌,親戚之間,不要給人家臉色看,不要讓人家下不來臺……」久而久之,我犯了周末回家焦慮症,每回都要在小區裡兜個三四圈才有勇氣上樓。最後情形是如何改觀的呢?
  • 如果父母不能解讀孩子「苦惱的語言」,家長的育兒焦慮就消除不了
    有的父母,會為孩子出現的這些症狀而擔心,然後帶著孩子到醫院看醫生,但是,讓這些父母感到困惑的是:給孩子做了一系列的檢查,但就是檢查不出孩子身體出現那些症狀的病因。你是不是也曾經為上面這些孩子的問題而感到苦惱,甚至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