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通過專家評審

2020-12-23 中國政府網

12月1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北京組織召開《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專家評審會。來自應急、氣象、生態和防沙治沙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預案》進行了評審,聽取了規劃院關於《預案》修訂情況的匯報。經過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預案》指導思想明確、依據充分、程序規範、操作可行,一致同意《預案》通過評審。

根據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相關部門職能變化,規劃院對2005年版《預案》進行了修訂,國家林草局荒漠司對應急工作流程和機構職能分工進行了具體指導。修訂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既適應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要求,又充分借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做法,更重要的是吸納了十餘年來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的經驗。

修訂後的《預案》明確了工作原則,健全了組織指揮體系,優化了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和應急響應流程,提出了系統的保障措施、事件分級標準和響應分級標準,內容系統,科學合理,能夠適應新時代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管理工作需要,符合當前國家應對突發事件工作的重大需求,對科學有效應對重大沙塵暴災害、維護國家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祥吉)

12月1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北京組織召開《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專家評審會。來自應急、氣象、生態和防沙治沙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預案》進行了評審,聽取了規劃院關於《預案》修訂情況的匯報。經過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預案》指導思想明確、依據充分、程序規範、操作可行,一致同意《預案》通過評審。

相關焦點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負責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的啟動和結束;負責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實施。    2.2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    辦公室主任: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領導    成 員: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監測預報處,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業務處,中國海監總隊相關處室負責人。
  • 縣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如東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020修訂版)》的...
    各鎮人民政府,各區管委會,各街道辦事處,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如東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020修訂版)》已經十七屆縣政府第34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盱眙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江蘇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淮安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淮安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訂本預案。1.3 適用範圍本預案所稱自然災害,主要包括乾旱、洪澇災害、颱風、冰雹、雪、低溫冷凍、沙塵暴等氣象災害
  • 【應急預案】學校應對極端惡劣天氣應急預案
    為做好學校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工作,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和相關應急管理要求,縣教體局特制訂《學校應對極端惡劣天氣應急預案》,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4個...
    >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新修訂的《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廣東省地震應急預案》《廣東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廣東省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等4個專項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 涼城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除沿海地區特有的風暴潮、海嘯、颱風等海洋災害外,其它各類突發事件都有可能發生。特別是農牧業旱災、雪災、沙塵暴、草原森林火災、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動物疫情及工礦和交通安全事故隱患較多,預防、預測和救援難度較大。1.4.3常見突發公共事件的現狀、成因及發展趨勢的具體情況,各專項應急預案詳細闡述。
  • 臨湘市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臨政辦函〔2014〕115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相關單位: 《臨湘市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臨湘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臨湘市林業生物災害應急預案》、《臨湘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臨湘市糧食安全應急預案
  • 《東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稿)(徵求意見稿)》
    日前,東莞發布東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稿)(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   關於徵求東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稿)意見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關於推進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環辦大氣函〔2018〕875號)、《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於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於推進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函》(粵環函〔2019〕918號)有關要求和規定,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原
  • 四川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3.2.5 應急準備和預防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應及時對有關部門以及各地報告的可能導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進行分析,按照應急預案的程序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措施並及時通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必要時召開會議聽取有關專家意見,研究防控措施。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2.3 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貫徹省指揮部指示和部署,協調指揮部成員單位之間的應急工作;匯總、上報險情災情和應急處置情況;提出應急處置方案;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分析災害發展趨勢,評估災害損失及影響情況;起草相關文件、簡報;組織發布應急防治與救災信息;承擔省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 青田縣重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浙江省重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麗水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麗水市重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 湖北省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簡本)
    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1.3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分級根據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將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 ...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函
    各類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專項預案是總體預案的組成部分。     2. 8.3 預案管理  明確應急預案修訂、完善、備案、評審與更新制度。主要包括水旱災害,颱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
  • 四川省地震應急預案
    2.1 特別重省人民政府地震應急響應級別一覽表大地震災害事件  2.2 重大地震災害事件  2.3 較大地震災害事件  2.4 一般地震災害事件  3 地震災害事件的應急管理  3.1 特別重大、重大地震災害事件的應急管理  3.2 較大地震災害事件的應急管理  3.3
  • 青島:市政府印發海洋大型藻類災害應急預案
    中國氣象報記者林澤磊報導 近日,青島市政府印發了海洋大型藻類災害應急預案。預案要求氣象部門負責應急處置期間氣象信息的監測分析,及時提供實時天氣預報、海上風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信息。  預案要求,應急處置將成立海域和陸域兩個工作組。
  • 宜川縣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和《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陝西省重大動物疫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延安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延安市重大動物疫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 關於印發贛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函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全市範圍內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需要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處置的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的突發性水旱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修訂完善各類預案和防禦超標準洪水的應急方案,並開展預案演練,通過演練檢驗預案編制的效果,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 (5)物資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市、縣(市、區)防汛指揮部應儲備充足的搶險物資。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德陽市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以及《四川省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實施辦法》和《德陽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制定本預案。
  • 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專項評審專家名單—新聞—科學網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 重點專項2019年度指南申報項目視頻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
    依據地震災害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實行分級響應。地震災害發生後,不論災情大小,災區所在地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必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處置本轄區內的地震災害。 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地震應急工作的首位,建立政府主導、專家支持、群眾參與的應急救援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