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咖啡和茶,殊途同歸!

2020-12-2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聽朋友的介紹,去參觀了星巴克最大的那家旗艦店,在上海的太古匯。

據說這種店,全球只有三家。

目前,全中國地區的星巴克所使用的咖啡豆,全部在這家店烘焙,然後裝箱,運送到各門店。

在店堂裡,很顯眼的位置,建了一條龐大的流水線。咖啡豆子們,從大袋子裡倒出來,經過傳送帶,被烘焙到位,最後變成一包一包的袋裝咖啡豆,再寄送到各個門店去。

整條流水線,據說從上午開店開始,直到夜裡打烊,一直在工作。

流水線的外圍,圍上了欄杆,擺滿了椅子,供給許多慕名而來的人,圍觀,拍照,學習之用。

不得不說,外國人的文化,確實比中國要OPEN。

很難想像,中國的茶葉,會如此展示自己的最後一階段加工工藝,在大庭廣眾之下。

當然,村姑陳並不太推祟這種在店堂裡直接加工的方式,畢竟空氣渾濁,人聲鼎沸,各種雜質在空氣中流動。

並且,各種不同產區的豆子,必定有它自己獨有的屬性,需要不同的加工溫度和加工方式,也不是一臺機器就可以大包大攬的。

這種在店裡展示烘焙的方式,其實更應該屬於一種產品推廣和宣傳的需求,也更具有一定的娛樂性。

畢竟,在玩方面,老外一直比沉悶保守的中國人要精於此技。

《2》

點了一壺虹吸式泡法的咖啡。

不同於普通的杯裝咖啡,能用虹吸式泡法衝泡的咖啡豆,品質要好一些。

在產區方面,是相對海拔比較高的地區。

李麻花問了店裡專門給我們服務的咖啡師,為什麼高海拔地區的咖啡豆更好呢?

咖啡師說,因為高海拔產區,晝夜溫差大,咖啡豆的生長期更長,有機物含量更豐富,咖啡的苦味沒那麼足,甜味更好。

(看到此處,你們常喝的某巢的黑咖啡,苦得要命的,都快扔了吧。必定出自不太好的產區。)

在咖啡界,人人共知的是,出自高海拔產區的咖啡豆,更香醇,更濃鬱,更甜。

咦,原來好咖啡的標準和要求,跟好茶是一樣一樣的。

好茶的生長,也是力求高海拔,尤其是像太姥山深處這樣的高海拔山區,像武夷山三坑兩澗這樣的地區。

它們霧氣深重,陽光直射少,白天溫度不高,茶樹生長時,線粒體能合成大量的能量和有機物,讓茶葉裡含有大量的膠質,茶氨酸和多糖,而減少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

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淳和綿軟,漿感十足,還有韌勁。

原來,植物和植物之間,優質的東西,是相通的。

咖啡和茶,在產區要求,上居然如出一轍。

《3》

虹吸式咖啡器,底下是一隻圓球,上面是一隻類似燒杯的玻璃器皿,有一個長長的虹吸式口器,像吸管似的,伸入圓球中。(當然,這些容器必然會有其專業的名字,只是村姑陳孤陋寡聞,暫且如此稱呼。)

咖啡師接來熱水,在圓球底下,用燈光給水加熱。

水從米粒大,再到蟹眼大,再到連珠狀,一點點地熱起來。

當水沸的時候,水直接從長長的虹吸式口器中,進入了上面的燒杯裡。

只一瞬間的功夫,就把裝著咖啡粉末的燒杯給充溢滿了沸水。

焙過不久的,剛磨成粉末的咖啡豆,飄著一股子焦香,像是小時候跟外婆去香油坊,看人家現榨芝麻油,那榨過油的芝麻渣,飄出的香味。

是一股植物蛋白的焦香,極濃鬱的,極馥鬱的,極能融化人的。

當這些新磨的粉末,被沸水浸泡,充分地保持沸騰的溫度浸泡一分鐘左右,等底下的加熱燈停止加熱之後,再順流而下,經過過濾紙,流入底下的球中。

幾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原本沸水升入上面的試管之後,便空空如也的圓球裡,注滿了黃褐色的咖啡汁液。

香氣,也隨即飄蕩開來。

咖啡師把咖啡倒入小壺裡,並給村姑陳和李麻花奉上了兩隻小杯,一個託盤。

她還貼心地給我們附上了品嘗寶典——這款咖啡豆,來自於哥倫比亞的一處火山帶上,那片地的礦物質比其它的土地更豐富,使得咖啡的香氣裡,多了幾分果香,多了幾分甜意,苦澀味,卻少了許多。

《4》

我們細細地喝了這壺咖啡。

這是我們生平第一次,從咖啡裡,喝到了果香,喝到了回甘,並且,沒有喝到濃烈的苦澀味。

剛才在點單的時候,人家問我們,你們是喜歡奶茶,還是喜歡黑咖啡。

現在很慶幸,幸好當時,雖然我們覺得黑咖啡很苦澀很難喝,像中藥一樣,但是,相比加了糖和奶的咖啡,更可怕。所以我們選了黑咖啡。

正是得益於這一正確的選擇,方才讓我們兩個咖啡界的菜鳥、小白,喝到了人生中,第一杯不苦不澀,有果香,並且回甘的咖啡。

這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問咖啡師,為何我們從前喝到的黑咖啡,都是薄而苦澀的,也沒有別的香氣。但這一杯黑咖啡,卻有果香,有回甘,有強烈的醇厚和稠滑感呢。

她笑著說,除了是高山地區所產的咖啡豆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款虹吸式咖啡器。

它能保證長時間的沸水加溫,讓咖啡末充分淬取出精華,釋放在湯裡。讓咖啡濃稠,順滑,有質感。並且,芳香物質,也得以更好的保留。

難怪我們匪夷所思地在這杯咖啡裡,喝到了果香。

這可是黑咖啡。

不加糖不加奶,不加其它香料,原汁原味的黑咖啡。

就像一個不化妝的美人,令人驚豔萬分。

《5》

一杯好的咖啡,要高山的豆子,還要適當的水量,適當的水溫,適當的容器,適當的浸泡時間,才能煮出一壺完美的咖啡。

就算不加糖和奶,也一樣好喝的咖啡。

這又跟茶葉結合到一起去了。

茶葉,也是注重衝泡的方式,衝泡的工具,衝泡的水質的。

比如用過大的蓋碗,投入過少的茶葉,用自來水,用外山茶或平地茶,都不能讓你喝到絕佳的湯感。

蓋碗大了,湯水淡。蓋碗小了,容易發苦。

茶葉投多了,苦。茶葉投少了,沒味道。

坐杯時間短了,湯清水寡,令人懷疑茶葉的品質。坐杯時間長了,茶湯又濃又苦,一樣令人懷疑茶葉的品質。

煮老白茶也是一樣,多大容量的壺,配多少茶葉,都是恆定的,有比例的。多了,少了,都出不了好味道。

煮茶的時間,也是有限定的,太長,太短,都不能出可口的好茶湯。

從這一點上來看,茶和咖啡,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飲料,這兩種分別代表著東西文化精髓的湯水,再一次殊途同歸。

《6》

村姑陳曾經覺得,咖啡,要實現太姥高山白茶,或者慧苑老叢水仙那樣香滑的湯感,濃稠似漿的口感,非得加奶增稠,加糖調味不可。

否則,只喝純咖啡,只喝原汁原味的咖啡,簡直是一大酷刑。

那種中藥一般的口感,能苦得你以為喝進去的是清熱解毒的黃連。

但是,當村姑陳和李麻花,喝過了這一泡高山咖啡豆磨的,虹吸式咖啡壺煮的咖啡之後,我們對黑咖啡的觀感,大大改變。

我們終於知道,那些需要靠加糖和奶,才能入口,需要奶來增加稠滑度,需要糖來調和口感的咖啡,都是咖啡界的「外山茶」、「海邊茶」,都不是好東西。

真正的好咖啡,不加糖,自然有豐富的層次和口感;不加奶,照樣有稠滑的漿感。

這種心情,像不像列位看官,跋涉千山萬水,來到村姑陳面前,喝到第一杯太姥高山白茶時候的心情?

那種豁然開朗,那種拔雲見日,那種守得雲開見月明,那種把以往所有的喝茶經驗全部推倒的痛快,酣暢淋漓,猶如黑暗之後的黎明,恍如復生。

你們會想,原來,我以前喝到的茶,都是不好的。原來,我以前喝到的老白茶,都是做舊的。我原來喝到的高山茶都是平地的。我原來喝到的荒野茶,都是臺地的。

我原來喝過的所有茶,全部加起來,都沒有這一杯這麼好喝。

真正的好白茶,老白茶,原來美得清新,香得馥鬱,清甜動人,又明豔不凡。

《7》

既然咖啡和茶,根源上,是一致的。

那麼,星巴克能在全球開那麼多家店,我們東方的茶葉,為什麼不可以也銷往全世界呢?

人們能接受咖啡,必然也能接受茶。

只要我們的茶農,多生產好茶,少生產劣質茶;多生產香濃淳和的高山茶,少生產苦澀味重的平地茶;多生產日光萎凋的茶,少生產室內陰乾的茶;多生產及時萎凋、離地萎凋的茶,少生產渥堆的,攤在地上走水的茶。

只要產品擁有了高品質,為何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經過了這麼久以來的走茶山,和福鼎、武夷山的茶農深度溝通,村姑陳發現,要想做出一款好茶,不難。

只要抓住及時二字。

及時攤晾,及時萎凋,及時走水.......

只要嚴格把握住了及時概念,無論你是六大茶類中的哪種茶,都能做出高品質,做出消費者滿意的口感來。

《8》

有些掌柜時常抱怨, 不是我不想把茶做好啊,把茶做好,人工成本很高的,茶做貴了,顧客不買,怎麼辦?

言下之意,是因為顧客的選擇,拉低了茶葉的品質水平。

就像這兩天大熱的俞老師說的那樣,是由於中國女性的價值觀和選擇標準,讓中國男人生成了現在這樣只會賺錢卻沒有良心的樣子。

村姑陳想告訴俞老師,您說得不對。

中國男人該長成什麼樣子,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不必去盲目迎合女性的標準。

只有你弱小的時候,才會遵從買方市場。等你強大的時候,那就是絕對的賣方市場。

現在,我們的小茶商們,需要迎合消費者,根據他們的消費水平來制茶。

而未來,大家都可以引領市場,用最高端的最優質的茶葉,來敲醒消費者。

來吧,讓好茶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咖啡,茶和可可,我最愛茶
    星巴克在1971年成立,當時它還是一家只有6個店鋪,主營咖啡豆和速溶咖啡的小店。它的創始人舒爾茨在1984年加入星巴克,經過不斷改革和迭代,將星巴克從美國西雅圖推上了世界舞臺。星巴克的英文名叫starbucks,這個名字來自於美國小說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記》,小說裡有一個大副,名叫starbuck,每當遇到危險的時候,starbuck就會氣定神閒地衝上一杯咖啡,在甲板上慢品慢飲,等咖啡喝到見底了,他就會站起身說「有主意了」。
  • 咖啡已成為日常飲品,茶能像咖啡一樣成為日常嗎?
    我認識的茶友中,也並非都是只喜歡茶的,有的人更喜歡白開水一些,有的人更喜歡咖啡一些。儘管如此,如果你問他們,茶可不可以代替白開水,或者說可以代替咖啡,他們會篤定地告訴你,不能。因為人就是很奇怪,如果情非得已,能夠對自己的喜好從一而終的,畢竟是少數。哪怕他對你說,這是我這輩子覺得最好喝的一杯茶,就好像說這是我這輩子覺得最幸福的時候。
  • 茶和咖啡哪個提神效果更好
    世界四大飲料茶、咖啡、可可、啤酒。其中茶和咖啡常常是被人用作提神。在西方,咖啡所向披靡,而在東亞,茶的地位則難以撼動。今天來看看這兩個提神界的「扛把子」,究竟哪一個提神效果更好?咖啡和茶的提神的原理是什麼?
  • 茶的咖啡因遠超咖啡,但是,茶為什麼提神效果不如咖啡?
    熬夜加班、熬夜看球時,從前必備的飲品是咖啡,後來慢慢被茶所代替,之所以被茶所代替,是因為茶既有提神的作用外,還有安神的作用,乍聽起來覺得矛盾,其實並不會,且聽小約細細道來。先說相同的,不論是茶還是咖啡,都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則是提神的關鍵物質,要說茶葉中的咖啡因比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高那麼多,那為什麼咖啡反而比茶提神更快更有效呢?在這裡不如舉個例子吧,可能更有助於小夥伴了解。我們在做這一對比時,參照物是什麼?對,同等量的一杯茶和一杯咖啡,同是一杯不假,但對比的卻不是平等的幹茶和咖啡豆,而是衝泡好的茶湯和咖啡。
  • 咖啡和茶改頭換面更好玩也更好喝了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怎么喝咖啡和茶的嗎?「味道好極了」的雀巢速溶咖啡,是70後、80後的集體記憶,茶葉罐裡的片片香葉則是從古至今的茶香來源。但隨著現代人的節奏變快,各種新奇的茶飲方式出現了。從早幾年的膠囊、掛耳,到如今的凍幹、濃縮液,茶和咖啡改頭換面,用另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更方便、更快捷、更年輕、更好玩,當然,也更好喝了。
  • 茶和咖啡,到底哪個比較提神?哪種茶咖啡因比較少?
    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把咖啡因和咖啡畫上等號,但其實在茶和可可中,咖啡因同樣作為重要的呈味和功能性成分存在,那麼茶裡的茶鹼和咖啡因又有著什麼關係
  • 懷孕需要改變什麼—咖啡和茶還能不能喝
    醫生的話對於一個喜歡咖啡的人,還是相當有安慰性的!只是實際操作中,竟發現口味隨著懷孕神奇地發生了改變,不再那麼能欣賞黑咖啡、黑巧克力和茶的凌厲味道,反而無法抵禦奶茶甜膩的幸福感。另外就是愛喝白水,喝很多涼白水……順便說,好多人問我涼水是不是不能喝、冰淇淋是不是會讓子宮收縮。
  • 尋茶印度尼西亞的咖啡原產地蘇門答臘和爪哇島的茶事
    石若剛【印度尼西亞紀錄】漫行尋茶咖啡和茶十分相似,種植對地理經緯度是有要求的,氣候土質和動植物的多樣性,我們還是從歷史和圖片中開始吧。爪哇是印尼最早種植咖啡的地區,18世紀就已經在世界咖啡市場上獨領風騷而聞名,爪哇摩卡味道獨特,以爪哇咖啡混合葉門摩卡而成,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咖啡印象,此外,還有經典的季風咖啡Moosooned-coffee,或陳年咖啡
  • 咖啡和茶在歐洲國家的發展歷程
    咖啡和茶在歐洲國家的發展歷程咖啡飲料捷足先登,先於茶葉進入英國社會。英國第一家咖啡館出現於1650年,一位名叫雅各布的猶太人在牛津開設。1665年1月3日的智慧報(Intelligence)上刊登,住在倫敦與聖克里斯多福教堂相對的Thredneedle街上的一個君斯坦丁人和一個希臘人獲得執照批發和零售咖啡、巧克力、冰果子露(一種由果汁、水和糖製成的冷飲)和茶。還有一位評論員說咖啡館老闆銷售「巧克力、土耳其產的由檸檬、玫瑰花和紫羅蘭香製成的果汁牛奶凍和茶」。
  • 說起咖啡,不得不說起外國人。那麼外國人比較喜歡喝咖啡還是茶?
    說起咖啡,好像不得不說起外國人。在無數的咖啡廣告或者主打某某高端的廣告中,總有那麼一個西裝革履的外國人端著一杯咖啡做出各種胸有成竹氣定神閒的模樣。仿佛咖啡這款飲料就一定跟外國人掛鈎似的。那麼問題來了,外國人就真的只愛喝咖啡嗎?
  • 懷孕不能喝咖啡和茶?孕前上癮了咋辦?
    有關懷孕後能否喝咖啡和茶這一問題,關鍵在於咖啡和茶中所含的咖啡因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對於胎兒具有潛在危害的物質。而到底是否具有危害,有哪些危害的爭論由來已久。就是說孕期適量咖啡因攝入不增加流產和早產風險,與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關係未確定,被大多數人接受。但是仍存在一定爭議。怎麼辦呢?或者遵循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建議,限制每天攝入量在200毫克以下;或者可以做出更加嚴格的限制。決策權在您自己。至此,只關心這個問題結論的讀者可以止步了;而如果有的讀者意欲了解更多有關懷孕與咖啡和茶的信息,可以繼續閱讀。
  • 世界三大飲料是茶、咖啡與可可,卻為什麼說咖啡是茶的替代品?
    在全世界範圍內,公認的三大飲料是茶、咖啡與可可。最早的咖啡產自於非洲的衣索比亞。在公元11世紀左右,當地人已經將咖啡當作飲料來日常飲用,兩百年之,在入侵葉門時,又將咖啡帶入了阿拉伯世界。一直到十六世紀末,咖啡這種飲品才以「伊斯蘭酒」的名義傳入歐洲。
  • 母乳餵養的媽媽能不能喝咖啡和茶?
    很多母乳餵養的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惑:母乳期可以喝咖啡和茶嗎?在生活中,相信很多媽媽們都會被告誡,如果你想要寶寶睡得好,就不要吃巧克力、可樂、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還有你餵奶的同事、朋友也有可能跟你說:「你不要不相信哦~我一喝咖啡奶就會變少」。那麼,這種說法對不對呢?關於咖啡因和哺乳的指南我們就來看看吧!
  • 瑞幸咖啡為什麼推小鹿茶?
    7月8日,瑞幸咖啡在北京宣布正式進入茶飲市場,推出小鹿茶系列,並邀請劉昊然擔任品牌代言人。瑞幸咖啡把經營邊界又擴大到了茶飲,並且一口氣推了10款,在此之前,星巴克4月份的時候曾經一口氣推了8款創意冰飲。中外兩大咖啡品牌開始了一場夏季飲品的大戰。
  • 咖啡和茶以及功能飲料的提神原理一樣嗎?哪個提神效果更好?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咖啡與茶之所以有共同的特性:提神,因為咖啡、茶中都有咖啡因。如果硬是要相比這兩者中究竟誰的咖啡因含量更高,提神的效果更好一些的話,有的人喝茶更提神,有的人喝了咖啡更容易犯困,這跟人的體質也是有關係的。
  • 茶與咖啡的功效對比:用量化指標進行分析
    茶與咖啡是人們日常都喜愛的飲品,有的人愛喝茶,有的人愛喝咖啡,茶與咖啡風味各不相同,但絕對是全世界人都會選邊站的。到底是喝茶好還是喝咖啡好呢?爭議可能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那麼今天我們就用量化的數據來分析到底哪個好。
  • 茶和咖啡,到底哪個提神效果更好?今天告訴你!
    咖啡和茶的共同點是都含有咖啡因。 茶當中還有另一類與咖啡因很像的兄弟——茶鹼。它也是提神物質,但和咖啡因相比,茶鹼比較溫和。 茶葉中還有一個成分——茶氨酸,它是一類更加溫和長效抗疲勞物質。
  • 茶和咖啡哪個好?咖啡因對身體是好還是壞?
    「每天早晨,不來杯咖啡真的是不行。」開會前,李經理拿著咖啡碎碎念。「這樣啊!你不是還有高血壓?喝咖啡不是會讓血壓飆更高嗎?」王經理接口:「像我,喝茶就好。」一旁的陳董聽了,忍俊不住吐槽:「茶裡面還不是有咖啡因?哪有比較好?」
  • 十七世紀的咖啡和茶,你方唱罷我登場,英國人的前任和現任
    英國的茶文化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在茶成為英國的國飲之前,咖啡才是英國人的首選。浪漫奔放的咖啡文化和含蓄典雅的茶文化在英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兩種迥然不同的飲食文化映射著英國人價值觀的變遷。一、「熱情奔放」的咖啡和英國人的「嘗試」、「再嘗試」咖啡起源於非洲東部的衣索比亞,大約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當作要藥飲流傳開來。
  • 除了喝咖啡和茶,還有哪些提神醒腦的有效方法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知道喝咖啡或者茶葉是比較提神的,但是有些人並不喜歡喝咖啡或者喝茶,那麼解困提神的食物還有什麼呢?哪些食物是又有營養又能提神的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些提神的食物,請看下文吧。提神的食物有意識地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有助於提神醒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