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高校禁藥「聰明藥」流入國內,嗑藥提高成績真的是捷徑嗎?

2020-12-22 芥末堆

圖片來源:Unsplash

從藤校尖子到高三考生,「聰明藥」泛濫國內外

高考倒計時的數字一天天減少,然而高三女生田靜(化名)卻越來越感到無力。身邊的同學們都在卯足了勁準備最後一擊,她卻怎麼也無法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田靜將最後的希望寄託於一種指甲蓋大小的白色藥片——「聰明藥」。媽媽告訴她,「有人吃了成績就變好了」。

從一天一片到每天兩三片,在不斷加大劑量服藥的兩個多月後,田靜成功擠進了班級前十名的行列。她覺得自己的課堂專注度提高了,學習效率倍增。即使是最頭疼的物理課,她現在也能很容易就學會。

不只是承受升學壓力的高考生,「聰明藥」同樣流行於三四十歲、正為生活奮鬥的青年群體中。

35歲的王波(化名)已經有兩年的服藥史。2017年,剛剛接手家裡生意的他,面對繁雜的工廠運營,漸感力不從心。而家人寄予的厚望更讓他倍感焦慮。一次偶然機會,王波接觸到了「聰明藥」,這讓他抓住了救命稻草。在藥物作用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他可以和客戶連續不停地談上三四個小時。即使業務再忙,他也可以保持充沛精力。

實際上,「聰明藥」在歐美高校裡早就不是秘密。這顆白色藥片,正成為一部分學生和青年在奮鬥路上的「加速劑」,更讓無數人成癮,最後墜入深淵。

哥倫比亞大學大三學生傑米已經連續三天通宵準備考試。今晚她還需要寫一篇關於《白鯨》的論文,準備明天的法語考試,並且為後天的數學考試開一個頭。

「我真的快要死了。」傑米自言自語,並在圖書館前點了一根煙。「我需要一點額外的幫助,一點就好。」

傑米所說的額外幫助,其實正躺在她的隨身包裡。她拿出一顆橘黃色的藥片——昨天剛從朋友那裡搞來的——就著咖啡,速速吞下了這30毫克的阿德拉(Addreall)

吃下去才15分鐘,傑米就感覺到注意力大幅提升,就算是在菜市場她都可以毫無壓力地學習。她完全不想歇著,有一股力量驅使著她去工作學習,複習了一整夜也沒感覺到困意。最後,在阿德拉的幫助下,她熬過了最後一個夜晚,在所有考試中都獲得A的好成績。她說:「沒有這東西(指阿德拉),我八成不會有3.9的GPA。」

在2018年一場斯坦福布萊斯基金會(Stanford Blyth Fund)的活動上,一名受邀前來的對衝基金公司僱員曾向在場的斯坦福學子提問:「要想在華爾街站穩腳跟,你必須要有秘訣。那麼在座的各位,你們的秘訣是什麼?」

一位學生答,同時學習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課程應該能讓他在競爭中獲得更多優勢。

那位華爾街之狼對此不屑一顧:「那算什麼?能夠進入華爾街的人,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些。而阿德拉——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秘密武器。」

人生賽場的捷徑,還是通向深淵的不歸路?

從華爾街操盤手到矽谷程式設計師再到藤校尖子生,如今更是從國外到國內......我們發現,「聰明藥」早已服用者甚眾。

所謂「聰明藥」,並不特指某一種藥品,目前主要是以利他林和阿德拉為主,多用於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多動症)的治療。

這些藥物被認為可以增加記憶或集中注意力,提高智力表現和頭腦工作效率,因此被稱為「聰明藥」。需要注意到的是,不論國內國外,這些「聰明藥」多屬於管制精神類藥物。在沒有醫生的醫囑和處方是沒辦法通過合法手段獲得它們的。也就是說,那些通過服用「聰明藥」來獲得好成績的學生們,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服用小藥丸,屬於濫用藥物的行為

史丹福大學校報The Stanford Daily曾在校內進行一場400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3%的學生曾通過非法渠道或超劑量服用「聰明藥」以維持旺盛的精力

據說,每到期末的時候,各大高校校園裡總會有人悄悄兜售「聰明藥」,五美元一小片,趁機大賺一筆。這和走私的藥販子有什麼區別?

不過,學校官方對於這種「聰明藥」的抵制態度可以說非常堅決。現在各大學校已經表態要杜絕這種藥丸的濫用,之後也會有更加具體的監管措施。一旦服用「聰明藥」被歸入了作弊行列,通過嗑藥獲得的成績可能會全部歸零

「服用利他林的人,基本都承受著很大的生活壓力,許多還有嚴重的家庭矛盾,所以才把學習、工作的高效當做出口。」北京高新戒毒醫院主任醫師徐傑說。

2018年,Netfilx拍攝了一部紀錄片《Take Your Pills》(藥癮),專門講述了美國ADHD(注意力缺陷渙散障礙)治療藥物的濫用情況。

紀錄片做了大量的採訪,其中出現了很多金融和科技從業者。當問及為什麼冒著違法風險也要購買「聰明藥」,這些矽谷和華爾街的腦力工作者們各有各的故事,但他們的回答卻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就像是比拼腦力的職業運動員,身處高壓環境,也想在激烈競爭中活下來。對他們來說,為了不被社會潮流以及同行拋在身後,「聰明藥」看起來是一個捷徑

捷徑總是更加誘人。

只要付出「一點」身體代價,就能換來高度集中的工作或學習狀態,何樂而不為呢?

就像田靜,靠一顆小小的白色藥片就能快速進入狀態,隨便學學就能考進年級前十。相比之下,其他普通的學習方式就顯得痛苦起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濫用「聰明藥」,小心反被聰明誤

那麼,「聰明藥」真的能讓人變聰明嗎?

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讓沒有任何多動症症狀的大學生服用「聰明藥」(阿德拉)和安慰劑(作為對比對照,實際沒有藥物作用)。經過一系列測試後,研究人員發現,「聰明藥」和安慰劑的效果並無明顯區別

確實,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能夠證明,「聰明藥」可以真正提升人的智力

那為什麼眾多服藥者都堅信「聰明藥」真的讓自己變聰明了呢?

賓大的實驗發現,「聰明藥」和安慰劑之間,唯一的不同在於,「聰明藥」可以顯著增強人的虛假自信心,以為自己表現得更好。

所以,「聰明藥」的作用,究竟是自我安慰,還是心理暗示

更危險的是,這些「聰明藥」的作用機制與冰毒的主要成分類似,大劑量服用很可能成癮。一旦接觸上,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未經醫囑而隨便使用,隨著時間延長,只會造成效果越來越不明顯,劑量越來越大。此時,服藥者很可能會尋求其他更為「有效刺激」的替代品——毒品

儘管成績顯著提高,但服藥的副作用也開始在田靜身上顯現——失眠、掉發、煩躁,甚至是幻覺。田靜的媽媽慌忙讓女兒停藥。但此時的田靜已難忍藥癮,開始自己上網找藥、買藥,由此沾染上了「效果更強」的「搖頭丸」

而王波在利他林斷供後,也開始接觸「麻古」,一種僅次於冰毒的強成癮性毒品

徐傑說,戒毒中心的成癮者中,超過一半的人,第一步都是從利他林等「聰明藥」開始的

在《Take Your Pills》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系主任Anjan Chatterjee博士感嘆,「在我上大學的時候,人們嗑藥是為了逃避現實。現在,人們嗑藥卻是為了專注於現實。

社會無止境且激烈的競爭環境,讓我們從出生起就站在了起跑線上。害怕落後的焦慮感讓我們不斷逼迫自己,做到「最好」「最聰明」「最優秀」。

努力上進不是罪過。但依賴「聰明藥」搶佔先機,絕對是飲鴆止渴。一旦成癮,一切正常的人生節奏都將被打破。此時,面臨的將不再是爭優搶跑的問題,而只能是中途退場

為了追求短暫的效果——考得好點,效率高點,速度快點——而犯險使用「聰明藥」,為此不惜賭上自己的身體、精神和未來,這種行為恐怕才是最愚蠢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599-8
https://www.stanforddaily.com/a-look-at-stimulants-and-study-drugs-on-campus/
https://variety.com/2018/film/reviews/take-your-pills-review-sxsw-1202728519/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8/mar/14/take-your-pills-netflix-adderall-america
http://www.bjnews.com.cn/inside/2019/02/20/548506.html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新地平線NewSkylin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新地平線NewSkyline;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新地平線NewSkyline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美國孩子的嗑藥問題:年級第一背後,可能是吃了十年「聰明藥」
    與國內高校期末季不同的是,我們通宵開夜車備考複習,靠的是大量的咖啡和紅牛;而美國學生還靠嗑藥。 曾經以為嗑藥這件事只會發生在小混混、玩咖這類人身上,迷幻劑、搖頭丸,還有party上的大麻和笑氣,這些東西是與學霸無緣的。但為了考試成績,好學生也會嗑藥。
  • 媽媽,別餵我吃「聰明藥」
    文中的案例觸目驚心——高三學生小田,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使用母親提供的「聰明藥」。斷藥後,戒斷反應痛苦難熬。有大學生為了完成學業,有運動員為了提高成績,有行業精英為了加倍效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嗑藥。
  • "聰明藥"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原標題:「聰明藥」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 「吃藥提高Final成績?」風靡高校的開掛藥丸究竟是什麼?
    不過,就在這緊張的final時期,一些據稱吃了後秒變學霸的「聰明藥」在高校內部悄然賣了起來。這些「聰明藥」究竟什麼?吃了之後真的會學習功力大增嗎?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是不是合法的?高校學生更偏愛「聰明藥」近幾年來,各國高校甚至是常青藤盟校裡悄悄盛行起了一種「聰明藥」,號稱是考試的最強外掛,有了它,學生們的學習效率簡直翻天。
  • 高考前被家長們賣斷貨的「聰明藥」是毒品嗎?
    儘管大部分人都知道聰明藥的危害,但是都禁不住想像中聰明藥帶來的好處。有不少家長與考生還是會妄圖通過短期嗑藥的方法為提高高考成績,賭上一把。於是在專利到期前,一堆的公司趕緊去仿製,比如在美國已有Mylan、Apotex、 Orchid、Carlsbad、Alemboc、Hikma、Aurobindo等多家公司銷售仿製藥,國內自2004年起也有很多公司出類似的藥。聰明藥的作用及一些典型的使用場景通過上面的簡單的介紹,可以看到,上述三種所謂的聰明藥,跟提升智力沒半毛錢的關係。
  • 《藥癮》:當「嗑藥」進入好學生的必備清單
    然而美國上映的,由Alison Klayman導演拍攝的一部社會紀錄片《take your pills》(《藥癮》),記錄了美國中學生靠吃「聰明藥」來提高學習效率的現象。「聰明藥」阿得拉真的如此神奇?研究者對此作了一項調查:讓沒有任何注意力缺乏多動症症狀的大學生,服用興奮劑或安慰劑,每周進行測量,測試學習情況。經過一系列不同的任務測試後,發現阿得拉和安慰劑之間,並無明顯區別,除了一個問題——Do you feel the pill you toke today enhance your cognition?
  • 聰明藥能提高成績?真實事例告訴你
    最近朋友圈都在熱傳提升孩子注意力的聰明藥,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要不要買點試試?近期,不僅是醫生,就連記者也會接到這樣的諮詢。那麼,宣稱這種可以讓學習好的藥,真的有如此神奇功效?  一名推薦相關藥品的微商稱,「聰明藥」可以提升認知能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藥丸,而且副作用非常小。如果在小升初、中考、高考前一個月連續服用,就會有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家孩子都用了,效果很好」。
  • 「聰明藥」利他林是什麼藥物?高中生衝成績服用卻上癮
    他們抱著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享用」這一藥物,最終卻成為了癮君子。­  服藥者­  中考前,男生秦舞陽(化名)接過爸爸遞過來的一片白色藥片。­  爸爸是名外科醫生,他說:「這種藥自己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吃過,可以讓人集中注意力學習考試」。
  • 「聰明藥」「侵蝕」學生群體網絡平臺成藥品流通「集散地」
    「聰明藥」「侵蝕」學生群體亟待關注  專家呼籲加強網絡平臺監管,切斷違禁藥品地下流通渠道  記者近日在基層調研發現,一些學生為了提高成績,使用「聰明藥」哌醋甲酯、「興奮劑」等多種興奮劑類藥品。這些藥品一般被嚴格管制,學生和家長則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和社交平臺等購買。
  • 世上真有"聰明藥"?為了考大學,美國7%中學生吃了!副作用呢?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美國中學生居然還真的吃一種所謂的」聰明藥「來提升自己的學習,通過這藥來保持頭腦清醒,提高自己的學習專注度,進而提高學習成績,以便更有機會能考上名牌大學。尤其是對於正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大腦前額葉皮層仍未充分發育,嗑藥最終會誘使部分青少年走上濫用鎮痛劑和安眠藥之路。
  • 千禧一代的高考冒險:那些偷偷吃「聰明藥」的學生
    「聰明藥」是國內對於利他林、專注達等神經類藥物的俗稱,在學生群體中以「吃了就能更聰明,成績更好」的秘宣而得名。這不是一則打擊「黃賭毒」的宣傳。由於沒有在國內醫療市場上自由流通,人們買到的「聰明藥」幾乎都是從國外走私而來,甚至是經過偽裝的毒品。儘管缺乏獲取藥物安全信息的途徑,希望通過服藥來提高成績的學生和家長卻為數不少。從非法渠道購買並服用「聰明藥」的現象經過媒體曝光後,引發了專業醫療人士的擔憂和示警。然而這並沒有改變一些人對於「終南捷徑」的嚮往,尤其在高考這樣重要的人生關口面前。
  • 曾讓西方名校學生沉迷的「聰明藥」,如今已在電競圈生根發芽
    高校校園中不乏類似的例子。本來所有人都依靠天賦和努力來取得應得的考試成績,但突然有人開始藉助藥物來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習成績。這時其他未使用藥物的人也不服輸,便紛紛效仿,最後濫用成癮。 這就是考試中的囚徒效應。我們知道,囚徒困境的初始只有大家都不打破規矩才能得到最好的結局。
  • 「聰明藥」真能讓人變聰明、提高成績?
    《自然》雜誌發起的一次網上調查顯示,來自60個國家的1427位科學家中,20%的人表示服用過「聰明藥」苯哌啶醋酸甲酯、莫達非尼或β-受體阻斷劑(能減輕怯場反應)。而中國每逢高考和中考之前,家長也會扎堆為孩子開「聰明藥」。無論是莫達非尼,還是苯哌啶醋酸甲酯,都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莫達非尼可用於治療抑鬱症、特發性嗜睡或發作性睡眠症。
  • 火遍家長圈的「聰明藥」,真有那麼神奇嗎?
    在此之前,韓媒報導稱,為了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少學生家長會給孩子服用「聰明藥」。  「聰明針」和「聰明藥」在國內是否也出現過?記者調查發現,國內也有不少家長通過多種途徑尋找、購買這類「聰明藥」。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宣傳稱,這種「聰明藥」可以「提升認知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藥丸」。
  • 「聰明藥」可快速提高成績?清醒一點,這可能是新型毒品!
    沒想到長大後真的有這種 " 聰明藥 "吃了可以提神醒腦過目不忘學生必備 " 考試神器 "...清醒一點!去年,揚州警方在某高校附近的快遞網點截獲從印度發來的可疑包裹,在校大學生黃某交代,聽說服用 " 聰明藥 " 能使人興奮、提高學習效率後,便通過網絡從一名印度人處購進 " 聰明藥 ",再通過下線陳某等人出售,從中牟利。" 聰明藥 " 到底是什麼?
  • 真聰明就遠離「聰明藥」,買賣它是違法的!
    當年我只是想想,如今的大中小學生卻真的用上了「聰明藥」。只是這聰明藥似乎要命!聰明藥會上癮《新京報》前兩天報導了一則這樣的新聞:田靜(化名)在讀高三的時候,壓力很大,成績一直下滑,她自己和父母都為此非常焦慮。
  • 起底「聰明藥」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所謂「聰明藥」屬於國家嚴格管控的精神類處方藥,不能隨意購買。在相關部門屢次嚴打之下,一些藥商轉入地下,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隱蔽銷售。長期服用有諸多副作用  在網絡上,「聰明藥」銷售火爆,高峰期甚至出現斷貨。成都家長秦女士的兒子備戰高考,情緒有些焦慮。
  • 高考在即"聰明藥"網絡熱賣 醫生:或致神經錯亂
    近日,據韓媒報導稱,在韓國的首爾江南區一帶,家長為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給孩子注射1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84元)一針的「聰明針」。在此之前,韓媒報導稱,為了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少學生家長會給孩子服用「聰明藥」。
  • 「聰明藥」好吃,後悔藥難買
    比如這些日子,有一種「聰明藥」就又火了。新京報在報導中說,高中女生田靜(化名)成績下滑,媽媽為她找了一種「聰明藥」。在服藥兩個多月後,田靜在月考中考進了班級前十。當然,更合理的辦法,是通過心理的調節,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學習的注意力。03其實那些「聰明藥」是否真的對提高成績有效,也一直存在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