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窗口乾活的,有時得打破慣性思維

2020-12-27 需容辛隨筆

昨天說到,在窗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如大街上的熙熙攘攘,雖然見面,雖然擦肩,但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也因而大多數時候只需按著慣有的行為方式即可(一方問,一方答,然後雙方繼續各自該做的,客氣一點的能收到一句謝謝),但有時候,必須要打破慣性思維,為的是讓自己能夠豁達一點,不會因此而心堵很久。

今天遇見的事是這樣的,一位三十多歲,也可能是四十來歲的女士,拿了一張條碼說找不到化驗單,這張條碼還不是實物,而是手機上的照片,她說已經到一樓取單機上拿過,也已經請服務臺的工作人員看過,結果就是沒有結果,因而過來諮詢。

那會兒,抽血窗口的有點忙,讓她稍等,這邊我的「熱心」又起來了,就過去看看是什麼事?她將手機裡的條碼展示給我看。

一般遇到有找不到結果的,首先都會找一下自己有沒有瓜葛,如果有,則從自己這邊一步一步地往下找,生怕是自己的疏忽而出了差池,如果沒有,當然是告訴人家到哪裡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這位的條碼是黃色的,第一時間就可以排除不是出自我們科室,我們是白色的,再看項目,便告訴她該到一樓急診去找,說了一遍,看她沒反應,就重複了一遍,可是第二遍剛開了個頭就被一棍頂了回來「我聽得清楚的!」,言下之意,她第一遍就聽清楚了,我又重複是太囉嗦了。接著她還信誓旦旦地說「明明是在這裡抽的!」,這完全沒有可能!我又重複了一遍「你到一樓急診去問一下。」,她是得到答案走了,留我在這邊鬱悶:憑什麼呀?!

還有一次類似的,也是一位女士,也是來問問題,具體是什麼問題一下不記得了,總之是在給了一大堆的非常詳細的答案後,對方突然來了一句「我知道!」,瞬間火就上來了「你知道還問什麼問?!,你空,你以為人家都和你一樣空得無聊啊!」,那一次我是當時、當面就衝過去的,不管是不得體,反正第一時間就將不滿喊出去了,沒有像今天這樣事後留下鬱悶來,奇怪的是居然相安無事。

關於「我知道!」這回事,我是到現在也還沒弄清楚她來諮詢的目的,而今天的這一出我是這麼理解的,也許我說的「到一樓急診……」這一句,她只是聽到了到一樓,壓根就沒聽明白一樓的哪裡,而她自己是從一樓上來的,並且不只是自己找了,還已經讓工作人員給找過了,所以當再一次聽到「一樓」兩字時就已經不耐煩了,而她所認為的這個血是在二樓抽的,也是她的想當然,從手機裡的條碼照片可以想到這樣一個可能:即她並不是事件的第一親臨者,第一親臨者讓她過來拿,就給了她照片,並沒有告訴她抽血的地點,然後想當然地認為血就是化驗室抽的,而她壓根就不知道化驗室有急診非急診、二樓一樓之分……從她轉身離開一直到我下班,她也沒回到二樓來,想來她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製造出這些有點莫名其妙的來訪者的緣由,還有一個比較通用的可能是事先遇見了讓她們不爽的事情,然後借著這個由頭將不爽全撒在了我們這裡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也都是會令我們很不爽的,然後又回到了那一句「求人不如求自己」,「因」無法掌控,「果」讓我們心堵,為了讓自己心情舒暢一點,除了當面懟回去(這樣雖然很爽,當風險相當大,是下策),只有調節自己,調節的重點就如題目所說「打破慣性思維」,說具體一點就是不要想當然地覺得你認真地付出了就會理所當然地得到善意的回報。這樣雖然無奈,但會讓自己舒服一些。畢竟讓自己舒服才是第一要務哦!

相關焦點

  • 反過來想,打破慣性思維
    常有一些讓人莫名其妙的現象,大家都在做,但又都不知道為什麼,這就是常說的慣性思維。歐美中產階級家庭大都會在門前弄一小塊草坪,有什麼用嗎?沒有,什麼用也沒有。其實其中原因並不複雜,只是沒人願意打破慣性思維去追根溯源。人工種植的草坪最早偶然出現在中世紀歐洲貴族家庭裡,因為那時候沒有自動化設備,所有種植維護過程都靠人工,成本相當高,所以也只有貴族才玩兒的起。之後隨著相關機械的發明,維護成本不斷降低,於是就有中產家庭效仿,於是種草坪的習俗也就慢慢的流傳下來。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金錢會鎖定一個人的能力,不給錢就不幹活,錢給的少就不去做,久而久之自己喪失了賺錢的能力。這個不歸我管、那個不歸我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忘了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自己永遠是一個受害者,發生事情永遠是別人的原因,整天怨天尤人,慢慢的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幸福快樂都離他而去。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隱性邏輯》:打破思維慣性,生動易懂的思維訓練指南
    《隱性邏輯》一書通過有趣的題目讓人們反思日常生活中存在思維誤區,提供訓練思維的小方法,讓人們打破常規的思維漏洞,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基於作者的身份、學科背景、工作經歷,因此這本書呈現出的是一種輕鬆生動的表達方式。
  • 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幫你避開思考的「死胡同」
    固有的東西很難打破,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 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慣性思維! 什麼是慣性思維?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 作業幫直播課"新匠師"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
    作業幫直播課&34;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新課改下的歷史思維作業幫直播課&34;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高中歷史究竟要學什麼作業幫直播課&34;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34;劉瑩瑩老師的歷史課,從高一開始
  • 戲劇工作坊丨打破慣性—創造戲劇性時刻
    ,即慣性運動,但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逐漸加強,慣性一詞也被用於我們人類的思考或思維方式之中,即慣性思維。我們將從慣性運動和慣性思維兩個方面集中闡述二者與舞臺表演藝術的戲劇性之間的關係,藉由「打破慣性」的物理與思維範疇來建立舞臺表演藝術「創造戲劇性時刻」的關係,並將此種關係運用到本次戲劇工作坊的實踐當中,讓參與學員能夠由淺入深且直觀的了解戲劇舞臺表演藝術中的核心與魅力。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深度好文)
    六、批判性思維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由於,我們思維上的漏洞,我們受外界的幹擾產生了太多的偏見。客觀認識事物,我們要有批判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好文推薦)
    3、金錢金錢會鎖定一個人的能力,不給錢就不幹活,錢給的少就不去做,久而久之自己喪失了賺錢的能力。讀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這就是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也稱為固定型思維。即人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在考慮和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 怎麼擺脫慣性思維?父母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才能讓他脫穎而出
    只有這名員工打破慣性思維,想到了從產品本身入手,增加消耗量。那麼到底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又是如何產生的呢?01.人的慣性思維從何而來?◆只有經過長期的認知後得出結論,才能養成慣性思維的能力。這也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得出來的經驗,對於後人來講,慣性思維可以節省資源,不再做無謂的嘗試,這樣會更加事半功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少走彎路,這就是慣性思維的好處。◆阻礙人的發展。
  •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1967年,著名心理學家塞裡格曼博士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生動地演示了狗的慣性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實驗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塞裡格曼博士把狗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首先,他將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安裝了電擊裝置的籠子裡。
  • 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對於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問題,似已毋庸贅述。當務之急,則是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盤點、梳理主要障礙並以務實有效舉措加以清除。
  • 慣性思維有時會害人害己,三思而行才是正道理
    有些時候,慣性思維是好事,可以為我們節省時間,增加效率;可有時候,卻也會增加我們的惰性,讓我們放棄思考,甚至可能會帶來一些危險!人的慣性思維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所以,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最好不要讓慣性思維左右了你的思想,凡事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再行動,可能會規避不少風險,少犯很多錯誤。我是淺陌桃夭,期待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小事 ,體會不一樣的感受。
  • 吳韋朋:怎麼打破長期不賺錢的慣性
    這其中的關鍵點就在於你的韌性和合作溝通的能力,以及結果導向的核心思維,正是因為這幾個關鍵點決定了你們彼此的差距。。換句話說,一半取決於你的能力,一半取決於你的天賦。賺錢很辛苦的人,不是沒有技能,而是因為天賦不夠,相反的,有些很聰明的人之所以賺錢也很辛苦,不是沒有天賦,而是因為缺乏技能。
  • 慣性的人生和人生的慣性
    慣性思維是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背乘法口角,「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老師突然問一句:「七三得幾?」立馬蒙圈了,乘法口角上沒有這樣的順序啊!這就是思維的慣性。小時候,有一句話是:「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也是一種慣性思維導致的後果。
  • 2020年PVC大事記:出人意料的表現 打破慣性思維
    對於PVC而言,2020年更是始料未及,出乎意料,一季度跌到歷史相對低位,四季度漲至10年高點,PVC市場的運行總是在打破行業的傳統認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2020年PVC全年呈現深「V」走勢,華東地區SG-5價差達到3888元/噸,均價在6641元/噸,較去年均價6725元/噸下跌0.12%。
  • 擺脫慣性思維,跳出問題困境
    其實,世界沒有什麼解不開的難題,走不動的時候,多數是因為我們身在其中,陷入了慣性思維的陷阱跳不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沉澱下來,認真思考,擺脫慣性思維困境,換一種思維方式,就可能絕處逢生、柳暗花明。01.慣性思維是把雙刃劍。人的大腦,總是遵循最小阻力的原則,遇到問題就會直接調用以前的經驗、思路、作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就是慣性思維。
  • 打亂文字順序為啥照樣讀得懂?慣性思維自動排序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漫畫 俞曉翔    和看見長發飄飄就推斷是女性一樣    慣性思維讓我們給文字自動排序    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均表示,這種現象是由人腦的「閱讀慣性」導致。    張均表示,這種慣性取決於人所處的語言環境,不管是現代人、古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接觸到自己的母語,或者相對比較熟悉的語言,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現在讀書,都是從左往右,橫著讀,而古人是從右往左豎著讀,如果調換一下,讓現代人去讀古書,一定會磕磕巴巴一個字一個字念,但是古人卻能一目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