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深度好文)

2021-02-13 每日一讀













商務合作QQ:2786050882

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而這個「發現」就需要生活的有心人去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和思考問題。不斷創新,一切才會越來越好。

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

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

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

一、多學科思維

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

對於一個具體的問題,如果僅用一種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思考,只會得到一個狹隘的結果。

二、模型思維模型

思維即把我們知識點以及處理工作中,思維的過程提煉為模型的能力。

有一門很火的課程叫「數學建模」,即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建立成數學模型,來量化分析解讀。

三、系統思維

注重關係分析而不是元素分析。一個事物總是同時處於兩個維度的集合,系統化思考,就是要認清這兩個維度的關係。

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綜合考慮。它具有整體性、結構性、立體性、動態性、綜合性的特點。

四、槓桿思維

很多人喜歡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來描述槓桿效應。所有的信息、物質和能量都是可以用槓桿來撬動的。

比如房產投資,就是用首付槓桿來撬動100%的房產,來獲得資產的增值。

五、絕情思維

即培養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強的自我價值認同感,不以外界環境為轉移。

很多時候,我們活在世上,總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虛弱的自尊心。這是一種自我認同感很低的表現。

六、批判性思維

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

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

由於,我們思維上的漏洞,我們受外界的幹擾產生了太多的偏見。客觀認識事物,我們要有批判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七、對隱藏世界的洞察思維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事物呈現給我們的,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通常被掩蓋了。要學會培養對隱藏世界的洞察能力。

例如我們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只看到一些文章的表面,我們要用作者思維去思考問題:寫作的背景、寫作的動機、寫作的手段、寫作的策略等。

一旦熟練掌握這種技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慣性思維

習慣性思維,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

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舊有的陳腐裡,如何能挑得起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

有時候,即使你真心想解決問題,卻依然受到習慣做法的影響而無法解決,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永遠無法用常用的方法來解決。

這些多是慣性思維所致,影響著大量的人群。

一、否定性思想

比如: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沒想過、不知道等等。這些詞彙,會讓你的大腦停止思考,不會為結果找答案。

二、推卸責任

比如:沒看見、不知道、不是我的錯、因為XX所以XX。這些詞彙,會讓一個人心安理得的讓這件事情和自己沒關係,損失了成長的機會。

三、職責局限

這個不歸我管、那個不歸我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實,這是忘了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四、抱怨自己

永遠是一個受害者,發生事情永遠是別人的原因。整天怨天尤人,慢慢的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幸福快樂都離他而去。

五、自以為是

誰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慢慢的誰都不再給他提意見,再也聽不到真話的同時,只能自己慢慢變得固執和狹隘。

六、不自信

你不相信的東西永遠不會全力以赴的去爭取。沒有努力的順其自然,是一種不自行和不付出。

七、怕犯錯

怕犯錯的人不敢去做更多的事,出了錯第一時間先給自己找理由找藉口,經常為了對和錯爭論的面紅耳赤,失去了嘗試的機會,沒有結果意識。

八、懶惰

不想幹,也不願意去想,安於現狀、與世無爭、承受不了壓力,只想不勞而獲,每天做著美夢,溫水煮青蛙,這種人是舒服死的。

能力停止於思想、行動、感悟,無論行為和思想,懶惰必死。

這些平時暴露的行為,正是慣性思維所導致,所以,在某些事情上,習慣的力量非常可怕,它會把你帶入死胡同。

思維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循著舊路走去了。

打破思維定勢是一種美,定勢思維堵塞了,洞悉的目光和創新的思路就堵塞了。

這時,我們就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走一階段後,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及時反思、調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年最熱門,最實用公眾號名單出爐啦!

相關焦點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好文推薦)
    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閱歷不如你,技巧不如你,親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收入比你高!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收入?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混日子的人,下場都很慘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閱歷不如你,技巧不如你,親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收入比你高!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收入?比如: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沒想過、不知道等等,這些詞彙會讓你的大腦停止思考,不會再為結果找答案。沒方法等於沒能力。
  • 慣性思維,才是你最大的敵人
    結果他想了想說,還是因為慣性吧,我挺習慣幹技術的。這個因為慣性拒絕改變的男人,隨後迎來職業生涯裡最難伺候的一任主管,才沒多久,就不得不離開公司。好幾年裡,他在幾家公司顛沛流離,直到那一天,坐到了我面前。最後,我客客氣氣送他出門,心裡默默一聲嘆息,心想你可別怪我,你都不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別人又怎麼好給你機會呢。
  • 創意點子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上篇)
    文丨徐臻 創新專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編輯丨illa引言2020年伊始,一種新型病毒在世界範圍傳播,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挑戰舉個例子:不論你身在何處,當你想到媽媽(思考的焦點)的時候,她的音容笑貌(長期記憶)便自然出現在你的腦海裡(短期記憶)。當然,記憶也有檢索失敗的時候,前面提到的見面忘名字的例子就是。能否成功檢索到需要的信息,取決於突觸的連接強度是否足夠強。進一步說,不僅僅是單個突觸的連接強度,還取決於該神經元建立的突觸連接有多廣泛。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慣性思維的危害時間的打磨,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使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就如慣性在物理學的定義一般,保持著原有的東西,不因外界的一點衝撞而馬上發生改變。
  • 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糾治練兵慣性思維|敵人不會「如約而至」
    敵人會告訴你幾點發起攻擊……」其他演練場上,栽了跟頭的中隊不在少數:九中隊機動過程中遭遇「敵情」,忙亂之下警戒隊、封控隊脫節,陣型出現缺口;十八中隊了解到「暴恐分子」駕駛一輛銀色麵包車,但迎面而來的卻是幾輛摩託車,他們調整部署不及時導致攔截失敗……「幾個中隊接連敗北,主要原因在於官兵戰場意識淡化、作戰思維僵化。」議訓會上,該支隊領導帶頭剖析問題、查找病因。
  • 要想內心強大,你必須突破這四種常見的慣性思維,大多數人都有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內心強大過程,也是突破自我思維慣性的過程。當我們被自己的思維所限制的時候,影響我們的不僅是自己的行為,還有我們的習慣,甚至我們的氣場。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們一定要去察覺自己是否擁有這些慣性思維。第一:否定性思維:習慣說沒辦法,不知道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遇到困難就習慣說沒辦法了。
  • 世界上最棒的10種思維(深度好文)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病人、無依無靠的老人、婚姻離異的男女、四處碰壁的求職者以及總是完不成任務的推銷員時,便會發現人類也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黑洞,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消極事情。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
  • 慣性思維經驗主義才是影響我們成功的最大絆腳石讓我們惰性和畏難
    昨天在荔枝開課也重點講了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的危害性。今天在這裡著重就《思維革命》第三講的慣性思維內容做一個整理和發布,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示。思維革命慣性思維對我們的危害慣性思維,來源於人的經驗和過往經歷,真是因為有了很多不好的或者失敗的經歷,讓人們有了一個非良性的思維積累,這些積累會在以後的經歷中提供消極的心態。
  • 《肖申克的救贖》:突破認知,不做慣性思維的奴隸
    慣性思維,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覆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一旦如此行事,便會立刻發現,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障礙,莫過於「慣性思維」。其關鍵之舉,也莫過於告別「慣性思維」。   先看理論思維。對於圍繞質量「好」所需要的全新的學理支撐和方法論支持,則尚在建構之中,可謂相對陌生。受此影響,走得平順時,尚可有意識地做高質量發展的文章,主動按照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分析經濟形勢、建言經濟政策。稍遇溝溝坎坎,便有可能迷失方向,慌不擇路,下意識地重操舊理念、舊思想、舊戰略,不由自主地掉入「慣性思維」陷阱。
  • 心理學家說:慣性思維有四種類型,但希望你能跳出來,成為第五種
    其實,細細想來,我們每天都在慣性思維的支配下,做出自己的第一判斷:同事遲到了,你首先想到的是,這個懶蛋,又起晚了。其實,可能是今天堵車,他起的夠早了。同事的文案似曾相識,你首先想到的是,這傢伙又去網上摘抄了。其實,可能是創意撞車,因為他也沒有避開慣性思維的泥沼。
  • 突破慣性思維方式,播下種子,走出低谷.
    張總說:「出版社圖書賣的好的公司是壟斷性的,比如中小學課本及課附書籍,就是那幾家公司出版。」「另一類是暢銷書,多數情況都是出版商以買斷方式與作者合作。」根本沒有小公司的立腳之地。「我們這樣的公司根本不去想靠出版銷量好的圖書掙錢的事情。」這是張總的結論。看到這裡多數人會認為張總是業內人士,他講的情況完全屬實,沒有什麼毛病啊!
  • 【柱子七彩早餐】突破慣性思維的影響
    我覺得這個事情還是慣性思維主導著我,而孩子因為思維跳躍則沒有受到太多慣性思維的影響。慣性思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數日重複而形成人根深蒂固的思維。這種思維是難以改變的。有的人總想著去改變別人的思維習慣,往往因此改變不了自己氣的夠嗆。其實,試圖去改變別人慣性思維的行為都是不智慧的。
  •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深度好文)
    文 | 語不惜&花來源:網絡見不得別人好,其實就是在斷自己的後路,最終受害的也還會是自己。01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這幾天,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 富人定律:一個人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離成功的距離(深度好文)
    不管你相信與否,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生活的高度。事實上,我們習慣了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看待生活和工作,從來不會主動去思考怎樣去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和上面所提到的工作方法一樣,我們通常所採取的方法也是依靠自己的認知模式,以及自己的經驗、知識、情緒等等來進行判斷。它確實顯示出一個人慣性思維的局限性。
  • 反過來想,打破慣性思維
    常有一些讓人莫名其妙的現象,大家都在做,但又都不知道為什麼,這就是常說的慣性思維。歐美中產階級家庭大都會在門前弄一小塊草坪,有什麼用嗎?沒有,什麼用也沒有。其實其中原因並不複雜,只是沒人願意打破慣性思維去追根溯源。人工種植的草坪最早偶然出現在中世紀歐洲貴族家庭裡,因為那時候沒有自動化設備,所有種植維護過程都靠人工,成本相當高,所以也只有貴族才玩兒的起。之後隨著相關機械的發明,維護成本不斷降低,於是就有中產家庭效仿,於是種草坪的習俗也就慢慢的流傳下來。
  • 擺脫慣性思維,跳出問題困境
    其實,世界沒有什麼解不開的難題,走不動的時候,多數是因為我們身在其中,陷入了慣性思維的陷阱跳不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沉澱下來,認真思考,擺脫慣性思維困境,換一種思維方式,就可能絕處逢生、柳暗花明。01.慣性思維是把雙刃劍。人的大腦,總是遵循最小阻力的原則,遇到問題就會直接調用以前的經驗、思路、作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就是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