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學醫?

2020-12-11 小麻護

這次疫情把醫生護士的地位又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有些家長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在醫院上班是一個旱澇保收的工作,風吹不到雨曬不到,工作又體面收入又不低。這裡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跟大家聊一聊,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學醫。

我們先來說如果你的孩子對學醫感興趣,你可以讓他學。如果以家長的立場出發,讓孩子學我覺得你需要三思考慮一下。

我就以北京為例,一個本科畢業的醫學系學生如果想在北京找工作的話,是非常難的。北京三甲醫院要求的都是985,211,碩士畢業。社會招需要博士,海外經歷,能帶組,有課題,年齡在45歲之下。私立醫院在這方面要求沒那麼嚴格,只要能掙錢。學醫的別的不多就是考試多,論文啊,職稱啊這些是硬體條件必須過。

第二個是學習成績。醫學類的本科分數線相對來說比較高,而且北京的醫學系院校分數更高,動不動就本碩連讀,本碩博連讀,本科還要規培,到醫院還要輪轉,等你家孩子畢業自己單獨上班掙錢有,可能就會晚婚了。醫學本科是5年制,其它專業本科是4年制,所以家長到時候不要催婚,畢竟專業是你選的。

如果不是孩子,十分想要幹這個工作的話,我勸大家不要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強迫孩子學醫。過來人血淋淋的教訓

相關焦點

  • 要不要學醫?學中醫還是學西醫?
    ​高考結束了,很多孩子和家長在考慮是不是要報考醫學院,報考西醫還是中醫?這個話題是老話題了,但卻總是讓人反覆考慮,因為畢竟牽扯到一生。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首先我們考慮一下學醫的好處:1. 永遠不用擔心失業。因為醫學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只要被人需要,一般是不會失業的。
  • 糾結要不要學醫?先看看你學醫是否先天不足吧
    丈夫學的是中藥專業,妻子學的護理學專業,然而小倆口畢業後都沒從事醫療工作,而是在市場附近賣起了油條,現在年收入30萬。一時間,究竟要不要學醫,敢不敢學醫一度引起熱議。醫務工作者工作強大大、時間長、心理壓力大,如果沒有良好的體質,實在難以勝任,就算身體健康也要考慮自己是否屬於「天賦異稟」之人,比如色盲、體弱、對酒精、青黴素、口罩等過敏。比如文章中小夫妻,學了護理卻暈血,暈血是學醫的硬傷。
  • 要不要學醫?看完這些我都凌亂了
    疫情依然沒有完全過去,但推遲的高考卻還是如約而至。明天各位高三的學弟學妹們就要上戰場了,和當年的你們一樣,他們也會有一個激動和忐忑的夜晚。高考完就是報志願啦。因為種種原因,填報志願的時候很多同學會選擇就讀醫學院校,走上學醫這條不歸路。
  • 高考填報志願:到底要不要學醫?
    要不要學醫,一直是近些年充滿爭議的話題。醫生這個行業,有人羨慕,有人排斥。今天,作為一名醫生老司機,我將和你好好聊一下,到底要不要報考醫學院校?但是,不管周圍人如何勸說或者是如何阻止,此時的你,首先自己想一想你對醫學感興趣嗎?你喜歡醫生這個職業嗎?再退一步講,即使不感興趣,但討厭嗎?如果討厭學醫,那堅決不要報考,不僅是這個專業,其他任何專業同樣。如果目前既不喜歡也不討厭,那你可以考慮一下選擇醫學。當年李醫生就是這個狀態,懵懵懂懂之下走進了醫學的大門,8年之後,成為了一名醫生。
  • 填報志願了,要不要學醫
    學醫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他為了學醫,留級一年轉專業到了中醫專業。勤奮在中醫藥大學的幾年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孩子很少化妝的,一大早,天剛亮就有人到大長樓下開始背書了,相信西醫的同學也一樣。場面壯觀,讀書背書聲哇哇的。
  • 孩子出現口腔問題 疫情期間要不要去醫院?
    此外,孩子牙齒無任何刺激出現自發疼痛,口服止痛藥物無法緩解,或者哭鬧不止、影響睡眠及日常生活的;面部明顯腫脹(常見於唇部、腮腺區、頜下等位置),皮膚出現明顯紅腫、皮溫高、壓痛,考慮有感染可能的,也建議及時送醫就診。這些口腔問題可稍緩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口腔問題,可以先觀察再就診,有的小毛病家長在家也能處理:1.牙齦出血。
  • 孩子意向學醫,傾向臨床醫學八年,都說學醫累,是這樣的嗎?
    有人諮詢:孩子新高一實行3+3,意向學醫,傾向臨床醫學八年,都說學醫累,醫生能否說一下感受?武漢肺炎疫情的爆發,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令我們感動,也讓我們更加深刻、清醒地認識到:國家的發展,人們的健康,離不開每一位醫護工作者。
  • 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考生,最好不要報考醫學院,因為學醫有「危險」
    但那些學醫的學生們通常都會吐槽自己的專業,這是因為當一名醫生自己的身體很容易就會因為頻繁的工作而累倒,又或者是受到脾氣不好的病人的威脅和暴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大部分人心中學醫跟學藝術是一樣耗費錢的專業。想要學醫,並不只是一腔熱血,而是決定自己未來的一個重大事件。其他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非常容易轉行,而醫生很難轉行。
  • 疫情期間,孩子出現口腔問題怎麼辦?要不要去醫院?
    此外,孩子牙齒無任何刺激出現自發疼痛,口服止痛藥物無法緩解,或者哭鬧不止、影響睡眠及日常生活的;面部明顯腫脹(常見於唇部、腮腺區、頜下等位置),皮膚出現明顯紅腫、皮溫高、壓痛,考慮有感染可能的,也建議及時送醫就診。
  • 為什麼勸大家不要學醫?學醫到底有多苦?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為什麼勸大家不要學醫?學醫到底有多苦?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一直以來都有「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的說法,為什麼學醫會這麼不受人待見,近年來我國醫護人員的待遇確實有所提升,國家也頒布了許多的規定來保障醫生的權益。但是學醫仍然是有許多弊端的,比如學習難度高,時間跨度大等特點,今年的新冠疫情鼓勵了許多年輕人學醫的志向,但是當你填報志願時你要知道關於學醫的以下幾點,分析完後再做決定也不晚。
  • 疫情結束後,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檢查視力!
    目前,受疫情影響,很多學生實施網上教學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家長擔心孩子學業的同時也開始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保護視力,防控近視成為家長苦惱的問題。但陰霾總會過去,風雨之後便是彩虹。近日,已有多省和地區明確規定了開學時間,甚至很多學生都已經開過學了。疫情期間,孩子的視力會不會受影響?疫情結束後,有沒有檢查視力的必要性?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大家跟隨小編一起探討複查視力的必要性。
  • 劉先軍:疫情結束後要陪著家人到戶外的綠水青山中走走看看
    劉先軍說,他是醫生,更是黨員,在疫情面前,自己作為科室負責人,更要衝在一線。當他接到醫院的電話的前一天,他正在十堰市房縣會診一位確診的重症患者。疫情就是命令,當他接到醫院支援市第二救治醫院的命令後,當晚就回家收拾行李,第二天一大早便去報到。
  • Soul上醫學生自述:為什麼我從不後悔學醫?
    疫情尚未結束,我們找到4位Soul上的醫學生,看到了他們在困境中的堅守。這次疫情裡,我堂叔的妻子作為心電圖室的醫生也參與支援了發熱門診,他們還有一個2歲大的孩子。身在疫區,家裡還有醫生和未來的醫生,家人自然很關注關注疫情問題。每當看到新聞裡不時傳來醫護人員殉職的消息,我們都很難過。即使如此,父母和家人並沒有說不讓我學醫之類的。他們只是叮囑我,以後要多加注意,保護好自己。
  • 學醫難嗎,確實難,比一般本科要累得多,但學醫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今年武漢疫情,奮戰在第一線的都是最受尊敬的白衣天使。醫生這個行業,無論是在平時和特殊時期,都是極其受人尊敬,也是不可或缺的職業。學醫難嗎,很難!醫學院流傳著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雖然有玩笑的成分在內,某種程度上也確實說明了學醫的難度。
  • 「疫情堅定了我學醫的決心!」湖北中醫藥大學新生開啟杏林追夢路
    楚天都市報9月24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胡丹萍 陳依 胡夢佳)「疫情讓我堅定了學醫的想法,興趣讓我選擇了中醫藥。」9月23日至24日,湖北中醫藥大學3600餘名2020級本科新生陸續報到,他們將在此啟航,邂逅嶄新的大學生活,開啟杏林追夢之路。
  • 加油醫學生|女兒決定學醫,醫生爸爸對她說:自己選的路,咬著牙也要...
    於是,醫生父親對她說:「自己選的路,咬著牙也要挺下去。」遼寧省實驗中學畢業生王一涵以690分的高考成績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錄取,這位「醫二代」要用實力證明,繼承父母的事業,擇醫這件事「我可以「。
  • 你覺得學醫怎麼樣,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自古以來,常說有得必有失,無論是學醫還是學其他專業都是有好有壞。今天重慶衛生人才網就和大家來說說學醫究竟怎麼樣!學醫怎麼樣?一方面,學醫很好。其次是找工作,目前來說,學醫的就業前景是很大的,對這一塊的人員需求很大,所以就業這一方面相對其他專業來說有一定的又是。最後是學醫可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還可以學習很多健康知識,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家庭或是對社會都有很大用處。
  • 等疫情結束後……
    今年生活換了另一種方式,大家的計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起初大家還可以調侃著「終於到了在家躺著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然後,躺著躺著,就按奈不住自己內心越發想去浪的心情遼。躺著躺著,就想「出獄」了。雖然今年比較特殊,但是疫情總會結束的。那麼疫情結束後,你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 培養孩子學醫的六大優勢,建議收藏
    大家好,我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是一些高中的大孩子還是孩子們的父母親以及爺爺奶奶。也或許有好奇的朋友想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在這裡我都是非常的歡迎。所以非常樂意,也非常開心想在這裡給朋友們分享一下例如我為什麼要學醫,你能不能去學醫這些話題。首先我要說的是,歡迎你學醫。因為從今年疫情蔓延,全國醫生集中力量抗疫的情況可以看出,國家非常需要醫學類人才。2005年到2015年期間,有媒體報導,在這十年裡中國醫學生的流失率高達84.1%。我們用最寶貴的青春去學習醫學,有人卻放棄從事這個職業?但我為什麼說學醫很有優勢?
  • 獨家評論:說說「2020年高考生,要不要學醫?學西醫還是中醫?」
    每個人問的無非三個問題——要不要學醫?學哪一個專業?報哪所醫學院? 我一般會反問,你為什麼想要學醫? 學醫做醫生有沒有前途?有多大前途?學醫做醫生最好要有熱情和天真,不斷探索人類生命未知領域,有新發現。這是我覺得,做醫生收穫最大的一方面。 一個能夠看透生命本質的人,和一個不斷折騰生命的人,得到的生命待遇和福利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