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勸大家不要學醫?學醫到底有多苦?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一直以來都有「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的說法,為什麼學醫會這麼不受人待見,近年來我國醫護人員的待遇確實有所提升,國家也頒布了許多的規定來保障醫生的權益。但是學醫仍然是有許多弊端的,比如學習難度高,時間跨度大等特點,今年的新冠疫情鼓勵了許多年輕人學醫的志向,但是當你填報志願時你要知道關於學醫的以下幾點,分析完後再做決定也不晚。
1、學習周期長
最簡單的醫學生也要讀五年本科,再經過三年的常規培訓,然後再加上多年醫生生涯,最後也就只能找到一個比較差的醫院,例如一些小縣城的醫院等等,想要真正經濟自由一點,得到不錯的薪水,基本上等大學畢業十年以上。而稍微普通的就要考慮研究生,在五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的基礎上,再加上醫院的培訓,最後可能會進一個二甲醫院。如果想進入三甲醫院的話,就必須要求博士學歷,可能還會要求國外的學習經驗,再加上多年的臨床實習,最後才能進入三甲醫院,手術臺上的醫生學歷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般的家庭可能承擔不起,所以這是它最大的缺點。
2、學習難度大
醫學生本科學業負擔是非常重的,要背很多很多的東西,從基礎的解剖,生理生化到後期的臨床課,其教育系統可以說是非常龐大,每次期末考試之前都要背上許多許多的知識,雖然是一科理科學,但是醫學偏文科,理解記憶的東西非常多,很多概念機制、用藥禁忌、適應症都是需要記憶的東西,所以對於醫學生來說,學習壓力都非常大,往往一周都有非常多的課,而且大部分知識都要強制性記憶,對於普通人來說,非常不友好,很多吐槽醫學沒有發展前途的同學,多半都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聽說醫學生期末考試之前都會瘋狂掉頭髮。
3、醫療環境差,掙錢少
作為一名醫生,每天可能都會經歷著加班的問題,有時甚至一加就是一晚上,如果有一些突發的傳染病之類,那麼醫生的工作負擔是非常大的,而且有的醫生崗位面臨著很大的危險,可能會被傳染,所以每個醫生都是勇士,他們救死扶傷真的非常偉大。醫療和群眾之間是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的,這就造成了很多醫患矛盾,這種事情經歷會很多。
做醫生主要是屬於厚積薄發類,只有當你在醫院工作了很多年之後,成為了某個領域的權威之後,這時工資待遇才會非常高,但大部分人還面臨著工資比較少的問題,除了醫院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就業方式,所以醫學生一定要重在堅持,後期收益會很高,因為醫生的就業門檻很高,對於那些普通家境條件的優秀學生來說就很有優勢,只要苦練本領,未來就會有自己一席之地。
學醫對於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這個學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費精力,不僅要學習大量複雜的知識,而且要學習多年,想要真正學到精英,就必須讀博,有的學校甚至給提供本碩博連讀的機會,而且比較考驗家庭條件,有關係的更容易進入大醫院。但總的來說,醫生現在還是一個工資待遇不錯,工作相對體面的職業,而且如果能夠堅持,年齡越大所能夠擁有的收益就越高,所以想要學醫的同學,一定要慎重,最重要的就是問一問自己能否堅持,自己的精力能否堅持,自己家庭條件能否支持自己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