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非常困難的2020年,每一個應屆生都想找到一個好工作。提到好工作,很多家長都會提到醫生這個職業,但是我們又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到底難在哪?我的孩子該不該選擇學醫這條路呢?
醫學生學習到底有多累?
大學學醫學,期末考勝似高考。從學習的角度來說,醫學生要學的東西很多,分析化學、生理學、物理化學、無機有機啊等等一些生物、化學學科,這些書非常的厚,自然記起來、學起來就非常的難。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對比,我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一本書僅有73萬字,最長的水滸傳也僅僅有96萬,而醫學生所學的課本,生理學這門課是122萬字,生物化學是125萬字;從這樣的對比來看,也突出了醫學生所學的課之多、之厚。
醫學生時間成本?工作性價比?風險高低?
醫學生的戰線拉得很長,本科5年,再加上碩士3年,再繼續讀博,還有1-3年的規培,也不一定能進入三甲醫院,學醫的時間成本太高,你剛又工作,可能你的同學孩子都上小學了。
假設你通過了所有的考驗,成為正式的醫生,工作強度還是比較高的,白斑、夜班、沒有過年過節,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而且還要不斷地接受新的挑戰,不斷學習。
在假設這些苦對於你來說都不算什麼,醫患矛盾的問題,你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其實大部分醫生都是處於亞健康狀態,對於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憑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而自己的家庭、孩子又得不到陪伴、照顧。
既然學醫這麼多困難,為什麼很多學生爭著搶著去學醫呢?
這不得不說一些家長的社會觀念,認為醫生才是很好的工作,還能幫到自己的家庭,而且自己的社會地位也比較高,所以強力推薦自己的孩子去學醫。
除了這一方面原因外,醫學也是有很多類的,像口腔醫學、麻醉學等一些學科還是非常吃香的,回報與付出也是可以接受的;進入一些三甲醫院的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還是有很多人去應聘這個職位的。
學長建議
如果想學醫,一定是自己真正的想學醫,而不是為了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然這個痛苦的過程是你無法接受的。
而且一些頂尖的醫學院是非常牛的,自然需要的分數也就比較高,畢竟醫生這種嚴謹的工作,需要篩選更細心認真的人,自然分數還是比價高的。
對於新高考的學生,在選科過程中,一定要選擇化學,不然想學醫還是非常困難的,幾乎不能填報此類志願。
你想讓你的孩子學醫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關注我,了解更多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