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棒球界不乏許多「兄弟校」身影,比如日大系(日大二、日大三……)駒澤系(駒大苫小牧、駒大巖見澤)育英系(仙臺育英、前橋育英)……今天介紹的是兄弟校裡最佛系,也是小麥最喜歡的一對:智辯系的智辯學園和智辯和歌山(智辯學園和歌山高等學校)。
要不是2016年春季甲子園拿下冠軍,智辯學園這幾十年都生活在弟弟「智辯和歌山」的光環下,像《TOUCH》裡的上杉達也。
說智辯學園是「上杉達也」並不確切,智辯學園在智辯和歌山成立前就已在甲子園站穩腳跟,自1968年首次打進甲子園以來,先後30次去甲子園「報導」(春12次、夏18次),是名副其實的「甲子園常聯校」。1970年代以降,智辯學園連同天理高校、郡山高校幾乎包圓了奈良縣高校棒球甲子園的出場名額,被稱為「奈良御三家」。
只是智辯學園打進甲子園之後的賽績一直寡淡,2016年前最好成績也不過是打進四強(春1977年、夏1995年),典型甲子園常聯校「第二梯隊」。
相比之下,「弟弟」智辯學園和歌山高校(簡稱智辯和歌山)就比較「開掛」了。
1978年創校的智辯和歌山,1985年第一次登上甲子園舞臺,距離「哥哥」智辯學園的初出場時間,晚了將近17年,但甲子園出場次數卻有34次之多(春12回、夏22回)!不光出場數量比「哥哥」多了5次,在甲子園內的賽績也是出類拔萃——34次出場中一共拿了三個冠軍(春1次、夏2次)四個亞軍!
這還不是全部,智辯和歌山還保持著不勝枚舉的甲子園紀錄:夏季甲子園最多本壘打(11)、夏季大會最多安打(100)、夏季甲子園最多壘打(157壘打)、夏季大會單場比賽球隊最多本壘打(5)、夏季大會一局最多本壘打(3)、夏季大會單場比賽最多全壘打數(7)春季甲子園1局最多安打(24)、連續最多次甲子園出場學校……
所以在甲子園提起智辯,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弟弟智辯和歌山。光環之下,哥哥「智辯學園(奈良)」顯得有點無足輕重。
人們給哥哥抱以認可的目光,再把期許奪冠的歡呼留給了弟弟。
【白底紅字 智辯兄弟】
回頭來說說兩所智辯學園的背景,在甲子園球場上聲名遠揚的「智辯雙雄」其實是佛教背景的私立學校,由日本佛教組織辯天宗創辦。總校設於奈良,後於1978年在和歌山縣創建分校——智辯學園和歌山分校。設有小學、中學、高校(相當於中國的小學初中、高中)。學校除了常規教育外,日常還有誦經之類的佛教教育。兩隊出場比賽有時也會誦經,很搭配「棒球小僧」的和尚頭造型。
兩所智辯的隊服也完全一致的白底紅C樣式,差別只在於袖口上的「奈良」或者「和歌山」字樣。
去甲子園應援也是智辯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的「例行公事」。智辯和歌山的例行應援吹奏曲目「非洲進行曲」也因為90年代智辯和歌山的輝煌期而成為最知名的甲子園經典應援曲目。
【「智辯對決」 】
智辯系的應援在甲子園舞臺上也相當醒目:每逢甲子園有比賽,智辯的看臺上總是有人海組成標誌性的白底紅C圖樣。
歷史上,智辯學園和智辯和歌山曾於2002年、2007年、2011年、2018等年度同時打入甲子園。但在甲子園實現會師「智辯對決」只有2002年夏季大會。
於是這場比賽的畫面就變成了這樣:隊服完全一樣,應援看臺的樣式也一模一樣。,把觀眾看的一頭霧水,如夢似幻。智辯對接的結果,弟弟智辯和歌山7:3勝出。
【「智辯傳奇「締造者——高嶋仁 】
從記錄顯而易見,智辯和歌山是一支風格鮮明的「豪打快攻」型球隊。日式棒球注重防守協作和戰術技巧。甲子園早期歷史上以打擊著稱的球隊相對較少,最早以打擊快攻揚名的是1974年的德島縣鄉下高中——池田高,教練蔦文也有著著名的信條——「進攻、進攻、再進攻!」猛烈的打線 快速的攻擊 令比賽節奏加快 高潮迭起,讓習慣於精細含蓄的防禦性戰術球賽的觀眾大呼過癮。
智辯和歌山的作風承襲池田高一脈,並且發揚光大。「和智辯」並不是不重視防守,只是相對於防守更注重儘可能快速的得分,以此彌補防守上的短板。
智辯和歌山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戰是2006年夏季甲子園的八強賽——智辯和歌山VS帝京,也是甲子園載入史冊的名勝負之一。兩支球隊均是以打擊著稱的豪強校,後攻的智辯和歌山8-4領先,卻在九局上半被帝京一氣猛下8分,12-8大比分逆轉。隨後的九局下半(最後的局數)智辯和歌山再度發威,3分再見全壘打最終13-12戰勝帝京,整場比賽下來,火星撞地球,兩隊對轟出史無前例的7支全壘打!五支記在智辯和歌山的帳上!
要說為何弟弟智辯和歌山能夠在建校短短的十多年內迅速超越哥哥,並成長為甲子園一等一的強悍隊伍,離不開一位靈魂人物的功勞,那就是智辯和歌山棒球部前教練「高嶋仁」。
出生於1946年的高老爺子已70餘高齡,卻仍被智辯和歌山留任,截至2016年,他同時是甲子園最多勝戰教練記錄的保持者:春夏通算63勝。
畢業於長崎縣棒球名門海星高校的高嶋仁,1963、64年兩度打入夏季甲子園,當時就立志成為一名高校棒球教練重返甲子園。日本體育大學一畢業即進入智辯學園執教棒球,1980年起轉到智辯和歌山執教至今。
高嶋仁的教練風格在日本高校棒球界也是獨樹一幟,和其他棒球名門動則百餘人的棒球部規模不同,智辯和歌山的棒球部人數控制在20人以內,公式賽「全員入選」。這樣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最大程度的調動球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球員因為自覺而更加刻苦努力的投身訓練,另一方面,也方便教練針對有限球員採取更為斯巴達式的精英訓練。
智辯的體訓強度之大,比如每周兩到三次100米柱間往返跑100次,跑完一次需要差不多1個小時。此外還有300米跑45-50秒,跑一次休息1.5分鐘再繼續這類訓練項目。
除了日常的訓練外,智辯和歌山還有相當殘酷的一種練習比賽懲罰式訓練項目,就是在練習比賽時與較弱的球隊比賽時要求一定要贏超過20分才算合格,否則,每少一分,全體隊員就必須100米往返跑100次;如果和強隊進行練習比賽,規則就變成「輸了就往返跑100次」,往往有時第一場比賽輸了,隊伍就自覺的拉出去跑步一個小時後回來已經快開始第二場比賽。高老爺子一聲吼:「還有5分鐘比賽就要開始了,吃飯換衣服!」而事實上5分鐘哪裡夠吃飯呢,小鮮肉們心裡苦,只能換好衣服餓著肚子去比賽。對此高老爺子兩手一攤:我可沒叫他們不吃飯,只是他們自己也知道沒空吃罷了。
如是不近人情的苛刻訓練,到了正式比賽比分大幅落後時,板凳上的高嶋冷冷一句:你們自己吃過的苦都忘記了麼?隊員們立時虎軀一震,打起精神再戰,因此逆轉的比賽據說也不少。
事實上,智辯和歌山一開始也是小三子,剛打入甲子園的前幾年,每每皆是初戰敗退以至於被人戲稱:」這次又來甲子園做LOSER的嗎?」。然而梅花香自苦寒來,嚴苛的訓練終於造就了智辯在甲子園的輝煌戰績,90年代,智辯和歌山進入了自己的輝煌期,1994年,智辯在春甲首獲冠軍,96年春再獲亞軍,97年又斬獲夏季甲子園冠軍。1994年-2002年的8年間,攬獲3次冠軍、3次亞軍。是世紀末當仁不讓的甲子園王者。
高嶋教練在智辯奈良執教的1970年-1979年間,也是智辯學園奠定自身奈良縣傳統強校地位的時代。因此可以說,是高嶋一手締造了甲子園歷史上輝煌的「智辯雙雄」。
而智辯學園一直低弟弟一個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了高嶋的「加持」。
這裡順便再提一句,智辯學園還是唯一打入甲子園且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升學率擠入全國前20名的學校(△智辯學園和歌山12.5%、△智辯學園奈良12.3%位列第19名和第20名),智辯的球員的除了超強度的體訓外,學業也不能荒廢。細思恐極。
【智辯哥哥的逆襲 】
局面在最近幾年有所轉變。
步入2010年之後,智辯和歌山在甲子園的表現江河日下,2005~2012年,智辯創下連續8年打入夏季甲子園大賽的紀錄,但賽績平平,好幾次初場就敗退。2013年,智辯和歌山未能打入夏季甲子園,連續出場紀錄被中止。2015年再度入圍,首戰因各種失誤,4-9恥辱性的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初出場隊伍——三重縣津商業,至此智辯和歌山被徹底打趴到地上,戰力衰退已成不爭事實。
智辯和歌山近年來表現不佳讓人質疑,是否過度依賴高強度的精英訓練模式已經過時,不適應現在甲子園的發展趨勢,智辯也過於依賴年事已高的高嶋老爺子。從盛轉衰過程確實難熬,但從長遠來看,對於球隊球員個人生涯發展,對於整個和歌山縣的戰力重新規劃,未必不是好事。
就在智辯和歌山終於漸漸淡出視線的同時,一直默默努力卻始終低調的哥哥——智辯奈良,似乎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智辯學園在2011年時隔16年再度打進八強。也是這一年的夏季甲子園,兩所智辯學園同時打入甲子園。險些促成智辯兄弟對決。結果奪冠熱門候選的弟弟遭遇後來的冠軍「日大三」互轟4-6不敵出局,低調的哥哥促成了自己史上最有名的比賽之一——智辯學園VS橫浜(2011)。
比賽一開始老牌強隊橫濱(著名棒球手鬆坂大輔的母校)就佔據了場上主動,先馳得點,壓製得智辯前幾局甚至無跑者上壘,直到8局只拿下3安打1分,場面可說一邊倒。比賽進入9局上半智辯1-4落後迎來最後一個打擊局數。在場上2死滿壘的局面下,智辯學園的代打西村突然如有神助的擊出2分安打追平比分,繼而開啟智辯連珠安打模式,全隊9人在最後一個出局數前整整輪了13個打者一氣拿下8分,最終9-4實現大逆轉獲勝晉級八強。
代打西村和隊友相擁
2016年春甲,弟弟智辯和歌山未能出場,智辯學園入圍但也不被看好,然而隨著比賽日程推進,智辯學園漸入佳境。四強賽遭遇甲子園史上出場次數最多的「古豪」京都代表龍谷大平安,在9局下半落後的情況下,擊出決定性的再見安打2-1逆轉勝出,歷史性的打入了甲子園決賽,決賽對手是香川縣的高松商,比賽又是僵持到延長11局,智辯學園再度依靠再見安打2-1勝出!多年媳婦熬成婆,近半個世紀過去,哥哥智辯學園終於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個甲子園冠軍!就在世人漸漸忘卻智辯的時候,讓智辯的白底紅字再次閃耀在甲子園球場之巔。
反觀智辯學園近年來表現,沒有特別突出的球員、沒有特別驚豔的記錄,只是數次關鍵比賽皆是逆轉勝出,與其說靠的是運氣,更多比的是心氣和耐力。這與智辯和歌山幾次心浮氣躁陰溝翻船情況形成對比。耐心堅守,做好自己,終成正果。
[尾記]
智辯和歌山一直是筆者最關注的甲子園球隊。
一是因為喜歡智辯猛打豪快的作風。二是因為智辯和歌山是筆者接觸現實中日本高校棒球的緣起。大學時曾經接待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傳播系學生來滬拍攝新聞視頻,我接待的是一位出身智辯和歌山的日本御姐留學生吉田。聊起TOUCH,她眼睛放光,說起母校可是三天兩頭進出甲子園,冠軍隨便拿拿。我暗中好笑,欺中國人洋盤麼,甲子園冠軍哪有這麼好拿。結果一查,御姐所言非虛。那正是智辯和歌山最輝煌的20世紀末。
所以每年看甲子園總不忘關注智辯和歌山的表現,也愛屋及烏的支持智辯奈良。一路過來,有歡笑 有感動 也見證了智辯和歌山由巔峰期逐漸轉衰的漫長過程。
當年可以每天空下來就關注甲子園寫報導的時光已一去不復返,十多年後到了已經不再堅守,不再報任何期待的時候,卻得見熟悉的白底紅C圖案再度登上了王座,一時間感慨萬千。
人生潮漲潮落,球隊也是如此,輝煌時不斷奮進,低谷時耐心堅守,有所準備的,總是值得下一個春天。
本文最初寫於2016年智辯學園春甲初優勝之際。沒有在公眾號發過,更新了下重新發布。
拋開成績,智辯從2017年以來重新爆發出的力量和一新的精神面貌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祝今年夏天智辯雙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