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網購非常普及,不知道有多少人常經歷過平臺退款的事情。一般這種情況下,平臺會直接將錢打到客戶的帳戶中,根本不需要任何繁瑣的操作。有些人因為對網購併不是很了解而上當受騙啊。
浙江金東區的李女士在網上花費了39元購買了一條孕婦內褲,接到了店鋪的客服電話,損失了16萬元。事後她後悔不已,稱自己鬼迷心竅了,花錢買了這麼大的教訓。
01為了100多元補償款,使用分享屏幕功能
李女士在收到孕婦內褲之後還是較為滿意的,不過沒多久就收到了客服的電話稱,根據檢測內褲有質量問題,為此願意以以三倍的價格予以補償。李女士自然是心滿意足的,但是對方表示已經將補償款打到了李女士的支付寶帳戶中,李女士卻沒有收到任何退款。
針對這種情況,對方也給出了看似合理的理由,而李女士也深信不疑。為了能夠正常查收補償款,她加了對方的好友,撥通了語音通話,因李女士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在對方的要求下,使用了分享屏幕的功能。原是為了方便,卻埋下了一個大炸彈!
02申請貸款16萬元,全部轉到對方帳戶
對方操作的全過程李女士都有關注著,但是她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什麼不妥。客服最初引導她在某網貸平臺輸入身份信息、綁定銀行卡,申請了37,000元的貸款,而這筆錢轉到了對方的帳戶中。客服解釋,李女士不必擔憂,這筆錢到了公司財務就會返回。而後客服又以各種理由用李女士的身份信息在其他網絡平臺上借款,共計16萬元,這些錢全部都到了所謂的公司財務帳戶。當她發覺到不對勁時已經被拉黑。
李女士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為了100多塊錢的補償,損失了16萬元,她馬上報了警。這時她才回想起,為什麼客服表示不要讓她將事情告訴其他人,所有的操作平臺都有監聽和錄音,就是為了能夠讓李女士放鬆警惕。
很多人在聽到收到雙倍或者多倍的補償之後,都有些佔小便宜的心理,是非常開心的,在不懂得操作時就會完全信任對方,甚至像李女士這樣,讓自己並不認識,甚至未曾謀面的人操作自己的手機,輸入重要的信息。最後的後果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擔得起的!
文案丨耕野
編輯丨藍逸飛
(部分參考來源:中國反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