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暫逃10億美元風險敞口!取消險索賠規模與中型自然災害...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定了,東京奧運會延期!

3月24日晚間,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發布聯合聲明:同意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最晚不超過2021年夏天。

而像奧運會這樣的大型體育盛事通常都會在申辦成功後購買保險,以應對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東京奧運會也不例外。

據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消息,該公司為東京奧運會提供了數額驚人的取消險產品,一旦取消就要承擔高達5億美元的理賠金。

另據再保險新聞(Reinsurance News)報導,瑞士再保險公司透露,若東京奧運會取消,它將面臨2.5億美元的風險敞口。

不過,不幸中的萬幸,此次東京奧運會非取消而是延期,讓保險業稍稍鬆了一口氣。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活動未能如期進行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各項商業保險也難逃索賠。

針對東京奧運會的保障範圍,目前尚未有準確的信息。但已有相關保險公司公開聲稱因為新冠肺炎的全球化危機,可能會承擔東奧會推遲的相關賠償。安達保險相關風控負責人告訴記者,「廣義來看,所有其他與東奧會有經濟利益的相關方,如果在2019年已購買取消險,並取得了傳染病的相關保障,都有可能獲得保險公司的相關賠付」。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

「躲過」10億美元風險

疫情帶來的蝴蝶效應,讓保險業不僅業務無法良好開展、保單賠付支出增加外,大型體育賽事取消的風險,更是一記重錘,好在這次延期的消息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實際上,自疫情在全球蔓延開始,就接連有不少大型活動停擺,如歐洲足球五大聯賽、美國NBA職業聯賽,而這次陰影籠罩到了日本奧運會。

記者了解到,一般大型賽事活動都會按照分散風險的模式,通過購買商業保險,利用其保障功能降低和化解舉辦風險,這其中就包括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運動員收入損失險以及為體育場館提供的財產保險、公共責任險以及跟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門票損失保險。

在全球經濟關聯沒那麼緊密之前,奧運會的承辦是沒有保險的。公開信息顯示,2001年,為了控制財政風險,國際奧委會開始著眼於賽事取消或停辦保險。

據《中國保險報》此前報導,國際奧委會首次購買賽事取消和停辦保險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之前,由於擔心雅典奧運會被迫取消,從而購買了17億美元的保險。在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召開之前,國際奧委會則購買了15億美元的保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奧委會購買了41.5億美元的賣方利益險和賽事取消和停辦保險。

此外,國際奧委會以及相關贊助商,甚至廣播和媒體公司,旅遊和酒店行業,也都會購買相關的保險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若本屆東京奧運會不是延期而是取消,這些分擔的保險公司將同慕尼黑再保險一起,承受超過10億美元的賠付額度。

據日本官方數據,日本政府已為奧運會投入126億美元。贊助商方面,日本國內超過60家企業的籤約金額超過30億美元;僅來自金牌贊助商,已高達15億美元。此外,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已支付14.5億美元的奧運會轉播費。可見,此次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的決定,將會對主辦方以及所有參與此次體育盛會的國家、電視、衛星轉播、贊助、市場推廣、場館以及餐飲酒店供應商等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但比起奧運會取消,延期的結果看起來又好了很多。

安達保險相關風控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一場國際級的體育賽事牽涉各方利益,對東京奧運會來講,從組織方、承辦者、主辦國日本當地相關商業投入方,到各個國家的贊助商、衛星轉播、國家隊的各類供應商,任何與東奧會有經濟利益的相關方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投入或收入進行投保。所以狹義來講,賠償對象極有可能是國際奧委會及其相關被保險人;但廣義來看,所有其他與東奧會有經濟利益的相關方,如果在2019年已經購買了取消險,並取得了傳染病的相關保障,都有可能獲得保險公司的相關賠付。」

2

相關產品價格或調整

記者了解到,體育保險是一個大概念,活動取消保險只是其中一個保險產品。

安達保險特殊行業風險部亞洲區文體娛樂行業負責人、核保經理劉靜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於目前疫情還在發展當中,全球保險人因為新冠帶來的衝擊在這個單一保險產品是否會有更多的付出,目前還不好預計和評估。國際文娛行業的保險市場有各家保險公司參與,其中再保險公司參與度較深。

為什麼是再保險公司?據了解,再保險公司也是一種保險公司組織類型,但再保不面向普通廣大消費者,再保的客戶是保險公司。也就是說,再保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簡單來理解就是,保險公司也需要有人分擔風險。這也就意味著,無論保險公司規模大小,賣完保單以後,都會向再保公司轉手一部分風險。

國內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每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依法應當辦理再保業務。比如:一家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是1億元,那麼如果單張保單(或單人累計)保額超過1000萬元的,就需要把這筆保險業務與再保公司共享。

面對巨額賠付,劉靜認為,整個國際國內保險行業尚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保險人也會利用國際風險市場中的其他風險工具進行風險分散和轉嫁,例如風險債券等。她指出,通過這次危機,不論是保險人還是再保險公司都會及時調整產品及市場方案,長遠來講,反而會帶動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新的市場需求。

「保險人的專業就是經營風險,就取消險會否對保險公司產生重大影響不能一概而論。就我們所知,此次危機發生以後,各大保險公司的相關保險政策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重大改變。」劉靜說,「由於疫情仍在繼續進行當中,最終對世界經濟以及承保人的影響還未可知,保險人會加強風險管理,預期相關保險產品的價格或有調整。」

3

損失與中型自然災害相當

實際上,隨著全球局勢的總體穩定,以及賽事管理、設備設施的完善,承保大型體育賽事被保險業認為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歷史上,奧運會延期或者未能正常舉辦的情況實屬少見,整個奧運歷史上僅僅出現過3次(1916年柏林、1940年東京和1944年倫敦奧運會),而且都是因為戰爭。但加上這次東京奧運會的話,奧運歷史上未能如期舉辦的記錄將變成4次,此次則是因為疫情而未能如期舉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賽事就算取消,對於慕尼黑這樣的再保險集團來說,或許衝擊有限。

據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消息,該公司為東京奧運會提供了數額驚人的取消險產品,一旦取消就要承擔5億美元理賠金。不過,慕尼黑再保險在3月20日發布的評估新冠病毒影響文章中稱,慕再有能力承擔這場流行病的經濟負擔。即便是200年不遇的全球流行病事件,保險索賠規模預計與財險中的中型自然災害相當。

這一點也可以從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年報中得到證實。2019年年報顯示,在賠款中,2019年超過1000萬歐元的重大損失總計達到31.24億歐元,其中自然災害造成了20.53億歐元的損失。

而2019年自然災害超強颱風「海貝斯」使慕尼黑再保險買單了約7.8億歐元,超強颱風「法茜」則為約5.3億歐元。

與此次預估的理賠金額大抵相當。

當然,如果連年遭遇大額賠款,對於公司也是不小的考驗,好在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業績表現良好。2019年,慕尼黑再保險財險及財險再保險業務利潤為15.62億歐元,保費收入為220.91億歐元。股權總值為305.76億歐元,公司償付能力比率約為237%,2019年的年度股本回報率(ROE)為9.2%。

記者 唐燁

—— /

相關焦點

  • 金融英語:巴菲特向瑞士再保險索賠10億美元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Hathaway)向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提出高達10億美元索賠。在金融危機期間,伯克希爾向瑞士再保險公司緊急注資,支持了這家保險商。
  • 深耕巴菲特獲利一生財富的奧秘:保險業兩大絕佳標的分享
    相反,在P&C基本險和P&C再保險(我們簡單地將其統稱為「保賠險」)中,保險事件也許永遠不會發生,也許明天就會發生,也許20年後發生,誰也說不準。在定價P&C合同時,這些可變情況有著很大的靈活性。如果保險公司不了解它的風險,便很容易收取過少的保費來支付未來的索賠。
  • 2019年度保險業運行
    三是償付能力狀況總體良好,公司治理風險得到有效處置。 ■新冠肺炎疫情對保險業造成了明顯影響,對壽險和財產險的承保業務產生了負面衝擊,對健康險的線上承保業務具有促進效應。保險業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居民的人身保障和財產保障需求只是暫時推遲,疫情過後保險業的承保業務將很快復甦。
  • 險企半年發債526億;陽光保險高層減薪;險企應對安順公交車事故
    據了解,本次集中整治工作側重產品管理、銷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賠管理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整治對象覆蓋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中國人壽贖回12.8億美元核心二級資本證券7月6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稱,已於7月3日贖回12.8億美元核心二級資本證券,至此,已無發行在外的證券。因此,中國人壽已向港交所申請撤銷證券的上市交易,預計於7月14日收盤時生效。
  • 保險業上半年淨利潤超2000億元,同比下滑9%;周小川稱明天系、安邦...
    瑞再預計上半年淨虧損11億美元 澳大利亞保險集團上半年利潤降70% 韋萊韜悅二季度淨利潤0.94億美元,同比下滑32% 伯克希爾一周斥資12億美元增持美國銀行 NBA火箭隊索賠4億美元遭拒
  • 安永把脈保險業風險管理 馬太效應下壽險公司該如何應對
    近日,安永發布了《2018-2019保險業風險管理白皮書》,白皮書認為,整體來看,國內保險市場量減質升,業務結構加速調整,經歷著重規模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在監管層面,銀保監會的成立標誌著更加完善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的形成,防範風險、強化監管依然是國內保險行業的主旋律。
  • 瑞士再保險聯合中國精算師協會:深度探討「流行病風險轉移」三大課題
    疫情爆發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預計將高達2萬億美元1, 全球保險業因新冠疫情將損失約2030億美元2。保險行業該如何看待流行病風險並更好地應對這一風險?首先是影響區域不同,傳染病巨災會在全國甚至全球進行蔓延,而自然災害巨災都是區域性的事件。這會導致風險累積上存在量的差別,傳染病巨災是全球範圍內的風險累積,同時影響多個險種,更有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償付能力。其次,傳染病風險與資本市場的相關性較高,可能衝擊保險公司的資產端和負債端,從而更加不可保。
  • 全球保險科技公司盤點:新技術在保險業的應用與展望
    託運人可以使用它來跟蹤資產,並與經紀人和保險公司共享這些數據,而保險公司可以使用它來跟蹤自己的風險敞口,以便更好地匹配資本和累積風險。Insurwave還可以數位化地繪製戰區地圖,並在船隻考慮穿越該地區時計算保費。8.
  • 保險業30年 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
    30年來,中國保險業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為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的穩定安寧提供了有力的風險保障。展望前程,保險業應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創新力度,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保險產品;增強服務意識,全方位地參與經濟社會的風險管理和風險保障,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重要作用。即日起本刊將陸續推出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30年的系列專題報導,請讀者關注。
  • 全球變暖使保險業遭巨大衝擊 但巴菲特看法與市場相反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針對天氣自然災害可能會造成家庭和企業無法承受的損失水平。同樣,這對保險公司來說,潛在的損失是不可預測的。這樣的潛在損失,對保險公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風險。據彭博社報導,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氣候中心的主管安永-勞赫(Ernst Rauch)表示,未來的某個時候,可能保險公司不會再推出這種自然災害保險產品。
  • 瑞再:全球保險業將在2021年復甦 非壽險費率處於上升期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保險業展現出了韌性。」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博士表示,預計2020年經濟將萎縮4%左右,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衰退幅度更為嚴重,但保費萎縮規模與之相似。   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最終造成的理賠負擔仍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目前從各種外部和公共消息源中獲得的理賠預測中值為550億美元。
  • 銀行保險業董監高考試取消,自2月1日起!
    來源:13個精算師銀行業保險業,董監高任職資格考試,自2021年2月1日起,取消!取消!取消!涉及以下這些人群:01重大利好:董監高任職考試,取消!據悉,近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通知》,其中,不僅提到要積極探索取消或下放行政許可事項,還取消了銀行業保險業的董監高考試!1.自2月1日起,董監高考試取消!根據通知,從2021年2月1日起,取消銀行業保險業董事、監事(保險業)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考試。
  • 一季度保險業新增保單57.93億件 人身險公司佔2.02億件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 昨日,銀保監會發布今年前三月保險業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保險業新增保單件數57.93億件。其中,產險公司籤單數量55.91億件;人身險公司本年累計新增保單2.02億件。
  • 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意義重大
    出版專著、合著和譯著10多部,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布了加速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時間表: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除了放開對持股比例的限制,還放寬了申請條件——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要求;此外,將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這兩項政策均在今年
  • 我國人身險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人均持有保單不足1件
    今年前11個月,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同比增長7.4%;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  二是助力民生保障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我國有3億人購買長期人身險保單,被保險人接近6億人,商業人身保險覆蓋面達到42.7%,風險保障總額超過1000萬億元。
  • 美國數百萬人因疫情失去健康保險;保險業應對災害賠款;險資今年...
    保險業協會要求險企報送上半年市場運行分析報告 近日,保險業協會向各財險公司、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通知,要求保險公司認真分析總結2020年上半年的經營狀況,形成市場分析報告,包括五方面內容: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經營數據、運行基本情況及特點;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上半年經營造成的影響;為推動業務發展採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 對外開放「加速度」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信息來看,截至2019年10月末,險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餘額為22536億元,佔險資運用餘額的12.65%。和年初相比,前10月權益投資淨增加3316.13億元,佔比提升0.94%。5月份,銀保監會公布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12條具體的新措施,取消了外資機構進入我國相關金融領域的總資產規模限制,強調在金融業對外開放中內外資一致的原則。7月份,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宣布了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其中5條與保險業相關,包括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等。
  • 政策七重奏:政府砸下的千億級大單,保險業準備好了嗎?
    規模測算:截止2018年7月,中國食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8923家,再考慮到銷售、存儲等領域,保守估計食責險規模在80億元左右。  舉個例子:試點城市——寧波市2017年底,食責險已實現累計保費2859.8萬元,保額56.7億元,全市400餘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了商業險,件均保費約為6萬元。
  • 黃洪:目前我國有3億人購買長期人身險保單 被保險人接近6億人
    今年1-11月,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同比增長7.4%;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國有10家保險公司上榜,包括含香港、臺灣地區。二是助力民生保障取得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