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形勢依然嚴峻。疫情爆發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預計將高達2萬億美元1, 全球保險業因新冠疫情將損失約2030億美元2。保險行業該如何看待流行病風險並更好地應對這一風險?
近日,瑞士再保險聯合中國精算師協會面向保險行業推出了「流行病風險轉移的思考」網絡研討會,話題涵蓋傳染病風險轉移機制的頂層設計、疫情對巨災風險、責任保險、健康保險帶來的影響等。該活動是中國精算師協會認可的CPD課程,吸引了400餘名業內同仁的參與。
「流行病風險轉移的思考」網絡研討會現場
陳東輝
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
流行病風險可分為三個風險池:死亡風險、醫療費用風險以及流行病帶來的經濟損失。我們本次研討會將討論後兩個最受關注的風險池。疫情發生之後,中國消費者保險意識顯著增強,保險行業利用這一契機關注發展和創新。瑞士再保險綜合國際保險市場對傳染病風險的防範轉移機制,旨在幫助整個行業在業務發展、產品創新、轉移風險以及發揮行業作用方面找到合理的平衡點,促進中國保險行業整體保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從而提升中國社會的韌性。
01
傳染病風險轉移機制頂層設計
張楚瑩
瑞士再保險中國財產險部負責人
傳染病風險與傳統巨災風險看似有相同之處,但實際有本質區別。首先是影響區域不同,傳染病巨災會在全國甚至全球進行蔓延,而自然災害巨災都是區域性的事件。這會導致風險累積上存在量的差別,傳染病巨災是全球範圍內的風險累積,同時影響多個險種,更有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償付能力。其次,傳染病風險與資本市場的相關性較高,可能衝擊保險公司的資產端和負債端,從而更加不可保。最後,受人為因素和回歸期短等影響,傳染病風險無法使用傳統巨災模型的定價方法。這些使得全球流行病在目前情況下不具備可保性。
基於此,保險行業面對傳染病巨災風險的價值不在於承保能力,而體現在「服務」上。如事前的風險管理;事後,通過理賠定損進行賠款(來自政府資金)的精準投放;機制上,通過風險定價促使被保險人將風險管理納入日常運營。
傳染病風險轉移機制頂層設計的若干關鍵問題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02
新冠疫情對主要責任險產品的影響
胡詠濤
瑞士再保險中國車險、責任險、意外險
核保負責人
當前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保險損失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一些歐美國家形勢不容樂觀。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公布的數據表明,截至4月24日,保險行業抗疫專屬理賠累計19.08萬件,累計賠付金額3.997億元。其中,財產險公司方面累計賠付1.39億元。在財險公司比較有限的總賠付數據中,責任險的佔比並不高。一方面這與疫情有效的管控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與中國的法律環境,公眾的法律意識相關。在歐美等法制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責任險的表現存在很大差異,在法律環境成熟的國家,責任險的損失更大,但政府的主導作用帶來的影響會小。
當前,歐美等國家醫療資源日益緊張、經濟下行,使得責任險相關保障暴露出更大的風險。美國已愈加頻繁地出現新冠相關的訴訟案件,涉及多種責任險產品, 如工傷保險、公眾責任險、醫療責任險、董監事責任險等。目前損失情況尚未明朗, 但隨著死亡人數不斷攀升,這些國家的各級政府是否會頒布行政命令,進一步擴展保險保障的範圍,還未可知。由於歐美的責任險為長尾業務,還要等待疫情結束,才能回溯損失的情況。
但這次疫情無疑給大家敲醒了警鐘,政府、公眾在此次疫情中的風險意識顯著提高,相應的責任險需求與風險敞口也會隨之增加。
疫情對不同責任險產品的影響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03
推動短期健康險產品的創新升級
陳學敏
瑞士再保險中國創新解決方案部高級經理
疫情喚起群眾健康意識,激發保險及健康管理服務需求,保險公司將在健康管理領域展開深入產業布局與戰略合作。
根據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報告表明,疫情對人壽與健康險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新業務增長、賠付、盈利和資本這幾方面。所有險種的新業務,因為線下交流互動減少,導致需求下降。
疫情對重疾和醫療兩個險種的影響比較中性。一方面,疫情的出現讓民眾切身感受到了健康和保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風險保障意識;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對人們收入產生影響,導致需求減少。從賠付來看,新冠肺炎不是重疾保單中規定的保障疾病,所以對重疾賠付的影響不大。對於醫療險,全球市場整體索賠會增加,但因為醫療保險和國家的社保體系密切相關,各個國家的情況會略有差別。
2020年第一季度短期健康險收入518億,同比增長44%,我們預計2020年還會保持45%左右的增長水平,預計將達到1200億左右。目前,健康險產品的同質化情況比較嚴重,與保險產品配套的服務能力將成為保險公司發展健康險的關鍵要素之一。隨著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保險公司會重新思考健康管理服務的定位,及網際網路醫療和健康管理領域的產業布局,包括資本的投入和戰略的合作。保險公司將思考如何與網際網路診療,健康服務等相融合進行健康險產品的開發,打造產品的升級及產品的差異化。相信未來市場上會相繼推出圍繞「網際網路醫療和在線健康服務」 的創新型健康險產品。
保險公司有望突破醫療數據的壁壘,進而通過數據分析開發差異化的產品,建立風險預測和風控模型,提升運營效率。
對全球人壽及健康險行業的整體影響
劉廣君
瑞士再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精算師
本次疫情突發,經驗數據的可用性大幅下降,給精算評估和經驗分析等工作帶來很大挑戰。與此同時,疫情加速了各個行業的線上化和數據化,為精算技術在新產品開發和精細化定價方面的應用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精算將迎來精彩的新時代。個人險將是本輪轉型的最大主角,比如大數據和傳統精算技術的相輔相成,產壽精算的互相融合與加強等,都將是精算師貢獻知識力量、造福社會的舞臺。
問答回顧
01
Q:您提到全球流行病不具備可保性,那麼保險公司是否可以在承接了這類業務後,通過發行傳染病巨災債券的方式,把這個風險轉移出去。
張楚瑩:
這個做法的確有先例,就是世界銀行發行一個指數型的巨災債券PEF(pandemic emergency facility),而且在這次新冠疫情裡面已經觸發了。不過,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發行流行病巨災債券會有一些挑戰。比如,機構投資人是否歡迎,因為大流行病和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大的關聯度存在;以及巨災模型的準確性,機構投資人一般都依賴模型公司的模型結果確定債券的價格,但是目前傳染病巨災模型的不確定性是很高的。
02
Q:目前國內很多保險公司都在進行新冠相關風險的新產品開發,國外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可以介紹。
張楚瑩:
在新冠發生以後,國內的確也有一些新產品問世,比較典型的就是「復工復產」保險,它相當於營業中斷保險的一個變種。但是國際上在財產險領域這種討論還比較少,大部分保險公司、再保公司還處在收集理賠數據,分析風險敞口的階段。而且對今後的傳染病擴展條款也會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
03
Q:如何控制保險公司的傳染病風險敞口?
張楚瑩:
首先考慮到傳染病的風險累積,我們建議在數據採集時對於所有擴展傳染病的保單增加一個標識,方便累積風險的統計。同時,通過賠付限額、觸發條件等控制保險公司的風險敞口。
04
Q:疫情使人們的行為、工作方式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您覺得這些改變會對責任險有何影響?
胡詠濤:
我們看到改變帶來的更多的是積極的影響。比如,限制出行、居家辦公、保持社交距離等,都會減少人員聚集而發生群體性死傷事件。公共場所經營者的風險意識也會提高,完善管理模式,對場所內的人員管控、流程的管理等細節也會更為注意。
05
Q:您提到目前市場上短期健康險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在產品創新上您有什麼建議嗎?
陳學敏:
可以考慮和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醫療資源比較緊缺,民眾對醫療資源和健康服務的需求是旺盛的,人生的不同階段對醫療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針對有孩子的家庭,我們可以提供兒童醫院的預約掛號,家庭醫生等服務, 以服務促產品;剛才也提到過,醫療險的創新可以考慮增加網際網路診療的門診責任等。
06
Q:財險公司發展健康險的優勢在哪裡?
陳學敏:
財險有自身的渠道管理優勢和靈活性,但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健康險專業化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