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政少將,如今多數人不甚了解。其實,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卻是中國軍界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因為他曾經擔任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政委長達14年,加上擔任福州軍區副政委的時間,擔任大軍區正副職更是長達28年之久。
嚴政是老紅軍出身。
他參加紅軍的經歷特別有趣。
嚴政是四川達縣人,本來家境還不錯,可8歲時父母死於瘟疫,他與兄長一起跟隨吸鴉片的叔父生活,家境一落千丈。他小時候曾定下過一門娃娃親,對方家境好,因為嚴家衰落,對方要解除婚約,這給十幾歲的嚴政打擊很大。1933年秋,紅軍到達江陵時,16歲的嚴政一氣之下跑去參加紅軍,當上了師長陳再道的傳令兵。
就這樣,嚴政走上了革命道路。
嚴政參軍後,多是做政工幹部,當的是指導員、政委之類。從1936年開始,他在紅軍大學、抗大和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當隊長、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等。1940年1月,他隨抗大第一分校到達山東,1942年調任膠東軍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成為許世友的部下。以後,他一直在膠東部隊從事政治工作,先擔任軍區教導2團政委,後改任許世友嫡系九縱的第27師政治部主任、政委,先後參加泰(安)蒙(陰)戰役、孟良崮戰役、南臨戰役、膠(縣)高(密)戰役、萊陽戰役、周(村)張(店)戰役、濰縣戰役、濟南戰役等許多著名戰役。
作為政工幹部,嚴政獨立指揮的戰鬥並不多,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但有一戰卻是名揚中外,那就是渡江戰役中率部第一個打進南京城,且第一個打進蔣介石的總統府。
當時,嚴政為解放軍第35軍104師政委。
第35軍是吳化文濟南戰役中起義的部隊,104師由吳化文原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再加上魯中南縱隊改編為兩個團而組成——該師的主力實際上還是原解放軍魯中南縱隊部隊。
1949年4月21日晚,解放軍渡江東、西突擊集團發起戰鬥後,第35軍各師發起了強大攻擊。嚴政與師長方勝明率第104師一舉攻佔浦鎮敵前沿陣地。
23日下午,嚴政隨第104師第一梯隊第311團進抵長江北岸。這時,敵軍兵敗如山倒。311團渡船不夠,嚴政下令偵察兵搜尋,從蘆葦叢中搜出幾隻帆船,戰士們高喊著「打到南京去,打進總統府」的口號,跳上船,向南岸進發。十小時後,嚴政和第104師全部到達南京下關碼頭。
24日凌晨,嚴政和師長方明勝下令以312團為先頭,從挹江門突進南京城。官兵們爭先恐後,一路直奔蔣介石總統府。與此同時,其他各團也直插南京市中心。第312團2營營長管玉泉率領第9連,第一個衝進蔣介石的總統府,並佔領之,扯下樓上的青天白日旗,插上了鮮豔的五星紅旗。
蔣介石22年的全國反動統治從此宣告被推翻!
50年後,嚴政重遊南京,依然興奮不已,賦詩一首:
「建業重來感萬端,
長縈鐵騎靖硝煙,
蔣家殿宇赤旗歡。
六代古都今更美,
千禧新紀戰猶酣,
徵塵未洗躍雕鞍。」
打進蔣介石總統府,是嚴政軍旅生涯中少見的親自指揮的戰鬥,也因此寫入解放軍軍史,名揚中外。
新中國成立後,嚴政調任解放軍王牌第21軍,先後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並於1955年授予少將。
1956年,他回國,進入軍校學習,1958年畢業時調任31軍副政委,參加福建前線對臺軍事鬥爭,多次指揮金門炮戰。
1962年,他升任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
1969年,嚴政升任福州軍區副政委。
從1958年到1971年,嚴政在福建前線參與對臺作戰,前後達13年之久,為同期在福州軍區工作時間最長的高級將領之一。1971年11月,他調任成都軍區政委,行前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在成都軍區,他工作了近6年,於1977年9月調任武漢軍區擔任政委。在武漢軍區,他又工作了8年。1985年9月,武漢軍區與濟南、廣州軍區合併,他才被免職。為此,嚴政在大軍區擔任政委長達14年多,為軍界將領中少見。
他為什麼能這麼久擔任大軍區政委?
嚴政的經驗是:
「我所在單位在領導中,在下級都能團結共事,平等待人,客觀公正。我的工作原則是勤儉興業,一生正氣,兩袖清風。」
對於自己的傳奇人生,嚴政後來說:
「幸運地參加了革命當上了紅軍,在軍中60多年,真是倖存者。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沒有黨的培養,沒有跟隨毛主席南徵北戰,就沒有我的今天。」
2003年4月27日,嚴政在武漢去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