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報記者 徐敏
「一直不知道雞蛋是有殼的。都是管家剝了皮給我送來,所以一直以為雞蛋是白白的軟軟的。」你很可能從微博或其他網絡平臺上看到過這樣的句子,這樣的語言現象被稱為「凡爾賽文學」。「凡爾賽文學」最近在青年群體中非常流行,其內核就在於先抑後揚,以不經意的方式透露優渥生活的信息。這種現象也反映出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生活方式的新要求,以及與「打工人」身份之間的差距所引發的精神焦慮。
什麼是「凡爾賽文學」
在正式了解「凡爾賽文學」之前,先來看一道選擇題:「男友送了我一輛瑪莎拉蒂」,下一句該如何接?選項分別是:要200多萬呢;和我的豪宅可真配啊;可是顏色好醜哦,直男真土。
如果你能輕易猜出來答案是最後一個選項,那你很可能深諳「凡爾賽文學」的精髓。這是一種近期在網絡上非常流行和洋氣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理解為「通過一些反向的表述,看似不經意透露出自己生活的高貴和奢華,一般用來調侃」。通俗來說,就是拐彎抹角地炫富。在微博和豆瓣上的相關話題討論小組中,隨處可以看到「終於看到標準的凡人了」「低級凡」「正向凡」「又凡又嬌」「凡人共賞」的語言表達方式。對於不懂「凡爾賽」的人來說,自然是猶如看火星語,若是深諳其中的門道,就會看懂網友的幽默和自洽。
「凡爾賽文學」名稱的由來也不是與法國的凡爾賽毫無關係。中世紀之前,凡爾賽只是巴黎郊外的小村莊,17世紀時,路易十四在這裡建造了供貴族居住的豪華宮殿。凡爾賽宮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外表宏偉壯觀,內飾富麗堂皇。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以凡爾賽宮為地點創作了漫畫《凡爾賽玫瑰》,她在書中塑造了以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王后」為代表的貴族形象,展示了皇室貴族的奢靡生活方式。事實上,凡爾賽宮雖奢華卻並不宜居,500餘個房間沒有一處廁所或盥洗設備,所有貴族們洗漱、排洩都要起身出宮。某種意義上,凡爾賽宮也是華而不實的代名詞。
「凡爾賽文學」的創始人,微博網友「小奶球」從《凡爾賽玫瑰》中找到靈感。「想用這個詞來嘲諷那些人,他們無疑就是想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氣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小奶球」表示。她還總結「凡爾賽文學」的經典三要素:文字先抑後揚,明貶實褒;自問自答,喜歡在評論區裡「統一回復」;能夠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藉助他人之口來稱讚自己。
近期,「凡爾賽文學」被一名微博名為「蒙淇淇77」的網友發揚光大。她的微博畫風大抵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家哭太慘了,當晚朋友就陪我飛到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看著夜景哭,我從沒哭得那麼痛快。」「朋友忽然換了個別墅,說是之前小區停車場的充電樁不夠用,為了他的特斯拉,只能換個帶私人車庫的。」
翻閱微博或豆瓣上的相關討論小組以及一些年輕人的朋友圈,隨處可見這種畫風的段落,很多人沉浸其中自得其樂。也有著迷者將「凡爾賽文學」稱為「一種表演高級人生的精神」。如何當一個「凡學」達人
對於「凡人」們來說,「凡爾賽」可不只是逛論壇或微博時隨手發出幾句話而已。他們在豆瓣上成立了「凡爾賽學研習小組」,認真學習和研習這種語言方式的門道和精髓。這個小組有4萬多名成員,成員發布的學習「凡爾賽」的帖子持續更新中,從回帖時間上來看,成員也非常活躍。如果「凡爾賽」玩得不夠高明,還會被其他的高手們群嘲。
比如網友「雷克雅未克」在該小組討論區發了一條帖子稱:「一屁股下去,眼鏡腿兒坐歪了。手賤想掰正,直接掰散架了。看了看同款鏡框價格,我一直以為就是幾百塊的貨!再看了一眼鏡片,以後別給我買這麼貴的!我不配!」隨後附上幾張在某網站購買的價格兩三千元的鏡框和鏡片連結截圖。這條帖子下面有很多網友在嘲:「曬網上價格截圖真的很尷尬。」「怎麼能曬某寶截圖呢,應該曬官網截圖!不專業!」「太低級了,配眼鏡不得本人去驗光選鏡片嗎?」「為啥不發個被坐斷的眼鏡腿兒的截圖?」總之,這條帖子被眾多網友認為是「低級凡」。
而另一條可以做教材的「高級凡」帖子則受到追捧:「我要笑死了,今天我舍友跑去看我跳舞就一直和我說讓我出道,覺得我很女團……還讓我參加央視選秀,還有筆試,說我一個同濟的,肯定又能做題又能跳舞的,我真的是要笑死了哈哈哈哈哈。」這條不經意間流露個人優越性的帖子,被認為深得「凡學」精髓。
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也並非沒有「凡爾賽」式的言行。有「凡人」尋找到過去熱門IP中的「凡學家」,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武林外傳》中崑崙派掌門夫人韓娟:「沒勁透了,就是看著還行。實際上吧,也就是出門威風點兒,手頭寬裕點兒,生活舒服點兒,沒有別的好處。」其實佟掌柜也是「凡爾賽」高手,她勸小貝上學堂時說:「嫂子就沒上過學,都是請先生到家裡來教,有時候還請三個。」更有人舉出了李白也是「凡學家」的例子。李白有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網友品評這句詩歌的妙處在於李白暗示:我家的盤子都是白玉材質的!
如今出現在網絡上的很多「凡爾賽」言論,乍看讓人有些不適,再看有些好笑,仔細想想又挑不出毛病,明明沒有一句話在直接炫耀,卻能明確感受到發言者溢於言表的驕傲。人們總是既想炫耀又不想被發現在炫耀,這種情況能帶給人們極大的滿足感。如此多的網友願意沉浸在「凡爾賽」的樂趣中,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為何熱衷於「凡爾賽」
「凡爾賽」的樂趣還不止於此。就在「凡人」們孜孜不倦研究如何「高級凡」時,「拆凡達人」們橫空出世了。
比如有網友在朋友圈炫耀:「終於來到心心念念的墨爾本,頂著三四十度的高溫,在沒有人的海邊瑜伽,被七月的陽光撫摸著,盡情享受澳洲的熱量。以前每年夏天都在日本shopping,偶爾來海邊放鬆下也很好。」配圖是幾張女子身穿比基尼在海邊瑜伽的照片。然而沒料到「拆凡達人」快速到達:「你怎麼做到在7月份的墨爾本,大家都穿大棉襖的時候你穿個比基尼在海邊曬太陽的?」低調炫耀轉為高調出醜。面對被拆穿的挑戰,不願放棄炫耀的「凡人」們不斷精進自己的「凡學」修養,通過更低調委婉、無懈可擊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炫耀目的。
「凡爾賽」現象在特定人群中的風靡,讓人想到了前段時間引起熱議的「名媛拼單下午茶」的現象。這兩種現象的本質都和炫耀有關,它實際上反映出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生活方式的新要求,而這種要求又與很多人的「打工人」身份有差距,因而產生焦慮感,從而尋求一種方式找到精神宣洩的出口。
有國外心理學家將炫耀性消費定義為一種傾向,認為炫耀性消費是個體通過消費達到炫示財富的目的,向他人傳遞地位感,以此來強化自我形象的傾向。不管是「凡爾賽」還是「名媛下午茶」,或真或假的炫耀性消費,其實是一種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提升自身在社會群體中的地位的心理。華南理工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丁登明在《「面子觀」對本土消費者的炫耀性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論文中談到,在炫耀性消費中,消費者作出消費決策時,參照群體是用來進行參照和對比的個人或群體。通過向外賣弄炫耀來提升自己地位形象的消費行為,是人們從別人那裡贏得面子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面子觀」越強的中國消費者,其炫耀性消費行為也就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群體認同之後,個體主觀上也會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這就解釋了為何很多人會通過非惡意的欺騙他人來娛樂自己。
「凡爾賽文學」很可能會像過去流行過的諸如「誇誇群」「元芳,你怎麼看」「皮皮蝦,我們走」等語言現象一樣,在一段時間的流行過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其實,這種在網絡平臺上的調侃和自娛未嘗不可,只是網友們不應忘記,腳踏實地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