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教育,如何緩解青島家長們的焦慮?

2020-09-06 張百忍

近日,百忍老師參加了一場教育局的自媒體座談會,與市教育局的劉鵬照局長等主管領導就青島的教育話題展開了一場比較充分的交流,會後也思考了很多,簡單寫寫一些觀點與感受。



如今的家長們,最焦慮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幾乎每個家長都存在這個問題,其實總體上就是個避免階層下滑的擔憂。但是,教育本質的問題和矛盾,其實是沒法解決的。如果能明白這一點,就會想開了,或許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01、教育的四大問題和矛盾

首先是個性化和整體化的天然矛盾。

最好的教育是個個性化的問題,所謂因材施教。每個人不同,教育方法也不應該相同。當然最好的是北京十一學校,4000學生,分作1400個班,各取所長,自然能把潛力做最大發揮。問題是,這樣的學校,全國也就這麼一個。

大部分的學校,還得有個整體性的一刀切的教育方法,一個老師對應幾十個學生,教育資源就這些,只能如此了。青島的所謂私立學校,其實跟公立沒啥變化。教育的整體劃一化與每個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確實是個巨大矛盾。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其實就是家庭教育和薰陶,因為家庭是個性化的,是最貼近孩子的。但是家長們不專業,而且寵溺,自己難以示範,所以,大多數家長就這麼耽誤了孩子。



其次,時代變化太快,教育難適應。

尤其是網際網路、自動化、人工智慧等推進,讓很多成年的崗位或者行業都消失了,教育如何快速適應這樣的急速變化,其實是個很難的事。大人們都沒搞明白就被淘汰了,你讓體制內較少經歷風險的教師們迅速總結出經驗,交給孩子們,這要求太高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大師班橫行,各種雞湯滿天飛,其實這些高價班,就是安慰劑。

再次,難以應對這個知識碎片化和時間碎片化的時代。

上次和王金戰校長聊起來,他一再強調,學生必須管住手機,其實就是為了破這個劫數。學生有了手機,注意力很難集中,時間很難整塊化,學習效率可想而知。更不必說,遊戲橫行天下,各種信息誘惑,各種社會干擾。



最後,是教育的無限延伸化和打太極。

家庭教育當然很重要,但是,現在卻成了家長陪著孩子做作業,甚至替老師批改作業。老師拉個群,很多自己該做的事,甩給家長,家長還不敢有異議。

老師也有苦衷,以前可以採取多種手段懲戒學生,現在都是個寶,啥都怕說重了,怕出事,怕家長埋怨。現在好了,用了太極推手,把相關的教育責任推給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教育吧。

以上說得,是整個中國的教育的普遍問題,不是青島的問題,所以,這是構成家長麼焦慮的主體。

02、青島教育兩年來的三大改革

那麼青島教育的問題是什麼,百忍老師以前寫過《青島教育三部曲》,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目前來看,劉鵬照局長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很大也很好。

第一是普高錄取率大幅度提高,和省內其他地市看齊。

2017年的比例是市區52%,郊區46%。如今的2019年,市區提升到71.4%,郊區提升到62%。兩年的努力下來,確實緩解了很多家長的焦慮。

第二是今年開始的公民同招,改變了青島民營學校風頭和比重越來越大的局面。

教育不能是個賺錢的行業,所以公立教育一定是主體,這才是正常的。但是這些年來,這個趨勢竟然難以扭轉。如今雖然也有不滿,但是總體上是給扭過來了,保障了一個基本的公平姿態。

坦白講,青島很多民營學校的水平和他們的收費水平,真不在一個檔次上。初中階段的題海戰術,更是詬病多多,是該改變了。



如果還有第三件的話,就是中考改革了。

根據教育局同志的解釋,這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不用花那麼多精力在這麼多學科上了。三大主課比分,其他課根據等級來。這個改革的爭議比前兩者大多了,因為這個改革的受益面並沒有前兩者那麼廣。

很多家長更加焦慮了——因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的比重加大,一門偏科的副作用放大,沒有其他科成績來平衡了。當然,針對這些,此項改革也有補充,確有其他科特長者,可以發揮特長,以補充主科的偏科不足的問題。

03、青島教育的其他幾個問題

在會上,特別提到了幾個教育的問題。

第一是2016年到2017年的二胎人口出生高峰問題。

這個問題百忍老師說過很多次了,青島市全國冠軍,非常特殊。2015年青島出生人口6.3萬,2016年猛增到了11.88萬,2017年依然超過11萬。2018年後回落到9萬以下。這個二胎增長數字是全國平均的八倍。而且因為二胎政策是2015年底宣布,考慮到孕期,實際上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的這個學年裡,出生的人口基本上是以前的三倍左右。而每年的學位人數、教師人數、設備資源都是相對固定的,錄取人數也是固定的。

如何削掉這個學年的波峰,是未來這些年青島教育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整體觀上比較盲目的家長們集中生出來的,教育就得應對好,才能緩解他們的焦慮。如今這波嬰兒潮已經開始到達幼兒園階段,對容納數量是個考驗,據教育局的同志講,目前還都解決的不錯。

第二是小學教育排名的破解問題。



社會上隔三岔五就會冒出來青島市區小學排名的什麼三十強或者四十強,讓人真假難辨。教育局當然並不會發布這些東西,但是應該起到破除假信息,以正視聽的作用。家長們很信這個,整天為此焦慮,甚至一擲千金買學區房,教育區應該通過更多教育資源均衡化的信息來讓更多家長了解更多真實的情況。

第三是相關學校的建設進度的督促作用。

這些問題很多是歸到區裡負責,但是教育局畢竟作為主體部門,有相關責任。一個學校老師建不成,孩子無學校可選擇,都是責任。比如很多開發商宣傳的學校到底靠不靠譜?教育部門有個權威的信息發布問題。再比如58中高新區分校已經開建,而黃島二中分校還在漫長的設計中。



還有李滄的好多在建學校,硬性建設地下五層,耗資驚人,大大減緩了建設進度,劉局長聽說這個信息後,也是頗為吃驚,認為地下五層沒有什麼意義。

第四是家長和老師的職責劃分問題。

這個前文有討論,其實這不應該是個問題,但現在確實是個大問題。到底老師該承擔什麼責任?家長應不應該批作業?教育局應該有個可界定的說法。

最後一個是教育集團的資格問題。

去年和今年是青島市主抓教育集團的時期,很多教育集團紛紛掛牌。一般想到集團,大家馬上想到商業性的公司,而教育集團實際上不能盈利,也不是為了追求盈利,更多是未來教育資源的均衡化,讓更多學校成為名校。這些還是要跟社會說清楚,否則估計很多家長還是搞不清楚。

除了目的要說明,教育集團最好有個清晰的門檻,不是光掛個牌子的事,到底達到什麼標準才算教育集團?是不是應該有進有出?動態管理?這都要做大量工作才行。



總結下來,教育的好處是人人參與,但問題也在此,因為不是人人都專業。根據切身體會,青島教育部門對比其他部門,開放性其實要大不少。更多的信息釋放和交流,有利於青島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更有利於緩解更多家長和學生們的焦慮。

相關焦點

  • 除了報「補習班」,還能如何緩解家長的焦慮
    那麼,「補習班」真的能緩解家長們的焦慮嗎?暑期補習班招生,家長帶巨額現金排隊報名前不久,山西太原市一家課外補習機構開始暑期招生,市民李女士早晨六點多就揣著幾萬元學費去給孩子報名,到了門口卻發現,自己還是來晚了,一打聽,前面的家長五點不到就來排隊了。在現場,家長們還自發地組織了放號,以保證公平。
  • 教育公平政策頻出,為什麼解不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每到高考期間,都會引發人們關於教育公平的熱烈討論。曾有文章分析認為,國家的教育制度必須要考慮到普羅大眾的教育公平;需要打壓中產階級精英的搶跑能力,才能讓窮人家的孩子有出頭之日。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等政策的提出正是期望體現出教育的公平。但家長們的焦慮因此緩解了嗎?
  • 教育資源不同讓家長無能為力,多項政策出臺也不行,如何緩解焦慮
    擁有好的教育資源的學校家長們擠破頭也想讓孩子進去上學,而那些沒有能力孩子又不爭氣的家長只能是看著別的孩子越來越優秀,綜合素質綜合能力越來越高,甩開自己的孩子一大截卻又無能為力。針對近年來出現的學區房問題,各地出臺了新的政策,想要以此來緩解家長們的焦慮心理。例如隨機搖號,電腦錄取,或者是將民辦私立學校也列入統一管理中。但事實上,這樣的政策能為家長們帶來好消息嗎?1.新政策之下同樣焦慮。出臺新政策是為了讓孩子上學更簡單,讓家長不再焦慮,讓教育資源能夠得到較為公平的。分配。
  • 開學了家長也會焦慮 如何緩解家長的「開學焦慮症」?
    對此,南山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劉道溶建議,家長首先要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找到緣由,父母的擔心和焦慮主要是因為孩子年齡小,一直非常依賴自己的父母,突然之間把他們放在一個陌生環境,難免不放心,這是一種合理的情緒。父母要進行自我探索,清楚自己的個性及面對應激事件和壓力時的情緒反應模式,接納自己當下的焦慮,不要一味地排斥焦慮情緒。接納了當下情緒,把它合理化,內心會趨於平靜。
  • 青島家長焦慮的中考,根源在哪裡?
    而在青島普高計劃錄取率由原來的52%提高到2019年的64%,2020年將達到68%。從數據上來看青島的普高錄取率高於全國水平,是不是值得驕傲呢?讓我們細細分析這個數據背後的信息:一,所謂的普高是面向大學考試的高中,還是等同於高中教育的學校呢?學校教學質量如何?二,錄取率是參與中考的學生為基數,還是全市在籍的所有初中學生呢?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後,把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任務」只交給老師就可以了?」幼兒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實施統一、和諧的教育。為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需要老師在園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幼兒之外,還需要家園互動,共同努力,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找到安全感、歸屬感,消除分離焦慮。
  • 帶娃焦慮?娃也很焦慮!如何緩解?專家「支招」
    帶娃焦慮?娃也很焦慮!如何緩解?面對孩子的各種焦慮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12月12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6講「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聚焦當下熱議的「教育焦慮」社會問題,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創建主任高鴻雲從專業角度出發,剖析兒童壓力下的身心反應,為家長的合理應對支妙招
  • 家長如何緩解與幼兒分離的焦慮?
    這困擾的主要原因還是分離焦慮。兒童分離焦慮期是指兒童與他的依賴對象,比如父母或者親人分離時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多數兒童跟父母或者親人分別的時候都可能產生焦慮,這是一個正常的情緒反應。那麼,要如何緩解這種焦慮呢?
  • 米樂英語等在線教育或成緩解「教育焦慮」一劑良方
    在線教育機構米樂英語的副總劉靜靜也以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得出的結論印證了這一點,她告訴筆者,中國家長集體式的教育焦慮正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分配不平衡的問題而焦慮,教育差距的存在是一個既定事實,而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實力為孩子爭取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同樣也是事實,類似於這樣一些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原因,確實也是引發家長集體式教育焦慮的原因之一。
  • 煙臺市青少年宮舉行「爸媽充電站—家長如何用德慧親子溝通緩解內心焦慮」成長教育活動
    膠東在線9月13日訊(通訊員 徐雁)9月13日上午,煙臺市青少年宮「爸媽充電站」成長教育活動開講此次活動特邀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專家邢英老師,就「如何用德慧親子溝通緩解內心焦慮」為主題,為市區少年兒童家長進行了答疑解惑。
  • 開學第一天場面失控,萌新們的分離焦慮如何緩解?
    不過,新手家長們也不能過於樂觀,孩子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校園生活,接下來一兩個月的過渡期也可能會讓家長們感到難過。比如,有的寶寶前幾天高興地去上幼兒園,但是後來卻在家耍賴皮,怎麼也不肯再去了;有的寶寶雖然在爸媽的哄騙下到了幼兒園,但爸媽卻發現寶寶悶悶不樂,白天食欲不振,晚上噩夢連連……這大概就是分離焦慮惹的禍,家長們一定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寶寶儘快度過
  • 家長如何幫高三學生緩解壓力?大學生怎樣應對焦慮?心理學專家來...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學專家教給家長3個方法用「心」戰「疫」 (52):如何應對開學後的心理困擾?「四心」建議轉給師生::用「心」戰「疫」(56):疫情時期如何緩解焦慮,增強生活掌控感?心理學專家建議這樣做用「心」戰「疫」 (57):想學習卻又忍不住玩手機怎麼辦?
  • 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開學焦慮?學會這5招,輕鬆化解—睿智燈塔
    新學期即將到來,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開學焦慮?成為了家長最近最為關心的話題。隨著假期時間的縮短,不少家長都會發現自家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牴觸、焦慮的情緒。對於這個特殊的假期,很多孩子都漸漸適應了悠閒的假期生活。突然開學,就意味著他們將要走出舒適圈,繼續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生活。所以他們表現出一些焦慮、緊張的情緒也是情有可原的。
  • 緩解家長「教育焦慮」,上海團組織首發長三角名校長講壇實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8月14日電(周勝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今天,「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長三角名校長公益大講堂第3輯實錄在上海書展首發,團上海市委藉此為家長開出一劑緩解焦慮的「良方」。首發儀式上,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校長胡培華說,學校抓牢基礎性課程,開設豐富的拓展性課程,「如消防教育、生命教育等安全類課程,舞龍、上海說唱等非遺課程,還有射箭、阿卡貝拉等藝體類課程,讓孩子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 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孩子的焦慮與恐懼呢?
    今年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隨之而來的是焦慮和恐懼。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各省也陸續發布了開學時間。然而,面對即將開學,禁足在家近兩個月的孩子們,是否能夠坦然面對呢?該如何緩解他們的焦慮與恐懼呢?
  • 考生和家長如何緩解心理焦慮?權威專家的這幾招很實用
    受疫情影響,高考延期,這也讓最後衝刺的高三學子尤為焦慮。為什麼呢?距高考越來越近,這讓即將走進考場的學子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這期間,不僅學生焦慮,家長也跟著一起焦慮。如何面對焦慮,如何以最好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呢?
  • 寶寶們玩嗨了,看包頭這所幼兒園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新入園時,大多家長與孩子們難逃分離焦慮,第一天入園更是經常會上演孩子在教室裡哭,家長在教室外抹眼淚的場景。然而,也有不少幼兒園,為了緩解孩子們的分離焦慮情緒,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用花式入園、階梯式入園的方式幫助孩子與家長們渡過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中考前的緊張、焦慮情緒?泉州老師給建議
    學生們通過有趣的活動來緩解考前的緊張情緒(泉州一中 供圖)  一年一度的中考將至,不少考生會感到壓力倍增,焦躁不安。那麼,如何緩解這些在考前產生的緊張、焦慮的情緒?孫雅森介紹說,如一些考生們會因為知識準備不足而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感到不安,那麼,這類考生就應利用備考階段及時查缺補漏,通過提高複習效率、鞏固知識來緩解情緒。若是一些平日裡會習慣性焦慮的考生,則可以多進行一些「場景模擬」,通過降低對考試的恐懼感來緩解焦慮情緒。失眠、過度疲勞等導致體能狀態的不佳也會產生高焦慮。
  • 高考臨近,家長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一、高三家長焦慮眾生相距離2020年高考只剩下30多天了,家長的焦慮情緒不比孩子少,這種焦慮源自疫情前後深深的對比帶來的恐慌和失落:1、現代版「忍者神龜」:疫情期間,在家裡家長精心伺候著寶貝們,但是大多數高三寶貝是拒絕讓家長進他們臥室的,美其名曰
  • 致家長:父母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不給孩子帶來壓力?
    圖片來源freepik事實上,承認自己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是完全沒關係的。最怕的就是父母拒絕承認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或者想當然地以為自己知道怎麼幫,逼著孩子接受自己給出的不切實際的建議。這樣不僅對緩解焦慮情緒無益,還非常有可能傷害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