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忍老師參加了一場教育局的自媒體座談會,與市教育局的劉鵬照局長等主管領導就青島的教育話題展開了一場比較充分的交流,會後也思考了很多,簡單寫寫一些觀點與感受。
如今的家長們,最焦慮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幾乎每個家長都存在這個問題,其實總體上就是個避免階層下滑的擔憂。但是,教育本質的問題和矛盾,其實是沒法解決的。如果能明白這一點,就會想開了,或許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01、教育的四大問題和矛盾
首先是個性化和整體化的天然矛盾。
最好的教育是個個性化的問題,所謂因材施教。每個人不同,教育方法也不應該相同。當然最好的是北京十一學校,4000學生,分作1400個班,各取所長,自然能把潛力做最大發揮。問題是,這樣的學校,全國也就這麼一個。
大部分的學校,還得有個整體性的一刀切的教育方法,一個老師對應幾十個學生,教育資源就這些,只能如此了。青島的所謂私立學校,其實跟公立沒啥變化。教育的整體劃一化與每個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確實是個巨大矛盾。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其實就是家庭教育和薰陶,因為家庭是個性化的,是最貼近孩子的。但是家長們不專業,而且寵溺,自己難以示範,所以,大多數家長就這麼耽誤了孩子。
其次,時代變化太快,教育難適應。
尤其是網際網路、自動化、人工智慧等推進,讓很多成年的崗位或者行業都消失了,教育如何快速適應這樣的急速變化,其實是個很難的事。大人們都沒搞明白就被淘汰了,你讓體制內較少經歷風險的教師們迅速總結出經驗,交給孩子們,這要求太高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大師班橫行,各種雞湯滿天飛,其實這些高價班,就是安慰劑。
再次,難以應對這個知識碎片化和時間碎片化的時代。
上次和王金戰校長聊起來,他一再強調,學生必須管住手機,其實就是為了破這個劫數。學生有了手機,注意力很難集中,時間很難整塊化,學習效率可想而知。更不必說,遊戲橫行天下,各種信息誘惑,各種社會干擾。
最後,是教育的無限延伸化和打太極。
家庭教育當然很重要,但是,現在卻成了家長陪著孩子做作業,甚至替老師批改作業。老師拉個群,很多自己該做的事,甩給家長,家長還不敢有異議。
老師也有苦衷,以前可以採取多種手段懲戒學生,現在都是個寶,啥都怕說重了,怕出事,怕家長埋怨。現在好了,用了太極推手,把相關的教育責任推給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教育吧。
以上說得,是整個中國的教育的普遍問題,不是青島的問題,所以,這是構成家長麼焦慮的主體。
02、青島教育兩年來的三大改革
那麼青島教育的問題是什麼,百忍老師以前寫過《青島教育三部曲》,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目前來看,劉鵬照局長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很大也很好。
第一是普高錄取率大幅度提高,和省內其他地市看齊。
2017年的比例是市區52%,郊區46%。如今的2019年,市區提升到71.4%,郊區提升到62%。兩年的努力下來,確實緩解了很多家長的焦慮。
第二是今年開始的公民同招,改變了青島民營學校風頭和比重越來越大的局面。
教育不能是個賺錢的行業,所以公立教育一定是主體,這才是正常的。但是這些年來,這個趨勢竟然難以扭轉。如今雖然也有不滿,但是總體上是給扭過來了,保障了一個基本的公平姿態。
坦白講,青島很多民營學校的水平和他們的收費水平,真不在一個檔次上。初中階段的題海戰術,更是詬病多多,是該改變了。
如果還有第三件的話,就是中考改革了。
根據教育局同志的解釋,這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不用花那麼多精力在這麼多學科上了。三大主課比分,其他課根據等級來。這個改革的爭議比前兩者大多了,因為這個改革的受益面並沒有前兩者那麼廣。
很多家長更加焦慮了——因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的比重加大,一門偏科的副作用放大,沒有其他科成績來平衡了。當然,針對這些,此項改革也有補充,確有其他科特長者,可以發揮特長,以補充主科的偏科不足的問題。
03、青島教育的其他幾個問題
在會上,特別提到了幾個教育的問題。
第一是2016年到2017年的二胎人口出生高峰問題。
這個問題百忍老師說過很多次了,青島市全國冠軍,非常特殊。2015年青島出生人口6.3萬,2016年猛增到了11.88萬,2017年依然超過11萬。2018年後回落到9萬以下。這個二胎增長數字是全國平均的八倍。而且因為二胎政策是2015年底宣布,考慮到孕期,實際上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的這個學年裡,出生的人口基本上是以前的三倍左右。而每年的學位人數、教師人數、設備資源都是相對固定的,錄取人數也是固定的。
如何削掉這個學年的波峰,是未來這些年青島教育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整體觀上比較盲目的家長們集中生出來的,教育就得應對好,才能緩解他們的焦慮。如今這波嬰兒潮已經開始到達幼兒園階段,對容納數量是個考驗,據教育局的同志講,目前還都解決的不錯。
第二是小學教育排名的破解問題。
社會上隔三岔五就會冒出來青島市區小學排名的什麼三十強或者四十強,讓人真假難辨。教育局當然並不會發布這些東西,但是應該起到破除假信息,以正視聽的作用。家長們很信這個,整天為此焦慮,甚至一擲千金買學區房,教育區應該通過更多教育資源均衡化的信息來讓更多家長了解更多真實的情況。
第三是相關學校的建設進度的督促作用。
這些問題很多是歸到區裡負責,但是教育局畢竟作為主體部門,有相關責任。一個學校老師建不成,孩子無學校可選擇,都是責任。比如很多開發商宣傳的學校到底靠不靠譜?教育部門有個權威的信息發布問題。再比如58中高新區分校已經開建,而黃島二中分校還在漫長的設計中。
還有李滄的好多在建學校,硬性建設地下五層,耗資驚人,大大減緩了建設進度,劉局長聽說這個信息後,也是頗為吃驚,認為地下五層沒有什麼意義。
第四是家長和老師的職責劃分問題。
這個前文有討論,其實這不應該是個問題,但現在確實是個大問題。到底老師該承擔什麼責任?家長應不應該批作業?教育局應該有個可界定的說法。
最後一個是教育集團的資格問題。
去年和今年是青島市主抓教育集團的時期,很多教育集團紛紛掛牌。一般想到集團,大家馬上想到商業性的公司,而教育集團實際上不能盈利,也不是為了追求盈利,更多是未來教育資源的均衡化,讓更多學校成為名校。這些還是要跟社會說清楚,否則估計很多家長還是搞不清楚。
除了目的要說明,教育集團最好有個清晰的門檻,不是光掛個牌子的事,到底達到什麼標準才算教育集團?是不是應該有進有出?動態管理?這都要做大量工作才行。
總結下來,教育的好處是人人參與,但問題也在此,因為不是人人都專業。根據切身體會,青島教育部門對比其他部門,開放性其實要大不少。更多的信息釋放和交流,有利於青島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更有利於緩解更多家長和學生們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