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家長也會焦慮 如何緩解家長的「開學焦慮症」?

2020-12-18 閩南網

  快開學了,焦慮和不適的,除了學生,還有家長!特別是一些小孩即將上幼兒園的家長,想起即將和子女短暫分離,不禁愁容滿面,甚至還有的表現出焦慮、失眠等症狀。對此很多有經驗的學校、家委會採取各種對策幫家長紓解,而專家則呼籲家長要「淡定」。家長過度焦慮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而且可能把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甚至毒害家庭育人環境。

「症狀」

小孩要入園 媽媽擔憂到失眠

  「孩子下周開學,我已經焦慮一兩周了。」家住龍崗的付女士近日就近給孩子報了一家幼兒園,9月1日起,3歲多的女兒琦琦就要開學了。看到新校服、新書包和漂亮的教室,琦琦一直叫嚷著想早點去學校。與女兒表現出的興奮完全不同,付女士最近「滿臉愁容」。付女士說,孩子出生後從來沒有離開她,平時上班就交給外婆帶,「想著她就這麼長大了,開始上學,慢慢步入社會,心裡莫名地失落」。

  據付女士介紹,琦琦一直有午睡的習慣,通常一睡就是兩三個小時,吃飯習慣也不是很好,總是要大人跟著屁股後面喂。「擔心她在學校午睡睡不好、吃飯吃不好,脾氣又有點霸道,擔心她處不好人際關係,總之各種擔憂。」付女士說,雖然知道這是必須接受的現實,但心中的不安,依然導致她近日常常失眠。

  「孩子上學後,我的魂也丟了。」黃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8月中旬,幼兒園早早開學了。3歲的女兒玲玲乖巧,開學兩三天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但我還沒有接受孩子已經上學的事實。」黃女士介紹,她每天早上開車半小時將女兒送到學校,女兒擺擺手就開心進教室了,而她總是在校門遲遲不願離開。玲玲所在的小班教室正好在路邊上,站在旁邊的石墩上,就能看清教室裡的一切,這半個多月來,黃女士每天送完孩子,就會站在石墩上看很久。「偶爾也怕孩子看到後不專心上課,總是『鬼鬼祟祟』地偷瞄十幾分鐘就走。」說完,黃女士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付女士和黃女士均表示,這種焦慮與其說是擔憂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更像是一種分離焦慮。「就覺得心裡很失落,空空的。」黃女士說,孩子從早上7點半出門,到下午四點半放學,這段時間她自己一個人在家,常常會看著女兒的玩具、衣物發呆,偶爾還會因為想念孩子掉眼淚。還沒到放學時間,她就提前十多分鐘到,「就是希望能第一時間進去接孩子」。

  開學後,黃女士迅速加入了家長微信群。「有點兒抱團取暖的感覺。」黃女士說,在家長群,跟她一樣有分離焦慮的家長還不少,「大家會互相鼓勵,老師也會在群裡即時分享孩子在校視頻,心情會好很多」。

專家說法

適當的焦慮可以讓父母保持警覺

  還有幾天就要開學了,許多父母心情激動、忐忑不安,甚至出現焦慮情緒。對此,南山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劉道溶建議,家長首先要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找到緣由,父母的擔心和焦慮主要是因為孩子年齡小,一直非常依賴自己的父母,突然之間把他們放在一個陌生環境,難免不放心,這是一種合理的情緒。父母要進行自我探索,清楚自己的個性及面對應激事件和壓力時的情緒反應模式,接納自己當下的焦慮,不要一味地排斥焦慮情緒。接納了當下情緒,把它合理化,內心會趨於平靜。「父母也可以換位思考:其他孩子的父母不是和我一樣有這種情緒嗎?情緒沒有好和壞,適當的焦慮並非一件壞事,可以讓父母保持警覺,並做好應對策略。」

  劉道溶提醒,家長也不應太在意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在新的學校環境裡學習和生活,有令他們開心的事,當然也有讓他們感到困惑、不知所措的事。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父母不要反覆追查,可以先觀察一兩天再說。「在小孩子眼裡,事情簡單又美好,父母越是關注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如追問孩子是否同學欺負他了,老師是否對其他同學偏心了,反而使孩子對人際關係愈發敏感,處處提防他人,有可能導致被同學孤立的後果。」

  此外,家長可通過「開放式」提問,鼓勵孩子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描述學校班級生活,激發孩子愛上學的情感。而作為父母,也要營造積極和諧的家庭生活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母親穩定的情緒是養育優質孩子兩大因素之一。做父母的要有「第三隻眼」的意識,當遇到讓自己困擾的問題,控制不住要當眾發怒時,要想到那個「第三隻眼」——— 年幼的孩子在看著你呢。

家委會支招

幼兒園

開學第一周中午回趟家來緩解

  家長的「開學焦慮症」,可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危言聳聽,南都記者發現,深圳的不少幼兒園、學校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措施,而家委會在這中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深圳市第二幼兒園副園長王藝澄說,他們幼兒園也有家委會,但孩子上幼兒園,是第一次跟父母這樣分離。所以,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更多還是依靠幼兒園來做。王藝澄說,在學生錄取驗證時,孩子們已經到幼兒園實地看過一次,對園區有了點印象。在開學前,學校也對每個學生做了家訪,如果有什麼疑問,幼兒園也會邀請家長、孩子來到學校,打消心裡疑慮。

  當然,幼兒園開了家長微信群,在群內及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分享有助於家長緩解入學焦慮的文章;還會通過家長會,告訴家長園裡的教育教學方法,孩子入園後的生活,家長該如何配合等問題。

  入園小朋友從獨立的個體家庭走進了集體生活,王藝澄說,他們會從衛生保健、飲食等方面做得更周到。為了磨合,在開學後第一個星期,幼兒園會在孩子午休、用完午點後,允許爸爸媽媽將孩子接回家一會兒,等第二周時再進入正常教學,讓孩子逐步適應從早到晚在學校的情況。

小學

教室貼新生照片營造親切感

  小孩上幼兒園是一個轉折,從幼兒園到小學,從住宿到寄宿,也都是人生的轉折。在寶安區濱海小學家委會主任王彥看來,家長之所以焦慮,更多的是對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未知的焦慮。所以,家委會和學校德育處一起,幫孩子儘快適應校園,也同步去緩解家長心中的焦慮。

  「我們家委會實行義工機制,新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們快速適應,義工們會在教室牆壁上貼孩子們的照片、手工作品,讓孩子進了教室有種親切感。」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家委會在新生入學時,會到校幫忙將每個孩子的課本,分好放在每一張課桌上,等著孩子去學習。

  王彥說,濱海小學在新生入學時,有家長培訓方案。學校會通過培訓,讓家長知道該做好哪些幼兒園、小學的對接工作,家委會也會到現場協助。同時,家委會還主導辦了家長學堂,請來專業講師、學校資深老師、家委會中有經驗的家長等,來探討孩子成長的課題。

  彭清華[微博]的兩個女兒一個讀赤灣小學,一個讀蛇口學校,所以,她兩個學校的家委會都有參與。面對新一屆即將加入的家長們,他們也會勸導大家,」我們還是低估了孩子的適應能力。每個人都有成長的過程。「她還建議,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孩子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只要在安全範圍內,就讓他們去大膽經歷。

中學

家委會出面溝通學生間的矛盾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家委會主席任冬英說,孩子們初中之前大多不住校,到了高中,一部分學生要住在學校,過一種更加純粹的集體生活。孩子能不能適應校規、能不能自己去洗衣服、整理物品,管理好時間……這些問題確實會讓家長擔心。孩子晚上不回家住,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幹嗎,這種不確定感、對孩子的擔心、忍受不了分離等,都會帶給父母焦慮,甚至比孩子自身還嚴重。

  所以,家委會針對新生家長做心理上的寬慰,告訴他們孩子總要走出去,數年後還要走出國門讀書,和那時的大洋之隔相比,現在還是近的。所以,首先要自己調整心態。孩子們開始集體生活,確實會有需要磨合的地方,家委會也會及時溝通,幫助孩子解決。

  任冬英說,孩子在家都是獨自睡覺,可到了學校,各自的作息規律不一樣,有的孩子睡得晚,有的孩子打鼾……於是,家長們就會勸學生去看醫生儘量緩解,其他學生睡覺則試著戴耳塞。家長群裡有很多愛心家長,此前一名學生在香港一次戶外活動中受傷,孩子父母在外地,於是家委會就組織愛心家長,輪流送孩子去醫院換藥。

  統籌:南都記者 莊樹雄

  採寫:南都記者 夏文格 米燕 莊樹雄

相關焦點

  • 開學倒計時,如何緩解孩子「開學焦慮症」
    又是一年開學季,還沒好好享受,暑假生活就已經結束,迎來新學期。很多學生們嘟著小嘴撓著頭,開始悶悶不樂,焦躁不安,疑似出現「開學焦慮症」。 「開學焦慮症」是學生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父母溫暖的懷抱邁入一個小集體,從慵懶的暑假轉入忙碌的學習生活,對許多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 「開學季焦慮」這樣緩解
    來源:海南日報圖集 開學,不僅給孩子們帶來焦慮,父母的焦慮也一點都不輕。如何緩解開學焦慮症,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心理醫學科醫生林明栓。「每年開學前這類患兒都不在少數。」林明栓說,經歷了一個寬鬆假期,一下子要面臨緊張的學校生活,造成一些孩子對開學存在心理陰影,常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或煩躁,對平時有興趣的事失去興趣,胃口變差,對學習排斥。嚴重的甚至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嘔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完成作業、失眠等。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家長對開學同樣感到緊張。
  • 家長孩子同患「開學焦慮症」 你家中招了嗎?
    一般來說,「開學焦慮症」往往發生在學生身上,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會因為開學而焦慮,甚至比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nbsp&nbsp&nbsp&nbsp什麼是「開學焦慮症」?
  • 如何應對「開學焦慮症」
    開學,不僅給孩子帶來焦慮,父母的焦慮也一點都不輕。如何應對「開學焦慮症」?聽聽專家怎麼說。專家介紹,連日來,不少中小學生出現情緒問題,有的孩子情緒低落,胃口也不好,有時晚上睡覺還做噩夢,但檢查身體又沒發現什麼疾病。
  • 開學=焦慮?如何避免孩子開學焦慮,90%家長都做錯了
    我開學前趕作業的樣子:一支筆,一個人,一個晚上,一個奇蹟。「心慌、頭昏、失眠、食慾差……這些在備考衝刺階段的學生中時有發現的問題」,醫生說這可能是「開學焦慮症」。具體表現為一提到開學就說頭昏。據了解,在開學伊始存在厭學心理的孩子不在少數。專家介紹,每年開學之際,學生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學生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就容易導致焦慮、恐懼的情緒。
  • 開學了,家長和孩子都有分離焦慮症怎麼破?
    各單位注意,還剩一天就開學了!眾位家長看到這句話是否虎軀一震?不少家長還在發愁孩子即將正式開學,如何與ta進行長期的鬥智鬥勇。除此以外,羽熹還發現,無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低年級的大孩子,甚至是大學生,有不少患上了開學「分離焦慮症」,有些家長甚至也跟自家孩子一樣焦慮起來。比起神獸歸籠的喜悅,家長更擔心孩子入學後的狀況。
  • 開學了,家長和孩子都有分離焦慮症怎麼破?
    眾位家長看到這句話是否虎軀一震?不少家長還在發愁孩子即將正式開學,如何與ta進行長期的鬥智鬥勇。除此以外,羽熹還發現,無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低年級的大孩子,甚至是大學生,有不少患上了開學「分離焦慮症」,有些家長甚至也跟自家孩子一樣焦慮起來。
  • 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開學焦慮?學會這5招,輕鬆化解—睿智燈塔
    新學期即將到來,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開學焦慮?成為了家長最近最為關心的話題。隨著假期時間的縮短,不少家長都會發現自家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牴觸、焦慮的情緒。對於這個特殊的假期,很多孩子都漸漸適應了悠閒的假期生活。突然開學,就意味著他們將要走出舒適圈,繼續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生活。所以他們表現出一些焦慮、緊張的情緒也是情有可原的。
  • 開學季不少孩子患上分離焦慮症 有些大人也有此症狀 專家建議家長...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又開始發愁如何與不願去上學的娃「戰鬥」了。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不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低年級小學生,都有不少患上開學「分離焦慮症」。家長們為此很煩惱,有些家長甚至也跟孩子一樣焦慮起來。
  • 小班孩子開學第一天,圖說焦慮的家長一天心情變化,媽媽:全中了
    每年的9月1日,每一個成年人的朋友圈,應該都會通訊錄好友孩子的開學第一天所霸屏。原來虐單身狗的日子,不光有七夕節情人節,還有開學日啊!而且無疑傷害更深,你連朋友都還沒耍,別人家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上幼兒園上小學了。在9月1日朋友圈的大型秀娃活動中,一般會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喜迎開學!歡天喜地送神獸回籠。
  • 快開學了,孩子裝病哭鬧不去學校,應對「開學焦慮症」有方法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新生更容易產生開學焦慮症,比如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等等,最近幾年,出現此類問題的孩子們也越來越多,有大約70%的孩子都有對於開學不同程度的焦慮。 同時,對著80後的陸續成家生子,受到隔代教育的孩子們人數也逐漸增加。
  • 北京大學教授蘇彥捷:如何緩解家長和孩子的開學焦慮?
    開學了,在家長歡天喜地的時候,也迎來了第一波淚奔。 開學後孩子和家長的開學焦慮都來得比以往早,比以往猛。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副院長的蘇彥捷老師,幫助父母更好地讀懂你的孩子,緩解家長和孩子的開學焦慮
  • 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別小瞧
    每年剛開學那一段時間,幼兒園總是上演著各類哭法,很多家長看了啼笑皆非。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耳熟能詳,殊不知,其實很多家長在開學季和孩子一樣會患有分離焦慮症。
  • 幼兒園小班新生開學難忍分離焦慮 家長該怎麼做?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焦點新聞>正文幼兒園小班新生開學難忍分離焦慮 家長該怎麼做?醫生說,其實這是「開學焦慮症」在作怪。  近日,廈門市仙嶽醫院心理門診就迎來了不少因「開學焦慮症」前來問診的患兒。心理門診主任張曉陽說,症狀最為明顯的是小學一年級新生和幼兒園小班新生。  林先生的寶寶去年開始上幼兒園小班,上個學期在園裡表現不錯。
  • 讓孩子輕鬆開學,教媽媽們怎麼搞定寶寶的開學分離焦慮症
    ,要是不加幹預,會發展成為分離焦慮症,進而變成媽媽不在身邊,寶寶就會出現抗議,進而絕望的情緒。根據《美國醫學詞典》中分離焦慮的定義:孩子因與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分離而產生的憂慮或恐懼。當家長和孩子說再見時,孩子會焦慮、哭泣、發脾氣或緊張是他們對分離的正常反應。
  • 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導讀: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開學季到了,如何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父母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寶寶離開家人或者熟悉的人,從而導致的一些負面情緒,例如恐慌、緊張、不安、煩躁等等,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症。每個寶寶的焦慮反應都是不同的,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焦慮程度以及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二、寶寶為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症」?
  • 開學季到了,如何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父母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寶寶離開家人或者熟悉的人,從而導致的一些負面情緒,例如恐慌、緊張、不安、煩躁等等,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症。每個寶寶的焦慮反應都是不同的,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焦慮程度以及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二、寶寶為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症」?
  • 開學第一課 | 孩子有「開學焦慮症」怎麼辦?專家建議這樣做
    但是在暑假結束後,孩子們就要回歸學校生活,由眾星捧月到一名普通學生的待遇之差,往往讓很多孩子難以適應,產生了「開學焦慮症」。假期的悠閒與開學後的緊張學習中,需要一個過渡工具,這段時期,堅持練字恰好就能為平復學生焦慮煩躁情緒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 開學第一天場面失控,萌新們的分離焦慮如何緩解?
    事實上,開學第一天這種現象再常見不過了,小班家長可能還在陪著孩子一起哭,中班及以上家長已經都在咧嘴大笑了哈哈哈。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出現在學齡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