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剛開學那一段時間,幼兒園總是上演著各類哭法,很多家長看了啼笑皆非。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耳熟能詳,殊不知,其實很多家長在開學季和孩子一樣會患有分離焦慮症。
一.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
而有數據表明,成人分離焦慮症其實比兒童分離焦慮症更普遍,而更多的女性比男性遭受著成人分離焦慮症的困擾,未婚、失業、接受教育時間短的人得焦慮症的風險更大。
朋友孩子兩歲半,這學期開始了上過渡班。開學前一晚,她奶奶因為擔心孩子而整晚睡不著覺。第二天,孩子爸爸送孩子到幼兒園後,他偷偷在教室外觀察了一個小時,接著又到監控室跟老師聊了一個小時。回家後,因為擔心,孩子爸爸又跑到了幼兒園。在這期間,他還和孩子媽媽聊天,明顯聲音狀態不如之前。孩子媽媽嘲笑爸爸患了分離焦慮症。
與此同時,小編朋友圈曬娃上幼兒園,自己擔心不舍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時候不得不說,孩子需要我們,我們在情感上也更需要孩子。
二. 父母為什麼也會出現分離焦慮症?
1、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過於依賴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從孩子呱呱墜地後就把重心從社會關係轉移到了親子關係。媽媽們每天的寄託就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有些甚至已經失去了自我。一旦孩子離開自己,就覺得自己失去了情感寄託。
2、突然空閒,感到莫名恐慌與不適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很多媽媽的工作就是照顧好孩子。而當孩子離開自己上幼兒園後,媽媽們突然覺得不充實,又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面對陌生的社會環境會感到格外焦慮。
3、孩子的分離焦慮也會轉移給父母
孩子在學校不適應:哭喊、不吃飯、不跟小朋友玩、經常沉默等,都會增加家長對孩子的擔心,從而產生分離焦慮。
三. 父母怎麼處理分離焦慮?
1、不透露給孩子
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總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的。如果她表現出來了害怕、恐懼,這都是正常的。家長們千萬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擔心,而是要充分信任孩子,正面去引導孩子,鼓勵孩子。
2、正確認識親子關係
父母與子女的修行其實就是一次次目送與放手。孩子總歸要長大,會有獨立的人格與自己成長的道路,他們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因此,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學會獨立面對精彩紛呈的世界,並做好傾聽者與引導者。
3、儘量充實自己
我們一生不僅僅要扮演父母的角色,還要扮演好子女、丈夫(妻子)及社會角色。在家庭關係中,你可能是一個溫暖的媽媽、體貼的妻子,在職場中,你更有可能成為一名雷厲風行的職場達人。因此,精彩的世界有那麼多期待等待著你,你有什麼理由去空虛彷徨呢?
註: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