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蕊心理:全職媽媽要像愛孩子一樣愛自己

2020-12-15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在信息傳遞如此快速的時代下,抑鬱、焦慮等詞彙被逐漸發酵。近幾年的抑鬱症患者、焦慮症患者的數量逐漸增長,往往受到關注的通常都是正值青春時光的孩子,卻忽視了媽媽這個群體。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蒲蕊心理的王恆晉與我們分享大部分媽媽們的生活常態。


  王恆晉講到,近期有一位全職媽媽來到蒲蕊進行諮詢,家中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正值青春期,小女兒剛上小學。兩個孩子最近相繼厭學,在家中閉門不出。她因此患上了重度抑鬱症,丈夫非常的不解:「怎麼這些年你不就在家裡帶帶孩子,孩子帶也沒帶好,成了這樣!你自己怎麼反倒還抑鬱了呢?」在諮詢當中,她非常的急切,想知道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對自身狀況避而不談,並反覆強調一點:只要孩子好我就會好。


  來到蒲蕊後,她從始至終沒有詢問自己抑鬱症的情況,她是處於完全沒有自我的狀態,或者說她刻意的把自我忽略,她的生活重心永遠都在家庭和孩子中。她對家庭對丈夫對孩子有著深深的愧疚,常常覺得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好,從而導致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我是不是不是個好媽媽?怎麼樣才能做一個完美的媽媽?等這些問題不停地在她的腦海裡出現。

「 不完美媽媽」也是好媽媽


  這並非僅此一例,在蒲蕊的來訪當中還有很多的媽媽,都會和那位全職媽媽一樣,會苛責自己,總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比如,擔心給不了孩子最好的照顧,擔心自己的不小心影響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各種的擔心和焦慮,她們對自己出現的一丁點失誤都會懊悔不已。她們在要求自己做一個完美媽媽。


  之所以如此,原因常是這些媽媽們,在自己還是童年時會有一種缺失感,想像有一個完美的媽媽來照顧自己。當自己做媽媽後,又會自動的用這個完美媽媽的形象來要求自己。在給孩子帶來無微不至的照顧的同時,更多的是填補自己內心的匱乏感和缺失感。這樣,反而卻造成了自己的緊張和無助。


  海靈格曾說過,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過這種方式,雙方的付出和接受達到一種平衡,且彼此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存有的價值。

  等價的付出和接受是理想狀態下的平衡,可惜失衡才是生活的常態。


  王恆晉談到,為人父母,我們有了鎧甲的同時也生生長出了軟肋,我們會經常自責因為自己的失誤傷害到孩子,我們會內疚自己未能對孩子傾囊相授,我們會愧疚自己沒有更多的關注、尊重孩子。可是,內疚和自責終究不能成為我們前行的力量,反而成了拖累我們更好關心孩子的枷鎖。


  父母本身就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細緻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得體地謝幕。在參與孩子成長時,只要我們已經承擔起了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餘下的人生不如用更加坦然的支持他們一路前行。


  嬰兒期孩子和母親之間的交流是潛意識層面的,孩子能夠從自身的層面讀懂媽媽的焦慮,並直接用身體表達出來。孩子反饋出來的,都是處於媽媽這種狀態下的焦慮不安。哭鬧、不睡覺、不安寧、躁動。媽媽如果能夠從容、放鬆、穩住自我情緒釋放,給孩子營造出安寧的氛圍,孩子自然就清爽、安靜、怡然自得。

做真實的自己,見證彼此最美好的樣子


  完美,就像一種限定,既限定了媽媽的角色,也限定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真實的父母。如果對孩子確實感覺很煩躁,可以誠實地講出來,告知孩子自己現在有情緒,不想答應他的要求,同時告訴他這是自己的情緒問題,不是他的錯。


  當媽媽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真實地告訴孩子當時的感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媽媽的情緒,而不是一直去指責孩子。這樣孩子潛意識的感受和意識就不會被分裂,也不會被傷害。


  王恆晉講到,當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的時候,孩子以後也就不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困擾。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真實的父母。儘管還存在著問題,但是依舊要和孩子建立一個真正的關係,做一個帶著自己的心,帶著自己的感覺和孩子在一起的媽媽。


  養育孩子,如果只看對錯的層面,父母就永遠也無法了解自己的孩子。面對自己,如果只到好壞的層面,自己就永遠也無法找到真實的自我。父母無需完美,但需要不斷看到真相,對自己誠實,對孩子真實。比完美更好的,是真實,是父母真實的面對自我,也是讓孩子發現父母真實的樣子。

  不必非得當一個好媽媽,60分已經足夠了,這就是足夠好的媽媽。也許真正讓產生焦慮和辛苦的,不是孩子,而是你想要做「完美媽媽」的那份期待。


  一個內心不快樂不強大的媽媽,平時也總是任勞任怨,這很難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成為母親的終極意義,絕不是受苦。


(來源:遊金地全媒體採編中心 校稿:陳坤瑛 )

相關焦點

  • 蒲蕊心理:全職媽媽要像愛孩子一樣愛自己
    近幾年的抑鬱症患者、焦慮症患者的數量逐漸增長,往往受到關注的通常都是正值青春時光的孩子,卻忽視了媽媽這個群體。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蒲蕊心理的王恆晉與我們分享大部分媽媽們的生活常態。王恆晉講到,近期有一位全職媽媽來到蒲蕊進行諮詢,家中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正值青春期,小女兒剛上小學。兩個孩子最近相繼厭學,在家中閉門不出。
  • 蒲蕊心理:全職媽媽要像愛孩子一樣愛自己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近幾年的抑鬱症患者、焦慮症患者的數量逐漸增長,往往受到關注的通常都是正值青春時光的孩子,卻忽視了媽媽這個群體。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蒲蕊心理的王恆晉與我們分享大部分媽媽們的生活常態。   王恆晉講到,近期有一位全職媽媽來到蒲蕊進行諮詢,家中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正值青春期,小女兒剛上小學。兩個孩子最近相繼厭學,在家中閉門不出。
  • 蒲蕊心理:厭學的背後—父母的語言 藏著孩子的未來
    在蒲蕊,經常聽到的是來自家長們的抱怨:「孩子不願意上學,對學習很反感」。孩子一旦產生這種念頭,輕則上課走神、不做作業,在思想上牴觸學習,嚴重的甚至會開始厭學、逃課。被教育控制的父母們逐漸失去了對孩子原始的愛。王恆晉講到,對許多家長來說,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了,好話說盡了孩子也無動於衷。父母們如此焦慮,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 全職媽媽,你不是「保姆」:除了愛孩子,你更要愛自己
    2像小玥這樣的全職媽媽其實有很多,在成為母親之前,她們不僅有自己的工作,還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但成為母親之後,將孩子照顧好就成了生活中的唯一目標。3很多媽媽都會為了孩子,選擇辭掉工作回歸家庭。但是,回歸多久?要做多久全職媽媽才合適呢?
  • 全職媽媽請記得愛自己
    準備好當全職媽媽? 婚後約有1/3的女性會選擇育嬰假自己帶小孩,深怕錯過孩子黃金成長時期而煩惱,不知該選擇繼續工作為家庭多份收入,還是當全職媽媽不錯過孩子的成長,真是左右為難!愈來愈多專職媽媽,沒有人一開始就上手,也是需要很多時間磨合,透過挫折發現自己與孩子的相處之道,重質的陪伴才是父母該做的。
  • 全職媽媽要「愛自己時間」(圖)
    全職媽媽「愛自己時間」(圖片來源:資料圖)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做個全職媽媽是件很輕鬆的事情,但當你每天面對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日子有些單調,而且你面對的那個小可愛有時也並不是很好對付。你可能覺得很煩躁。你要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因為做個全職"好媽媽"不僅要有決心,還要學會聰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樣你才能做個完美的好媽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 媽媽愛爸爸,就是最好的愛的教育,全職媽媽時間分配,別忘了老公
    聽完這番話,席間的媽媽們都陷入了沉思,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時間表,確實沒有老公的位置。沒有"放棄自己"的全職媽媽,忙著教育孩子,忙著提升自己,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忘記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
  • 心理專家:喜歡裝扮和不愛裝扮的媽媽,教育的孩子也有很大差距
    媽媽在孩子心裡一直「靠山」的存在,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只要找媽媽就會解決,不過,除此之外,對於媽媽打扮也在悄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心理。有些女性,因為工作繁忙再加上自己也結婚生子,於是對於裝扮便變的不用心了,認為反正自己都已經結婚,也有了孩子,不用費時費力的再去裝扮自己了,但其實,媽媽的這種想法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 如何才能像"顧佳"一樣,成為底氣十足的全職媽媽?
    近日熱播劇《三十而立》中的全職媽媽「顧佳」一角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和以往《我的前半生》離婚後再成長的媽媽「羅子君」不太一樣,這部劇打破了傳統「黃臉婆」式的全職媽媽形象,「顧佳」無論從智商、情商還是能力來看,都非常出色,改變了大眾對全職媽媽的固有印象。
  • 王恆晉老師談心理:網癮的孩子都是在呼喚愛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邀請到幫助眾多青少年與家庭回歸校園與生活、青少年心理專家、蒲蕊心理創始人王恆晉老師,恆晉老師今天為大家深度剖析青少年「網癮」背後的問題。,每天會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但當孩子說要拿手機聽英語時,母親又會打破自己設置的時間界限把手機給孩子,最後發現孩子還是躲在房間裡偷偷玩遊戲。
  • 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當了媽媽以後,我們的話題幾乎都是圍繞著孩子,家庭。特別到深夜睡不著的時候,往往是在社群中聊天時,媽媽們集體感嘆人生的時刻:「哎,要累死了,帶孩子比上班累了一百倍,可是為了孩子好,不得不放棄工作。」「可不是,每天早起摸黑,就是為了給孩子準備一頓好吃的。」「今天出門,突然看到自己的身材和樣子,跟個大媽一樣了,嗚嗚嗚,都是為了我的娃!」
  • 全職媽媽: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你想想,如果你能管理好自己,讓自己保持自信,把家變成溫暖的港灣,把孩子培養得十分優秀,男人會不尊重你嗎?人都有兩面的,愛在尋求溫暖,但實際每個人,對溫暖的需求更多,追求熱情是一時的,追求溫暖是永恆的。男人雖然天生愛新鮮,但一定會愛且珍惜能暖自己心的女人,如果家真的溫暖,那是任何婚外的女人都無法來破壞。
  • 全職媽媽,你如何照顧好自己?
    但儘管如此,為了可愛的孩子,她仍然選擇忍氣吞聲,默不作聲日復一日地做著免費的、義務的,而且越來越沒有地位的「全職媽媽」。在臨床上,我們發現「全職媽媽」這個群體中罹患抑鬱障礙的人數越來越多。她們終日被煩瑣的生活拖累著,身體疲憊的同時,內心充斥著絕望和無力。如果沒有孩子作為支撐,這種心理上的疲勞感,完全可以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不餵孩子自己先吃飯!」被罵自私,媽媽愛自己勝過愛孩子錯了嗎
    孩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孩子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都要重要,這可能是大多數媽媽的想法,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就可以清楚地見到,大多數媽媽有了孩子之後,再也不注重自己的打扮,也失去了以往的精緻,因為孩子的到來幾乎佔據了她生活的全部,好像大多數媽媽並沒有更多的閒暇時間去考慮怎麼包裝自己,逐漸的這樣的情況成為了正常現象。
  • 媽媽們學會「愛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愛孩子,很多人都走入了誤區
    在這種整天忙碌的狀態下,全職媽媽們逐漸的跟社會脫了勾,覺得自己被邊緣化了。媽媽要學會愛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朋友小李生完了孩子,就一直在家照顧孩子,每天忙忙碌碌,感覺時間過的很快。無論是否參加工作,媽媽們都要學會愛自己1)有足夠的個人空間女性在生育之前,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有的事業心很強的媽媽,在職場也是獨當一面的風雲人物。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卻不得不離開職場,回歸家庭。
  • 全職媽媽逆襲,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讓自己變得更幸福快樂
    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心血很可能沒有任何短期回報。不像在職場上,做得好,就有老闆的表揚、客戶的反饋或者獎金。當我們愛夠自己了,愛才能滿溢出來,惠及他人。作為全職媽媽,除了照顧好家庭,我們還可以為社會、為他人出一份力。有寫作能力,可以給人講課,教授寫作知識;育兒經驗豐富,也可網上分享育兒知識;假期也可以帶著孩子去社區或者福利院當志願者。搭建自己的人脈,不要減少對外交流。誰規定全職媽媽就一定只能待在家裡?
  • 苗鳳榮|像孩子一樣去愛她
    就這樣千絲萬縷的白髮在媽媽頭上安了家,臉上的皺紋也像極了一道道溝壑。他們見證了媽媽的歲月有多麼的不容易。媽媽在家排行老大,由於家庭的原因,迫使她過早的懂事,因為要照顧比她小的弟弟妹妹們。或許是因為媽媽年長,姥姥姥爺就理所應當的把更多上學的機會留給小的,媽媽就這樣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她們,不為別的,就因為她是大姐。
  • 你媽媽好醜,都沒有像我媽媽一樣的仙女裙子
    校門口兩個女孩的悄悄咪咪地對話,一個和媽媽一樣穿著小裙子,另一個和媽媽一樣穿著睡衣一般的素衣。當你成為了媽媽的那一刻起,似乎已經忘了你是你了,當初那個出門約會都要三小時化妝時間的小仙女,媽媽開始不愛打扮自己了,穿的舒服就行
  • 全職帶娃2年,已經累覺不愛了,怎麼辦?
    全職媽媽真的是全世界最累、最出力不討好的工作,沒有之一。我現在每天都很累,又覺得自己累得毫無價值,沒有意義,也沒人關心我、在乎我。我感覺自己已經掉進一個黑洞裡了,每天心情都很糟糕,連對孩子都愛不起來了,該怎麼辦?
  • 孩子成長不想錯過,「全職媽媽or職場媽媽」,你怎麼選?
    ●讓孩子變得有安全感孩子在四歲之前,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了孩子以後,開銷也很大,父母兩人總要有一人賺錢養家,一般情況下,媽媽會選擇在家全職帶寶寶,讓爸爸賺錢養家。所以,媽媽可以在白天照顧孩子,爸爸下班的時候,可以多讓爸爸陪伴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和愛,因此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