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開啟就是讀不了,有什麼好辦法嗎?

2020-12-24 心之秘

昨晚,小明很誠懇地告訴我:「您讓我一天抽20分鐘讀一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我做不到,我讀了2遍,堅持不了,心靜不下來。」

其實像小明這樣,剛剛開啟讀佛經的學人,佛經讀不了的情況也不少見,雖然文字也都認識,這些文字組成世間法的文章、小說看起來是一目十行,為何當文字組織出現在佛經中,就出現閱讀障礙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記得自己早期,剛剛開啟一部新的大乘了義經典讀誦時,頭幾遍時,也是會覺得讀得很青澀的感覺,但我每次都是不管澀不澀、流利不流利的感覺,我就是咬著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地,就是讀文字。

記得有一回,心情很難受,拿著一部大乘經典,不知怎麼地,一邊咬字,那種讀得很艱難的感覺,我竟然是邊讀邊哭了,我一邊哭一邊繼續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唸,就這樣的狀態,大約讀了30多分鐘才將這部經典的文字啃完。那一刻,我有種跨越一個高度的感覺,整個身心都鬆弛下來,人非常的愉悅。

所以,關於心靜了再去讀佛經,還是佛經讀了讓人心靜的問題,真的需要諸位去體驗一番。如果實在翻開佛經,頭腦就發脹、感覺昏沉、不舒服、經讀不下去的情況出現,這是此人有過去生業緣障礙。

這種情況下,您可將佛經放好,長跪,雙手合十,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請佛加持弟子(唸自己的名字)心定讀《 XXX 經》,佛經順順地讀進去,得定力智慧,心地光明,讀經順利。同時,再接著講:我(唸自己的名字)的冤親債主,過去生我沒智慧,對不起您,請您原諒我,現在我誠心讀佛經回向給您,得蒙諸佛菩薩加被,解冤釋結,大家一起修學正法,離苦得樂,往生善處,早證菩提。

最後再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然後拿起佛經舉眉頂禮,繼續讀誦經典。

這個方法,我分享給許多學人,他們如此嘗試之後,讀經的狀態都有所改善。如果這樣還不能讓您順利的讀佛經,那您可以先從佛號開始。例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東方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佛的聖號有很多,您可以擇自己喜歡、與自己相應的聖號每天堅持執持稱念。

小明,也就是用這個方法,他告訴我:每天早晚唸十遍:「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其他有空的時間,不影響幹活的時候,他都可以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如果佛經實在讀不了的,就先稱唸佛的聖號。在《佔察善惡業報經》中,就有講例如有人想學禪定,也是要先根據自己這一世的情況觀察,經文是這樣講的: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噁心猛利故,於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淨,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當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淨,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複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種種眾厄、貧窮困苦、憂惱逼迫者,亦應恭敬禮拜供養,悔所作惡,恆常發願,於一切時、一切處勤心稱誦我之名號,令其至誠,亦當速脫種種衰惱,舍此命已,生於善處。」

每個人來修學佛法,進入的方式不同,有些人喜歡唸佛號,有些人喜歡打坐練習靜中的定力,有些則喜歡讀佛經,還有一些喜歡白話翻譯的佛書。總是有人說八萬四千法門,哪裡進入都可以,話雖這麼說,可是這個門您得摸對了,才能進入。

佛經讀不了,有可能是您這一世才遇到這部經典,所以不熟悉,您多薰習,多讀,每天練習,堅持一段時間,這部經典的種子就有了,那讀起來就很流暢了。還有一些學佛人,就會說是冤親債主幹擾,有業障,可是冤親債主住在哪裡呢?

我們從過去無量生來到今生,藏在我們倉庫心裏面的種子,這種子中就有冤親債主的種子,當我們把佛經讀進去了,第七個心安定了,第六個心有智慧了,這樣子就沒有繼續染汙了,慢慢經過一段時間後,自然而然,我們堅持這樣去做就叫誠心,將佛經讀進去,就是在行懺悔,發願誠心行懺悔,依照佛經在戒自己的心,戒自己的行,在倉庫裡面過去無量生冤親債主的種子得佛光普照,就能解冤釋結,就離開了,因為他同樣也能向第八個心來學習,我們也是要向第八個心來學習,自然這些法的種子就能起作用。

所以讀佛經之後回向法界(第八個心的名字,真心的一個名字就叫法界),我們的第六個心、第七個心現在學了這些佛法,就是要向我們的第八個心(真心、倉庫心、種子識、阿彌耶識、無垢識、祂有許多名字、名相)來學習無我,不再造身口意業,佛經讀進去了,這些種子多了,善的種子多了,過去染汙的種子就弱了。

凡事都有個過程,就像不學ABC,英文報紙您就是看不懂,按上述方法試試。日常還可以走路念佛,右腳邁出去是阿彌,左腳跨出去是陀佛,左右交替行走時完成阿彌陀佛的稱念!日日滴水水穿石。

相關焦點

  • 佛經不讀,您知道自己都在學什麼嗎?
    讀佛經就是直接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很多人不肯在佛經上下功夫,急著要弄懂那意思,然後就喜歡談論,愛聽「專業人士」開示講法,覺得這樣的人所述就是正確的。這讓我想起,世間法中,各個行業中的「專家說」,專家說的都是對的嗎?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專家說的也不是都全對。佛法所說的義理,在世俗諦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業果決定。
  • 讀佛經,佛經當中的教法是什麼?
    教法就是名相,名相很重要,名相不懂如何學?譬如我請您拿「水」,您連「水」字、「水」語言都不知道,您能拿的到「水」嗎? 如果您見過知「水」的語言文字,沒見過「水相」,您還可以問別人什麼是「水」,見過「水」的人就會告訴您:這是「水」,這樣您就知道這是"水"。聲名句文,聲音、名字(就是文字),名是從哪裡來的?句子,成長句,然後再成文,這樣來的。
  • 讀真正的佛經,學生活中的佛
    小孩不要當小孩看,大人不要當大人看。小孩當小孩看,有時你會小瞧它;大人當大人看,有時你會很生氣。12歲的小孩適合讀經嗎?我想,沒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只有喜歡不喜歡的問題。如果你的小孩喜歡自己或跟大人一起讀,很好;如果他(她)不喜歡,也很好。
  • 一心念佛而不讀佛經雖然瀟灑,但你卻未必有這樣的福報
    皆仁法師今天有人留言:「師父,都說提倡一心念佛而不必讀佛經。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呢?」這個問題倒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問的人也挺多的,所以今天就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有人看到這裡也許還會不死心地問:「那我單提一句佛號,就單單念佛號,不讀佛經可以嗎?」這個方法嘛,在唐宋時期,也許是可以的,但是在現當代嘛,也許就不大行得通。畢竟學佛的氛圍不同,古人和今人的福報也不同。
  • 不思議迷宮佛經提交後不給碎片解決辦法 不會重複給兩次
    導 讀 不思議迷宮佛經提交後不給碎片解決辦法 不會重複給兩次由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遊戲六重天活動中,我們提交佛經後會得到岡布奧碎片
  • 如果能好好讀佛經,各個方面都會受益
    我們一起讀佛經的小夥伴們,每天堅持打卡跟著,感覺就是與常人不同。很多時候,腳踏實地永遠比喊口號來的強。上周,閨蜜帶了一位帥氣小夥伴小君來讀佛經,發現來讀佛經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一看到年輕人願意來讀佛經,我都特別高興,小君對學校的文化課不感興趣,現如今去工作時,就少了文憑那張紙,然後幹起工作,總是被人瞧不起,小君心裡也比較鬱悶。
  • 為什麼讀佛經要回向
    小兵是小芳的男朋友,小芳也希望小兵能來學佛,小兵因為小芳的緣故,偶爾也讀讀佛經,做些財物上的布施。小芳和小兵說:「你讀佛經,財布施都是有功德的,你可以把功德進行回向。」向是趣向,目的地是哪裡,從世俗到不世俗,就像我們讀佛經、印經、理解的法義,以及收集的「道糧」的這些聖財、功德財,要趣向什麼地方。」這是在佛法修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普賢十大願王中,普階回向在最後一願,可見祂的重要性。這是簡單從文字上講,但小兵似乎還是不怎麼理解,小芳只好表達再通俗一些。
  • 如何讀誦佛經?讀經有哪些注意事項?
    如何讀誦佛經?讀經有哪些注意事項?本平臺每天分享公認祖師大德開示,權威實用,歡迎關注,歡迎分享,自利利他!,開頭都有這首「開經偈」,提醒我們珍惜佛法,敬重佛經。雖然佛已經不在世了,但是當我們打開經本,就好像佛在對著自己說法。要有這樣一個尊敬心,那麼所得到的利益和效果,非常之大,因為佛法利益從恭敬中來,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不要認為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沒有原本,拿什麼印呢?唐代義淨三藏法師,寫了首詩,形容取經的艱難和批評一些不尊重法的人。
  • 魯迅日記揭秘:那個曾經瘋狂讀佛經的魯迅
    第二年4月7日,友人許季上贈《勸發菩提心文》、《等不等觀雜錄》各一冊,9月16日魯迅就寄給了在紹興的周作人。同年,魯迅還買過《大唐西域記》(11月26日)和《釋迦譜》四冊(12月14日)。不過,魯迅讀這些書只是讀佛經前的「預習」,真正投入地大量閱讀佛教經典,是從1914年4月開始的。
  • 讀金剛經好還是讀阿含經好。
    讀金剛經好呢?還是讀阿含經好呢?這個問題好象有點多餘。從的現狀來看,金剛經流轉的廣度,和被民眾所喜愛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阿含經。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阿含經頂著一個小乘佛經的帽子。小乘嘛,會讓人覺得成就不如大乘。
  • 佛經的由來及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呢?
    你知道佛經的由來起源嗎?你知道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佛經的由來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 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
  • 推薦您來讀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太贊了
    平常經常遇到一些佛弟子,佛經不讀,把佛法內容簡化。像上次去參加法會,值此因緣,我就帶了一些佛經去與人結緣,結果就遇到一波人,看到我們勸請大眾讀佛經,她在一旁說:「所有的佛經歸納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什麼佛經都不用讀。」
  • 2020年,愛讀佛經的10大理由!
    如果你能讀一部佛經,也必會讓自己,得清淨歡喜,得無量福報。2020年,愛讀佛經的10大理由!1、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讀了佛經以後才知道,一個人的福德,原來不是佛給的,而是自己修的。信就是修!
  • 初入佛門,要讀的五部佛經,看看你都讀過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佛經,指的是經律論三藏中的經藏。釋迦牟尼佛一生述而不著,他涅槃之後,弟子們將他的言說和行為,整理並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佛經。將一切佛經按照內容分類,共有長行、重頌、孤起等十二分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十二部經」。
  • 開示丨懷孕媽媽讀哪些佛經 更能讓寶寶得到利益?
    唯有誠心念誦 才能真正感得福報(資料圖)文:妙予有人曾問說,懷孕期間適合誦讀什麼經書!除了讀《地藏經》,準媽媽們也有其他經典可以選擇。「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三、《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
  • 佛經真的很難讀懂嗎? | 引經據典
    除非你僅是一個下層文化中的成員,否則你當不致說一個「不」字。許多人以為耶教的書容易讀,其實,如果跑進他們的神學──經院哲學中去看一下,你也會覺得不知所以的,中古時代的耶教教士們,為了所謂「謀天啟與人智的調和」,而將神話套上哲學的外衣;為將一切的問題,全部納之於天主的權威之下,所以要稱哲學是神學的奴婢,以致弄得迂曲不經,支離瑣碎,煩雜之極,並且也因此有了煩瑣哲學的賜號。
  • 佛經和佛咒又有哪些區別?
    許多學佛的朋友對於咒語這個詞並不陌生,在法事或者法會開始結束的時候,都會有許多咒語,那麼咒語對於佛教有何意義呢?佛咒和佛經又有哪些區別?「咒」這個字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應會是不好的,詛咒的意思,咒語。這樣一來 「咒」就有了三個含義。再進入到「佛咒」這個詞來說。如果對於大多數對佛學佛教不感興趣的人來說看到這個詞可以說是一臉懵的,想要知道它的意思可能全靠其字面意思,佛教咒語,那佛教咒語是好的還是壞的就不知道,不清楚了。
  • 心經是不是佛經?
    它是一部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佛教經典,歷來被無數善男信女背誦並抄寫。是因為《心經》蘊含了什麼格外深刻的道理嗎?是因為持誦《心經》能獲得什麼超常的好處嗎?都不是,僅僅因為它篇幅短小,只有二百多字,文字又朗朗上口,背誦和抄寫都很容易。人心向簡,這是永恆的規律。
  • 你不肯去讀佛經回向,我該怎麼說,你才能聽得懂
    ……看著情景,發了一些適合他們的連結內容,然後勸請眾人要以佛經為依據修學,依法不依人。誰知他們不接受,因為師父沒有提倡讀佛經。群裡師兄還很慈悲,讓我要去請教他的師父。我聽著他的師父講法,發現多處有問題,請教探討之,師父說我在鑽理論!好吧,感謝感謝,我止語了。
  • 佛經是什麼?不要在錯誤理解,佛經只是讓你了解本性的梯子「下」
    二·分別心的對立產生好壞之分說到對立就是有相反面,就好像好的對立面是壞,壞的對立面是好。換句話說就是你用心,妄自分別事物的好壞和對錯。可能有的人會說不分別好壞對錯,那不是錯誤的思想嗎?不分別好壞你就會做壞事和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