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誦佛經?讀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13 平常新語

如何讀誦佛經?讀經有哪些注意事項?

本平臺每天分享公認祖師大德開示,權威實用,歡迎關注,歡迎分享,自利利他!

無 上 甚 深 微 妙 法

百 千 萬 劫 難 遭 遇

我 今 見 聞 得 受 持

願 解 如 來 真 實 義

每一本佛經,開頭都有這首「開經偈」,提醒我們珍惜佛法,敬重佛經。雖然佛已經不在世了,但是當我們打開經本,就好像佛在對著自己說法。要有這樣一個尊敬心,那麼所得到的利益和效果,非常之大,因為佛法利益從恭敬中來,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不要認為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沒有原本,拿什麼印呢?唐代義淨三藏法師,寫了首詩,形容取經的艱難和批評一些不尊重法的人。他說: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惟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世出世間諸法,無不以誠為本,諸修行人,更當致誠。誠則業障消除,善根增長。師凡誦經時,必須息慮忘緣,一心淨念,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陽春一到,堅冰自消。誠到極處,豁然貫通。

經典是佛菩薩的修行報告,讀誦經典,領納其中內涵,令自己的心更加智慧、去除煩惱,就是誦經的意義所在。自己對哪一部經有信心,就可以誦哪一部經。誦經前淨口、淨手、稍坐片刻靜心,最好還能打掃衛生,焚香禮佛,這些行為並不僅僅是一個形式,一個規矩,其目的就是策發我們的恭敬與鄭重,一分恭敬一分受益,若無恭敬則不得益。最好能關閉手機、安排好時間,儘量不受打擾。

誦經念佛本來都是修心的方法,如果我們用煩惱的心去做,當做一個任務去完成,那就失去了誦經念佛的本意。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在社會中長久薰習了「急功近利」的習慣,什麼都想快,都要速成法,也把這種習慣帶到修行中來了。修行,首先就是要讓我們反省:到底要的是什麼?要安心在經文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念。誦經不是為了把經念完,不是為了數量,而重在這個過程。

修行,常常說要「相應」,這兩個字至關重要。什麼叫相應呢?就是走心了,你的心真正契入進去,與它有共鳴。比如看電影,渾然忘我,跟影片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運,隨著情節的起伏或緊張或激動,或悲或喜,這就叫相應、一心。如果誦經、念佛能夠如此相應,就是在修正自己的心。反過來說,如果不能相應,自己的心何嘗得到「修正」,感應又從何而來呢?誦經時,內心在緣念三寶,與三寶相應,就能產生功德。可以對比一下不誦經時,內心是什麼狀態?在想著什麼?

發現念頭跑了,就趕快調整,回到經文上來,不要去追念頭,那會越跑越遠。誦經時要隨文入觀,有代入感,就好像自己在現場跟佛菩薩對話一樣。隨文入觀和專注讀誦,是誦經的兩種方法,前者隨順於修慧,後者隨順於修定,側重點不同,都很好。

誦經持咒,依照佛法的教導做善男子、善女人,這都是善業,若內心至誠與三寶相應,可以感得善果,這些都是遵循業果法則的。很多人一味強調祈求滿願,而忽視佛經中的其他教誨,都是以向外求的心來看待佛法,是貪慾熾盛的表現。社會大眾對佛教的印象,很多還停留在「拜拜求保佑」這個層面;一些誦經念佛之人,也是重在追求立竿見影的福報,其根本還是源於浮躁動蕩、急功近利的心態。佛教的本意是教人覺悟,核心是智慧與慈悲,修行的重點要放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之上。

作為一個年青佛弟子,讀誦大乘經典,打好教理基礎,十分需要。至於理解「心體」和「自性」,則是更為重要,否則讀經雖多,仍不得要領。所謂「心體」,也叫真如、實相、圓覺,等等,學佛就要證悟這個「本來面目」。只要能於日常行住坐臥之際,時刻回念返看自己心念,此時但見妄念生滅遷流,如幻不可得,正在此不可得時,卻是靈明空寂,非空非有,不生不滅,這一境界,正是自性的本地風光,但貴認得真,咬得實,常常與此真實相應,這便是見性。大乘經中處處指示,時時透露。如《心經》說:「是諸法(的真)空(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此不生不滅的,正是「心體」。《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息妄,生其心是顯真,所生之心,即是無念心體。《壇經》中六祖教惠明:「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也即指點無念心體。仁者於此等處,能細心參究,則知大乘經典,處處以實相為印,不離實相。如此看經,方有受用處。

文章根據夢參老和尚、學誠法師、徐恆志老居士相關開示綜合整理,原文更精彩!

相關焦點

  • 如何用正確的心讀誦《地藏經》(學誠法師)
    學誠法師:地藏經是大願地藏菩薩的行誼,佛陀慈心宣說,處處慈悲、處處光明,經中也提到至心讀誦的殊勝利益,可是很多人寧可聽信「有人說」,也不信佛說,何其顛倒?所謂招鬼招陰之說,更不如說是引發了自己內心的「鬼」,妄想、懷疑、恐懼、自私……那沒事也會想出事來;如果真的一心與地藏菩薩相應,心裡充滿對三寶的信心、感恩、皈依以及對眾生的慈悲,又何怕之有呢?
  • 推薦您來讀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太贊了
    平常經常遇到一些佛弟子,佛經不讀,把佛法內容簡化。像上次去參加法會,值此因緣,我就帶了一些佛經去與人結緣,結果就遇到一波人,看到我們勸請大眾讀佛經,她在一旁說:「所有的佛經歸納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什麼佛經都不用讀。」
  • 法華經:法華經完整讀誦版
    相信大家在讀誦法華經的時候,也都聽過法華經完整讀誦版,聽著是那麼讓我們回味無窮,經典至極,但是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到過法華經完整讀誦版,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現在網絡非常發達,在電腦上很輕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法華經完整讀誦版,還沒聽過的師兄可以去找找看。
  • 佛經開啟就是讀不了,有什麼好辦法嗎?
    所以,關於心靜了再去讀佛經,還是佛經讀了讓人心靜的問題,真的需要諸位去體驗一番。如果實在翻開佛經,頭腦就發脹、感覺昏沉、不舒服、經讀不下去的情況出現,這是此人有過去生業緣障礙。這種情況下,您可將佛經放好,長跪,雙手合十,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利益與堅持,我對讀誦經典的一些體會
    我們現在還能讀到這麼多經典,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福報。因為堅持每天讀經背經,在這方面有一定的親身體會,有意和大家分享。讀誦經典的過程是修定力的過程。欲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一定要有好的定力。定力越高,越容易作出成績。有的學生不能安心學習,坐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好的定力。怎麼辦?建議每天讀誦經典。
  • 讀誦抄寫法華經的功德利益
    這本佛經非常特殊,只要讀過一遍,就生生世世不會忘記。讀過哪一段,就生生世世不會忘記這一段。  所以這是具備金剛性的一本佛經,非常罕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法師品》  4。「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祗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 佛友分享經歷:抄寫讀誦妙法蓮華經後,皮膚迅速變白皙、光潔
    我去年結緣了一本精美臨摹版的《妙法蓮華經》,開始讀誦抄寫後,整個人身心感覺到不可思議的平靜、妄念明顯大幅度減少,這些都在我意料中,因為畢竟是經中之王,能滅一切極重罪業除一切煩惱,可最讓人驚奇的居然事發生了——我皮膚變白皙細膩了!
  • 為什麼讀佛經要回向
    小兵是小芳的男朋友,小芳也希望小兵能來學佛,小兵因為小芳的緣故,偶爾也讀讀佛經,做些財物上的布施。小芳和小兵說:「你讀佛經,財布施都是有功德的,你可以把功德進行回向。」我們在讀佛經的時候,是眼睛來看文字,嘴巴來念,念的聲音又進去我們的耳朵裡面,回到我們的身上的心,藏在我們的身上,所以平時讀佛經要讀出聲音來,一是知道哪一句與自己相應,二就是要讓我們的耳朵聽到,回到我們自己身上的心,藏在我們的身上,佛經就像法水,祂有功德,你只要單純的心去讀佛經的文字,不要想七想八。
  • 一心念佛而不讀佛經雖然瀟灑,但你卻未必有這樣的福報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佛經中所說的念佛,並不只是單提一句佛號那麼簡單。它還包括了思惟佛的種種功德、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無住之心念誦等等深奧的法門。口中誦念佛號的方法,又分為大聲誦念、金剛念和默念等等。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經裡頭沒有意思,不要求解義,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都是你的妄想,經沒有意思,一直就念下去,念一千遍、念二千遍、念三千遍,規定一天念多少遍,一生都不間斷。
  • 這樣去讀《地藏經》,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學佛必知)
    《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的故事。這是一部我們學習因果的重要經典,亦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讀誦者必受大利益。可是,關於《地藏經》很多學佛人會有諸多的疑惑和誤解,比如:什麼人可以誦《地藏經》?晚上可以誦《地藏經》嗎?誦《地藏經》會影響我的運勢嗎?
  • 佛教經典佛經都有哪些,主要的佛經有哪些?
    佛教,世界三大教之一,歷史淵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累積了許許多多的佛經,在以前佛經都是口頭相傳,由佛陀向弟子口頭傳承。佛陀圓寂後由弟子繼續傳承。後來慢慢開始篆刻成書,那麼在如今存有佛經大全中的佛經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觀賞一下吧。  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
  • 讀金剛經好還是讀阿含經好。
    讀金剛經好呢?還是讀阿含經好呢?這個問題好象有點多餘。從的現狀來看,金剛經流轉的廣度,和被民眾所喜愛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阿含經。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阿含經頂著一個小乘佛經的帽子。小乘嘛,會讓人覺得成就不如大乘。
  • 初入佛門,應讀的幾部經,看看你都讀過嗎?
    佛門中有句話,叫作「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謂經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佛經。經藏屬於佛法三藏「經律論」之一,也是三無漏學當中的定學。佛陀入滅後不久,大迦葉尊者率領五百阿羅漢在七葉窟集結,整理形成了最初的經藏。
  • 你不肯去讀佛經回向,我該怎麼說,你才能聽得懂
    隨著每天分享讀佛經方面的文章,接引、拉拔學人修學佛法。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又有夥伴要拉我,到一些讀經、持咒、念佛號的群裡,讓我分享。隨順對方的邀請,入了群,看著群內的狀況,與之前我退掉的那些群情況其實是差不多的。然而,這次我發現自己看到此景的心念不同了,我的內心起了悲心。
  • 常誦《地藏經》,所獲功德不可思議,但要注意這些關鍵字眼
    同時讀誦《地藏經》可以增加你生命中的兩種品質,一種是地藏菩薩屬於大地寶藏,有生發和成長的含義。二是地藏菩薩的包容功德,包容萬物,不分貴賤,貧富。當我們讀誦《地藏經》時也要注意這些關鍵字眼,否則會誤解佛經,得不到真正利益。地藏經有段經文: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 讀佛經,佛經當中的教法是什麼?
    妙妙發起「我們為什麼要來讀佛經」的活動以來,我倒是發現身邊讀佛經的人越來越多,心中甚是歡喜。只是這幾天,有點讓我長見識,同樣是讀佛經的,怎麼知見殊差甚多,看來還是《維摩詰所說經》中那個問題:「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 佛法:讀《地藏經》身上忽冷忽熱,是不是真的招了鬼?
    讀佛經招鬼這個說法絕對是不對的,因為讀經時有護法善神來護佑你,一切餓鬼惡神都不能前來滋擾,所以這個顧慮自不必有。但讀誦《地藏經》的時候的確有人身上會感到熱或者冷,還有人會覺得恐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要明白《地藏經》又被稱為孝經,是因為這部經可以給六親眷屬帶來功德利益。不僅是現世的,還有已經過世的。所以當你讀經時,你過世的六親眷屬都會過來聽你讀經。如果你過去的眷屬已經進入天界,做了天人了,那麼他們來了,你身上就會發熱。如果你的眷屬有在鬼道的,鬼道屬於三惡道,他所帶有的陰氣就能令你覺得冷。
  • 朝暮課誦:經要怎麼讀?誦經的簡單儀式
    養成固定的習慣,看不懂沒關係,積累多了,總有恍然大悟的一天。(圖片來源:資料圖)誦完《涅槃經》後,我寫了點東西,談了一下誦經的心得。原本以為這樣枯燥的文字,沒有人看的。(三遍)某某會,你誦《金剛經》的時候,就將某某換成「般若(音波惹)」,念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誦《華嚴經》的時候,就念「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依此類推。開經偈,是唐武則天為新譯《華嚴經》所寫的,簡單四句,涵義可不淺,作得很妙,所以今古流傳。其大意是說:佛法是極難遇到的,現在既然見到、聽到、接受、行持了,我發願要理解如來說法的真實含義。
  • 初入佛門,要讀的五部佛經,看看你都讀過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佛經,指的是經律論三藏中的經藏。釋迦牟尼佛一生述而不著,他涅槃之後,弟子們將他的言說和行為,整理並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佛經。將一切佛經按照內容分類,共有長行、重頌、孤起等十二分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十二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