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好英語,中國人使出渾身解數,龐大的市場需求保證了英語學習市場的經久不衰。那當外國人學習漢語時,會產生怎樣的局面呢?
3月14日,作為一家專注海外漢語教學的企業,成都學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PPtutor)在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上公布了最新的「中文提升計劃」,成為第一個向世界發聲的中文學習品牌。
位於成都天府新區天府創新中心的學語教育是一家線上漢語學習平臺,目前有800多人的中文教師隊伍。PPtutor通過「共享教師」和「直播互動教學」的模式向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專業的中文教育服務,目前PPtutor全球註冊學員已數萬人,用戶遍布包括美國、韓國、日本、泰國、法國、加拿大、澳洲等55個國家和地區,致力於通過有趣、專業的教學教研體系,貼心的客戶服務,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全球中文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和效率。
今天,虎哥也和PPtutor的聯合創始人吳鵬聊了聊,關於海外漢語學習的最新打法和企業出海的方法論。
風口
談起創業的契機,吳鵬認為與「機會」二字密切相關。
2011年,吳鵬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前往歐洲讀博,研究的方向一直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一些領域的結合,例如如何利用AI、大數據檢測病情發展,如何感知情感變化。四年之後吳鵬學成歸國,在獨角獸企業多點生活擔任數據科學家,負責人工智慧相關工作。
機緣巧合下,和另外兩位創業夥伴看到了海外中文教育市場的機遇,決定開始創業。「別看我們那時看好海外漢語教育這個行業,但從原有平臺出來(有著名投資公司的合伙人,有網際網路企業的高管),都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吳鵬回憶到:「但說白了,我們確實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所以一定要試試看。」
在那時,國內的在線教育市場已經發展基本成熟,包括VIPKID、DaDa(噠噠英語)、新東方在線等在內的教育機構起步快速。由於這些機構的發展,PPtutor的創始團隊也受到了啟發,他們看到不論是國內已經發展成熟的在線教育機構還是海外有待開拓的市場,它們背後有一個邏輯是相同的——教育資源和需求不匹配催生了在線教育行業。
根據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數據,截止2018年全球漢語學習人數已達1.8億人,並且保持著每年14.2%的高速增長趨勢,漢語教育市場同樣也面臨著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由於目前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師95%以上都在國內,而漢語作為外語學習需求的學生更是約99.8%都在海外,嚴重的資源和市場的不匹配就使機遇應運而生。
從開始創業初期,吳鵬每個月都會「雷打不動」去國外市場調研半個月,在他看來,只有充分接近用戶才能明白用戶的真正需求是什麼。也正是因此,吳鵬看到了吸引他創業的第二個原因。「因為我在海外的時間比較長,我發現現在世界上學習中文的氛圍越來越濃,這與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息息相關。」
2018年4月,PPtutor正式成立。3個月後就獲得兩家科技機構及基金的天使輪融資,同年12月,獲得中科院旗下企業的Pre-A輪融資。
陣痛
但是創業沒有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創業的第一年,PPtutor經歷過陣痛,也踩過一些坑。
在創業初期,團隊將業務的主要市場放在泰國地區,經過調研發現,泰國地區中文學習人口達200萬,從小學到大學期間實現了中文課程學習全覆蓋,被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
吳鵬和團隊在後來反思進入泰國市場初期的進展緩慢時,總結了三點原因。
首先在泰國業務剛剛開展時,團隊決定專注於ToB業務。但是團隊沒想到的是,在企業出海的過程中,ToB業務一直以來都是「難啃的骨頭」,由於對合作企業的監控力度有限,溝通成本較高,導致了業務初期的開展並不順利;
其次,在線教育在那時的海外市場還算是一個「舶來品」,廠商和用戶對於在線教育的理解程度和接納度較低,因此在第一年PPtutor團隊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市場和用戶的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每個市場的需求都不像想像中的完全一致,儘管課程體系都是學中文,但是需求完全不一樣,不能「一招鮮,吃遍天」。
儘管這段時間經營業績慘澹,但是團隊卻在產品方向受到了市場的肯定。2019年7月,在經歷了一年的陣痛之後,團隊開始調整市場的運營策略,從單純做ToB的對外漢語,轉向ToB、ToC兩條商業線相結合,對外漢語、華裔中文兩條業務線並行的模式。從那會開始,公司的營收情況開始逐漸好轉。
「實際上在這個階段讓我個人最開心的,因為我主要在公司負責產品,我個人最開心的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產品最終得到了用戶大量的認可,大量的家長給我們發的感謝信看著像假的一樣,讓人覺得很有成就感。」回憶起業務逐漸回暖的日子,吳鵬沒忍住笑出聲來。
共同體
和吳鵬聊天,在聊產品時能聽到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2月疫情開始蔓延到現在,PPtutor的業績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換。受疫情的影響,現在全球許多學校面臨著停學,但是學生對於漢語學習的需求依然存在,許多機構開始主動與PPtutor取得聯繫希望展開合作和技術支持。
「可能未來有的東西我們看不清,但是我相信和網際網路相關的東西是能看清的。網際網路在未來發揮的比例會越來越重。以中國為例,數據統計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我國在線教育滲透率從4.5%上漲到16.5%,基本上保持著每年100%的增長速度。經過這一波疫情的影響,估計很快線上教育的佔比會達到20%~30%。」一直以來研究大數據的他,始終相信網際網路的力量。
同樣的,海外目前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變革期,而疫情在此時就成為了催化劑,加速著這一進程。
有個時間點很巧妙,PPtutor在時代廣場公布「中文提升計劃」的當天,恰巧是美國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的日子。在他看來,停課不停學,線下情況越緊急,線上的需求就越緊急,並且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其它國家對中國的經貿往來需求越來越大,中文在全球的學習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針對國外愈演愈烈的疫情,PPtutor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和調整。
首先是上課時間方面,隨著越來越多學校停課,在線上上課的學生越來越多。而這樣的線上教學就要克服時差的影響,目前已經實現了課程的全天覆蓋,儘量滿足線上學生的需求。其次是公司的創始人也開始進行一些公益類與教育相關的直播。「我們一直堅信的是在危機面前,人類更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在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儘量為全世界的學生提供更大的便利。實際上我們在公司的企業價值觀裡面的第一條就是客戶第一,學生第一。」
2月份,成都市經信局公布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城市應用創新產品清單》,PPtutor入選其中。那一天,吳鵬在朋友圈中發了這樣一句話:為學生們上好每一節課是我們的責任。
方法論
在吳鵬看來,創業還沒有走向最終的成功,但是站在「過來人」的角度,他也同樣向有意向出海的企業提出了建議,避免再一次「踩坑」。
首先,出海的相關政策和稅收、資金流等環節的模型需要提前打通。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上,關於稅收、整套環節的合法性需要提前確認好,這是保證企業在海外順利發展的基礎條件;
第二,在沒有了解海外具體市場的情況下,不要將團隊預設的需求當做是用戶的真正需求。經過市場的驗證之後,就會發現一開始預設的需求裡面可能有一部分是假的需求,如果我們讓那些假的需求往前走的話就會越走越偏。而唯一能真正弄明白用戶需求的方法就是盡一切的努力去接近客戶。
第三,出海的過程中,方法論更重要。不同的文化出海進入新的市場難免與當地的文化產生衝擊,而此時就要做到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圖片源自PPtutor官方網站
天虎科技 溫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