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彬:《登高》教學設計

2021-02-19 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

「情」與「妙」應是古詩鑑賞的教學重點。《登高》曾被胡應麟譽為「古今七律第一」,情感鬱勃,手法高超,教學《登高》也是一次難得的登峰體驗。「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即使是短暫的40分鐘,也應力求師生對作品有較豐富較深入的理解,較準確較細緻的玩味。因此,本節課要交流研討的內容包括:登高的時間、地點、背景,《登高》中的詩人形象,「登高」的內涵,《登高》的高妙之處。詩是最精粹的語言,對大部分學生而言,「美人如花隔雲端」,詩,總是在遠方。因此有必要設計短小精悍的預習作業,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充分地預習,與杜甫神遇,與教者默會。

1.咬文嚼字,領略語言的表現力。

2.知人論世,把握詩作的背景及詩人的情感。

3.比較互鑑,鑑賞本詩高妙獨到之美。

(投影照片「秋盡江南草未凋」)昨天已經是小雪的節氣了,可外面依然松柏挺翠,惠風和暢。其他地方的秋天也這樣嗎?比如,杜甫所在的夔州?

(齊讀前兩聯)詩中「風急」,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回」字有人解釋為「回來」,你同意嗎?(板書:「回」字篆書)

點評「風急」兩字在詩中的作用:筆所未到氣已吞。

1.杜甫為什麼在這樣的天氣還要出門?

2.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投影王勃、白居易、杜甫九日詩各一首)

1.這個重陽節,杜甫有不登高的理由嗎?(齊讀後兩聯)

2.他果真奔波萬裡嗎?杜甫晚年有哪些疾病纏身?(手繪地圖計程、投影杜詩)

3.後兩聯勾勒了怎樣的詩人形象?(板書:幾句詩評價)

1.即使秋高風怒號,老病愧人扶,杜甫還是出門了。他是怎樣登高的?

2.請談談你對「獨」字的理解。

3.討論:「獨」字中蘊涵的詩人形象。

1.你猜,詩人在登高的時候會想到些什麼呢?

2.除了腳下這座高臺,還有什麼高處是杜甫想攀登的嗎?

(投影杜甫《九日》《有嘆》,劉禹錫《九日登高》等詩)

3.齊讀全詩,帶著理解,融入感情。

1.結合兩位學者的觀點,探究:詩歌尾聯如何斷句?如何理解?(投影蕭滌非、王力兩先生觀點)

2.本詩中入聲字的巧妙運用有助於形成沉鬱頓挫的風格、聲情並茂的效果。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嘗試個性化朗讀。

在《登高》中,杜甫的個人遭際每況愈下,精神追求卻窮且益堅。落木蕭蕭而下,詩人踽踽獨上,這正是詩人偉大之處,詩歌感人之處。請同學們課後寫下自己的讀詩感悟,可長可短,亦詩亦文。最後將老師的習作供大家參考。

讀《登高》感賦

衰殘誰解杜陵哀,高閣窮猿怯夢回。

語縱驚人明主棄,心猶向日死神來。

西京已發帝王冢,故國盡燃烽火臺。

速遣官軍蕩河北,孤舟絕粒任停杯。

1.查閱資料,了解杜甫755—770年間經歷,嘗試繪製簡易行蹤圖。

2.閱讀下面兩組相關詩作,畫出精彩詩句,字裡行間作批註。

3.結合人教版、統編版教材兩種注釋,以及下面提供的兩位學者觀點,探究:詩歌尾聯如何斷句?如何理解?

末二句用當句對法,艱難對苦恨,潦倒對新停。繁霜鬢,白髮日多。艱難苦恨四個字含有許多文章,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現實,是「悲秋」「多病」,同時也是「繁霜鬢」的根由。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

尾聯正是半對半不對。「艱難」對「潦倒」可以算是對仗;但其餘的就不好說是對仗。「繁霜鬢」應以「霜鬢」連讀,不應以「繁霜」連讀。《佩文韻府》在「繁霜」條下不收杜句,而在「霜鬢」條收杜句,那是很有道理的。杜甫《送何侍御歸朝》有「春日垂霜鬢」,《宴王使君宅》有「泛愛容霜鬢」,可見「霜鬢」是杜甫詩中的熟語。「苦恨繁霜鬢」只是「苦恨霜鬢已繁」,而不是「苦恨繁霜之鬢」,因此不能認為是以「繁霜」與「濁酒」對仗。

——王力《詩詞格律》

4.閱讀下列杜甫相關作品,了解大意。

夢李白二首(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空囊

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滷莽,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寫懷二首(其一)

勞生共乾坤,何處異風俗。

冉冉自趨競,行行見羈束。

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

萬古一骸骨,鄰家遞歌哭。

鄙夫到巫峽,三歲如轉燭。

全命甘留滯,忘情任榮辱。

朝班及暮齒,日給還脫粟。

編蓬石城東,採藥山北谷。

用心霜雪間,不必條蔓綠。

非關故安排,曾是順幽獨。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

曲直我不知,負暄候樵牧。

- End -

本文選自《語文學習》2020年2月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教學教研室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一腔深情在《登高》 設計教學興味長——古典詩歌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錄參考案例
    編者按: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與教學,無不展示出教師自己教學研究的水平——文本解讀的厚度,教師思考的深度,教學的操控的力度。高水平的教師,其課堂不單單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更是教師人生境界的折射,是其多年生活與人生歷練的傳達。本期擷取紀勇、時劍波老師的《登高》教學設計二則,周宏銳老師《登高》課堂教學與編者的教學解析,韓軍老師《登高》教學實錄與趙水平的簡析。
  • 課堂教學要高效,教學設計必須講究這「五度」
    一、角度所謂角度是指課堂教學設計在開始的引入環節的設計上要注意切入的角度,這個切入角度要講究巧妙、新穎、不落俗套,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遵循「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的設計原則,切不可隨心所欲、雜亂無章。三、深度深度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停留在淺層、表層,而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定深度。
  • 2016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舉行 百萬群眾祈福登高
    「中國體育彩票」2016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由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國家體育總局彩票管理中心、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和中國登山協會承辦。活動以北京八達嶺和浙江江山作為南北中心會場,同時舉辦新年登高活動的還有全國30個省區市的70個分會場。本屆活動將原有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的活動品牌全面升級,吸引了近百萬群眾參與新年登高。
  •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方法:點撥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詩人王維登高思鄉,寫得誠摯感人。而有一位詩人,重陽節的這一天卻是行軍他鄉,他又想到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岑參和他的詩作。二、預習了解1、預習詩歌,提出疑問。2、詩人簡介。
  • 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勸學》 教師資格證面試模板
    (4)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麼觀點的?    【明確】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5)「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麼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古代重陽節「登高」背後的寓意
    由於「九九」諧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並逐漸衍生出登高「辭青」、觀賞菊花、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但是對於登高有何寓意呢?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重陽節很多人會選擇去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尤其在一個特殊日子裡,更是樂此不疲,此即九九重陽的登高節。
  • 登高•太平山-中新網
    登高•太平山 2012年09月06日 17:03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我問過香港老一輩人,原來幾十年前,在香港,也有過插茱萸的習俗。不過,現在恐怕不再有了。我是希望民間仍保存這習俗的,仍有人在那裡插茱萸。不過,現在要找茱萸的話不知道去什麼地方找了。  也許中藥店裡可以找到吧,但應該已是幹制的了,新鮮的恐怕難找。
  • 登高抒懷,入林悟情——徐樺君特級教師工作室與平湖市教師進修學校...
    本次活動,面對的是即將到來的高考和新教材,因而,工作室導師徐樺君老師將本次活動主題設為「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轉型研究」。活動中,平湖杭州灣實驗學校任明奇老師和徐樺君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嘉興市名師王麗琴老師就《登高》一文同課異構;平湖杭州灣實驗學校裴雪娟老師與徐樺君特級教師工作室、平湖市名師工作室成員馮丹老師就《牲畜林》一文同課異構。任明奇老師的課旁徵博引,從知人論世到韻律格調,大量的名家朗讀視頻,將《登高》情感的體悟推上一個又一個高潮。
  • 新春登高祈福求健康 梓潼十萬人登高長卿山
    隨著社會的發展,蠶事活動日漸淡化,但正月初八登高祈福的習俗卻被完整地保留下來。1999年,梓潼縣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每年農曆正月初八確定為登高節,長卿山登高成為梓潼第一個地方性法定節日。在時光的淬鍊下,「初八登山」這一習俗越發顯示出獨有的魅力與風採!在新時期又被重新賦予全民健身的嶄新內涵,登高的習俗由此傳遍川北。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有登高的習俗,而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重陽登高多以登山為主,但萬一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重陽沒有高山可登怎麼辦呢,就不登了嗎?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
  • 登高梯/登高車產品特點
    登高梯在類型上分倉庫登高梯、商場登高梯及摺疊式登高車等,配合貨架及手推車的使用,能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及配送效率,成為工廠及商場不可缺少的作業用品。【登高梯/登高車】產品特點1、採用優質鋼材製造配以優質腳輪可以靈活移動。2、表面採用環氧樹脂靜電噴塑處理,具有極強防腐、防鏽效果。
  •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首先,數學組申開祥老師以「精心分析,精準施教」為題,重點強調一線教師在每次考試或者練習之後,一定要做好試卷的詳細分析,並根據每次分析的結果,指導課堂教學,根據學生重大問題,精準施教,高效練習。分析中,申老師提到,大部分成績落後的學生,都是因為審題不夠認真而出現答題錯誤各種問題,因此,強烈建議所有理科老師,應該像數學組楊同老師一樣,培養學生勾畫關鍵詞的能力。
  • 重陽•我們的節日丨福州四中:重陽登高,勵志擔當!
    詩歌箏鳴,茶香菊黃老幼同樂,喜氣洋洋10月22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福州四中第三屆重陽登高節活動如期而至「憶往昔先賢登高望遠抒壯懷,看今朝學子立志成才譜新篇。」福州四中副校長吳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福州四中地處大廟山,上有登高亭、登高石,是福州古人每逢重陽「登高覽勝、以暢秋志」的重要民俗遺址。學校要發揚傳統節日文化中挖掘教育價值,立足本校特色,以師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主題校園文化活動。此次重陽佳節,學校繼續挖掘重陽節傳統文化精華,結合「登高致遠、惠澤天下」的學校精神,傳承中創新,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為主題開展活動。
  • 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
    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時間:2018-10-14 16: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 重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疊,日月重光,故曰重陽,亦稱重九。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登高》經範閒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麼詩聖杜甫的詩會讓範閒博得滿堂彩呢?
  • 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與發展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名「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老人節」等,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雜糅著多種民俗風情,主要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為什麼要登高呢!
  • 臺北:登高享美景
    (原標題:臺北:登高享美景) 當日,臺北天氣晴朗,許多遊客到臺北象山登高
  • 重陽登高,祈福健康長壽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據文獻說,「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
  • 【記憶】登高、吃重陽糕......今朝,聊聊重陽節的風俗由來
    在民間口口相傳的風俗中,登高、佩戴茱萸囊就成了這一個節日的主要風俗。中國幅員遼闊,有山地,有平原,平原無山可登,這樣一來不是給希望登高避兇者帶來了困難嗎?於是,有人想到了漢字的諧音原理,用吃糕代替登高。宋代,在平原無山的地區或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裡,用吃糕代替登高已成為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汴京(今開封市)城內,重陽「前一二日,各以蒸糕饋送,上插彩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