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登高、吃重陽糕......今朝,聊聊重陽節的風俗由來

2021-02-13 上海發布

《周易》把自然數的奇數一、三、五、七、九稱之為「陽數」,偶數二、四、六、八稱之為「陰數」。而「九」是自然數中最大的數,《周易》以為「九」是「陽之極數」。顧名思義,「重」就是重複、重疊,把「九月九日」稱之為「重陽」,就是兩個「陽數九」重疊的意思。在民間口口相傳的風俗中,登高、佩戴茱萸囊就成了這一個節日的主要風俗。

中國幅員遼闊,有山地,有平原,平原無山可登,這樣一來不是給希望登高避兇者帶來了困難嗎?於是,有人想到了漢字的諧音原理,用吃糕代替登高。

宋代,在平原無山的地區或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裡,用吃糕代替登高已成為重陽節的主要風俗。

汴京(今開封市)城內,重陽「前一二日,各以蒸糕饋送,上插彩小旗」。

「此日都(指今杭州市)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

重陽糕與通常食用的糕無明顯差別,只是在糕上插上了一面三角形的紙質小彩旗。其道理也很簡單,古代旗幟多用於軍隊,旗幟所指就是軍隊所在,旗幟插在糕上,即寓意人已登上高山,當然,吃重陽糕就代表了重陽登高。

農家自製的重陽糕通常為糖糕,在糕上插一小紙旗就成了重陽糕,這就是所謂的「小紅旗插白糖糕」。

重陽糕也是商人為促銷商品,充分借用古代重陽風俗而精心設計的風俗食品。

上海出版的《圖畫日報·營業寫真·賣重陽糕》的配畫詩中講:

重陽須食重陽糕,片糕搭額願兒百事高。

此風不自今日始,菊糕滋味殊堪飽老饕。

重陽糕內摻以菊花粉,所以也被叫作「菊花糕」,在重陽的清晨,家長把重陽糕切成薄片,貼到小孩的額上,再喊三聲「願兒百事俱高」,用以祝願兒童健康,順利的成長。這也是上海保存的重陽古風。

上海地處蘇南江南水鄉的邊緣 ,地形以平原居多,只有在西部的松江、青浦區境內依稀分布幾座小山,其中橫山又稱「橫雲山」,多烏臼,重陽季節,紅葉紅遍山頭,成為松江人重陽登高之首選。

上海縣並沒有山,坐落在上海縣城牆上的天后宮丹鳳樓是上海的制高點,登丹鳳樓則是上海重陽登高之首選。

清《三姑嬉弈圖》,

左邊是黃浦江,右邊是上海城牆,

建在城牆上的樓就是天后宮的丹鳳樓,

(原圖藏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的重陽登高活動首選之地就是上海的制高點,到丹鳳樓登高遠眺黃浦江的春潮秋濤也被叫做「鳳樓遠眺」,成為「滬城八景」之一。

1853年丹鳳樓毀於兵燹,好在上海建在城牆上的建築還有大境閣,制勝臺幾處。於是,重陽登高一度轉移到大境閣。1912年上海拆除城牆,似乎已沒有高度較高的場所,於是,又只得改到高度並不高的豫園的大假山,而實際上大假山並不大,也不高,容納不了幾多人,重陽登高的活動也漸漸地被上海人遺忘。

如今,九月初九的重陽節還被定為「老年節」,老年節的活動很多,而「登高」是主要活動之一。上海有眾多的高樓大廈,登高是強身健體的運動,對老年人來說,「登高」也寓意健康、高壽。

圖文:上海市檔案館官微@檔案春秋(作者:薛理勇)

編輯:周寶平

相關焦點

  • 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至今流傳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一、重陽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重陽糕怎麼做?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1.吃重陽糕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然而知道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的人,卻少之甚少。重陽糕與年糕相比較,前者要小得多。重陽糕是以米粉、豆粉為原料,外加慄子、杏仁等作為餡,製成糕點。後來人們為增加美感,將重陽糕製作成各種顏色的糕點,並在糕點上撒上桂花。因此重陽糕也有桂花糕之稱。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
  • 登高、賞菊、插茱萸,敬老節俗代代傳,今天,請陪長輩吃塊重陽糕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學校、企事業單位早已行動起來,或到養老院慰問老人,或舉行尊老、助老活動。愛心商家也為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贈送小禮品。無錫人重九登高多上惠山按照《江南風俗志》的說法,《易經》中以九為陽數,所以稱九月九日為「重陽」。
  • 重陽節的由來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跟著古詩過重陽」菊花酒、重陽糕……重陽節,我要吃著過
    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會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過重陽節?重陽節各地不同風俗習慣大盤點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大盤點1、登高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重陽節的習慣。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
  • 重陽節傳統習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重陽節傳統習俗風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還有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除外,還有曬秋,吃重陽糕,賞菊,放紙鶴等習俗。」
  •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 今日又逢重陽節:登高觀景為風俗 敬老賦予新內涵
    今日又逢重陽節:登高觀景為風俗 敬老賦予新內涵 2008年10月07日 09:35 來源:人民日報 發表評論   今天,10月7日,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 「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又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就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重陽節由此有著為老人祝壽吉祥、祝福長壽安康的節日寓意,故為」敬老節」。而今又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風俗,除此之外還有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明清,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風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另有一種解釋則說重陽放紙鳶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鳶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鳶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登高望遠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
  • 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
    」,包括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豐收祭天等內容。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很多地方也稱其為「老人節」。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 重陽節來歷詩句習俗50字
    重陽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敬老節,請大家生活中善待身邊的老人,真正做到能夠尊老敬老,老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下面板報網小編為您帶來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慶重陽承傳統,希望你們喜歡!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重陽節來歷  陰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代出年。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重陽節有什麼意義?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在流傳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時期,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關於重陽節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
  • 「孝老愛親」溫暖相伴 情暖重陽——實驗幼兒園重陽節倡議書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這一天,人們登高遠望,思念親人。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吃·重陽糕
  • 九月九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由來簡介
    這周三(10月17日)就是2018今年的重陽節了,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定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一個韻味十足的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被大家淡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重陽節習俗以及由來介紹,節日到來之際,來文中長知識吧。
  • 重陽糕作文(精選三篇)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發布時間: 2016-10-08 15:16:34   |  來源: 人民網-健康時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專家簡介:  龐浩龍,解放軍305醫院副主任藥師  蒲昭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 重陽節到了,除了登高賞菊,記得吃菊花糕!吃了糕,步步高
    明天就是農曆的「九月九」,是中國人傳統的重陽節。「九月重陽節,開門見菊花」,盛開於秋季的菊花是重陽節的應季食材,重陽節吃什麼?當然少不了吃菊花糕這個習俗。菊花糕也稱花糕、重陽糕,作為重陽節的傳統食物,「糕」與「高」同音,原是借吃糕來補償不能登高的心願,現在寓意步步高升,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而且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江南流行一句老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人們還有蒸製糕點孝敬老人的習俗。菊花糕的做法有很多,這裡為大家介紹最簡單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