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2020-12-17 文旅小貼士
圖片來自網絡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之名源於《易經》,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它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儀式,到戰國時期,重陽就已受到人們重視,到了唐代,被定為正式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又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就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重陽節由此有著為老人祝壽吉祥、祝福長壽安康的節日寓意,故為」敬老節」。而今又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

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風俗,除此之外還有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登高賞秋

為啥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雖然這種說法不免牽強附會,但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是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的好時機,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金菊盛開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闢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藉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茱萸

插茱萸,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重陽糕(圖片來自網絡)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對重陽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這一天登高懷遠,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抒發感慨,留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流傳千古的名句。而關於重陽節的膾炙人口的詩篇也不勝枚舉。又是一年重陽節將至,今天小編整理了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與君共賞。同時祝福大家生活幸福永久,工作順利恆久,愛人甜美久久,親人溫存久久,友情天長地久,九九重陽,快樂久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宋·吳文英

山遠翠眉長。高處悽涼。菊花清瘦杜秋娘。

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

烏帽壓吳霜。風力偏狂。一年佳節過西廂。

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

《沉醉東風·重九》-- 元·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

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折桂令·九日》-- 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裡霜。

相關焦點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注釋】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
  • 醉夢|​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市),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異鄉:他鄉、外鄉。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 九月初九,一起來品詩詞之美,過《詩意重陽》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說起「重陽」,我們就不禁想起那些有關重陽的文化風俗和美麗詩詞。「重陽」的名字有何來歷?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明日重陽
    這首詩的好,在於三點,第一點,起句高明。第一句意思充分,感情飽滿,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感情,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獨在異鄉為異客」,一個「獨」兩個「異」,就把少年離家的孤苦渲染的非常的充分。「異」鄉是一個常見的詞,就是他鄉。「異客」就是王維自創的一個詞,順著「異鄉」說,這「異客」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 九首經典的重陽節詩詞,佳節又重陽,勿忘念親恩
    重陽節又要到了,九月初九重陽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有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於是在這一天會有許多活動,比如登高、賞菊等。這一天,文人墨客都會登高賦詩,賞菊飲宴。關於重陽節的經典詩詞也很多,有思念,有傷感,也有對生活的希望。
  • 描寫重陽節的5首詩詞,真摯情感動人心,堪稱千古絕唱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諸多文人雅士的喜愛。而重陽節乃是傳統節日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們登山賞菊,感受節日特有的氛圍。詩人們也經常通過詩詞來抒發他們的重陽節感受,留下眾多經典詩篇。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關注我,和我一起來欣賞描寫重陽節的5首古詩詞,真摯情感動人心,堪稱千古絕唱。
  • 每逢佳節倍思親,九九重陽節,給你最溫暖的陪伴
    今天,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九九重陽,因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義,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重陽節就有著特殊的感情。每逢農曆九月初九,人們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花,共同慶祝重陽節。今天,記得告訴爸媽,我愛你們!佳節思念,不如久久陪伴。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每逢佳節倍思親,九九重陽節,給你最溫暖的陪伴。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 重陽節來歷詩句習俗50字
    重陽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敬老節,請大家生活中善待身邊的老人,真正做到能夠尊老敬老,老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下面板報網小編為您帶來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慶重陽承傳統,希望你們喜歡!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重陽節來歷  陰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代出年。
  • 閒話重陽:詩詞中的重陽節關鍵詞
    」北宋詞人李之儀這首《千秋歲·和人》中的第一句算是對文人們吟詠佳節的一個側面總結了。我想,詩人們之所以喜歡以中秋、重陽為題作詩詞,原因無非兩點:其一,這兩個節日都在秋季。秋這個季節,有著天高氣爽的明朗和萬物凋零的蕭索,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碰撞出的火花很容易引爆詩人們的靈感;第二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兩個都是有關團圓的節日。
  • 攜九九重陽 行孝老愛親 青島振華路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
    童心共學 了解重陽  通過國旗下講話和主題班隊會,孩子們探究「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好童畫 弘揚傳統  隊員們通過網絡和媒體查資料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傳說、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等相關知識,製作精美的手抄報,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
  • 古詩詞裡,看重陽
    說到重陽詩詞,腦海裡浮現的第一首詩詞就是它!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為快。
  • 繪本中華故事·傳統節日·重陽節丨重陽節的來歷和一場瘟疫有關
    有興趣的同學,請在下方留言,即獲取《重陽節》有聲故事哦。小知識: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因九是陽數之極,雙九之日便稱「重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好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下面,咱們來學這首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詩題裡的九月九日:指重陽節。山東:與今天所說的山東省不同,這裡指在華山以東的蒲縣(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遙知兄弟登高處,遙知:是遠遠推想的意思。
  •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你可知它的來歷?
    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佳節登高望遠,喝菊花酒,已經是一種風俗習慣。那麼,你可知道重陽節的起源是什麼嗎?這些風俗習慣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曉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吧。紅楓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斕的色彩演繹著大自然的華美樂章。
  •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有什麼風俗?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聽說重陽節有敬老節的說法,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有:登山秋遊、擺敬老宴、賞菊、辭青、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重陽節最早是豐收後的祭祀活動,在節日民俗中,還保存著傳統祭祀活動中的登高、宴請等活動形式,又添加了賞菊、辭青等具有自然氣息的活動,總的來說,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日。
  •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過重陽節?重陽節各地不同風俗習慣大盤點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闔家團圓的願望。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藥材使用了。現在這一風俗已很少見了。
  • 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小夥伴們下午好今天是陰曆九月初九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唐代詩人王維曾寫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節的英文怎麼說?這些英語知識你get了嗎?
    節 習俗一 賞菊 enjoy chrysanthemums 喝菊花酒 drink chrysanthemum wine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
  • 重陽節:祝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020年10月25日 庚子年九月初九星期天我們迎來「重陽」佳節。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陽佳節詩話:靜賞秋日芳華,相伴登高望遠
    ****************重陽節靜賞秋日芳華相伴登高望遠重陽佳節詩話 作者:田大金 重陽節處於一年中的秋收時節,天高雲淡,陽光豔麗,五穀豐登,丹桂飄香.歷代文人墨客登高環顧,極目遠眺,將綺麗風光盡收眼底,頓生靈感,寫下了許多動人心弦的詩詞名篇。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