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又要到了,九月初九重陽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有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於是在這一天會有許多活動,比如登高、賞菊等。這一天,文人墨客都會登高賦詩,賞菊飲宴。關於重陽節的經典詩詞也很多,有思念,有傷感,也有對生活的希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關於重陽節最著名的詩詞,說出了所有人在重陽節時思念家鄉與親人的感情。王維富有新意的訴說了自己想像的場景,只有他一人不在,通過大家對他的想念,反而加深了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令人感同身受,更添心酸。而詩中的登高、插茱萸也是重陽節的古老傳統習俗,讓後人通過一首詩永遠記住了這樣的習俗。
《蜀中九日》唐 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經常離家漫遊,這一年的重陽節,王勃送友人勾起了濃濃的鄉愁,如今的他已經厭倦了客居的愁苦,但卻無法歸家。而鴻雁的北歸更是讓他的感情難以自抑,可見其心中的愁苦。重陽節是個團圓的日子,總是令遠方的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越來越深。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 岑參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橫笛驚徵雁,嬌歌落塞雲。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重陽佳節,眾人按照傳統的慶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歡樂之景。此詩以細膩、敏銳的筆觸,描寫了邊塞表面安寧,內含幹戈殺伐之氣的獨特景象;記敘了節日裡,邊廷豪邁粗獷的慶祝活動;表現了詩人安不忘危的謹慎和苦中作樂的灑脫的精神境界。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 白居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這首詩一反重陽思鄉悲客的憂傷之情,而頗有意趣。一院子的菊花金黃金黃,中間有一叢白似霜的花兒是這麼孤獨。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這首詩是作者晚年時在一個重陽日與客飲酒賞菊有感而作。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宋 晏幾道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天邊的雲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雲隨著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長。舉綠杯,舞紅袖,趁著九九重陽,人情溫厚似故鄉。這首詞表達悽涼的人生感懷,其中飽含坎坷滄桑。
《定風波·重陽》宋 蘇軾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悽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滿庭芳·客中九日》元 張可久乾坤俯仰,賢愚醉醒,今古興亡。劍花寒,夜坐歸心壯,又是他鄉。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龍山上,西風樹響,吹老鬢毛霜。
這也是一首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表達思鄉之情的小令。渴望回歸故裡,卻又不能做到是這首小令的主題。作者坐在燈前,想到了朗朗乾坤之中的賢與愚、醉與醒、今與古、興與亡等等,自然又是感慨滿懷。忽然看到燈花有些黯淡,便引動了強烈的思鄉之情,不由感嘆「又是他鄉」!他還想到,今年的年景不錯,明天會飄滿慶祝的酒香。可是,看看自己客居他鄉,秋風已經吹得自己越發衰老.兩鬢染霜,也實在是無奈呀!
《清平樂·將愁不去》清 納蘭性德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該詞上片描寫了詞人內心的憂愁以及感懷。下片描寫重陽節來體現詞人的思念。綿綿清愁揮之不去,無盡的秋色也難以留住。屏風掩映下那深深的庭院,整日愁風冷雨,不曾停歇。好不容易天晴了,菊花吐露出芬芳,聽說今天正是重陽節。回望天邊那陰雲和暮色中的樹葉,不由產生無限的思緒。全詞意蘊深含,幽思惆悵,低徊飄渺,耐人深思。
人生易老天難老,如今的重陽節也是敬老節,佳節倍思親,無論身在何處,無論你的心情如何,都請在這樣的節日關心一下身邊的老人,哪怕是一個電話,一個微信,總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心與惦念,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孝親敬長的精神。願所有人都能在重陽佳節感受到關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