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你可知它的來歷?

2020-12-20 曉波說旅遊

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佳節登高望遠,喝菊花酒,已經是一種風俗習慣。那麼,你可知道重陽節的起源是什麼嗎?這些風俗習慣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曉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紅楓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斕的色彩演繹著大自然的華美樂章。拂過歲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華夏文化在跳躍的音符中甦醒。而重陽節,就是秋天詩卷裡一頁雅致的風景。菊花綻放,是馨香馥鬱的盛宴;秋天行來,是雲淡風輕的際會。飄逸的芳菲,記憶遠遊的步履,穿越魏晉與唐宋,採集一束束霜菊與茱萸,在詩人詞客的印象裡,寫下錦繡玲瓏的辭章。重陽節登高,清秋時賞菊。這是華夏民族傳統的節日,它被成熟的光芒所籠罩,蘊涵了秋天深沉高遠的思想。

追溯到先秦,在秋季農作物豐收之時便有了祭天、祭祖的風俗。魏晉以來,重陽日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為一種時尚。直至唐朝,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而後隨著朝代的更迭沿襲至今。九九重陽,如今又被增定為敬老節,年歲壓在雙九的日子,隱含著長長久久、延年益壽的寓意。在空的歲月面前,重陽這個綿延千載的佳節,不知被多少支溫潤的筆填充過。也許那些心曠神怡的片段,在翻卷的浪潮中只留存一些模糊的景象。

但是憑著時光流淌的痕跡,我們仍然可以尋找出許多精緻生動的細節。溫暖的秋陽落在古藤攀附的城牆,那一束束金色的亮光,折射著過往時間的沉香。在這天高雲談的清秋午後,選擇離開城市的高樓大廈,離開市井巷陌的攘攘冠蓋,輕盈地推開重陽這個古老節日虛掩的門扉。紅葉內斂的山頭,一片深秋的風景就那樣生動起來。漫步于楓樹林中,在寫意的空間撥弄流水清音,靜讀煙霞性情。

流轉的山風順著季節的方向,將深深的情愫傾瀉到逶迤的峰巒,蔓延至幽深的谷底,浸潤到秋天的脈絡裡。那憑高長嘯的曠達,飲酒賦詩的閒雅,醉臥白雲的灑脫,是天空與大地的心靈對話,是古人與今人的思想疊合,讓豪邁快意的人生變得深邃悠長。置身在雲煙蒼茫的山巒,俯覽著城廓的黃昏景致,那些或高聳或平和,或古典或現代的建築,靜靜地沉醉在酡紅的夕陽裡,呈現著歲月行走的痕跡。

遠處飛翔的大雁,它撥開層雲,丈量故鄉的路程,將思念與祝福帶向那個遍插茱萸的地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黃少一人。」最是這吟哦千載的詩句,給重陽增添一抹濃濃的鄉情。登高望遠,穿行在歷史的的光的,奔流中,感悟更豁達、更高遠的人生意境。那個絢麗繁華的朝代,隨著變幻的時空,濃縮成淡淡的記憶,在水墨古卷的文字中沉澱成重陽登高的典故,唱和了千古風流。

低眉遙望南山腳下,籬院故圃裡,一朵朵悄綻的黃花,法歲月的鉛華,以奪目的清雅,點染出重陽的色彩。那個獨倚斜陽的瘦影,守著東籬,飲一壺菊花佳釀,賦閒歸隱,形骸無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菊花,以它孤標傲世、卓然離俗的淡泊情操,融人文人揮灑的墨中,寫進我們編織的夢裡。於薄暮的風中獨醒,獨醒間猶見其悠然超逸的風骨。

在有流水的地方,秋天的船筏滿載菊花的清香,它從鄉村籬舍的溪邊放逐,流經古鎮石橋,流人雪浪江濤,邁著文明的步履,載著歷史的碎片,在流淌的歲月裡漸行漸遠。行經之處,刻錄了千年的光陰,也見證了世事的風雲。目光越過遠方那些斑斕的秋樹,落在了蘆花飄飛的江畔。觀江濤者影,聽沙汀雁聲,在寧靜至極的意境中感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純然清遠,也體會著秋天深邃的味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那輪刻著「重陽」二字的秋月,宛若一塊遠離繁華的美玉,靜靜地鑲嵌在天邊。一半是明鏡曉霜,一半是歲月蒼茫。在季節如此頻繁地交替裡,有多少過往的記憶悄然地呈現?被時光閒置的靜謐空間,連文字與意念也顯得多餘。元山的輪廓在無邊的著色中走失,只餘下低低吹弄的簡聲,於輕遞的微風中徐徐渺渺、若有若無。

古老文化、民間風俗的傳統節日,像壺陳年佳釀,讓古往今來的華夏兒女們品味出濃鬱的醇香。一歲韶華,雲煙過眼,趁這重陽日、佳節時,遨約兩三好友行舟泛水,登樓詠月,超然以風物,放達於人情。在江山如畫的中華大地,踏著一條浮光躍金的道路,浩歌天下,勁舞太平。

在外的遊子一到佳節就開始想念家人,重陽節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自先秦開始就已經有了重陽節,由此可見,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鄉情永遠是我們最難割捨的情懷。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給曉波留言。

相關焦點

  • 九月九日重陽節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傳說故事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
  • 「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它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儀式,到戰國時期,重陽就已受到人們重視,到了唐代,被定為正式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
  • 九月初九,一起來品詩詞之美,過《詩意重陽》
    說起「重陽」,我們就不禁想起那些有關重陽的文化風俗和美麗詩詞。「重陽」的名字有何來歷?重陽節出現在哪些詩人的哪些詩篇中?古詩詞裡的重陽什麼樣?一首首、一闕闕關於重陽的詩詞中蘊含著怎樣的思想情感?老年之聲邀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文學博士趙銀芳,帶您一起品重陽文化,賞詩詞之美,一起過《詩意重陽》。農曆九月初九,為什麼叫重陽?
  •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知多少?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早在戰國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間,有登高望遠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曬秋節、「踏秋」、茱萸、菊花節等說法。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第9課 古詩三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注釋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逢:遇。佳節:美好的節日。倍:格外。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閱讀延伸 重陽節的來歷:傳說東漢時,汝南有個叫桓景的人,瘟魔給他的家鄉帶來一場大瘟疫,他的父母因此病死。他到東南山拜仙人費長房為師學藝。桓景拿著師傅給的降妖青龍劍,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了。」並且給了他茱萸葉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的經典古詩詞大全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小編在這裡收集了最全最經典的重陽節古詩詞。歡迎大家欣賞。》》》閱讀推薦: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各省重陽佳節特色習俗匯總1、採桑子 重陽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 重陽佳節詩話:靜賞秋日芳華,相伴登高望遠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名重九節,茱萸節,現為我國老人節。在農曆一年之中有三十六個九日,古人為何偏重九月九日?這與陰陽五行說有關。「九」在《周易》中被稱為「陽數」,九月九日,兩陽相迭,故稱「重陽」。重陽節的習俗源遠流長.,有插茱萸、登高、敬老、飲菊花酒等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就已成習俗,,愛國詩人屈原的《遠遊》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的詩句。
  •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今天又是陰曆九月九日了,不知道大家都進行了什麼樣的活動呢?最近幾年國家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在不斷加大力度。越來越多人知道重陽節就是用來敬老的,但是為什么九月九日要用來敬老呢?從我國可考的歷史中國可以得知,重陽節的核心習俗之一就是敬老求壽。在東漢的崔寔所作的《四月民令》中有寫到「九月九日可採菊花」,是我國有記錄的關於重陽節的最早文字記載。另外,在漢朝末年也有著在九月九日朝廷賜宴公卿近臣的行為。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九月九日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節日。
  • 古詩詞裡,看重陽
    說到重陽詩詞,腦海裡浮現的第一首詩詞就是它!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說這9月9日吧,不是今天我們說的9月9日,而是農曆的九月初九,古代以九為陽,兩個九那就是重陽了也就是重陽節。這裡的山東,可不是現在的山東省,而是指現在的山西蒲州。是王維不懂東南西北嗎?當然不是。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 重陽節來歷詩句習俗50字
    下面板報網小編為您帶來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慶重陽承傳統,希望你們喜歡!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重陽節來歷  陰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 2018九月九重陽節祝福語送父母 重陽節對老人說的話簡短句子
    2018九月九重陽節日期  2018重陽節祝福語送父母 對老人說的話簡短句子  1、九月九日重陽節,爬山跑步健康行;九月九日重陽酒,朋友乘興碰幹酒;九月九日重陽情  4、九九重陽悄然至,片片菊花撲鼻香;登高遠眺心情好,憂煩無影樂陶陶;茱萸在手好運來,晦氣遠走不復還;吃口甜糕長精神,健康平安福壽長;送份祝福表心意,情誼深厚悅你心;祝君重陽步步高,幸福如意到永久!  5、九月,楓笑紅了臉,菊笑開了花,你笑彎了腰。九月,你踩著堅定的步子,一步步攀登著石階,邁向成功,邁向新的生活。送您一塊重陽糕,願您步步重陽高!
  • 九首經典的重陽節詩詞,佳節又重陽,勿忘念親恩
    重陽節又要到了,九月初九重陽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有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於是在這一天會有許多活動,比如登高、賞菊等。這一天,文人墨客都會登高賦詩,賞菊飲宴。關於重陽節的經典詩詞也很多,有思念,有傷感,也有對生活的希望。
  • 記憶力訓練: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愛家教
    今天咱們要一起學習的古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剛剛我給大家朗讀了一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接下來就進入古詩的解讀,還有思維導圖的繪製環節了。大家準備好思維導圖繪製的本子,鉛筆,還有橡皮。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聽王維說說心裡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關鍵詞】重陽佳節 漂泊異鄉 詩佛王維 思念故鄉【詩詞導語】>農曆九月初九,人頭攢動的長安街頭,「客官,小店有上好的菊花糕,您不嘗嘗?」那首傳誦千古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出自這位詩佛之手,年僅17歲的王維,將漂泊異鄉的苦楚,佳節思鄉的情愫,無法團圓的遺憾一一呈現,使之躍然紙上,成為經典。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又到九月九,重陽夜要喝酒|這九月九的酒,到底是什麼酒?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你是不是一看到歌詞,就能哼出調調來了?可是,你想過沒有,歌詞中唱到的九月九重陽夜沒有酒,這九月九的酒,到底是什麼酒呢?大家知道,農曆九月初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在古代,重陽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易經》把「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古人認為,重陽是個非常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具體是怎麼慶賀的呢?古人過九月九重陽節,有很多的活動。如登高望遠、佩戴茱萸、吃菊花糕、喝菊花酒,賞菊、作詩等等。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
  • 唐詩三百首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簡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 古詩文學習038:三年級下冊,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釋①〔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②〔山東〕此處指華山以東。③〔登高〕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④〔茱萸〕一種香氣濃鬱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俗。
  • 九月九,佳節重陽歲歲有,「薄衣初試,綠蟻新嘗」,離不了一杯酒
    三國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也就是在給魏國大臣、著名的書法家鍾繇的信中,如此寫到了重陽節: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無有射地而生。至於芳菊,紛然獨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