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多人,三餐四季,家在,父母的愛在,孩子才能喜笑顏開。
硬漢吳京變了!
熒幕上的鐵血戰狼,粗糙的大男子形象。
在《幸福三重奏》中,居然變成一個傻憨憨,化身為老婆的「跟屁蟲」。
在車上小憩,得牽著老婆謝楠的手才安心。
被老婆吐槽偶像包袱重,他立馬戴著眼罩耍寶,逗老婆開心;
口出「狂言」,嫌棄謝楠煮的面「不好吃」;
一邊看老婆生氣了,又趕緊把面吃個底朝天,可謂十分走心了。
謝楠挑食,不肯吃飯,他就當著眾人的面,像哄小孩子一樣,騙老婆吃飯,真的是太有心了。
人們都說,結婚後,風花雪月的浪漫全部被碾碎,變成了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
可看到吳京和謝楠的日常相處,才發現:
原來所謂的一飯一食,生活中的小細節,才是維繫感情甜蜜且持久的最好的保鮮劑。
他們夫妻兩個不僅感情好,在育兒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謝楠在採訪中說: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愛的感覺不是說在孩子面前,相敬如賓,客客氣氣的。
愛是一種情感的流動,孩子就能在流動中得到一種安全感。」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說: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風是父母相愛,而最大的幸福便是擁有一對相愛的父母,然後父母共同愛自己。
沐浴在父母恩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自信、樂觀、友愛,情感充沛。
父母相愛,成就孩子好性格
吳京和謝楠的兩個孩子,分別喚作吳滺和吳慮,寓意是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
小兒子暱稱是「棒棒糖」,大兒子是「吳所謂」,暱稱很隨便,但是被愛餵大的孩子又怎麼會遜色呢?
大兒子自信樂觀,勇於展現自我,尤克裡裡都彈得賊溜;
共情能力、表達能力強,在看完爸爸的電影後,用英語給爸爸寫了長影評;
人機靈情商也高,媽媽透露,弟弟抓周的時候抓了「話筒」,哥哥擔心爸爸沒面子,立馬又撿起了刀。
惹得網友紛紛感慨:
「這都是什麼神仙兒子,太可愛了!」
其實,正是因為吳京夫婦的相愛萌發了種子,用歲月澆灌,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孩子,散發迷人的芳香。
相愛的兩個人,養出的孩子自信勇敢,情商高,充滿安全感,到哪裡都十分受人喜歡。
而父母不相愛的家庭,養出的孩子大多是內向敏感,充滿自卑,情緒自控能力低下,像是一個矛盾體,很難與人建立良好和諧的親密關係。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
父母關係不和,家庭關係冷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其中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人心疼:
「二十多歲了,依舊是自卑,沒有安全感,喜怒無常,討厭人際交往,沉悶,討厭熱鬧又害怕冷清,簡直就是個怪人。
一直覺得自己不正常,需要看心理醫生,但是又僥倖想著自己沒事,總是這樣反反覆覆。"
著名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夫妻是家庭的建築師。父母恩愛的家庭,就像一個溫暖的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不相愛,家便是孩子的災難地;
而只有父母相愛,家才能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在父母相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孩子內心更踏實,更有安全感,更懂得愛人!
父母相愛鑄就孩子人生最溫暖的底色
每個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
父母是作畫之人,孩子最後擁有什麼樣的顏色,關鍵在於父母。
父母彼此相愛,那麼孩子的的世界就充斥著各種顏色的愛,熱烈的紅,清新的綠,溫暖的黃。
如果不愛,那孩子的世界就只剩黑白灰,毫無活力可言,用如今的網絡流行用語,那就是「喪」,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曾經捲入與劉愷威的「夜光劇本」事件的王鷗,名聲一度很差。
後來在《我家那閨女》節目裡,她首次打開心扉,道出童年往事。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婚了。
在她僅有的記憶中,父母每天都因為這樣那樣的事而爭吵不休。
童年時光,她未曾真正快樂過。
所謂的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在她的人生中,是一種奢侈品,她不曾見過。
她記憶最深的是,父母離婚那天,在小巷子昏黃路燈下離開的母親身影,記得當時自己撕心裂肺的哭求。
在節目中,她坦言:
「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父母關係好不好,對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長大後,我在面對愛情、面對事業、面對婚姻時,我都特別的悲觀。」
以至於,到現在已37歲的她,仍然耿耿於懷,不敢相信愛情、不敢走進婚姻。
就算童年時光早已離去,但在她成年人之後,那些不幸福的記憶還是如影相隨。
當她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就會開始懷疑自我,厭惡世界。
作家周國平曾說:
「一個家庭和睦,父母相愛,孩子能在有愛和快樂的氛圍中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
父母相愛與否,也決定著孩子面對困難的底氣。
越是有愛的家庭,孩子的精神越富足,心靈有所依靠,即使長大後遭遇生活困苦,未知風險,也勇於承受。
因為背後那對相愛的父母,是他們最堅實的臂膀,能夠託舉孩子飛往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
父母的愛情,就是孩子婚姻的模板。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孩子了解婚戀關係的最好媒介。
有一期《少年說》的節目,有個叫王贈祿的中學男孩在天台上說的一番話,令許多父母都心裡一驚。
他對著下面的父母喊:
「爸、媽,求求你們不要再冷戰了!」
「你們好好相處可以嗎?給我一個空間,行嗎?」
小心翼翼的他還第一次坦露心跡道,感覺自己在父母中間特別像一個夾心餅乾。
臺下的父母,一開始臉帶笑意,聽到兒子的話後,神情漸漸轉為愧疚。
特別是那一句:
「你們每天說話不超過5句,每句不超過5秒,這些我都幫你們記著呢!」
連我在屏幕外都感到震驚。
一個孩子的內心該是多麼敏感,才會默默地將父母說話的具體時長都記在心裡?
父母也許未曾想過,自己在冷戰的時候,躲在角落裡的那個孩子是有多麼的惶恐以及無助。
孩子或許不知道愛的含義,但他們能感受得到。
比如,杜江和霍思燕的孩子嗯哼。
杜霍夫妻的恩愛是出了名的。
兩人相處的日常不是親親就是抱抱,他們不僅愛對方,還言傳身教地讓兒子也一起愛對方。
有一次,杜江外出工作,需要好長時間才能回家,霍思燕告訴嗯哼:
「爸爸真的非常辛苦,等他回來,你抱抱他好不好?」
而在母親節的時候,杜江會讓兒子偷偷準備蛋糕,並給霍思燕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在這樣氛圍下養出的嗯哼,被網友們戲稱為「神仙兒子」。
拍攝《媽媽是超人》的節目時,遇到滑滑梯的環節,他會充當男子漢,安慰有點害怕的霍思燕,告訴她:
「我保護你!」
某次因為霍思燕錄節目要離開家一段時間,他在視頻裡告訴她:
「我會在家裡好好等你回來,我會好好吃飯,好好寫作業,好好上學的,你放心去出差。」
父母的相愛,讓女兒懂得了什麼是「愛」,也更明白如何更好地去愛別人。
父母不愛,埋怨叢生,孩子會感覺害怕,甚至覺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不受歡迎的,更難以處理婚戀關係。
曾經聽過一句話:
「我們的戀人大多數時候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
倘若孩子的童年,有體貼入微的父親,和母親相處融洽,孩子長大後不自覺地選擇與父母一樣擁有相同特質的對象,來延續自己童年的幸福。
反之,爸爸不愛媽媽,總是用暴力對待媽媽,媽媽每天情緒不快樂,也會將「痛苦」轉嫁到孩子身上。
如此一來,擁有「壞媽媽」的孩子,如果無法走出童年陰影,他很大概率會將對父母的不滿轉移發洩到愛人身上。
幸福的孩子重複幸福,痛苦的孩子重複痛苦。
「愛」能在家裡流動,「不愛」也會從原生家庭傳遞到新生家庭。
很多時候,在孩子眼裡,比起金山銀山,他們更想要恩愛的父母和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
幸福的家庭裡
孩子從來都不是第一位
父母子女一場,短短幾十年光景,若說有什麼能一直影響著孩子,那便是父母的關係以及相處模式。
這是為人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
武志紅說: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能充滿幸福感。」
作為父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而同樣,作為母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便是好好愛他們的父親。
著名家庭排列系統的創始人海靈格提出過一個幸福家庭關係圖:「夫妻倆親密並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係。
夫妻是人生伴侶,是共命運者。所有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
父母彼此相愛,然後共同愛孩子,才是一個幸福家庭最好的模樣!來源:網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