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劣質鋼琴雖然可以讓家長省點錢,但它會讓孩子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毀掉孩子的鋼琴前途,那豈是錢能夠衡量的。而一架符合標準的鋼琴,才能夠保證孩子的鋼琴學習有效率。從現實角度來說,買一架好琴,其實是筆不會虧本的投資。
八十八個琴鍵,十個弱小的手指
學琴絕對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家總動員」。
4歲的孩子,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練琴便足以佔用他全部的心思,他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來全盤考慮其他的事情了。買一架怎樣的鋼琴?去哪裡買琴?誰負責與老師溝通?鋼琴教材怎麼選?每天的練琴時間如何安排..
在孩子學琴的初期,爸爸媽媽做得對不對、好不好是最關鍵的因素。
讓我們來和孩子一起,為明日的華彩樂章,認真地踏出第一步。
第一節 一架合格鋼琴是絕對前提
一架劣質鋼琴雖然可以讓家長省點錢,但它會讓孩子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毀掉孩子的鋼琴前途,那豈是錢能夠衡量的。而一架符合標準的鋼琴,才能夠保證孩子的鋼琴學習有效率。從現實角度來說,買一架好琴,其實是筆不會虧本的投資。
而琴買回家,也並非就萬事大吉了,如何擺放、保養也大有講究。現在,我們來聊聊鋼琴——這個被稱為「樂器之王」的樂器。
鋼琴是越貴越好嗎?要給孩子買多貴的琴?
第一架琴質量要好,視家庭條件,儘量靠近預算上限。以目前國內的規範標價來說,標價在三萬之上的琴,才是能夠符合標準的,至少能夠用上四、五年。爸爸媽媽可以視自己的預算做選擇。
不好意思地說,買什麼大牌包我挺有經驗,反正名氣響,做工好,去專賣店裡挑就行了,還可以帶上時尚雜誌,照著上面的本季購物清單參考,看上了,付錢就是。但給孩子買琴這事我一點經驗也沒有。
和老公已經逛過幾次鋼琴城了,那裡的琴,有八九千的,也有四五萬的,當然還有更貴的,但那就不在我們考慮範圍了。而不到一萬的和五萬的,在我看來,除了工藝精緻度上略有差別,其他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完全看不出來。要說上手彈一下那就更沒轍了,能彈出聲,但音準不準,觸感怎麼樣,完全沒經驗。問店員,店員的回答很模式化,說他們的琴都是合格的,小孩子學琴都沒問題,貴點的當然要好點,但至於好在何處,她也解釋不清楚。我想請問,像我這樣沒有專業知識的家長,怎麼樣才能選到一架最適合孩子的好琴呢?在選琴的時候有什麼注意的要點?
鋼琴,的確是越貴越好。
買琴的問題很多家長請教過我,是先買再換還是一步到位?我的回答是,一步到位很難,但至少要初步到位。
琴買得太便宜問題多多。音不準,鍵盤反應遲鈍,音色沒有變化,踏板沒有正確效應等等。我經常說:僅僅有八十八個黑白鍵,不等於這就是一架鋼琴。
我有一個比較實用的建議:在國內市場,以規範的標價來做標準,價格在三萬元以上的琴才是合格的鋼琴。家長起碼應該給孩子購買一架合格的鋼琴,孩子才不會「越練越壞」。為什麼我會說在劣質鋼琴上會越練越壞? 一、孩子如果經常聽音不準的鋼琴,耳朵不僅得不到好的訓練,反而破壞了他的原本水準。二、劣質的琴觸鍵很不敏感。為了儘量彈出孩子和老師「想像」中的音色,孩子可能在手指、姿勢上養成很多壞毛病、壞習慣。而且,手形的壞毛病一旦養成,以後換到好的鋼琴上,很難重新改過。
壞琴的壞處諸多,那麼,好琴的好,或者說它的重要性還能從哪些方面來體現呢?舉個常見的例子:在教學中,我常聽到家長反映孩子沒有樂感。很多時候,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和他們練的琴有關。好的琴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反饋。孩子在好琴上演奏,要它響就響,輕就輕,要它快就快,慢就慢,孩子的音樂表現力能得到盡情發揮。孩子想表現的,琴都能做到。可是在一臺劣質琴上,無論孩子如何努力,都彈不出優美的音色和多變的音量。
從鋼琴的使用周期來說,買來的第一架「初學琴」如果質量過關,可以用四到五年。如果孩子有興趣繼續在鋼琴演奏上發展,而且也有了相當的水準,那時就必須換一架三角琴。要知道孩子今後去參加任何比賽或考試,使用的都是三角演奏琴。很多學生平時沒有機會在三角琴上練習,到了舞臺上一下子坐
在了一架「大」鋼琴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無法駕馭這個「龐然大物」。
琴童小詞典:施坦威鋼琴(Steinway & Sons)
Steinway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鋼琴的代名詞。1853年於紐約創立的施坦威鋼琴公司,革命性地創造了鋼琴製造業的100多項專利權,揭開了現代鋼琴製造業的新篇章,被視為現代鋼琴製造業的奠基者。由施坦威開發設計的基本結構已成為全世界現代三角和立式鋼琴製造業的尺度和設計指南。在它創立後到如今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國際頂級鋼琴演奏家均將施坦威作為他們的首選,不論是在舞臺上,還是在家裡彈奏。歷經時光磨洗,施坦威的宗旨「製造最好的鋼琴」從未更改過。
鋼琴放在家裡的什麼地方?怎麼保養
只要位置擺放得當,做到及時檢修、保養,鋼琴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嬌貴難伺候。
為孩子買了架鋼琴,付款的時候還沒想到擺放的問題,想著隨便騰個地兒出來不就擺下了嗎?結果回來上網一查資料才發現,原來鋼琴也不是隨便擺的!我和老公考慮了好幾個備選,都不滿意。這個地方選哪裡合適呢?客廳是不是音效會好點?好像去一些琴童家裡看到他們都是放客廳的。但我們全家的主要娛樂都集中在客廳,這要是孩子一練琴,大家什麼都做不了了。還是索性把書房改成琴房,這樣可能相對要好些。還有,如果放在窗邊,孩子練琴的時候是不是會容易被窗外的景物吸引走神?而且,萬一哪天下雨忘了關窗,是不是鋼琴被雨淋到就會出問題?哪方面想不到都有麻煩。
還有,鋼琴的保養是不是很難?不彈的時候要用琴罩罩起來嗎?有哪些防護上的注意事項?需要防蟲嗎?還有,我看到專門有鋼琴調音師這種職業,那是否意味著我們也要定期請人來給鋼琴調音?多久調一次合適呢?如果有一段時間不彈,琴是不是就會走音?應該如何存放才好?
在家長向我提出這方面的問題前,我還真沒想到,這些問題也會對大家造成困擾。不過轉念一想,的確如此,我的父母都是專業搞音樂的,鋼琴就和桌子、柜子一樣,是家裡當然的一分子,這些細節他們自然很清楚,而我自小耳濡目染,也覺得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對從未接觸過鋼琴的家長來說,肯定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
首先來說鋼琴的擺放。音樂廳裡是專門為鋼琴留出一間琴房的,不演奏的時候,鋼琴專門存放在這裡,溫溼度都有專門的標準。而在家中,這種條件很難達到,那麼在客廳或比較大的房間裡隔出專門空間來放琴也是可以的。但至少要注意,擺放鋼琴的空間,不能過幹、過潮。舉實際的例子來說,北方屋裡冬季有供暖,暖氣會讓家裡的空氣十分乾燥,木質和絨質構件可能收縮變形,這將導致產生雜音以及弦軸釘鬆動,鋼琴失掉音準。而用地暖裝修的家庭更要注意,地暖對鋼琴是不利因素,特別是絕不能把鋼琴擺在暖氣出口附近,否則暖風會對琴造成非常大的損害。至於冬天怕孩子練琴冷,把取暖器放在鋼琴附近更是不對的,熱源可能會損傷鋼琴構件,導致音質下降。
南方城市的重點在於防潮,特別是江南一帶,每年五六月進入梅雨季節,潮溼的氣候常會造成鋼琴木質的黴變、脫膠甚至變形,而鋼琴的擊弦機構件是由絨、氈、皮及木材構成的,對溼度非常敏感,溼度高會導致琴聲沉悶、琴鍵失靈等問題。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乾燥通風,也可以採取在家中放置除溼機或在鋼琴附近放置乾燥劑的應急辦法。
另外,鋼琴不要貼著外立面牆壁擺放,不要置於窗前,鋼琴的外殼是木質的,陽光直射和溫度過於大幅的變化會傷害它。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如果可能,鋼琴置於房屋中央,不靠牆這是最好的。
平時在鋼琴上不要堆放雜物、重物,比如放插花固然好看,可一旦不小心碰翻花,水滲入鋼琴內部麻煩就大了,所以,除了樂譜和節拍器,其他任何東西都請遠離鋼琴,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細節。
此外再補充一點鋼琴的清潔問題,用乾淨的軟布輕輕擦拭是最好的,慎用清潔劑,化學成分有很大概率造成鋼琴外殼或琴鍵的傷害。
而鋼琴的調試是需要定期來做的,每年要調兩次音,搬家後一定要調音。至於調試和維護,原則是只要出現問題就要及時修理。比如鋼琴發出奇怪的聲音就要及時檢修,家長千萬不能懶,覺得八十八個鍵只是有一個出問題,「反正孩子暫時也彈不到那個區域」,不,雖然也許它暫時不會影響最近在學的曲子,但不能讓孩子在一架有技術問題的鋼琴上練琴。
琴童小故事:紀錄片《鋼琴調音師》
《鋼琴調音師》(Pianomania 2009)是一部有關調音師的紀錄片,維也納首席鋼琴調音師史蒂芬·克努佛,為我們展示了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調音師是如何散發獨屬於他自己的光彩的。每一部鋼琴所彈出來的DoReMiFaSo在我們聽起來可能都一樣,可是在某些愛樂者耳中,就是不一樣。電影記錄了這位調音師和不同頂尖演奏家的合作軼事,不管演奏家們對琴音的要求是如何不近人情,調音師都會使出渾身解數調出令演奏家們滿意的音色,以便讓這些即將在維也納演奏的鋼琴家們有一架完全能表達他們巔峰演奏能力的鋼琴。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對調音師的工作有完全不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