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彈琴手指綿軟無力怎麼辦?這3個習慣培養手指支撐力!

2020-12-16 音樂蜂巢

一般來說,手指要有最低限度的支撐力,指型要在觸鍵中基本穩定住,這是手指(掌關節)本身獨立觸鍵的前提。

沒有這個前提,手指沒有穩固的型狀,,就不能集中力點觸下琴鍵,掌關節的動力就要散失大半。許多老師主張先練習非連奏,目的就是先訓練出手指支撐力。

手指支撐力要求手指三個關節承受重力時的穩定,其中最薄弱的就是手指第一關節,遇有「重壓」時不能保持自然狀態的穩定。

初學者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注意:

彈基本功練習時,先用較小的力度,這樣便於保持手指第一關節自然狀態的穩定。在指型穩定的狀態下練琴,經過一定時間練習的積累就能承受越來越大的重力。

專門練習支撐力,做法是:用手腕提起手,手指離開鍵盤,手部自手腕下垂、然後下落,其中一個手指做觸鍵的準備在手指將要落到琴鍵時手腕放平--觸鍵--手指第一關節「掛住」鍵盤,腕關節下沉。

再提起手,進入下一個提起--落下的循環,要一個手指一個手指地落下觸鍵;先是提得低、落的慢,而後逐漸提得高、落的快些,直到提得再高些、落的再快些,其中4、5指提要尤為加倍多練習。

加強對手指第一關節的注意力。一個是聽覺上想像要發出集中的聲音(塌指的聲音都是散的);另一個是視覺上盯住第一關節,不準塌下來,在觸鍵的一剎那有稍稍「繃住」的感覺。

以上是怎樣獲得手指的支撐力的問題。

但是這個練習過程不宜過長,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彈連奏、也不能彈許許多多需要連奏的曲調,未免太枯燥。

手指支撐力的獲得是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開始階段不能要求過高,只要在較弱的力度中手指能基本穩住自然形狀就可以進入連奏練習。

連奏,就要練習手指(掌關節)本身的獨立動作能力了。可先用兩個音練習:第一個音落下去,練習支撐力;第二個音練習手指抬起觸下的動作,用任何兩個手指的連奏。再過渡到三個音、四個音、五個音的連奏。

對手指獨立性訓練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保留音練習和5指的非連音練習。

保留音練習

保留音練習的方法是:將5個手指在一定的鍵盤位置上無聲按下,然後,依次作獨立的抬起和落鍵動作。

保留音練習的要點是:

1)抬起、落鍵的手指動作盡力保持獨立,即不允許其他指頭因某個指頭的動作被牽連而抬起或不能正常地保留住已經按下的琴鍵。

2)起、落動作必須鮮明。訓練允許一定誇張,如允許手指抬高到比通常彈奏運用的高度更高一些來鍛鍊它的運動幅度。對抬起最困難的4指、拇指、5指等尤其要多加關注,嚴格要求。

3)注意放鬆。這種練習因為手指要保持按住琴鍵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緊張度。另一方面抬指、擊鍵也更易形成緊張,所以,要特別注意放鬆。慢速練習擊鍵落指後要有意識儘快鬆掉,一定要求在做到放鬆後再抬起做第2次,如此重複。最初的訓練目的僅僅是鮮明而獨立的揮動動作。

4)在鮮明、獨立動作養成習慣並取得放鬆協調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抬起手指擊鍵的速度。要求各指在不需其他部位幫助的條件下,依靠指掌關節積聚力量,爆發性的發力擊鍵。這對4指極其困難,5指也不易,但通過訓練可以提高。

5)逐步加快速度,提高起、落動作的頻率。

6)熟練之後,可換用另一種方法練習:即訓練獨立揮動的手指擊鍵後迅速抬起,不保留在琴鍵上。這種方法宜作提高動作頻率之用。

5指練習

為訓練5指適應彈奏鋼琴的技術素質、許多鋼琴家、鋼琴教育家編寫了非常豐富多樣的5指練習,蜂蜂在這裡僅強調練習的原則和宗旨。

(1)強調針對性與目的性

對於帶機械性的基礎練習我們主張少而精,關鍵是有的放矢。針對每個孩子們不同的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練習目的性越強,有針對性的練習選擇的越恰當,練習效果越佳,可以事半功倍。

反之,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最主要的危害還在於,過多的機械性重複,影響精力集中,並傷害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反應。我們的家長切不可在加強基本功的口號下,盲目的要求孩子作過量的機械性練習。

(2)強調集中精力

基礎練習必須精力集中才能奏效。譬如:要訓練手指動作的敏捷有力,我們需要訓練手指快速揮動擊鍵。擊鍵前需要積聚力量的準備;瞬間,需要爆發性的使出勁來快速揮動手指擊鍵,如果精力不集中兩者都無法做到,練了等於白練,不能獲得成效。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懂得基礎練習的意義,懂得做任何事達到目的就是快樂,幫助他們建立起練習自覺性和吃苦的精神,從而做到集中、認真。

(3)強調注意訓練方法

任何時候我們都在強調注意方法,希望好的練習法能幫助孩子取得應有的練習成效。

相關焦點

  • 彈古箏手指僵硬、無力怎麼辦?
    彈古箏手指僵硬、無力、手腕無法放鬆... 上述這些問題幾乎是每個初學者都會遇到的,你中過招嗎?遇到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看專業古箏老師怎麼說! 手指僵硬?為什麼?
  • 彈琴時,每個手指都有它的主要工作及訓練方法哦~
    對這一獨特之點的忽略,使得拇指的彈奏常常缺乏真正的力量支撐,而這不僅會影響拇指奏出理想的聲音,還會造成許多技術障礙。食指它天生就有較好的獨立性與靈活性。它在力量支撐和獨立動作方面都得益於本身的長勢和在五個指頭中所佔居的位置。
  • 學鋼琴最重要的要訓練手指支撐,三個方法教你訓練手指支撐!
    成人沒有童子功的我們在練琴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現象,就是手指很軟,很難支撐在鍵盤長。總是碰到會有那麼幾個音會讓我們手指下榻。所以要訓練我們手指的支撐就變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如何訓練手指的支撐呢?第一點:讓手指可以任何時候站立把任何一個手指,最好從三指開始。一個一個地自然下垂在桌子或琴蓋上,讓它站住。但要注意整個手腕以上全部放鬆,手掌以下向外延挺,這叫做「前挺後松」。
  • 孩子愛吃手指,有這5個原因,每一點都必須父母的分外關心
    假如孩子自小就會有吮吸自身手指頭的習慣,那在他長大以後,父母沒有在小的時候多方面阻攔,便會產生吃手指的習慣,就算是伴隨著年紀的提高,早已知道啃食指甲的傷害,可只嘆不良習慣難改,沒什麼觀念的作出啃食手指頭的姿勢也讓被告方很尷尬。
  • 石叔誠鋼琴講堂:如何訓練手指的能力?
    對此,我想就三個話題來分別論述,即:技術、聲音與音樂。嚴格地講,這三點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無一可以或缺,只能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彈好鋼琴這個大題目。說到手指的功夫,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靈活」「快速」「均勻」「顆粒性」「乾淨」等字眼,其實這都是表面的東西,並非是手指功夫的實質(充其量只是手指的一個部分——關節)。真正手指功夫的關鍵,是不太被看見的、內在的「支撐力」。
  • 什麼是手指食物?這3類食物,很適合做手指食物
    在寶寶步入輔食階段時,經歷一段「張嘴餵食」後,家長需要開始給寶寶食用手指食物。讓寶寶自己手握食物,再吃在嘴裡。這樣能鍛鍊寶寶的協調和自主能力。選擇什麼手指食物適合寶寶?如何進行訓練?看懂這篇就行了。手指食物什麼時候添加?已經添加的輔食的寶寶,到了7-8個月大時,除了食用糊狀的輔食補充營養外,家長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些手指食物。例如在餵南瓜泥時,在餐桌上放一條蒸軟的南瓜條。告訴寶寶這是南瓜,甜甜的很好吃。引誘寶寶去觸碰,拿起來小嘗,讓寶寶感受自主進食的快樂。
  • 孩子愛吃手指,主要有這3個原因,每一點都需要家長的格外關注
    撰稿:蔣銳| 插畫:kit | 審核:靜好彤彤是個美麗又可愛的小公主,不過就是這樣一個懂事迷人的小女孩,卻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要吃手指甲。一方面這是不雅的行為,另一方面也不衛生,指甲裡藏了多少的細菌和病毒啊。
  • 如何戒掉寶寶吃手指的習慣
    吃手指是寶寶成長必經的過程,很多家長對寶寶吃手指的情況是不以為意的,認為新生的寶寶都愛吃手指,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對,這雖然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是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狀況。那麼寶寶吃手指有哪些危害呢?我們怎樣讓寶寶吃手指的習慣有效的戒掉呢?
  • 彈鋼琴時手指總是翹起來怎麼辦?
    初學者在彈鋼琴的時候,會出現手指不自覺地翹起來,特別是尾指,有的甚至把沒按琴鍵的手指全部都高高翹起,彈出了「蘭花指」的手型。 「蘭花指」原本是舞蹈以及戲曲中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但是如果在彈鋼琴時也翹起「蘭花指」,(想像一下男性同胞)那就大大影響到彈琴時的美感了。
  • 怎麼解決彈鋼琴時折指和手指塌陷的問題
    折指會造成很多的問題,例如:力度不能正確的表達,造成手指、手腕的僵硬,影響彈奏的速度,影響音質。那麼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平時練琴時要注意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練習來解決,折指和塌指一般多數是手指獨立性差,力量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我們在平時可以做以下一些練習,來加強手指,改掉折指、塌指的毛病。
  • 聽說過「手指食物」嗎?娃能不能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它可重要了!
    每次聊到娃,一定會有家長表示自己家娃是「惡魔型」,不好好吃飯,家裡老人天天追著餵……說起來都知道是「沒養成好的習慣」,那這個習慣咋養成,你了解過嗎?有一種食物叫「手指食物」,不用陪玩,不用額外花錢,不用去什麼培訓班,就能幫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 孩子吸允手指是不好的習慣嗎?
    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吸吮手指,是不好的習慣,要加以制止。每當孩子把手或拇指放到嘴裡吸吮時,就馬上把孩子手拿開,或認為孩子沒有吃飽,開始給孩子餵奶,這是不對的。這麼大的嬰兒吸吮手指是這個時期的嬰兒所具備的運動能力,媽媽不要制止。隨著月齡的增長,寶寶會把這個運動轉化為手的其他運動能力。
  • 手指麻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手指麻木的原因
    我們經常使用電腦的人知道,長時間使用,手指不僅僅會僵硬,還會出現手指麻木的現象,那您知道其他的手指麻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嗎?您知道手指麻木應該如何及時處理嗎?如果您經常出現麻木的話,那就來學習一下有關手指麻木治療方法的知識,一旦出現,就及時治療。
  • 孩子愛吃手指的幾種原因,你清楚嗎?
    原因一:一個人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小就有吸吮自己手指的習慣,那在他長大後,家長沒有在小的時候加以阻止,就會形成吃手指的習慣,即便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知道了啃食手指甲的危害,可怎奈惡習難改,毫無意識的做出啃食手指的動作也讓當事人很難堪。看來,從小就關注孩子的壞習慣,及時糾正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 孩子摳手指是缺微量元素嗎?不一定!真實原因讓你心酸
    我心中為之一動,回復了一句:考慮孩子是個內心敏感的寶寶,性格內向,平時有焦慮的表現。然後不到一分鐘,這位媽媽就和我私信起來。她說,孩子的確像我說的那樣,內向、膽小、敏感,之前沒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希望我能多說點。
  • 孩子算數的時候還要掰手指?五個口訣教會孩子「湊十法」
    例如7+3=10,3+7=10的簡易版「湊10法則」;比如相對來難度高的7+4,便可以將7分為6與1,隨即6+4=10,再加1又得到了11,這樣的算數方式簡單易理解。湊十法的5大口訣其實「湊十法」是有口訣的,掌握這五大口訣,孩子就可以自如運用了。
  • 手指晨僵不是類風溼手指晨僵怎麼辦
    核心提示:手指晨僵可能是風溼性關節炎,但如果你沒有關節腫脹和畸形等症狀,可能不是類風溼,而是關節勞損或骨質增生。然而,我們可以使用針灸或按摩來幫助我們緩解手指晨僵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好轉,我們應該去看醫生。
  • 手指倒刺怎麼辦 如何預防手指長倒刺
    因為手部乾燥,很多時候我們的手上不知不覺就長出了倒刺,把它撕掉的話也是很疼的,手作為我們的第二張臉,也是需要時刻的保養的,那麼手指倒刺怎麼辦?手指長倒刺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倒刺呢?一起來了解下關於手指長倒刺的相關情況吧!
  • 3-6歲的孩子算數,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讓孩子告別「掰手指」
    現在很多孩子的數學是個「老大難」,在這種趨勢下都想孩子儘早地接觸數學,也就是「笨鳥先飛」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這樣家長就不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掌握「湊十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什麼是湊十法?
  • 手指抽筋要警惕這四種病
    對於抽筋,我們都很熟悉,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過腳抽筋的情況吧,但你不知道的是,手指也會抽筋。手抽筋這種疾病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那麼,手指抽筋警惕哪四種病?手指抽筋怎麼辦?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