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的數學是個「老大難」,在這種趨勢下都想孩子儘早地接觸數學,也就是「笨鳥先飛」
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這樣家長就不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掌握「湊十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什麼是湊十法?
「湊十法」,聽起來很陌生,但是稍微解釋一下你就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用過。
簡單來說:就是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10+N的計算題,屬於一種由難化簡的算數方式。
例如7+3=10,3+7=10的簡易版「湊10法則」;比如相對來難度高的8+5,便可以將5分為3與2,隨即8+2=10,再加3又得到了13,這樣的算數方式簡單易理解。這種方法是不是很熟悉,在孩子最開始學2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是不是給孩子講過?
「不能僅依賴背誦數字去理解數學」。
這是幼兒研究專家Mann Loepke通過研究得到的結論。讓家長通過這種方法來讓孩子輕鬆搞定數字運算能力,使孩子對於算數可以進行獨立思考,解決家長的心頭難。
3-6歲孩子對數的認知有哪些?
1、能口頭數到100
3-6歲的孩子腦部發育到了一定的時期,可以擁有自主數數的能力了。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數感,讓孩子可以從1數到10,那麼從1到100也不是什麼難題,
孫杰教授曾說過:9個月到5歲的孩子對數學記憶的敏感期。
6歲之後對數字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所以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在簡單提醒下可以完成查數。
2、10以內的數可以倒數
有研究證明,有幼齡期的孩子有著優越的數學意識,能夠在小學的數學學習中發揮出更大的潛力。經常鍛鍊倒背數字的孩子,還能夠提升腦部的逆向思維,進而達成全面發展大腦思維,從而提升認知力與數理能力。
對1-100可以正常查數之後,多多培養孩子從10-1的倒數,逆向思維的培養可以加速孩子的腦部發育。
3、目測10以內實物的數量
日常生活中,10以內的物體可以培養孩子進行目測。
例如街邊的車,牆上的花,家裡的椅子等等,都可以作為訓練的工具。孩子答對了,要給予一定的口頭獎勵,慢慢的孩子對此產生興趣,就很主動地去數。
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引導孩子,並給予孩子讚賞與肯定,也可以變相的增強孩子自信心與學習的能力與興趣。
4、能以任意一個數為單位進行口頭計數
由於處在數數敏感期,孩子能以任意一個數為單位進行口頭計數。比如跳繩時,家長讓孩子接著從32開始口頭計數,孩子的大腦能迅速反應並且接著33、34、35接著數下去,不會卡殼或者中斷。
從而鍛鍊孩子對數字的敏感性,以任意一個數字作為開頭,不斷地去鍛鍊孩子,會發現,孩子可能僅僅只需要幾周就可以嫻熟地數數了。
湊十法的5大口訣
一加九,十隻小蝌蚪【1、9】二加八,十隻花老鴨【2、8】三加七,十隻老母雞【3、7】四加六,十隻金絲猴【4、6】五加五,十隻大老虎【5、5】
掌握湊十法的方法(1)3-4歲的孩子,可以通過掰手指建議湊十法
具體步驟:給孩子提問5+3=?,通過左手5根手指加上右手3根手指,進行查數得出結果。
益處:有研究證實,早期被父母阻止掰手指算數的孩子,早期數學測試會低於不常用手指算數的孩子,所以,掰手指學習湊十法父母不要覺得丟人。
弊端:等到孩子在13歲的時候要將手指改變成腦算,有些人會將掰手指算數學養成習慣,導致未來數學成績下滑。
在孩子能夠熟練運算10以內的加減法後,父母應禁止孩子掰手指算數學。從掰手指數數到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孩子擁有了數學思維後,不管是數數還是算數都會舉一反三,而不是死記硬背。
這時家長可以利用一些數學描紅本,來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青青推薦《幼兒基礎數學描紅》,適合3-6歲的孩子,其中包括湊十法和借十法的練習和運用,還能幫孩子進行擴展,逐漸掌握簡單數學的運用。
(2)孩子5-6歲時,家長整理湊十法的5組進十法則
等到孩子長到5-6歲的時候,家長可以整理進十法則,多讓孩子看到,還可以變成遊戲,進行做遊戲,增加孩子的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覺得數學是有很樂趣的。
在小時候打好基礎,避免以後出現對數學的厭煩心理,這也是很好的防禦手段。
數學一般都是很枯燥,孩子也正是因為這點而不願意學數學。如果家長能把數學將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故事結合到一起,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