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孩子用手指掰算加減法,媽媽說再掰手指就給你手指……

2020-12-17 小乖天天長

孩子剛開始學加減法,很多媽媽可能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孩子加減法算不過來,就開始掰手指,手指掰不過來,就恨不得連腳趾頭一起用上,媽媽們見了就恨鐵不成鋼了,這麼簡單的算法怎麼就算不過來呢,還要用手指頭,手指頭不夠還要用腳趾頭,後面再不夠,還要別人借給你手指腳趾嗎?這要算到何年馬月?真是個壞習慣!有的家長強制孩子不許用手指掰算,孩子每次做口算題就哭,有的甚至嚇唬說,再用手指頭,就給你手綁起來!還有暴力地嚇唬說:再用手指頭就拿刀給你切掉(好嚇人啊,寶寶怕死了~)

殊不知,這樣嚇唬孩子不但起不到正向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形成心理障礙,更加害怕計算,越害怕,心裡就越牴觸,反而讓計算成為一道大難關了。

那麼,孩子用手指掰算加減法,到底可不可行?是否會對今後的計算帶來不好的影響?

孩子剛開始接觸加減法時,興趣是最重要的,而用手指是孩子能掌握的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如果從一開始就阻止孩子用手指頭去計算,讓他從對計算感興趣變為看到計算就害怕,那麼就會形成一種心理障礙,孩子從內心開始牴觸去做這件事,那麼今後的計算是怎麼都不會做好的了。

很多父母太心急,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達到心算的階段,這對剛開始學計算的孩子來說太難了,就像孩子還沒學會爬,學會走,就讓孩子去學跑步一樣。

心理學上有研究,人的心理活動是由運動開始的,由手指計算再到心算是一個必然發展的過程,人的思維的發展也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因此父母要給孩子一個發展的空間和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就像揠苗助長一樣,反而得不償失。

有的家長會問:孩子掰手指,是不是因為我們家孩子比較笨,不聰明?

美國教育神經學家伊萊利亞·博特萊迪等人曾在《尖端學科》上指出,用手指去表示數的方法,對學習和理解算數非常重要。

數學中的數字和符號,對剛開始學算數的孩子而言是很抽象的概念,這個年齡的孩子,因為發展認知所限,單純靠想像是很難去理解的,這時候就必須藉助實物去輔助,掰手指是孩子能用的最熟悉、最方便的輔助工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這一階段,並不會由此帶來不良的影響。

孩子學習計算的過程,其實是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父母在孩子3歲以後,就可以在生活中貫穿數的概念,比如數一數,有幾個糖果,誰的糖果多,誰的糖果少,怎麼樣才能讓你和姐姐的糖果一樣多?這樣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更具象地去理解數的運用。

無論是學計算,或者是學習別的知識,父母都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的態度去幫助孩子,切不要採取強硬的方式去阻止,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孩子探索新的領域的過程,只有採用正面的方式,才能達到進步的結果。而且,父母應該多領域去學習,先了解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再去考慮是否要幹預孩子的學習過程,切不可因為自己錯誤的認知,反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寶貝,你掰手指算10以內加減法究竟到什麼時候?
    我不斷鼓勵政政,「再想想,再想想,不著急。」一旁的政媽急了,連聲說:「掰手指哦,掰手指算哦。」政政不好意思撓撓頭,伸出一雙手,左手伸出2手指,右手伸3手指,很快告訴我是5。後來我又隨機報了幾道10以內的加減法,政政不掰手指就算出來。
  • 6歲孩子還在掰手指做加減法,家長該不該制止?
    加減法計算,一直是孩子早期學習的難點。對於孩子在計算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經常收到家長這樣的反饋:孩子在做加減計算時,必須要掰著手指頭數,才能知道結果,怎麼辦?有些幼兒園老師、家長擔心孩子會因此形成依賴,總會進行制止。掰手指算加減,真的代表孩子不聰明,掰手指真的是不好的行為嗎?
  • 3-6歲的孩子算數,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讓孩子告別「掰手指」
    「湊十法」,聽起來很陌生,但是稍微解釋一下你就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用過。簡單來說:就是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10+N的計算題,屬於一種由難化簡的算數方式。例如7+3=10,3+7=10的簡易版「湊10法則」;比如相對來難度高的8+5,便可以將5分為3與2,隨即8+2=10,再加3又得到了13,這樣的算數方式簡單易理解。這種方法是不是很熟悉,在孩子最開始學2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是不是給孩子講過?「不能僅依賴背誦數字去理解數學」。
  • 自己家孩子5歲還在「掰手指」學習算術,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朋友最近反映,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在家沒有升學和工作的壓力,但簡單的5+2=?都需要在那裡掰手指頭算半天,而且還算不明白,怎麼教都教不會,就和家長對著幹。我能說,他家的孩子才剛剛3歲嗎,能夠很聽話地掰手指都是對5+2最大的支持了。
  • 幫助孩子掌握「湊十法」,告別「掰手指」,輕鬆學數學
    可是孩子不能總停留在掰手指計算的階段,因為孩子總要面對更困難的挑戰,一時的投機取巧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湊十法的計算技巧,可以幫助孩子緩解新知識帶來的疑問,並且促進孩子成長。然後用18-10=8,得到各位數的答案,最後由於從十位借走一位,所以再用4-3=1,得到十位上的數字,所以56-38=18,這看似是很複雜的過程,但卻是孩子應該有的思維模式。
  • 幼升小數學銜接,你家孩子還在用掰手指計算嗎?暑假如何科學糾正
    10以內加減法和10以內所有數的分成是入學小一年級的重要基礎。如果學前還用掰手指計算,暑假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方法糾正過來。通過手指等實物,認知數與量之間的聯繫,幫助孩子理解「數『,發展數概念系統是某個階段的必經過程。數概念系統的發展包括數的認知,數的大小比較,數的組成等,是計算的基礎。符號運算比較抽象,藉助實物的幫助,更符合這個階段認知特點。
  • 你學你的速算,我掰我的手指!速算,不香嗎?
    而這些廣告詞,更是讓人驚在當場,恨不得馬上掏錢買課,生怕孩子輸在計算的起跑線上。「你的孩子還在掰手指算題嗎?」「不用列豎式,輕鬆算大數。」「當你孩子還沒列完豎式,其他孩子已經交卷啦。」是我out了麼?01你不是有手指頭麼?此前萱4歲半,幼兒園同班的有一個小夥伴,就開始邀約著一起去學手腦心算。不到半年,萱還掰不清自己十個手指頭的時候,小朋友已經可以飛快的點著小手指算連加連減了,重點是得出答案的速度幾乎跟讀題速度同步。
  • 孩子只會掰手指算數?試試這個方法,提高孩子計算能力!
    答案:解析:孩子只會掰手指算數?試試這個方法,提高孩子計算能力!家長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讓孩子算6+4時,孩子掰著手指能輕易給出答案,但是如果讓孩子算6+6時,孩子一般會卡殼。再讓孩子好好想想,孩子多半給出「手指不夠用」的回答。
  • 「掰手指關節咔咔響」用英語怎麼說?
    「掰手指關節咔咔響」用英語怎麼說?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奇特」的生活習慣,比如:把手指關節掰的咔咔響。1.手指關節:finger joints,or knuckles2.掰響:to crack3.to crack your finger joints(knuckles)(動詞表達)4.joint cracking(名詞表達)例句:1.
  • 「掰手指關節不好」用英語怎麼說?
    「掰手指關節不好」用英語怎麼說?用Yahoo學會說英語「掰手指關節」相信你就算用中文學會和記住英語「掰手指關節」的表達,你也基本沒有機會能用上這樣的英語跟老外「聊掰手指關節」的英語話題,也就是說這基本是「用不上」的英語。
  • 掰手指「咔咔」響,原因是什麼?經常掰手指會有什麼影響?
    很多的時候,自己無意間會掰動自己的手指,就會出現咔咔響現象。很多的人會認為這樣的行為很帥氣,會進行不斷的練習,隨便一掰,就會有很響的聲音出現,想想還是很威風的。但是往往在練習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手指很酸痛,這是怎麼回事?掰手指「咔咔」響,背後原因是什麼?
  • 6歲孩子挑戰100以內加減法,用了這個方法,你家孩子也可以
    所以可以想見,當聽說有個孩子4歲就理解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5歲可以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且過渡到心算,6歲就學著挑戰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是多麼吃驚。趕緊深入了解,原來這個孩子既不是天生的神童,家長也沒有早早地給他數學啟蒙,甚至在三歲時也才認識了十以內的數字。不過他的進步能夠如此神速,完全取決於媽媽的引導。
  • 孩子算數的時候還要掰手指?五個口訣教會孩子「湊十法」
    後來有人跟我說可以給孩子學學「湊十法」,對孩子的數學有好處,我就去打聽,給我孩子用上「湊十法」,果不其然還是有效的,孩子再也不用「掰手指」了。自己就可以算。例如7+3=10,3+7=10的簡易版「湊10法則」;比如相對來難度高的7+4,便可以將7分為6與1,隨即6+4=10,再加1又得到了11,這樣的算數方式簡單易理解。湊十法的5大口訣其實「湊十法」是有口訣的,掌握這五大口訣,孩子就可以自如運用了。
  • 經常把手指掰得咔咔響,會得關節炎?手指關節會變粗?
    掰手指這個動作,可能很多人都會做,看起來很酷,不會掰的人可能還會自己練習,但經常把手指掰得咔咔響,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為什麼會響?經常掰,手指會不會變粗?還有人擔心老了以後會得關節炎?先別自己嚇自己,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原因。
  • 把手指掰的咔咔響會傷害關節嗎?
    過一會不掰一下,不聽那個聲音會很難受,握個抓吧,我也經常沒事會掰一下,以前也很擔心會不會有傷害,不過大約20年,目前還是沒任何異常。提到掰手指不得不說因為掰手指2009年獲得搞笑諾貝爾醫學獎的大神——唐納德·昂格爾(DonaldUnger),他拿自己做了長達60年的「對照實驗」:每天掰響自己的左手指關節,而從來不掰右手的關節。
  • 6歲孩子做加減法還要掰手指,家長到底要不要阻止?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上一篇關於數學啟蒙的文章下面,有粉絲提問:「6歲孩子算加減法需要掰手指,怎麼辦?」我發現,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孩子算加減法的時候如果能脫口而出一個答案,就是聰明、數學好的表現,反之,如果孩子計算的時候需要掰手指,那就是「笨」、「反應慢」的表現。所以很多家長看著孩子「掰手指」算數,總是很著急,甚至想要制止孩子。
  • 掰響手指損傷關節嗎?有人用雙手做了50年實驗告訴你答案
    加州的一位醫生甚至用自己的雙手做了50年實驗,結果表明每天被掰響兩次的左手和從來沒被掰過的右手並無差異。 查證者:勿怪幸丨東京大學外科博士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種經驗或習慣——兩手交叉,使勁掰一掰,指關節就會啪啪作響,立刻感覺手指變輕鬆許多。
  • 孩子加法老算錯,還要掰手指?蒙臺梭利這樣教,輕鬆培養數學思維
    有媽媽說孩子4歲,一開始學加法還學的挺好的,可後來越學越糊塗,現在做題全靠蒙的。有大班的孩子必須靠掰手指才能做題,媽媽急得直跺腳的。底下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門。有教死記硬背的,說像唐詩一樣把加法口訣背下來就行了。還有的媽媽說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可能你家孩子對數字不敏感,別太強求他了。對此,小樣媽只認同「要有耐心」這一點。因為批評、指責,確實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還會讓他處於壓力狀態下,影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 石家莊倆八旬老頑童掰手腕掰斷了手指起糾紛
    石家莊倆八旬老頑童掰手腕掰斷了手指起糾紛 2013-10-10 10:07:02 來源:燕趙晚報
  • 知否|掰手指咔咔響很爽?手指會變粗甚至得關節炎嗎?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也會有掰手指關節的舉動,關節發出咔咔的響聲才會覺得「很爽」,但這樣做會有什麼危害嗎?為什麼按手指關節會咔咔響?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突然按手指關節會發出咔咔響的聲音。其實按手指咔咔響,和我們久坐靜止不動突然活動筋骨發出的「啪啪」聲響是一個道理。這種把自己關節按得咔咔響的快樂,一般成年人才能擁有。因為關節彈響常見於關節發育的成熟期,青少年和老年人都不太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