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開始學加減法,很多媽媽可能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孩子加減法算不過來,就開始掰手指,手指掰不過來,就恨不得連腳趾頭一起用上,媽媽們見了就恨鐵不成鋼了,這麼簡單的算法怎麼就算不過來呢,還要用手指頭,手指頭不夠還要用腳趾頭,後面再不夠,還要別人借給你手指腳趾嗎?這要算到何年馬月?真是個壞習慣!有的家長強制孩子不許用手指掰算,孩子每次做口算題就哭,有的甚至嚇唬說,再用手指頭,就給你手綁起來!還有暴力地嚇唬說:再用手指頭就拿刀給你切掉(好嚇人啊,寶寶怕死了~)
殊不知,這樣嚇唬孩子不但起不到正向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形成心理障礙,更加害怕計算,越害怕,心裡就越牴觸,反而讓計算成為一道大難關了。
那麼,孩子用手指掰算加減法,到底可不可行?是否會對今後的計算帶來不好的影響?
孩子剛開始接觸加減法時,興趣是最重要的,而用手指是孩子能掌握的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如果從一開始就阻止孩子用手指頭去計算,讓他從對計算感興趣變為看到計算就害怕,那麼就會形成一種心理障礙,孩子從內心開始牴觸去做這件事,那麼今後的計算是怎麼都不會做好的了。
很多父母太心急,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達到心算的階段,這對剛開始學計算的孩子來說太難了,就像孩子還沒學會爬,學會走,就讓孩子去學跑步一樣。
心理學上有研究,人的心理活動是由運動開始的,由手指計算再到心算是一個必然發展的過程,人的思維的發展也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因此父母要給孩子一個發展的空間和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就像揠苗助長一樣,反而得不償失。
有的家長會問:孩子掰手指,是不是因為我們家孩子比較笨,不聰明?
美國教育神經學家伊萊利亞·博特萊迪等人曾在《尖端學科》上指出,用手指去表示數的方法,對學習和理解算數非常重要。
數學中的數字和符號,對剛開始學算數的孩子而言是很抽象的概念,這個年齡的孩子,因為發展認知所限,單純靠想像是很難去理解的,這時候就必須藉助實物去輔助,掰手指是孩子能用的最熟悉、最方便的輔助工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這一階段,並不會由此帶來不良的影響。
孩子學習計算的過程,其實是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父母在孩子3歲以後,就可以在生活中貫穿數的概念,比如數一數,有幾個糖果,誰的糖果多,誰的糖果少,怎麼樣才能讓你和姐姐的糖果一樣多?這樣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更具象地去理解數的運用。
無論是學計算,或者是學習別的知識,父母都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的態度去幫助孩子,切不要採取強硬的方式去阻止,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孩子探索新的領域的過程,只有採用正面的方式,才能達到進步的結果。而且,父母應該多領域去學習,先了解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再去考慮是否要幹預孩子的學習過程,切不可因為自己錯誤的認知,反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