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還在掰手指做加減法,家長該不該制止?

2020-09-10 何秋光學前數學

加減法計算,一直是孩子早期學習的難點。對於孩子在計算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經常收到家長這樣的反饋:

孩子在做加減計算時,必須要掰著手指頭數,才能知道結果,怎麼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手指計算,說明他的計算能力很差、不聰明等等。

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剛開始學習加減計算的小朋友,都會掰手指數數。有些幼兒園老師、家長擔心孩子會因此形成依賴,總會進行制止。

掰手指算加減,真的代表孩子不聰明,掰手指真的是不好的行為嗎?

美國加拉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教育神經學家伊萊利亞·博特萊迪等人,在《尖端學科》上描述:"證據表明,這種用手指頭表示數的方法,對於學習和理解算數非常重要。"

掰手指算加減,大多出現在學齡前孩子身上(部分一二年級小朋友,計算中也還是會掰手指)。

這是因為,數學中無論是代表量的數字,還是數學計算中的符號,都屬於抽象的概念。

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發展有限,對這些抽象的數字、符號,還不能完全理解,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孩子在最初的加減法計算時,必須藉助實物,才能真正理解數的抽象概念。

而手指,是孩子最熟悉、最方便使用的「實物」。

所以,通過掰手指學習加減法,基本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家長無需擔心。

3-6歲,是語言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的初始發展時期,是數學思維逐步形成的黃金期。

真正了解孩子3-6歲認知發展規律,幫助孩子做好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才能為孩子未來數學的學習打下基礎。

那麼,對於加減法的學習,在不同年齡段,孩子究竟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呢?

3-4歲:認識10以內數字,並能夠用數詞描述事物的動作和特徵。

孩子3-4歲的時候,還沒有具象的數字概念。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藉助實物,幫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比如:

√一隻手,有5個手指頭;

√每個人,有2隻手、1個鼻子;

√小汽車,有4個輪子;

√寶寶吃了,1塊蘋果、3瓣橘子;

... ...

通過實物操作,通過建立數與量之間的聯繫,幫助孩子理解"數",並能夠應用"數"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徵。

4-5歲:認識20以內數字,能夠通過比較和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數字,是數量的抽象代表。

孩子對"數"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理解,"數"和"數"之間的關係。

比如:

√掰手指數數,3個手指比2個手指多1;

√將1-10寫在卡片上,在每個卡片上放置對應數量的小球。5個小球比4個小球多,5比4大,4比5小;

√將3個小球放在小盒子裡,拿走1個小球之後,剩2個;

... ...

通過反覆操作和練習,幫助孩子建立"數"和"數"之間的大小、多1少1等關係。

5-6歲:能夠通過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內的加減,並能夠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數」和「量」、「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長可以順理成章的對孩子引入加減法的學習。

但是,這個時候,孩子在計算時,依然還離不開藉助具體的實物。

比如:

√一隻手張開,有5個手指,藏在掌心1個手指,還有4個,對應5-1=4;

√盤子裡1個蘋果,媽媽又拿來2個,一共3個,對應1+2=3;

√3個糖果,吃掉1個,還剩下2個,對應3-1=2;

√樹上5隻小鳥,飛走了2隻,還剩3隻,對應5-2=3;

... ...

藉助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字符號的概念,同時培養實際生活中對數學計算的運用。

隨著年齡的提高,孩子會逐漸擺脫實物計算。

從掰手指到「心算」,是學習數學運算的自然過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教育。

俗語說得好,"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兒"——幼兒教育中,這句話再恰當不過。

家長要注意的是,依然是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認知特點,不要拔苗助長。

相關焦點

  • 6-7歲孩子用手指掰算加減法,媽媽說再掰手指就給你手指……
    孩子剛開始學加減法,很多媽媽可能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孩子加減法算不過來,就開始掰手指,手指掰不過來,就恨不得連腳趾頭一起用上,媽媽們見了就恨鐵不成鋼了,這麼簡單的算法怎麼就算不過來呢,還要用手指頭,手指頭不夠還要用腳趾頭,後面再不夠,還要別人借給你手指腳趾嗎?這要算到何年馬月?
  • 6歲孩子做加減法還要掰手指,家長到底要不要阻止?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上一篇關於數學啟蒙的文章下面,有粉絲提問:「6歲孩子算加減法需要掰手指,怎麼辦?」我發現,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孩子算加減法的時候如果能脫口而出一個答案,就是聰明、數學好的表現,反之,如果孩子計算的時候需要掰手指,那就是「笨」、「反應慢」的表現。所以很多家長看著孩子「掰手指」算數,總是很著急,甚至想要制止孩子。
  • 寶貝,你掰手指算10以內加減法究竟到什麼時候?
    我不斷鼓勵政政,「再想想,再想想,不著急。」一旁的政媽急了,連聲說:「掰手指哦,掰手指算哦。」政政不好意思撓撓頭,伸出一雙手,左手伸出2手指,右手伸3手指,很快告訴我是5。後來我又隨機報了幾道10以內的加減法,政政不掰手指就算出來。
  • 3-6歲的孩子算數,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讓孩子告別「掰手指」
    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數感,讓孩子可以從1數到10,那麼從1到100也不是什麼難題,孫杰教授曾說過:9個月到5歲的孩子對數學記憶的敏感期。6歲之後對數字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所以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在簡單提醒下可以完成查數。
  • 自己家孩子5歲還在「掰手指」學習算術,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朋友最近反映,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在家沒有升學和工作的壓力,但簡單的5+2=?都需要在那裡掰手指頭算半天,而且還算不明白,怎麼教都教不會,就和家長對著幹。我能說,他家的孩子才剛剛3歲嗎,能夠很聽話地掰手指都是對5+2最大的支持了。
  • 幫助孩子掌握「湊十法」,告別「掰手指」,輕鬆學數學
    可是孩子不能總停留在掰手指計算的階段,因為孩子總要面對更困難的挑戰,一時的投機取巧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湊十法的計算技巧,可以幫助孩子緩解新知識帶來的疑問,並且促進孩子成長。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是3-6歲的孩子應還有的認知,快讓我們來看一下。
  • 6歲孩子挑戰100以內加減法,用了這個方法,你家孩子也可以
    文|慢媽我家樂樂四歲多,我對他的數學啟蒙基本處於放羊狀態。他會的那些認數、數數的本領,多半是幼兒園老師教的。他現在會的數學,也就是認識二十以內的數,加減法只知道一加一等於二。所以可以想見,當聽說有個孩子4歲就理解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5歲可以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且過渡到心算,6歲就學著挑戰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是多麼吃驚。趕緊深入了解,原來這個孩子既不是天生的神童,家長也沒有早早地給他數學啟蒙,甚至在三歲時也才認識了十以內的數字。不過他的進步能夠如此神速,完全取決於媽媽的引導。
  • 幼升小數學銜接,你家孩子還在用掰手指計算嗎?暑假如何科學糾正
    10以內加減法和10以內所有數的分成是入學小一年級的重要基礎。如果學前還用掰手指計算,暑假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方法糾正過來。通過手指等實物,認知數與量之間的聯繫,幫助孩子理解「數『,發展數概念系統是某個階段的必經過程。數概念系統的發展包括數的認知,數的大小比較,數的組成等,是計算的基礎。符號運算比較抽象,藉助實物的幫助,更符合這個階段認知特點。
  • 孩子只會掰手指算數?試試這個方法,提高孩子計算能力!
    答案:解析:孩子只會掰手指算數?試試這個方法,提高孩子計算能力!家長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讓孩子算6+4時,孩子掰著手指能輕易給出答案,但是如果讓孩子算6+6時,孩子一般會卡殼。再讓孩子好好想想,孩子多半給出「手指不夠用」的回答。
  • 3-6歲孩子數學啟蒙,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孩子不再依賴掰手指
    計算能力常常被我們用來衡量一個孩子是否是高智商人才。別人家的孩子五六歲就能把20以內的數學加減法心算出來,而自己家的孩子還在玩手機看電視。這著實是令家長著急,既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怕孩子被「揠苗助長」。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業比較上心的家長,我建議孩子在6歲前,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別認為這個年齡會不會太早! 所以並不早,家長要抓緊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學數學的時候,要記住「3忌3法」,所謂「3忌」就是三個不要做的事,所謂「3法」就是數學啟蒙的三個方法。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業比較上心的家長,我建議孩子在6歲前,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別認為這個年齡會不會太早!結果孩子雖然會背數,但卻不懂得數字的意義。孩子不知道2和3誰大,只知道按照順序背下來,當你讓孩子逆著順序背的時候就顯得非常難。到了學習算術的時候,就更不是多和少的概念。所以家長一定要忌讓孩子背數字。
  • 加減法就應該這樣學,99%的家長都不知道,果斷收藏!
    如果硬邦邦地讓娃不斷地通過刷題重複,那麼娃掌握了 4+2=6 可能是已經背下來了,並不是真正地理解了。這種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遺忘。當然,現在但凡是有信心自己做數學啟蒙的家長,從廣告商,從公眾號,從各種渠道中,多多少會了解到一些專家推薦的方法。
  • 你學你的速算,我掰我的手指!速算,不香嗎?
    當時第一反應是:還好不是我兒子做的。然後,細看了一下廣告裡的計算法,果然不是小學教材裡教的方法,屬於某種速算技巧。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類似的速算廣告,每天都出現在各種平臺推送中。而這些廣告詞,更是讓人驚在當場,恨不得馬上掏錢買課,生怕孩子輸在計算的起跑線上。「你的孩子還在掰手指算題嗎?」「不用列豎式,輕鬆算大數。」「當你孩子還沒列完豎式,其他孩子已經交卷啦。」是我out了麼?
  • 寶寶吃手該不該制止?不同月齡區別對待!
    如果這時期的欲望獲得滿足,就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就會產生停滯,所以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吃手。這裡提醒廣大父母了,把這些科學知識告訴看孩子的長輩吧,千萬別讓他們喝斥或強行制止孩子吃手了,要知道,如果孩子學齡前還一直在吃手,很有可能因為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延長的,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教會數學思維更重要
    文|秘籍君朋友家孩子如今在上幼兒園大班,明年就要上小學。幼兒園裡老師已經開始教起十以內的分解,聽說大班這一年要教會孩子二十以內加減法,以便適應小學。家長們聊起來,總要問你家孩子學得怎麼樣,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學會了沒,這讓朋友倍感焦慮。
  • 孩子算數的時候還要掰手指?五個口訣教會孩子「湊十法」
    後來有人跟我說可以給孩子學學「湊十法」,對孩子的數學有好處,我就去打聽,給我孩子用上「湊十法」,果不其然還是有效的,孩子再也不用「掰手指」了。自己就可以算。>掌握湊十法的方法1、3—4歲的孩子,可以用手指來理解湊十法在孩子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比如2+5這種10以內的加減,就可以讓孩子通過「掰手指」方式來運算,深伸出2根手指加上另外5根手指,讓孩子
  • 3-7歲的孩子算數,了解「湊十法」這5大口訣,孩子算數不再難
    每當看到別人家孩子5、6歲就會心算了,自家孩子連普通的加減法都不會,家長都會感到特別著急,其實孩子學算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父母掌握「湊十法」這5大「口訣」,教會孩子算數很容易,尤其是3-7歲這個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
  • 3-6歲孩子數學啟蒙,掌握「湊十法」這5大口訣,計算能力越來越好
    許多父母都想讓孩子早些接觸數學知識,卻又擔心孩子因能力不足演變成「拔苗助長」從而厭惡算數。 眼看著別人家的娃在6歲的時候20以內的加減法都能夠心算出來,自家孩子還在那看電視玩手機,不由得感到非常著急,其實父母在孩子3歲時讓孩子掌握「湊十法」裡的5大口訣,孩子將來的算數能力就很容易了。
  • 家有「開關控」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千萬別粗暴制止
    因為孩子要學著如何用力,如何按壓,運用哪個手指等,這對孩子來講都不是簡單的事情。所以孩子在重複這個動作的過程中,能夠提升手部的精細動作,以及培養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可能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停按開關,擔心把燈弄壞,會阻止孩子這樣做。其實粗暴地制止,反而可能會破壞孩子對世界的探索,這樣做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