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相比白酒市場的全面復甦,作為國內四大酒種的黃酒近兩年的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但這個狀況在不遠的將來或將得到改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的特色產品紛紛走出國門。由中國酒業協會、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25屆紹興黃酒節暨「一帶一路」中國(國際)黃酒產業博覽會日前在浙江紹興落下帷幕。黃酒企業將帶著中國故事和文化走出國門,參與「一帶一路」文化與品牌建設,振興黃酒產業。
不管是在超市裡還是酒水店裡,銷售的白酒數量都要遠大於黃酒,人們耳熟能詳的黃酒品牌也遠不及白酒多。同樣是中國傳統酒類,為什麼黃酒會陷入這樣的境遇?
黃酒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獨有的酒精飲品。黃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既是傳統特產,也是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和促進文化交融的重要載體。作為黃酒重鎮,「紹興黃酒」是全國酒類行業首個原產地地理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其釀製技藝更被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黃酒節不僅有古越龍山、會稽山、上海金楓、沙洲優黃、女兒紅、老恆和、塔牌、即墨黃酒等中國龍頭企業,還有福建紅麯酒、河南南陽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黃酒企業參與。博覽會首次在主廳設立「境外產品展區」,有來自日本、中國臺灣等地的產品酒進行展示。此次黃酒節期間還有京東11.8黃酒節、黃酒Cosplay、美酒與美食活動等。
目前,紹興黃酒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全國3家黃酒上市企業紹興佔2家,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等三家企業的產量、銷量和利潤分別佔全市行業的74.7%、82.1%和85.9%。不過,雖然黃酒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但是近年來黃酒的企業的日子可不好過,淨利潤增長很不穩定。相比白酒、啤酒等酒類產業,當前黃酒產業的整體規模還明顯偏小。
黃酒如今這個局面,其實早有定局。黃酒與白酒差異巨大,白酒價格高低按檔次分配,而黃酒價格總體偏低,所以黃酒在酒業很難凸顯自己的品牌價值。同時,黃酒行業一直以來運營模式老舊,品牌歷史價值底蘊不足,這些問題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沒有很清晰的意識,黃酒在消費市場始終沒有突破。而且通過年份來定價格的高低,行業無法統一標準,秩序還是相當混亂。
尷尬的黃酒還有翻盤的機會嗎?據測算,目前黃酒市場規模在200億元左右,與其它酒種相比,市場規模還相對過小。當前市場消費升級和消費者需求多元化並存,這為黃酒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容帶來了機遇。
近年來,隨著消費多元化、個性化的不斷升級,黃酒產業也呈現以下變化:從消費區域看,由以江浙滬地區為主的局地消費向全國消費轉變,進而走出國門;從消費季節看,由冬季當季消費向全年四季消費轉變;從消費人群看,由中老年消費群體為主向青年消費群體擴張;從消費渠道看,由線下銷售為主向線上線下銷售並存轉變;從消費理念看,從不問品質向追求品牌轉變。為適應上述變化,黃酒業品牌企業紛紛苦練內功,調整產品結構,注重品牌建設,探索創新發展,迎接消費升級。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突破區域性消費的瓶頸是整個黃酒行業面臨的問題。「區域化」是長期戴在黃酒產業上的帽子,但黃酒行業應該努力突破江浙滬、突破南方地區,走向全國甚至代表中國獨有的酒文化走向全球市場。當前我國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正為黃酒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全國打擊侵權假冒辦公室副主任路政閩表示,黃酒企業振興要做好四件事:一是產品好起來,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二是粉絲多起來,在擴大黃酒消費群體上下功夫。三是美譽傳起來,在擴大宣傳上下功夫。四是服務優起來。在轉變政府職能上下功夫。路政閩表示,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向世界展示黃酒釀造技藝和優秀傳統文化,開拓銷售渠道,打造國際市場,讓更多優質黃酒企業「走出去」,讓全世界消費者品嘗中國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