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我們家第一位教師走上講臺!這個家庭厲害了

2021-02-25 山東教師隊伍

  在山東教師隊伍裡,三代甚至多過三代從教的教育世家不在少數。

  他們不僅一輩子教書育人,還世世代代傳承著教育事業。

  在這些教育世家裡,數代人傳承的其實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門家風。

  來自威海市的於棟玲老師就出生在這樣的教師世家,爺爺、父親和她都選擇了走上光榮的三尺講臺,教書育人如今更是桃李滿天下。


  今天,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讓他們的教師世家。

  我的祖父于波出生於1907年。1924年,17歲的他做起了私塾先生,經歷不同時代的風雲變幻,即使面對飢餓、困苦,也不改爺爺當老師的初心,以身示範、勇作表率。新中國成立後,爺爺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1982年,就職於澤頭鎮林村完小的爺爺收到了離休證。離休後的他仍不忘本心,用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傳統治家;用先人後己、奉獻擔當的修為睦鄰。在家裡,爺爺樹立起良好的家風,在村裡,爺爺樹立起極高的威信。他用樸實和堅韌贏得讚譽。

圖為於棟玲老師祖父于波先生離休證件

  我的父親於培茲是「老三屆」中的第一屆學生。秉承家訓,爸爸一直是老師的得意門生。不管品還是學,都是同學中的佼佼者。是承載母校期望考清華、北大唯一的學生。而爸爸的理想卻是繼承父業。他放棄優厚待遇,選擇了清貧的教師職業。從教二十年來踏實農村教育,走鄉串戶,兢兢業業,用執著和堅守譜寫新曲。

圖中第二排左起第五位為於培茲老師

      我叫於棟玲,威海市文登區七裡湯中學教師。受「遺傳」影響,我從小就有理想——和爺爺、爸爸做同行,感受教書的神聖、育人的魅力。不負期望,帶著憧憬,1997年我走出師範校門,成為爸爸的超級版。我銘記爺爺的遺訓、爸爸的叮囑,立足於細節,博眾家之長,聽百家之言,「沉下心來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鍛鍊的機會,勤學苦練、不斷創新,一直以積極的心態追求職業的幸福,用堅定和奮進再創輝煌。

圖為於棟玲老師

一張張老照片記錄著這個平凡家庭不平凡的記憶。

三代為師,

他們堅守的是傳道授業的使命,

傳承的是為教育事業奉獻自我的家風。

教師世家的每一位教育人,

都秉承著傾盡韶華育桃李,深耕不輟守候花芬芳的信念,

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

桃李滿天下,

是他們最得意的作品。

如果你像這位老師一樣,

有著這樣讓人驕傲的教師世家,

我們誠摯邀請您向我們曬出您的大家族,

說說您教師世家的故事。

投稿郵箱:sdjiaoshiduiwu@163.com

山東教師隊伍

微信公眾號:sdjsdw

山東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山東教師隊伍微信公眾平臺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通過傳播師德師風正能量,組織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輔導員開展網上指導,提供教師交流平臺,建設教師之家等方式,「立師德、展師風、鑄師魂」,引導廣大教師做大國良師,育齊魯英才。歡迎廣大教師提供建議,積極投稿。

電子郵箱:sdjiaoshiduiwu@163.com

聯繫電話:0531-81676755

   

相關焦點

  • 教師版《雷雨》登上人藝舞臺 「走上舞臺」是為更好「走上講臺」
    四鳳、魯貴、蘩漪、周樸園、萍兒、衝兒……這部經典作品裡的人物都是由北京東城區的中小學老師扮演,無論是班主任、體育老師、數學老師還是校醫、校長,都成為上個世紀初周家和魯家的一員,30多年的積怨矛盾在一個雷雨之夜爆發。將這部被稱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的劇目搬上舞臺,是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共同完成的。
  • 記者走上一年級講臺 試講一堂課體味教師辛苦
    文/本報記者 魏海洋 圖/本報記者 孟達  講臺上,老師們英姿颯爽令人羨慕。而從初登講臺的羞澀到駕輕就熟的授課,一名好教師的成長曆程滿是艱辛。講臺上的40分鐘背後凝結的是臺下對教育教學孜孜不倦的磨鍊。9月7日,記者走上了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體驗講臺上的艱辛。
  • 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 貴州兩萬多名畢業生走上講臺
    2020年,貴州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一手抓疫情防控常態化,一手抓高校畢業生就業,通過加大事業編制挖潛、加強幼兒園教師招聘、支持民辦學校吸納就業等「組合拳」,採取先上崗後補證和特殊人才引進等方式,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全力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助力24825名高校畢業生走上講臺,端上「飯碗」。
  • 失敗的開學季——第一次走上講臺的尷尬
    師範一畢業,我們就像破抹布似的被隨意的丟到距縣城幾十公裡的大山深處;而那裡的中心校,又是隨意的一揮手,我就和一所破廟改建的、居於半山腰的村小結下了四年的緣。用斑竹隔出的教室四面透光,外面的風景能盡收眼底。隨便哪個班老師講課,其他班都能聽得很清楚;哪怕有學生說悄悄話,恐怕最遠的那個班都能知曉。
  • 【教師節特輯】夢回講臺
    夢回講臺孫惠◆ ◆ ◆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有六年是在講臺上度過的;現在,雖然因種種原因我走下了講臺,但我為我曾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倍感自豪。教書育人,這崇高的職業,在我的心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還是三十八年前,剛剛二十一歲的我,走出校門又返回了校門,所不同的是,我不再坐在教室裡的課桌後面,而是佩戴著紅色校徽;走上了講臺,成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記得第一次走上講臺,面對著滿屋子的學生,我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平時總是平平靜靜的語調這時帶上了顫音——「同學們好!」
  • 連界鄉村教師鍾菊:三尺講臺,唯愛與榜樣!
    鍾菊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在村小教師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19年。她把教育教學當做自己的畢生追求,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成為她生活的重心。7000多個日夜裡,在面對父親因病離世、母親心臟病突發病危、孩子臨盆... ...她都堅持把孩子們放在第一位。因為常年勞累,她的腰椎已經變形,頭髮脫落得厲害,但她沒有叫苦叫累,整個心都撲在教育事業上。
  • 50歲才開始上講臺,卻仍能夠成為特級教師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餘映潮這位著名特級教師。餘映潮,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荊州市教科院原中學語文教研員,多家國家級中學語文專業雜誌的封面人物。曾被張定遠先生譽為&34;。著述豐富,已發表各類教學文章1300餘篇,出版了七本專著。創建了全新的&34;閱讀教學藝術體系,總結出了&34;的教學設計30字訣。
  • 廣平:堅守講臺30年的「拐杖教師」
    今年48歲的馮東海是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兒時的一場高燒讓他無法正常行走,從此只能依靠一根拐杖走路。1990年3月,18歲的馮東海成為村裡小學一名代課教師,他依靠拐杖支撐身體給孩子們上課。如今馮東海調任到了廣平縣特教學校。除了上文化課,馮東海利用自己的特長增加了書法課。因為是班主任,他每天要上四節課,加上自習課輔導學生,一天差不多要站五個多小時。長時間拄著拐杖站立教學,造成脊柱和左腿側彎變形。
  • 讓「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
    2020-09-09 08:10:25 來源:勞動午報原標題:讓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學院上周舉行的2020級勞模新生開學典禮上,巨曉林、高鳳林、許振超、李萬君等4名「
  • 四十年教師生涯凝聚成講臺上深情一吻 盛老師,我們不說再見
    在騰訊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到來之際,騰訊·大浙網推出「暖城,有你溫暖一座城」公益系列報導,與您共同回憶感動過我們的每個瞬間。這是我們推出的第一個暖城故事,杭州一名教師在任教四十年後吻別講臺,他說,要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暖城故事 1#】
  • 最溫暖的教師節禮物:「夫妻檔」從教三十載 忠於愛情和講臺
    育才二小的校長黃志祥和育英西壠小學的校長陳智賢,是長沙市芙蓉區13對從教三十周年夫妻中的一對,他們都被授予了「夫妻雙方從教三十年紀念獎」,在全國第32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這個珍貴的榮譽被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們稱為「最溫暖」「最幸福」「最有分量」的禮物。
  • 137年前第一位走上哈佛講臺的中國人
    自哈佛建校375年以來,終於有一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站在哈佛畢業典禮的講臺上,國人為之歡呼,為之自豪。、 1877年2月,在中國已生活了15年的鼐德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體會,針對美國在華商務和傳教事業的需要,致信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Charles·W·Eliot),提出募集一筆錢,從中國聘請一位教師,在該大學建立中文講座的建議,其目的是通過學習中文,培養一些年輕人,為他們將來在中國發展提供條件,增強他們在中國進行政務管理、商業貿易的能力。
  • 特級教師賈志敏告別儀式今天舉行:他的一生與講臺同在
    2019年2月5日,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3:53分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81歲。賈老師曾說:「當年,我為了生活走上這三尺講臺。今天,我離開這三尺講臺則一刻也無法生活。」是的!先生一生與講臺同在,現在先生離去了,但他曾在講臺上播下的種子都已經開花!
  • 走上教師崗位的一些感觸
    今年是我從教的第五年,隱隱中從哪些老教師的執著與勤奮中感受到的是講臺的「魔性」。許多人都是站到退休的最後一天,還是戀戀不捨地送走學生,最後獨自坐在空空的教室久久不願離開……我小時候的理想不是當老師,我在村子裡的上小學時給我們教書的老師都是村裡面的農民,他們像小說《天行者》裡面的老師一樣是民辦教師,平時不上課的時候和村子裡的其他農民一樣耕地、收種。
  • 河北廣平:堅守講臺30年的「拐杖教師」
    今年48歲的馮東海是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兒時的一場高燒讓他無法正常行走,從此只能依靠一根拐杖走路。 1990年3月,18歲的馮東海成為村裡小學一名代課教師,他依靠拐杖支撐身體給孩子們上課。如今馮東海調任到了廣平縣特教學校。除了上文化課,馮東海利用自己的特長增加了書法課。因為是班主任,他每天要上四節課,加上自習課輔導學生,一天差不多要站五個多小時。
  • 新手教師剛剛走上講臺,用心備課講課,學生成績卻總是平平?
    「一堂好課,除了設計和講解精彩,更考驗教師對於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能力。換句話說,老師『講』得好,更需要學生『聽』得好!」,某位特級教師曾在新教師培訓會上如是說。新手教師由於剛走上講臺,習慣將重心放在課前教學設計和PPT製作上,往往會忽略對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課情況的管理。一堂40分鐘的課,全班有多少學生在認真聽?每個學生又聽進去多少或者吸收了多少?
  • 膽小害羞又內向的人,如何走上講臺
    家人也替我發愁過:「你跟鄰居打招呼都臉紅,怎麼站上講臺給人上課啊?」直到最近,有個十幾年沒見的朋友見了我一面,他說:「你現在外向多了,和過去判若兩人啊。」起碼我現在站上講臺面對幾百聽眾能夠口若懸河,不會緊張到腦海中一片空白;也能夠站上舞臺做演講、能夠對著電視鏡頭不打怵。
  •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面對「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這個問題,幾乎99%的父母,都很主動自覺的,將孩子放在家庭和人生中的第一位。孩子的地位越高,父母的地位就越低昨晚睡前,和兒子隨意的聊到我們家房子的事
  • 全國勞模走上「村支書大學堂」講臺,傳授致富經
    全國勞模走上「村支書大學堂」講臺,傳授致富經2020年11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邀請全國勞動模範——潛江市果蔬種植技術協會的會長章龍,為全縣117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鄉鎮組織委員等
  • 感受教師,一位老師初登講臺的自述!
    學生時代,老師一直是盡職盡責地布置作業,三尺講臺上神聖不可侵犯的角色。畢業後,我進入知明,老師在我心目中成了批改成堆作業,時常眯著眼睛扶一扶眼鏡的形象。可是,老師真的是這樣嗎?都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