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

2020-09-09 中工網

2020-09-09 08:10:25 來源:勞動午報

原標題:讓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學院上周舉行的2020級勞模新生開學典禮上,巨曉林、高鳳林、許振超、李萬君等4名「大國工匠」被聘為客座教授。今後,他們將參與到勞模學院綜合素質課、綜合實踐課等課程模塊的日常教學及實踐活動中,採取專題講座、集中授課、互動交流、參觀實踐、指導課題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巨曉林、高鳳林、許振超、李萬君都是身懷絕技的著名「大國工匠」,而且正在或曾經擔任重要的社會職務,聘請他們為客座教授,對青年勞模進行面對面的傳授,無疑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勞模教育事業的發展。

報導沒有提及他們是否有傳授專業技能的任務,想來應該包括。由此想到一個問題,巨曉林們應聘客座教授畢竟是少數,面對的勞模學員也是少數,還有更多的「工匠型人才」,包括那些已經退休賦閒的能工巧匠,能不能也像他們一樣走上更多的講臺,在培養新人,特別是技能傳授方面發揮更多更大的作用呢?

技能人才短缺是眼下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企業為此發愁。等待技校、職校培養,遠水不解近渴;高薪招攬人才,又逢到處要人、搶人,家家求賢若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想到了退休的高技能人才。

「工匠型人才」各個身懷絕技,都是行家裡手。幾十年的實際操作,練就了一身真本事,積累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實用經驗。這些本事和經驗往往需要口授身傳才能得以傳承,才有可能經過整理、論證成為系統的知識。但許多「工匠」退休了,賦閒在家,無以傳授,他們的寶貴技藝和經驗就這樣被帶走了,失傳了,實在可惜。

有人認為,「工匠型人才」的技藝都是「老掉牙」的東西,已經落後於現代科技,應該淘汰了。這是一種片面認識。毋庸諱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一些老工藝、舊技術確實已無用武之地,這是規律。但任何新工藝、新技術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都有傳承關係,有相通之處,同樣是規律。現實中,用「土辦法」攻克「洋設備」、用老技術解決新問題的成功事例並不鮮見,何況有些老工藝、老技術是現代設備取代不了的。

譬如許多企業面臨的產品升級換代,固然需要資金投入,需要設備更新,但有許多生產技術環節,往往只需要做些革新改造就能升級、見效,其中的關鍵不是資金,也不是設備,而是人的經驗、技能和責任心。而這些,正是「工匠」們的強項,我們沒有理由忽視這筆寶貴財富。

「工匠型人才」身懷絕技的同時,都有一份職業榮譽感和責任心,由此產生的敬業精神,才使他們苦心鑽研技術,成為能工巧匠。有了技能又愈發敬業,進一步形成「工匠型人才」獨有的人格魅力,這也是許多「工匠型人才」成為勞動模範的重要原因。今天,我們請「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不僅是讓他們發揮餘熱,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更重要的是傳承他們的技藝,傳承他們的品格,讓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大國工匠」的傳統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張刃)

編輯:尹文卓

相關焦點

  • 不拘一格降人才「00後」專科生走上揚州高校講臺
    新學期,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講臺上,迎來一位「00後」新教師。通常情況下,想要入職高校當老師,文憑是硬槓槓。而這位年輕的老師直接留校當起了老師,實屬罕見。那麼,他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在這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企業向他拋來了「橄欖枝」,母校當然也不願錯失這樣的人才,最終決定「特事特辦」,將他作為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留校任教,成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首位「00後」實訓教師,並鼓勵他通過學歷提升通道晉升在編教師。
  • 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 貴州兩萬多名畢業生走上講臺
    原標題: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 貴州兩萬多名畢業生走上講臺就業是民生之本,穩住了「飯碗」,就會擁有更好的發展。2020年,貴州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一手抓疫情防控常態化,一手抓高校畢業生就業,通過加大事業編制挖潛、加強幼兒園教師招聘、支持民辦學校吸納就業等「組合拳」,採取先上崗後補證和特殊人才引進等方式,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全力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助力24825名高校畢業生走上講臺,端上「飯碗」。
  • 培養中醫藥時代新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中醫藥事業傳承的核心是人,創新的主體是人,發展的關鍵也是人。  縱觀中醫藥事業近幾十年的發展,人才建設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醫藥的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問題,特別是高層次的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瓶頸。培養中醫藥時代新人,既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中醫藥現代化、融合現代科學傳承發展的根本需要。  培養中醫藥時代新人,需要遵循中醫藥事業自身的發展規律。
  • 國科大:多位院士從科研一線走上本科講臺—新聞—科學網
    其實,在國科大,像袁亞湘院士這樣從科研一線走上講臺的院士不止一位。目前,包括袁亞湘在內,中國科學院大學一共有4位院士給本科生上課,另外3位分別是教授線性代數的中國科學大學副校長席南華院士、教授熱學的歐陽頎院士和教授普通化學原理的李永舫院士。這些院士不僅完整地為本科生上完其主講的課程,而且部分院士同時還擔任學業導師,進一步為學生的學術研究進行輔導。
  •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成都新都區32人獲評「成都工匠」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人才的推動。近日,在2019年「成都工匠」命名表彰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成都新都區32名技能人才被評為「成都工匠」,展現了新都區大力培育和壯大具有產業特色的工匠型產業工人人才隊伍所取得的成績,探索出人才培養的「新都模式」。
  • 如何引導和培養時代新人?
    ■「回歸、創新、育人」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最佳路徑 徐飛: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培養時代新人,2018大學校長論壇三個主題詞給出了非常好的答案:第一,回歸;第二,創新;第三,育人。 回歸。
  • 全國勞模走上「村支書大學堂」講臺,傳授致富經
    全國勞模走上「村支書大學堂」講臺,傳授致富經2020年11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邀請全國勞動模範——潛江市果蔬種植技術協會的會長章龍,為全縣117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鄉鎮組織委員等
  • 馮秀軍:時代新人培養與新時代的大學使命
    ; 文章來源: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2),35-39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9.02.006 摘    要: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育人和育才相統一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中國大學的重要使命
  • 人民日報:育新人,培養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原標題:育新人,培養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人民觀點)   打開每個人心靈的窗口,沐之以春風、潤之以細雨,往往就能於無聲處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 堅持立德樹人 培養時代新人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筆談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過程中高度重視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教育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的崇高使命,提出了「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的重要論斷,為我們在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 院士、「傑青」紛紛走上《專業導論》高端講座講臺
    航力-成就夢想的搖籃」,主講人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在第一階段的6次講座中,走上講臺的有院士、「傑青」、企業總裁等等,他們既立足專業,為工科試驗班的大一新生們講授國家戰略,又跳出專業為新生的人生選擇給出方向指引。
  • 失敗的開學季——第一次走上講臺的尷尬
    雖然是才走上講臺,可我覺得遊刃有餘,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十月底吧,一個學生好幾天沒來上學。我的第一次走上講臺就遇上尷尬的事,第一個開學季就失敗。但是,正是有了最近一次的尷尬,讓我以後順利了不少。
  • 膽小害羞又內向的人,如何走上講臺
    家人也替我發愁過:「你跟鄰居打招呼都臉紅,怎麼站上講臺給人上課啊?」直到最近,有個十幾年沒見的朋友見了我一面,他說:「你現在外向多了,和過去判若兩人啊。」起碼我現在站上講臺面對幾百聽眾能夠口若懸河,不會緊張到腦海中一片空白;也能夠站上舞臺做演講、能夠對著電視鏡頭不打怵。
  • 教師版《雷雨》登上人藝舞臺 「走上舞臺」是為更好「走上講臺」
    老師們「走下講臺、走上舞臺」是為了更好地「走下舞臺、走上講臺」, 燈市口小學滕亞傑校長認為,普通教師可以將戲劇元素融入學科教學、融入課堂,使孩子們的學習更加生動、有品質,老師排演話劇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做教育。另外,這次演出還聯合了學區內的單位成立了「學區戲劇社團聯盟」,能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戲劇教育中來,播撒戲劇的魅力,擴大戲劇教育的張力。
  • 縣委書記走上大學講臺:講故事擔心高度不夠,講理論擔心精彩不夠
    在王振勇之前,兩年內已有10位縣(區)委書記、1位區長因同一個活動走上了浙江大學的講臺。2019年3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新社浙江分社等單位聯合開辦了「中國縣域治理大講堂」,每期邀請一位縣級主官圍繞縣域治理作演講。 特殊的講堂,讓大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到了縣委書記這個特殊的政治群體,並對縣域治理有了輪廓印象。
  • 舞臺上的那束光,指引她走上北大的講臺
    對王晨來說,舞臺凝結了她日復一日紮實苦練的汗水,講臺則承載著她為中國培養的歌劇人才的信念。今天,「燕歸來」系列報導推出王晨老師的專訪。從舞臺到課堂,她在北大綻放著一名演員的風採,也肩負著一名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 家長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職業經歷
    在醫藥產業對外合作交流方面,尤其是醫療領域裡專業技術人才的合作交流,掌握一門外語,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專業相關術語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期望也會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想從事醫藥行業該如何選擇大學和專業?陳曉妍表示,首先要有興趣,熱愛這個領域。
  • 記者走上一年級講臺 試講一堂課體味教師辛苦
    文/本報記者 魏海洋 圖/本報記者 孟達  講臺上,老師們英姿颯爽令人羨慕。而從初登講臺的羞澀到駕輕就熟的授課,一名好教師的成長曆程滿是艱辛。講臺上的40分鐘背後凝結的是臺下對教育教學孜孜不倦的磨鍊。9月7日,記者走上了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體驗講臺上的艱辛。
  • 承擔起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
  • 直說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
    直說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2020年7月26日—7月30日 早先,自己就覺得人才不是被培養出來的,但始終沒有形成這樣的意識。在第一次看到「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觀點後,就非常認同這種觀點,並在自己的文書稿中絕不用「培養人才」之說。而且非常想就為什麼「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這一問題寫點什麼。但由於沒有形成清晰的概念,沒有形成思路,所以也就一直沒有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