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那束光,指引她走上北大的講臺

2020-12-14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德國美因茨大學音樂學院學成歸來,王晨帶著對歌劇的熱愛與理想來到了北大,給北大歌劇教育帶來新鮮的血液,也在北大的平臺上尋找到了更廣闊的歌劇天地。

對王晨來說,舞臺凝結了她日復一日紮實苦練的汗水,講臺則承載著她為中國培養的歌劇人才的信念。

今天,「燕歸來」系列報導推出王晨老師的專訪。從舞臺到課堂,她在北大綻放著一名演員的風採,也肩負著一名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王晨老師的原創歌曲《夢想圓舞曲》

兜兜轉轉回到命中注定

談起歌劇,王晨老師像是談起一個相識久遠的老友,親切熟悉到仿佛鑲嵌在靈魂中。

她出生於音樂世家,父母都是國家一級歌劇演員,天生的音樂細胞與家庭氛圍薰陶濡染的雙重作用下,王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在舞臺上演唱歌劇《茶花女》。王晨的父母曾告訴她:「中國演員要走向世界,把中國的精粹帶出去,把國外先進的表演、歌唱方法引進來,要發展起中國自己的歌劇。」

從事歌劇行業對她來說是看似是應然,她卻認為這是機緣巧合:她先因為骨折和繁重的課業而放棄芭蕾,高中又對解剖產生興趣,希望成為一名醫學生;一波三折後,父母的歌劇夢想最終促使她選擇把歌劇作為一生的道路。

大學畢業後在中央交響樂團合唱團的一年工作經歷,為她積累了試唱、各國語言、與指揮和多聲部協作等多方面的寶貴經驗。

機遇從來都眷顧有準備的人,在與一個德國指揮家合作歌劇《鄉村騎士》時,她被慧眼識中,在德國面試時又一舉驚豔導師,被特招進德國美因茨大學音樂學院繼續學習歌劇。

兩眼一抹黑來到德國,面對語言不通的困境和繁重的課業壓力,她靠一股「跟自己過不去」的勁頭,在學習的同時服務於美因茨國家歌劇院,從事舞臺表演,使自己的舞臺表現和德語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那些年悲喜交加,坎坎坷坷,但或許一帆風順才會讓人不那麼珍惜。」在德國學習和工作近八年後,王晨帶著身經百戰的舞檯曆練回國,投身於中國歌劇事業,在她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她都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心之所向。

與北大並肩,直面挑戰

與北大結緣,源自王晨在北大排演的歌劇《王選》中扮演王選的夫人陳堃銶一角,當時北大歌劇研究院剛成立不久,正是求賢若渴之時。

在中央交響樂團合唱團工作時,王晨就曾與北大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老師合作過歌劇《江姐》。王晨老師回憶,為了歌劇《王選》在舞臺上最終的完美呈現,金曼院長曾親自一字一句地指導她的排練。

兩人以演員身份結識,因才華惺惺相惜。多年後,王晨欣然選擇了來北大任教,她們又同以教師的身份去開拓北大歌劇事業的廣闊天地。

王晨與北大的相互選擇從未讓彼此失望。「除了北大,中國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有自己的創作和製作團隊,去研發中國自己的原創歌劇,在歌劇領域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既然是挑戰,怎麼能少了我呢?」

打造原創歌劇並非易事。在沒有自己的管弦樂隊、舞美團隊的情況下,北大歌劇研究院的師生們,憑著學校的支持和自己破釜沉舟的勇氣,獨立完成了歌劇從創作到上演的整個過程。

在慶祝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之際,北京大學經典的中國原創歌劇作品《青春之歌》被重新搬上舞臺,王晨飾演女主角林道靜這一角色。

《青春之歌》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在國內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在觀眾們對其有一個預先的認知後,再用歌劇敘事進行重新演繹對於王晨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她悉心同原創團隊取經,又仔細品味了各種版本的《青春之歌》,提前半年就進入「林道靜狀態」,最後圓滿完成了這一場五四百年之際的隆重獻禮。面對未知,全力以赴過,就不再有遲疑。

談起這部原創歌劇,王晨老師說,有了金曼老師的細心指導,有了團隊搭檔的不懈堅持,有了所有人全身心的付出,她才有機會成功演繹了這首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從演員到老師的身份轉變

從歌劇演員到歌劇教師,這樣的轉變對王晨來說意味著更多的付出。既要有作為一名演員的修煉,又需要勇氣與毅力去傳承歌劇的技藝,為中國培養更多的歌劇人才。

要成為一個好演員,化繭成蝶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把自己關在琴房裡,一個我,一張椅子,一架鋼琴」,除了日復一日的基本功訓練,還要把一部歌劇掰開揉碎,從熟悉鋼琴旋律到練習鋪天蓋地的臺詞,再到把音樂和唱法都融進對人物的表達中,這是一個參透角色內心的過程,亦是與自己對話的過程。

而選擇做好演員的同時,教書育人、傳道授業,則是更大的挑戰,不僅要有足夠的舞臺經驗打底,更要有一腔熱血和勇氣。

中國現今的歌劇市場並不成熟,歌劇人才隊伍的成長也亟需好的老師,她深知重擔在肩,義不容辭。

歌劇表演是個注重實踐經驗勝過理論教學的領域,就像一個沒拿過手術刀的醫生不會是好的導師,舞臺與手術室一樣,隨時可能發生任何突發狀況,因為歌劇是由人來演繹並且一氣呵成的,可以犯錯但不會有改過的機會,要有足夠的經驗和智慧才能及時去修整和彌補事故,「所以歌劇是一件冒險的事情。」

作為舞臺上的「探險者」與「指路人」,王晨不僅傾力傳授表演的技藝,更帶領她的學生們一起享受在舞臺上奇妙的探險旅程,在實踐中磨礪每一位學生的勇氣與魄力。

她的一屆學生在演出畢業大戲《魔笛》時,曾遇上過驚險一幕。當故事情節正在層層渲染推進時,音樂突然停掉,因為指揮翻錯頁,所以樂隊無法繼續演奏,當時她的學生沒有被突發情況嚇到不知所措,而是巧妙地化險為夷,這與她平時注重實踐的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

幫助學生圓夢舞臺

「歌劇是人生的摯愛,是我一生應該為之去奮鬥,去不斷創新的一個目標。」學生時代在德國排演第一部歌劇——莫扎特經典的詠嘆調《魔笛》時,她纖細的身材支撐起來的如此強大的表現力,讓德國當地的觀眾與媒體都耳目一新。只有她知道,體力上的弱勢,全靠一腔為國爭光的熱血和對歌劇深沉的愛來支撐。

從當初那個有著初生牛犢般的勇氣站在德國舞臺上表演歌劇的姑娘一路到今天,是毅力作為媒介,讓她的身體與她的聲音相互磨合,在舞臺上相得益彰。

成為一名教師後,她將更多的心血投入在學生和教學上。如何練習,如何編排,如何教他們應對舞臺上的意外和缺憾,如何用歌劇講好北大故事和中國故事,王晨和歌劇院的幾位老師始終在探索。

歌劇研究院的金曼院長形容歌劇是藝術中的「重工業」,因為沒有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如歌劇般包羅萬象,承載幾乎所有藝術表達形式為一體。無論是有「靈魂魅力」的音樂還是肢體表達,王晨將自己所學傳遞給新一代北大歌劇演員,又將他們推向世界的舞臺。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王晨的主場是舞臺,對歌劇的熱忱坦然出現在她眼睛的光裡。就像舞臺上為她而打的那束光,那個魔法一樣的瞬間來臨時,不要妄想非要在塵世裡給它找個去處,但你見過它,這就是全部的意義。

而作為一名教師,王晨奔波在排練室和論文答辯會議室之間,真誠又嚴謹地指導學生編排作品。

一襲紅衣長裙,是北大歌劇專業這片理想的星空中最瑰麗的點綴,讓更多北大學子在更大的舞臺上展演北大元素,唱出中國故事,這是歌劇教師高遠的追求。

王晨老師說,她一路走來,在歌劇道路上遇到的老師和前輩都讓她心懷感恩和崇敬;她在中國歌劇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金曼、戴玉強等前輩的指導和幫助,如今,能在北大歌劇研究院與金老師、戴老師等出色的歌劇人他們作為同事,一同為歌劇的創作、教學與傳承付出心血,讓她更真切地感受到歌劇的魅力,讓她傳承歌劇的信念也更為堅定。

人物介紹

王晨,女高音歌唱家,留德聲樂博士,畢業於德國美因茨大學音樂學院。曾工作於德國美因茨國家歌劇院、中國交響樂團、東方歌舞團以及深圳大學。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現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學實踐部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民盟委員。

曾獲德國Singing Summer 國際音樂節金獎、義大利Meran國際聲樂大賽一等獎、在奧地利薩爾茨堡舉辦的Mozart國際聲樂大賽三等獎、德國Reinland pfalz ~Mainz 藝術歌曲大賽一等獎,是活躍在當今國內外舞臺的傑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相關閱讀

採寫:鮑佳音、王藝遙

圖片:受訪者提供

原標題:《舞臺上的那束光,指引她走上北大的講臺》

相關焦點

  • 教師版《雷雨》登上人藝舞臺 「走上舞臺」是為更好「走上講臺」
    四鳳、魯貴、蘩漪、周樸園、萍兒、衝兒……這部經典作品裡的人物都是由北京東城區的中小學老師扮演,無論是班主任、體育老師、數學老師還是校醫、校長,都成為上個世紀初周家和魯家的一員,30多年的積怨矛盾在一個雷雨之夜爆發。將這部被稱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的劇目搬上舞臺,是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共同完成的。
  • 三尺小講臺,人生大舞臺 | 大米粒老師話「講臺」(三)
    她輕輕地敲擊鍵盤,一行行字慢慢出現:親愛的學弟學妹們,今天我想就都知道講臺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之地,可你們知道嗎?「講臺」還有許多不同的功能,它可以變身呢!當她變為舞臺,正和師生共舞,當她化為平臺,就將打開新世界的門……毫無疑問,站在「講臺」上的人都希望收穫自己的掌聲,或許,這掌聲會遲到,但只要你心無掛礙,誠心熱愛,這一方天地一定會記錄屬於你的風採!
  • 講臺·平臺·舞臺
    原標題:講臺·平臺·舞臺   湖北日報訊 童鐘鳴   近日,單位舉行業務學習會,站在講臺上的主角是兩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上崗時間最長不到兩年,最短的才幾個月。雖然資歷淺,他們呈現的質素和能力卻讓人眼前一亮,引發了大家的好評與熱議。
  • 膽小害羞又內向的人,如何走上講臺
    我和太太剛約會的時候,走到哪裡,都是她包攬了所有講話的場合,我默默跟著,幾乎不怎麼好意思跟人開口。那時候她的姐妹都對她說:「你男朋友怎麼像個小媳婦兒似的那麼害羞啊!」沒錯,當年的我就是這麼純情。家人也替我發愁過:「你跟鄰居打招呼都臉紅,怎麼站上講臺給人上課啊?」直到最近,有個十幾年沒見的朋友見了我一面,他說:「你現在外向多了,和過去判若兩人啊。」
  • 邀點燈人從講臺走上舞臺 聽引路人用真情講育人事
    華中師大一附中範莉老師(右)和學生演繹網課故事特崗教師吳豔鋒講述他和恩施龍馬民族學校的故事他們可以是頂天立地、為渺小撐傘的大樹;也能做指引迷途三尺講臺,書寫師者大愛;白衣艦長,護航人民健康。當天,王行環教授因赴京參加會議未能來到現場。作為武漢抗疫天團的「掌門人」代表,接受全場熱烈掌聲和敬意的胡豫教授說到,既是醫生,又是老師的他,希望能夠為國家培養更多有能力的年輕大夫,「人民需要時能救死扶傷,國家需要時頂得上拿得下!」
  • 復旦大學的陳果被北大學生趕下講臺,怎麼會呢?
    近日,對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陳果有兩則「新聞」在受到人們的議論:一則是她被「北大學生轟下講臺」,另一則是陳果被復旦大學停課了。真的假的?難道曾經深受人們喜愛的「網紅」陳果老師真有這麼慘了嗎?
  • 來論|校長就是鄉村教育的那一束光
    當然,比「考上清華北大」更觸動人心的是文章中的這句話:那種感覺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丟下繩子,井裡的人看到了天空,才會拼命向上爬。這塊屏幕在燃起很多人對「打破城鄉知溝、讓知識無階層流動」的希望時,也激起一些爭議,有人覺得這塊屏幕被神化了,城鄉教育鴻溝不是一塊屏幕能解決的。
  • 從舞臺到講臺 專訪金曼:歌劇是溝通全世界的藝術橋梁
    五年籌備,五年耕耘,2015年10月16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迎來了建院五周年的院慶時刻,歌劇研究院創始人、歌劇表演藝術家金曼在接受新華教育專訪時,分享了她從舞臺到講臺的十年時光,以及在這條創業之路上所承載的歡喜與悲憂。
  • 螢屏上,她是「奇葩說新星」,講臺前,她是學生的「同門師姐」
    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6日訊在電視螢屏上,她是火力全開,舌戰哈佛對手,保持個人「零敗率」,獲得蔡康永、馬東、羅振宇等導師高度評價的「奇葩說新星」;在三尺講臺前,她是每一篇課文都自己製作一套課件,學完《錦瑟》後讓學生大膽仿寫 「情書」的「同門師姐」;在武漢戰疫中
  • 讓「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
    2020-09-09 08:10:25 來源:勞動午報原標題:讓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走上培養新人的講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學院上周舉行的2020級勞模新生開學典禮上,巨曉林、高鳳林、許振超、李萬君等4名「
  • 哈尼族女孩小瑤芬回來了,這次她走上了上海慈善晚會的舞臺
    新民晚報訊(記者 李一能)七歲的哈尼族女孩李瑤芬來自雲南大山深處,曾經只能爬行著走路,半年前在本報以及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她來到上海治癒了腿疾,人生中第一次站了起來。昨天,她走上了「藍天下的至愛」慈善晚會現場的舞臺。一場偶遇改變了一個殘疾女孩的一生,她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
  • 失敗的開學季——第一次走上講臺的尷尬
    王老師上二年級和四年級的複式班,李老師教三年級,給我留的是五年級。五年級只有十七個學生,本打算招收一年級讓我和五年級一起上複式,可只有三個一年級學生,只得作罷,我就單上十七個五年級學生。沒有人檢查課上得如何,沒有人指導怎麼上,更沒有什麼教研,一切憑自己的感覺。雖然是才走上講臺,可我覺得遊刃有餘,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 1924年我們家第一位教師走上講臺!這個家庭厲害了
    來自威海市的於棟玲老師就出生在這樣的教師世家,爺爺、父親和她都選擇了走上光榮的三尺講臺,教書育人如今更是桃李滿天下。  今天,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讓他們的教師世家。  我的祖父于波出生於1907年。
  • 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 貴州兩萬多名畢業生走上講臺
    原標題: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 貴州兩萬多名畢業生走上講臺就業是民生之本,穩住了「飯碗」,就會擁有更好的發展。2020年,貴州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一手抓疫情防控常態化,一手抓高校畢業生就業,通過加大事業編制挖潛、加強幼兒園教師招聘、支持民辦學校吸納就業等「組合拳」,採取先上崗後補證和特殊人才引進等方式,推出中小學幼兒園招聘「套餐」,全力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助力24825名高校畢業生走上講臺,端上「飯碗」。
  • 螢屏上,她是舌戰哈佛對手的「奇葩說新星」,講臺前,她是學生的「同門師姐」
    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6日訊 在電視螢屏上,她是火力全開,舌戰哈佛對手,保持個人「零敗率」,獲得蔡康永、馬東、羅振宇等導師高度評價的「奇葩說新星」;在三尺講臺前,她是每一篇課文都自己製作一套課件,學完《錦瑟》後讓學生大膽仿寫 「情書」的「同門師姐」;在武漢戰疫中,她是堅持打電話提醒個別沒及時進直播間的學生起床,給大家寫了55封信,愛在細微處較真的「十八線小主播」
  • 記者走上一年級講臺 試講一堂課體味教師辛苦
    文/本報記者 魏海洋 圖/本報記者 孟達  講臺上,老師們英姿颯爽令人羨慕。而從初登講臺的羞澀到駕輕就熟的授課,一名好教師的成長曆程滿是艱辛。講臺上的40分鐘背後凝結的是臺下對教育教學孜孜不倦的磨鍊。9月7日,記者走上了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體驗講臺上的艱辛。
  • 原創|舞臺,講臺,踏臺
    他從不沉湎過去,走下了奮鬥過的講臺,站上了將要為之奮鬥的踏臺,他心中只有使命必達的堅定,母親「永不放棄」的教誨始終激勵著他。卷繞崗位艱苦,一個班8小時不停歇上上下下的掛絲、拔絲筒、裝車,即使卷繞間溫度適宜,但馮昊的藍色工裝永遠被汗水浸的溼噠噠的。而從小學習吉他演奏養成的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性格,讓他從不會在任何事上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 【英烈家書】爸爸,您是照亮我人生道路的那束光
    【英烈家書】爸爸,您是照亮我人生道路的那束光 2021-01-16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請相信,《我是你身後的那束光》!
    請相信,《我是你身後的那束光》! 武漢的悲傷刺痛了我們的心房臨危受命大連的白衣天使毫不遲疑,連夜出發遠去吧,就遠去吧請放心我們是你們身後的那束光
  • 懷孕九個月不下講臺 松樹橋中學學生都叫她美女姐姐
    晏雪蓮生活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23日6時訊(記者 黃宇)從教近13年來,講臺是她最熱愛的舞臺課堂上,她是同學們既愛又恨的英語老師;課堂下,她是孩子們的美女姐姐。今(23)日,華龍網「尋訪重慶最美女教師」活動帶你走近重慶松樹橋中學的英語教師晏雪蓮。    懷孕九個月不下講臺 教過的學生很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