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山東省官方通報了苟晶疑似兩次被冒名頂替事件的調查意見。網友們得出結論:「冒名」是真,「頂替」為假;一次是真,兩次是假。經過比對,事件的很多細節與苟晶之前所說的完全不同,很多網友大呼受騙,對苟晶的行為和動機都提出了質疑,認為自己的善良被利用了。
今年以來,「廣州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貴州山中現龍吟」等熱門新聞事件爆出,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同情、好奇,但沒過兩天,事情反轉了。這樣的結果是,社會的信任一次次被消耗,網友的感情被一次次愚弄。
熱點天天有,那我們追蹤熱點新聞,特別是面對爭議性事件,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不被誤導,保持冷靜客觀呢?
「苟晶事件」從引爆到調查通報出爐的這段時間,發聲的自始至終只有苟晶一人,而其他當事人、關聯人和涉事學校、教育部門的聲音,我們都沒有聽到。當一個有著明確目的人把持了話語權,恐怕很難實事求是地說話,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更是會想方設法美化自己、詆毀對手。
比如,苟晶本來成績平平,卻說在尖子班位列前五名,模擬考試全區第四名,把自己描繪成「學霸」;她復讀後因「服從調劑」被省部級重點中專——湖北黃岡水利電力學校錄取,她卻說是「野雞大學」;她把年近八旬的班主任帶著家人到湖州去尋求當面道歉,描述為「邱與幾個陌生臉孔的男人,直達我湖州工廠的辦公室」,引爆了輿論對班主任一家的憤怒撻伐,等等。
這每一樁、每一件事,都牽涉相關單位、多個人,可惜其他人沒能站出來發言,導致網友作出一邊倒的誤判,後來幾乎「全軍覆沒」。
「嫩黃瓜作文」認為,碰到有十分反常或者有爭議的事件,如果只聽取一方的發言就判定事情的真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妨耐心聽取涉事雙方、甚至是多方的意見,及時戳穿謊言,快速揭穿真相。
——如果聽不到多方意見,至少我們可以等等、緩緩,別急著表態。
真相往往是質疑出來的,謊言最怕獨立思考者。對當事人陳述的事實,我們不妨問問合乎情理、可信嗎?這中間的細節,是不是存在漏洞?放在當年彼時的情景中,按照當年的制度,是合理的嗎?這些事情間的因果關係成立嗎?
如此等等,通過重大熱點新聞進行發問,進行質疑,來形成自己的判斷,努力更接近真相、靠近真理。
比如,苟晶的班主任年近八旬、年老體衰,還能像黑老大一樣帶著彪形大漢到苟晶所在的企業裡去示威,現實生活中有多大的可信度啊?
又比如,班主任到苟晶家去賠禮,臨走前還問她母親「你是不是還有個孫女要考高中啦?」此時,他女兒冒名已是「紙包不住火」,全家處於輿論下風,一個退休多年的老教師對學校基本上沒有影響力,所以,這句話被描述成惡意威脅不合情理,應該是套近乎的話。
我們認為,邱老師及其女兒的冒名行為已經違法,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
但,面對苟晶不少誇大的說辭,如果網友能做到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是完全可以發現其中漏洞和反常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會輕信她、盲目跟風她,被她的感情導向所左右。
以上種種質疑,其實在結果出來之前,就有網民通過不同渠道表達出來了。但當時網上一邊倒地聲援苟晶,把這些對細節、對情理、對真偽的質疑聲音都淹沒了。最遺憾的是,個別喪失理性的網友,將所有發出質疑聲音的人,一律扣上了「邱老師親戚」的帽子。
「嫩黃瓜作文」認為,我們在下結論或發言之前,只有聽取不同的聲音,對正反碰撞的觀點進行理性分析,我們的判斷才能更加接近真相,才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引到「溝」裡去,弄得自己一身「汙泥」。
沒有記者們充分調查,沒有獲取足夠的信息,千萬不要說太絕對的話。對當事人的感情表達,可以緩幾天,等情況明朗一些再說話。
否則,僅僅憑著一家之言、甚至只是片言隻語,然後對他(她)的對立方進行攻擊、圍剿,這不是一個理性者、成熟人應有的態度。
友友們,你對自己以前就「苟晶事件」的發言和判斷,今天后悔嗎?以後,我們還會追蹤熱點新聞,你還會信任第一位站出來發言人的陳述嗎?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秉持教育理性,守護教育良知,幫助中小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歡迎關注「嫩黃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