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苟晶「撒謊」?事實和正義能否被帶節奏?

2020-12-25 澎湃新聞

一石激起千層浪。

備受關注的「苟晶事件」,在山東各方面的努力下,於今年高考前公布調查真相。

苟晶實名舉報高考被頂替上學問題的調查結果:苟晶1997年高考成績達到山東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本人未填報志願,其個人身份、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至此,這起輿論關注多日的事件水落石出。

但是,通報中有一個情況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苟晶所說與部分調查事實不符。比如並未兩次被冒名頂替,成績並非如她說得那麼好,考上的也不是大學而是中專。1998年的高考成績與被調劑到黃岡中專相符,並無不正常。班主任老師去湖州企業找她並未帶「大漢」。基於此,有網友稱這件事「部分反轉」,有聲音認為苟晶「說謊」帶節奏了,她應對此負責。

苟晶微博下的部分評論

對此,有媒體認為苟晶本人並不知道真實情況,掀苟晶不是「完美受害者」,實質上是替冒名頂替的作案模式打掩護,是另一種作惡。高考公平是現階段社會公平正義的一個具體部分,不容踐踏,大家普遍關注的正是這條底線。從這個意義上講要感謝苟晶,儘管苟晶並不完美。也有媒體認為,這個結果也提醒了輿論和公眾,再激憤,再正義凜然,也不能偏信某一方的聲音,事實是需要調查和證據支撐的,不應先入為主,發表沒有事實支撐的臆想和不負責的觀點。

苟晶自述不符合事實部分

學霸人設

微博原文:

官方調查結果:

自身水平考不上本科

官方調查的結果:

即使頂替,也不可能上大學

微博原文:

官方調查的結果:

達不到標準中專水平

微博原文:

官方調查的結果:

媒體評論

苟晶事件水落石出,用程序公正保障教育公平

澎湃社論

要收復人心必先收復規則,唯有程序公正、制度有力,才能保障教育公平。

昨天,山東通報對苟晶反映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至此,這起輿論關注多日的事件水落石出。一些疑團被解開,公共討論理應在新的事實基礎上展開。

通報中有一個情況出乎許多人的意料,那就是苟晶的成績不如之前傳播的那麼優秀。據通報,苟晶第一年的高考成績沒有達到本科線、專科線,而只是達到了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其本人未填報志願,選擇復讀,而正是這份成績被班主任邱印林的女兒邱小慧冒用上了中專學校。第二年苟晶的成績僅達到中專統招錄取分數線,按程序被湖北黃岡水利電力學校錄取。

也就是說,苟晶的人生軌跡或許未因冒名頂替發生劇烈的改寫。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該貿然指責苟晶誤導公眾。她得知另一個「苟晶」的存在之後,產生懷疑,要求一個說法是完全正當的。而事實表明,她的個人身份、高考成績也確實被冒用了。

更重要的是,蓋子揭開,一系列的程序漏洞暴露了出來。比如,邱印林竟然能輕易地對考生檔案卡、準考證上的照片進行替換,對學生檔案進行塗改,而學校、招生辦都未發覺;在戶籍造假環節,派出所隨隨便便就為邱小慧出具了姓名為苟晶的虛假戶籍材料;邱小慧參加工作之後,又毫無障礙地通過派出所把戶籍姓名由「苟晶」改回了「邱小慧」等等。

目前,與苟晶事件有關的15名人員已被處理,邱印林、邱小慧父女涉嫌犯罪問題已被公共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類似的制度失守同樣存在於此前通報的陳春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案中。

人們看到,本該十分嚴肅的高考成績、個人身份信息,竟然能被一些「內部人」任意揉捏、篡改、利用。似乎在一些地方,一個人只要認識一些關鍵崗位的人,就能視規則為無物。這才是冒名頂替事件之所以發生的根由,也應該是事後反思、補救的著力點。

在最近這幾起冒名頂替事件的調查處理中,山東表現出零容忍的態度和調查到底、追責到底的決心。苟晶事件的通報中還特意提到,「督促有關部門採取切實措施,妥善解決好被冒名頂替者的合理訴求,最大限度維護其合法權益。」讓舞弊者付出代價,讓受害者得到公平和補償。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同時,高考冒名頂替事件不能局限於個案的層面進行解決,因為這不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冒名,一個家庭對另一個家庭的侵奪,更是一群人對規則肆無忌憚的破壞與冒犯。冒名頂替事件對世道人心的最大傷害正在於此。因此,要收復人心必先收復規則,唯有程序公正、制度有力,才能保障教育公平。

無論如何都應該感謝苟晶這個舉報者

《中國青年報》編輯、著名時評人曹林

有人說,從這個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冒名頂替是事實,但苟晶似乎並未因此受害,她不是一個受害者。我覺得不能這樣看,名字和成績被冒用,她就是一個受害者。這麼多年不知事實真相,蒙在鼓裡,僅僅從傳言和道歉中知道「被頂替」,心理上的煎熬,命運被人捉弄的未知感和愚弄感,這些都是受害。說到受害,只要有頂替發生,必有受害,一個未付出努力的人拿別人的成績用別人的名字上學,對每個像苟晶這樣的努力者都不公平。

公眾對真相和公平的渴求,不允許苟晶舉報被頂替案拖過高考。山東這一點做得挺好,趕在高考前發布了調查結果,處理了涉案一眾人等,體現了高考公平的神聖不可侵犯性。結論大意如此:第一年551分(滿分900分)考上委培中專,但本人未填報相關志願選擇復讀;第二年569分達到中專分數線,服從調劑錄取到湖北黃岡一所中專。第一年身份和高考成績被班主任女兒邱小慧冒用,第二年不存在他人冒名頂替問題。15名頂替涉案者受到不同處理。

雖然是別人放棄的成績,雖然冒名頂替的是中專,涉案也多是小官,但這盤根錯節的家族地方權力,還是讓人細思恐極:父親邱印林利用班主任身份塗改檔案,親戚邱印水(鎮長)聯繫派出所所長違規出具虛假戶籍材料,長兄邱通是派出所民警,偽造戶口遷移證,後又請託關係將名字變更回來。一「邱」之合,天衣無縫,讓人看到「好大一棵樹」的基層權力生態。陳春秀被頂替,也是如此一條龍。

另外一個引起討論的問題是,苟晶所說與部分調查事實不符。比如並未兩次被冒名頂替,成績並非如她說得那麼好,考上的也不是大學而是中專。——基於此,有媒體稱這件事「部分反轉」,有聲音認為苟晶「說謊」帶節奏了。

針對這種「部分事實不符」,我覺得有個網友的評論說得比較厚道,入情入理。對於此前苟晶在網絡舉報時的種種說法,這個網友說:那些說法只是對自己命運被安排的一種未知,很多東西被誇大了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自己本身並不知道真相是什麼,只是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測,調查結果出來了大白了,也沒必要再去踩她。——我比較認同這種說法,苟晶對背後很多事情也是蒙在鼓裡,不知道具體真相是什麼,她只知道自己「被冒名頂替」,但當年到底考了多少?有沒有被大學錄取?到底怎麼被人操作?她其實也不知道,所以一直強調「要一個真相」。為什麼會被頂替?為什麼被選中的是自己?她似乎有理由認為「自己考了一個很好的成績然後被人看中」併合理猜想「第二年也被頂替了」。

對於這種實名公開舉報,當然可以本著一種「寧可信其有」「寧可認為比較嚴重」的態度,高度重視並不是什麼壞事。事實查清了,頂替確實存在,並無誣告,眾矢之的的被舉報者並不冤。

無論如何,苟晶確實被冒名頂替上學了,這個核心事實存在,作惡者形成了一個冒名鏈條,不要動不動就說「反轉」。在有些人眼中,苟晶不是一個「完美受害者」:她不是一個高分學生,考上的不是大學而是中專,人生並未受到冒名頂替多少影響,現在過得還不錯,她的部分說法與調查也不符,誇大了受害可能。怎麼看?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嚴對冒名頂替者,而寬對受害者。這起冒名頂替的惡劣性比想像的要小一些,她的人生並未受冒名頂替多大影響,我們應該感到相對輕鬆一些:那還好一些,沒想得那麼嚴重。――善良者應該有一種「那還好一些」的釋然感,而不是強烈的「被欺騙感」。她沒那麼慘,沒受到冒名頂替的多少影響,公眾應該安心一些。否則,也像陳春秀那樣完全被偷走了人生,真讓人非常不安。

當然,這個結果也提醒輿論和公眾,再激憤,再正義凜然,也不能偏信某一方的聲音,不能把某一方的傾訴當「事實」,事實是需要調查和證據支撐的,應該耐心等待調查結果。我們是求真相者,作為當事人的苟晶,也是求真相者之一,而不是真相代表者。

有人說,從這個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冒名頂替是事實,但苟晶似乎並未因此受害,她不是一個受害者。第一,她第一年放棄了那個高考成績選擇了復讀,別人只是用了她不要的成績。第二,第二年復讀仍未考上大學,她服從調劑上了那個中專,並未受到此前被冒名影響。——我覺得不能這樣看,名字和成績被冒用,她就是一個受害者。這麼多年不知事實真相,蒙在鼓裡,僅僅從傳言和道歉中知道「被頂替」,心理上的煎熬,命運被人捉弄的未知感和愚弄感,這些都是受害。說到受害,只要有頂替發生,必有受害,一個未付出努力的人拿別人的成績用別人的名字上學,對每個像苟晶這樣的努力者都不公平。

無論如何,我們也應該感謝苟晶這個舉報者,正因為她在猶豫多年後的現身和努力,才揭開了一起捲入多人的頂替上學案。頂替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類似的操作竊走了很多本屬於其他人的命運。她雖然並未在這次被頂替中失去多少,但不能掩飾這種頂替是非常惡劣的。——可以這樣以一條龍的操作頂替苟晶,也能以這種方式頂替其他人,從而踐踏對這個社會至關重要的高考公平,正像其他很多案件所顯示的。讓頂替者付出代價,讓這個利益鏈條上的人受到懲罰,讓民眾在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暴露出的漏洞及時補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追求的正義。

正值高考季,這種對頂替上學者雖遠必誅的查處,只會增加考生和家長對公平的信心,讓心懷不軌者有所忌憚,讓曾經頂替者惶惶不可終日,讓高考公平的信仰更深入人心,這可能也是官方如此迅速趕在高考前公布所想達到的目的。

譴責受害人是另一種作惡

搜狐新聞狐度工作室

有人對受害人挑三揀四,掀苟晶不是「完美受害者」,實質上是替冒名頂替的作案模式打掩護。

7月3日,山東公布苟晶被冒名頂替一事的調查處理結果。

調查組認定,1997年高考,苟晶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其本人未填報志願,被班主任邱印林女兒冒名頂替上了北京煤炭工業學校;1998年高考,苟晶被中專正常錄取,儘管用的是班主任偽造的檔案。通報處理了15名操作冒名頂替的人,可奇怪的是,網上責罵苟晶的聲音陡然增多。

責罵苟晶的人認為她誇大了事實,並沒有被「偷走一段人生」。這些人的看法是,苟晶的兩次高考成績並不理想,第一年即使被冒名頂替了,但她本來就沒到分數線,第二年她通過「正常錄取」上了中專,所以她夠不上一個真正的受害者。這些看法看似有理,實際上是在混淆視聽。

苟晶班主任邱印林曾經寫信給她,懺悔說當年讓女兒冒名頂替了她上了大學。自此之後,苟晶才對當年兩次高考的異常情況有懷疑,並在微博上發出追問。作為一個當事人,這些舉動完全合理、合法。她無法確切了解所有事實,這是非常正常的,不然要調查組幹什麼?

對於現在的調查結果,儘管邱小慧冒名頂替她的事確鑿,但認為苟晶成績不高就說她不是受害人,這就像「偷書不算偷」一樣在狡辯。事實是,邱小慧家盜用了苟晶檔案、身份和成績,進了北京煤炭工業學校。如果這種手法不是冒名頂替,那什麼是冒名頂替?

有人說,苟晶沒受到實際影響,所以她網絡維權就是「誇張」和「矯情」。這完全是顛倒黑白,是用結果來推斷行為。苟晶這件事中,最該譴責是一伙人冒名頂替者盜用身份的罪行,是這種惡劣的手法,難道對此不該有共識?

還有人說苟晶沒有陳春秀慘,因為後者人生被盜是真的。這種比較受害人的視角,看似在同情陳春秀,實際上是要模糊冒名頂替的強盜模式——而正是這個權力結盟作惡的模式,產生了陳春秀、苟晶這樣的受害者。有人對受害人挑三揀四,掀苟晶不是「完美受害者」,實質上是替冒名頂替的作案模式打掩護。

陳春秀

這些責罵苟晶的人有沒有想過,只要這種冒名頂替的模式存在,就會連續不斷地製造受害者,他們可以是陳春秀,也可以是苟晶,還可以是任何一個被選中的弱勢家庭的子弟。調查組的調查證實了苟晶遭受冒名頂替,這一點就夠了——難道苟晶非得像陳春秀那樣慘,才有資格喊冤叫屈嗎?

緊隨山東調查組通報後,責罵苟晶的這些人,貌似客觀、理性、中立,實際上對冒名頂替的作惡機制不聞不問,反而要通過求全責備來淡化輿論對它的注意力。這是另一種作惡方式,因為它用看似有理的一套修辭,試圖阻止社會對冒名頂替一事的反思,影響對一眾作奸犯科者的懲罰力度。

高考冒名頂替之惡,重點不在於被冒名頂替者是否過得很慘,而是這種依仗一丁點權力就佔用他人身份的肆意妄為,是藐視別人的人生命運隨時予以掠奪的強盜舉動。苟晶身份確實被冒名頂替了,這是調查組都確認的事實,現在卻出現一大幫人責罵苟晶沒受影響——難道非得都像陳春秀那樣,冒名頂替才算成立?

就現在責罵苟晶的聲音可以推斷,苟晶班主任邱印林當年之所以寫信給她坦承冒名頂替一事,大概也是跟現在罵苟晶的一樣想法,以為沒對她造成所謂「實質性影響」——這就是更可怕、也更需要看清並譴責的地方,盜用別人身份的冒名頂替者不認為自己在犯罪、在作惡,這讓人感覺很噁心。

十多年後,當苟晶依據掌握的有限線索,提出被冒名頂替的質疑,到現在被山東調查組確認冒名頂替的事實,社會輿論關注的不是查處當事人的力度夠不夠,幫助辦戶口的戶籍警、各種小有權力的經辦人是否責罰相當,反而是拿起放大鏡,挑剔苟晶是不是受害人,這種荒誕、荒謬的思維方式與邱印林是一致的。

甚至於,還有人放出話來,說班主任邱印林「可憐」,那麼大歲數還在奔波湖州要求苟晶和解,而苟晶置之不理,所以缺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修養。這簡直是顛倒黑白的大放厥詞,一個人可以在如此清楚的冒名頂替事件中,僅僅因為年齡大就諒解作惡者,卻對苟晶橫加指責,這種虛偽不是一般的惡臭。

如果真的關心陳春秀,不能僅僅看到她被盜用人生的事,更要看到冒名頂替的惡勢力的存在,並且揭露它、抨擊它,這才是起碼的認知和基本的體面。所以,從山東調查組的通報信息看,完全不存在所謂「反轉」苟晶控訴的地方,罵苟晶無非是加入某種「遮眼法」的大合唱,在反思、問責及問罪冒名頂替上製造轉移焦點。

總之,山東調查組的通報證實了苟晶被冒名頂替的事實,因為她所受到的傷害不能夠量化,所以就認為她沒受到傷害,進而譴責、咒罵她,這是一種混亂加混帳的邏輯。冒名頂替之所以大量存在,調查後的處理之所以從輕,都與這種竭力掩飾作惡機制、挑剔受害者的「土壤」息息相關。責罵苟晶的人,是惡的一部分。

對受害者來說,人生不可逆轉

浙江電視臺經視新聞舒中勝

我們經常說,正義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沒錯,時隔23年,正義終於來了。它讓善良的人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信心。當然,善良的人們更加希望,正義不再遲到。畢竟,對受害者來說,人生不可逆轉。

對此,你又是怎麼看的?

原標題:《觀點 | 苟晶「撒謊」?事實和正義能否被帶節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苟晶事件說理
    ,一方堅持苟晶撒謊是事實,兩方實際是各說各的,到最後是互相謾罵攻擊。如果連官方通報的這個基礎事實都不相信,那就沒必要討論下去,事實上,大家正是在看到這個通報的事實之後,才開始對苟晶的態度出現了冰火兩重天。基於這個事實,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需要考慮,那就是如果苟晶不撒謊只是說出當年的實情,有關部門會不會就不去查處高考頂替?
  • 胡錫進:補上對苟晶的道義譴責,是正義的一部分
    調查結果前天出來後,很多人回過頭來罵苟晶撒謊,消費了公眾感情。但也有不少人繼續挺她,認為她誇大其詞是唯一可能達到效果的維權方式。輿論再次出現分裂。在老胡看來,轉而斥責苟晶的人絕大部分依然痛恨高考的冒名頂替現象,大家保持著對陳春秀那些真正受害者的同情,冒名頂替上學案件無論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不可能翻盤。
  • 胡錫進:痛恨高考冒名頂替不構成應當原諒苟晶撒謊的理由
    調查結果前天出來後,很多人回過頭來罵苟晶撒謊,消費了公眾感情。但也有不少人繼續挺她,認為她誇大其詞是唯一可能達到效果的維權方式。輿論再次出現分裂。在老胡看來,轉而斥責苟晶的人絕大部分依然痛恨高考的冒名頂替現象,大家保持著對陳春秀那些真正受害者的同情,冒名頂替上學案件無論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不可能翻盤。對於推崇有點小權就尋租謀私,輿論的抵制也不會放鬆。
  • 苟晶:被偷走的人生和被遺忘的道德
    這個過程可能存在暗箱操作,但是苟晶卻撒了謊,她說她的成績很好,在班級裡摸底考試排第四名,可調查結果卻認為只能上中專。這個事件中確鑿的事實毋庸置疑:首先,苟晶被頂替是客觀存在的,哪怕是她自願放棄的名額,並且她當時並不知情。其次,苟晶也在尋找真相。第三,她此前的報導敘事與調查結果存在出入。
  • 苟晶:法律雖沒制裁,道德必須譴責
    關於苟晶高考頂替案的真相,可查閱山東省紀檢委、教育廳、公安廳的聯合調查報告(見山東省教育廳官網)。報告很長、內容很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還原了苟晶當年兩次高考成績的真實情況和志願填報情況;還原了邱印林替女兒邱小慧冒名頂替上學的操作過程;通報了對當年參與邱小慧冒名頂替上學操作所有違法亂紀工作人員的處罰。
  • 誰在為苟晶辯解?
    第一,無意識的謊言不應受到批評有人說她沒有上帝視角,對當年兩次的高考成績一直有疑問,直到調查組結論出來前夕還在做自己的推測和分析,所以是無意識地說錯了,並非有意撒謊。可是事實是什麼呢?苟晶曾說自己是個學霸,成績一直很好,摸底考是全區第四。
  • 「為何撒謊造勢?事情是沒有落到你們頭上」,被質疑不是「完美受害者」,苟晶回懟
    面對網友質疑,「高考頂替」事件當事人苟晶昨晚(3日)在直播時回應道。7月3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苟晶反映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稱,苟晶1997年高考成績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本人未填報志願,選擇在原就讀高中復讀,其個人身份、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
  • 「苟晶事件」調查結果公布,苟晶撒謊了嗎?
    但我在留言中看到了「爭議」,不少網友在質疑苟晶本人,說她撒謊了。原因主要集中在苟晶的高考成績上,成績很一般,兩次都考了500多分,僅僅過了中專線,連專科線都沒過,不像之前按照苟晶的說法給人感覺學習成績很優秀。針對這樣的質疑,我想我可以解釋清楚。
  • 我支持「苟晶們」,惹起眾怒的苟晶,必須要做這一件事
    當時被頂替上大學事件正在風口浪尖上,很多正義的網友在知道苟晶受到如此不公平的遭遇後,紛紛發動自己的力量,將她送上了熱搜。然而,事實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官方通報結果中說明:「苟晶兩次高考成績,都是真實的。」第一年,苟晶考了551分(滿分900分),不僅不到本科線和大專線,連統招的中專都沒有到,只能夠上委培中專。
  • 苟晶人設是否有問題?舉報控告時能否誇大受害事實?
    山東省正式調查並通報了苟晶被冒名頂替案件調查,15人被處理。很多人看到這個結果與之前陳春秀結果反映大不一樣,在大快人心之後,部分人開始質疑苟晶的人設。根據調查結果,苟晶的成績並非名列前茅,只屬於中下層級,還隱瞞了1998年第二次高考填報志願並就讀中專的事實。我們認真看山東省的通報,苟晶的成績如果屬實,那麼她的成績確實並不優秀。我認為確實隱瞞了。
  • 「苟晶事件」真相大白!部分事實有反轉,應該處罰誰?
    必須承認,邱某冒名頂替一事屬實,系其父動用了些許手段——「在苟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苟晶考生檔案卡及準考證上的照片替換為邱小慧的照片;對苟晶當年的學生檔案進行塗改;以苟晶的名義填報志願,在中專志願中委託培養類填報為濟寧警校、北京煤炭工業學校、濟寧商校。」
  • 一名94屆中專生被苟晶帶了節奏
    苟晶的學霸人設,一夜之間迅即崩坍。 據官方查證,苟晶1997年高考分數,連基本的統招中專分數線都沒達到,勉強超過委培中專分數線3分。復讀次年,苟晶的高考分數,也就勉強過統招中專分數,距離本科線56分。
  • 環球時報胡錫進批評苟晶撒謊,背後巨大利益,讓網友成最終受害者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對苟晶一事進行了評論,開始批判苟晶的撒謊與消耗公眾情感。苟晶也明白消耗了,但她很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你們又沒損失什麼。話外意思,你們雖然幫我在言論上進行了譴責,也聽我誇大其詞地說了一些莫須有的事,但是你們並沒有真正損失什麼啊!所以即使我撒謊,你們也沒有損失什麼啊,因此無需大驚小怪說我撒謊。
  • 所以,苟晶撒謊了是嗎?
    1、官方調查的基本情況裡,有沒有被頂替的事實?97年有。98年沒有但是是頂替了苟晶不要的成績。到這裡,呈現出的事實便是——邱小慧拿著1997年苟晶的真實成績和真實檔案,去北京上了學;苟晶本人,拿著自己1998年的成績和假檔案,去湖北上了學。我們的疑問是,苟晶的學籍檔案不是在1997年被調到北京去了嗎,那麼苟晶怎麼還能再參加1998年的高考並且被錄取呢?
  • 23年前苟晶被傷害了一次,如今我們還要傷害她第二次嗎?
    這個結果讓當初同情和支持她的人真想破口大罵。因為苟晶撒了幾次謊。撒謊一:她根本不是自己所說的學霸,兩次高考成績都沒有上本科分數線。最打臉的是,苟晶摸底考試全區第四名的說法,也是假的。撒謊二:明明是自己主動放棄了第一次考高成績,冒名是事實,但並未被頂替。撒謊三:苟晶在第二年復讀後,被湖北黃岡水利電力學校錄取,並順利拿到了畢業證,並不是她所說的只讀了一年,就放棄學業去打工。
  • 苟晶:就算我誇大其詞了,你們又失去了什麼?
    7月3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苟晶反映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稱,苟晶1997年高考成績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本人未填報志願,選擇在原就讀高中復讀,其個人身份、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消息一出,有網友開始質疑苟晶當初懷疑自己「兩次高考都被頂替」時存在誇大成分,認為其利用了輿論。但支持者認為,此事的關注點應是高考公平,苟晶身份被冒用是事實。
  • 苟晶:就算我誇大其詞了,你們又失去了什麼?
    7月3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苟晶反映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稱,苟晶1997年高考成績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本人未填報志願,選擇在原就讀高中復讀,其個人身份、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
  • 人設崩塌的「學霸」苟晶:你損失的不是文憑,是為人的底線
    之後,苟晶也順利拿到了中專畢業文憑,並不是她說的「讀了一年就去打工了」。 至於學霸人設,苟晶說自己成績全區第四,然而有網友查出她的高中會考成績,只有語文一科考了A,其他均是B和C。加上兩次高考成績,人設崩塌得稀碎。
  • 苟晶事件:正義從來就不會缺席,謊言豈能踐踏公眾感情
    從一開始一邊倒的為苟晶喊命運的不公和社會的黑暗,到最後很多人覺得她分明就是感情的騙子,是為了賺取流量的電商網紅。也就是說,以苟晶當年的高考分數來看,他只是達到了中專委培線,所以她自願放棄了第一次高考成績,選擇了復讀。苟晶當時的班主任邱印林知道自己的學生苟晶放棄成績選擇復讀後,他將苟晶的檔案卡和準考證上的照片換成女兒邱小慧的名字,連同父母姓名也做了修改。邱小慧搖身一變成為了偽造的「苟晶」,接收錄取通知書的地址填寫的是邱小慧姐夫的工作單位。
  • 苟晶到底失去了什麼?
    在她主動放棄不去入讀中專委培機會後,其班主任邱印林在苟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苟晶檔案做了偽造,並利用該偽造檔案成功為女兒邱小慧取得北京煤炭工業學校(中專)的錄取通知書併入讀。隨後的1998年,苟晶繼續復讀,考了569分,但也是低於本科和大專錄取線,超過調整後的中專(理科)統招錄取分數線。